古代豪门世家的生活有多精致奢侈?

用户5547791211


古代豪富生活之奢靡远远超过我们现在的想象,比较出名的像西晋

王济吃用人奶喂大蒸乳猪,石崇用蜡烛当柴烧,王恺用丝绸铺地几十里等等,种种行为令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根本就不敢相信,真是贫穷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

除了典籍中著名的斗富,我给大家说几个细节,感受一下古代上等人过得是怎样的人生:

1、张居正返乡,乘坐“32人”抬的豪华巨无霸轿子

我们知道轿子是古代有钱人乘坐的比较普遍的交通工具,一般的有两人抬的“肩舆”,四人的“软轿”还有比较牛逼的“八抬大轿”。而当张居正官居大明首辅,衣锦还乡的时候乘坐的是“32人”抬的豪华巨无霸轿子,也就是“左八右八,前后三十二”。轿子中有客厅、有卧室,有卫生间,还有两个仆人伺候,简直就是行动的大别墅。

张居正就是在轿子里办公、生活的,无疑“巨无霸轿子”算是让张居正乡亲好好的见了次世面,估计流传几十年没什么问题。

2、胖美人杨贵妃的衣服有700个人给其缝制,500个人给她做首饰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妖猫传》中李白为杨贵妃做的《清平调》,第一句便是云想衣裳花想容,可以想象胖美人杨玉环的衣冠绝对是华美异常的!毕竟光给她一个人做衣服的工厂就有700个人!而为她准备首饰还有500多个人,更有无数人为她伺候日常所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她想吃荔枝了,便有人从千里之外为其快递荔枝来,那可不是现在一架飞机就解决了,那可是古代。为了杨玉环吃到新鲜荔枝不知道要跑死多少马,跑死多少人

3、清朝巨贪和珅,每日吃一颗珍珠,一颗珍珠价值两万里白银以上

我们知道吃珍珠粉可以美容养颜,其实珍珠粉还有“明目安神”的效用,“史上第一贪官”和珅每日陪在乾隆身边,为了反应快肯定得保证神志清明。所以他每日食用一颗珍珠。

和珅吃的珍珠可不是普通珍珠珠,必须要是上等珍珠,要是新鲜没人用过的,要是完美无任何瑕疵的。和珅特供珍珠,是从海里打捞上来的珍珠,这样的珍珠不失灵气。这些珍珠要用赤金包裹起来,放进锦囊中,在放在一个金丝楠木的小匣子中才能送到和珅府中。这样的珍珠一颗就要两万两银子以上。


夜半聊闲


说一个超乎想象的,人奶喂猪

晋武帝司马炎某次到官员家中做客,该官员名为王济,乃晋朝世族子弟,又在朝中做官,可谓豪门显赫。

宴请司马炎的席间,上了一道美味的烤乳猪,司马炎吃过以后,大呼过瘾,便激动的问王济这道烤乳猪是怎么做的?

谁知王济说重点不在于如何做,而是在食材上,因为这些猪,全部是用“人奶喂养”的,所以肉质本身就极为肥嫩。

司马炎听完之后,当场目瞪口呆,身边的随从也俱是满脸震惊。

《世说新语·王济以人乳饮猪》记载:

武帝尝降王武子家,武子供馔,并用琉璃器。婢子百余人,皆绫罗绔罗[3],以手擎饮食。蒸豘肥美,异于常味。帝怪而问之。答曰:"以人乳饮豘。"

帝甚不平,食未毕,便去。


而王济的疯狂行径不止于此,他还做过一件更加疯狂,让人咋舌的阔绰之举:

他年轻的时候,跟友人去一块跑马地考察,因为这块地风景极好,同时视野开阔,王济非常喜欢,他接着就让人把整块地铺满钱币,用以交付买地的款项,世人得知后,纷纷为之震惊,而此次行为,也为王济这个贵族,招来很多非议。


既然说到西晋,那就不得不提当年最著名的“石崇斗富王恺”。


石崇这人起初历任荆州刺史、南蛮校尉等职,谁知在任期间,他竟然暗中当起了打家劫舍的马贼,靠着劫掠来往商旅的营生,大发不义之财。

后来晋武帝司马炎为了敛财,就随意的售卖官爵,本就身为官吏的石崇,又靠着从司马炎手里买来的官位平步青云,从地方刺史摇身一变成为晋朝贵族,而他最疯狂的时候,娶了超过一百位妻妾,和当时晋朝最有头有脸的人物频繁往来,结交了大批权贵,整天就是喝喝花酒,过着极度奢靡的放荡生活。

正所谓官官相护,石崇自从当了官以后,比以前更加富有,渐渐在晋朝的贵族圈内名声鹊起。


但当时还有一个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叫王恺,此人身为“国舅爷”,地位显然比石崇要高的没影,可他的财产却不如石崇的多,这让王恺极不服输,非要跟石崇斗富。


自此,俩人之间就开始了一段令人啼笑皆非的贵族斗富。

先是王恺用麦芽糖刷锅,故意把这事儿说给石崇,石崇听了立马回到家把炉子给撤了,勒令下人以后只要做饭,就必须得用蜡烛,不能用柴火。

大家伙可要知道,不管在晋朝,还是现代,用蜡烛生火做饭,那可比随意劈砍的柴火贵太多了,何况是在很多人都吃不上饭的晋朝,这简直就是一种想都不敢想的奢侈。

王恺知道以后,接着掏出大把钱财,买了大批绸缎,全部用来铺路,据说铺出的道路长达数十里,还起了个颇文雅的名字:紫丝布步障


举世皆哗然。


而石崇不甘落后,就找了一条更长的道路,把路面全部铺上了名贵的绸缎,硬是铺出一条“锦步障”。

南朝·宋·刘义庆所著的《世说新语·侈汰》有载:“王君夫(王恺)以𥹋糒澳釜,石季伦(石崇)用蜡烛作炊。君夫作“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石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又“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


《晋书·石崇传》:“(石崇)举贵戚王愷、羊琇之徒,以奢靡相尚……愷作紫丝布步障四十里,崇作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


注意上文两段中的“紫丝布步障碧绫里四十里”和“锦步障五十里以敌之”等描述,大家可以自行想象当时的壮观,那可是绵延数十里的名贵丝绸啊。。。。


王恺这下没法子了,他的钱财无法再跟石崇相抗衡,索性就去找自己最牛x的亲戚,也就是晋武帝司马炎帮忙,司马炎倒很仗义,直接扔给他一件宫里价值连城的稀世珍宝——玉珊瑚。

让王恺拿着这件宝贝,去跟石崇斗富。

结果见了石崇,王恺本来沾沾自喜,心想这下看你怎么跟我斗?!

谁知石崇一把夺过王恺手里的珊瑚树,当场就拿起铁如意,给他砸了个稀巴烂!

国舅爷王恺立马雷霆大怒,然而石崇却领着他来到自己的私人库房,打开门的一刹那,王恺当场就傻眼了!

因为这间库房里,不仅有数不清的稀世珍宝,金银器皿,甚至还有数棵比王恺珊瑚树还要高还要漂亮精致的玉珊瑚!

石崇面朝一脸懵逼的王恺,就说了三个字:


随便挑。

《世说新语·侈汰》: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


而且这还不算最绝的,石崇的个人生活,就连洗完澡,都有十几个美女伺候他穿衣戴冠,不仅每一位美女手上拖着盛满香料以及洗漱用品的金盘,甚至每个客人来上个厕所,方便完以后衣服就不能再穿,立马就得换新的,而且上厕所时,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垫子、褥子等极讲究的陈设,还有一位美艳的婢女捧着香袋在一旁侍候。。。

这也导致很多人都以为那不是厕所,而是石崇的卧室,因此也闹出了不少笑话。。



由此,石崇家经常可以见到大批官员去拜访,每天都歌舞升平,极具奢靡,总之当时石崇的生活,已经达到了西晋时期的贵族之最,恐难出其右,根本就是超出普通人想象的极限。。


但最后,他的下场也很惨,参与“八王之乱”的司马伦,麾下有一位党羽,名叫孙秀。

此人相中了石崇的宠妾“绿珠”,仰仗着有军权在手,直接上门去向石崇索要“绿珠”,石崇当场就拒绝这种无理要求,哪有你来跟我要媳妇儿,我就直接给的,这不是荒唐吗?

(注:另有典故:绿珠坠楼


被拒绝之后,孙秀大发雷霆,直接向司马伦诬陷石崇为乱党,密谋造反。

最终石崇被夷灭三族,再被抄家,所有家产尽数充公,直到后来司马伦被杀,晋惠帝复位,以“九卿礼仪”重葬石崇,才使其得以昭雪。


说来,他也算是含冤而死。


纵观石崇一生,虽享尽人世间的荣华富贵,但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也不过一朵渺小浪花罢了,留给后人的,只有无限的遐想与嗟叹。


————————


谢谢。


钱品聚


看看其他答案说的都是中国古代豪门,那我来讲讲国外古代豪门的奢侈糜烂吧。

一、法国路易十六的宫廷一根蜡烛价格抵得上普通工人的周薪

路易十六的法国宫廷将洛可可艺术发挥到极致,但自古以来高雅的生活艺术都是靠大笔金钱支撑的。路易十六的妻子玛丽·安托万内特是历史上著名的赤字王后,虽然她的奢靡被民间严重夸大,但是符合真实的部分也足够震惊世人了。
路易十六夫妇并非什么十恶不赦的坏人,但是他们才能平庸,无力应付危机四伏的帝国革命。王后养自深闺,不问民间疾苦。她和中国历史上得宠的后妃一样拥有丈夫赠送的华丽宫殿,每周都花费大笔金钱在夸张的发型上。
法国全国都在闹饥荒的那一年,王后买了一百七十多条裙子。皇宫里灯火日夜不灭,每根蜡烛的价格足够支付那年代一个法国普通工人的周薪。


二、英国都铎王朝御膳房一天烧掉四吨名贵木料

在英国亨利七世的时代,平民百姓是很难吃到新鲜肉食的。那年月吃烤肉是财富和权力的象征。
而在亨利八世的宫廷里,烤肉居然天天上桌。平民鲜见的烤牛肉和烤羊肉是家常便饭,更稀罕的鹿肉和野猪肉也是随处可见。为了烤这些肉,御膳房一天就烧掉四吨英国橡木。
亨利八世时代红酒是极为昂贵的奢侈品,但是在皇宫里它却成了自助饮品,如同白水一般。


三、埃及艳后的奢靡震惊情夫安东尼,价值连城的耳环随手融掉毫不吝惜。

埃及艳后为了向安东尼展示埃及的财富与实力,乘坐华丽无比的大船从罗马人面前驶过。她招待安东尼的豪华宴会上,戴着埃及当时最大的珍珠镶成的耳环,并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珍珠耳环丢在烈酒里融掉。如此可怕的铺张行为让安东尼和罗马民众都深为震惊。
埃及艳后所在的时代制造业十分发达,她一个人就囊括了埃及一半的国民收入。
雲绯历史号:故纸堆间
雲绯文学号:芳绯文学
欢迎点赞和评论

蝶恋花绯


说说清代的大盐商们,简直有钱任性到了极致!

清代江苏是产盐大省,盐商们极其有钱,生活上也是非常奢侈浪费。

据说乾隆帝有一次游览扬州,随口问了一句,瘦西湖有没有白塔?其实当时的瘦西湖是没有白塔的。但是随行的盐商却说有白塔。

当天,盐商就花钱找随行的太监买回了北海白塔的图样,然后连夜用盐造了一座白塔,这就是一夜造塔的故事。


《清稗类钞》中还有关于盐商生活的记载,比如说,有钱的盐商,每顿饭夫妻都坐在堂上,下人在旁边伺候着,厨房一道一道的菜往上端,至少要端上来十几席菜。

但凡端上来一道菜,主人都搭眼看一下,不想吃的,摇摇头,下人赶紧撤下去,想吃的才能留下来。

(《大清盐商》剧照)

再比如说有位盐商,让下人拿着一万金,去市面上买金箔。然后带着金箔到镇江金山寺塔顶上,顺风撒下去,金箔马上就被风吹的四处飞散,不可回收。

有欲以万金一时费去者,使门下客以金尽买金箔,载至镇江金山寺塔上,向风扬之,顷刻而散,沿绿草树间,不可复收。

还有一位夸张的盐商,吃一碗蛋炒饭要花50两银子,这碗蛋炒饭一定要每粒米都完整,又必须粒粒米全部分开,还必须每粒米都泡透蛋汁,外面金黄,内里雪白。

吃蛋炒饭配的是百鱼汤,百鱼汤里包括鲫鱼舌、鲢鱼脑、鲤鱼白、斑鱼肝、黄鱼膘、鲨鱼翅,鳖鱼裙、鳝鱼血、鳊鱼划水、乌鱼片等等。


人家吃的鸡蛋也特别牛,每天早上都要燕窝人参汤配两个鸡蛋。这一天他闲着没事,去厨房查查账,一看每个鸡蛋要一两银子。

虽然不差钱吧,但是这鸡蛋也太贵了吧。于是他叫来了厨师,问问为啥鸡蛋这么贵。人家厨师很牛啊,对他说,你吃的这鸡蛋是特供的,只此一份,所以贵。不信的话,你吃两天街上的鸡蛋,试试就知道了。

盐商很惊讶,换个厨师做鸡蛋一吃,还真不是那个味儿。于是他又把原来的厨师找了回来,问问他鸡蛋里的门道。

厨师告诉他,下蛋的鸡,都是专门养的。每天把人参之类的大补材料,碾碎了掺在鸡饲料里喂母鸡,你说这样的鸡蛋,能不值一两银子?!

就这样的生活,算是精致奢华了吧!


七追风


古代豪门贵族的生活有多奢侈精致?举三个例子。晋武帝司马炎到驸马王济家做客,对饭桌上的一道烤乳猪赞不绝口,王济告诉司马炎,那乳猪是用人乳喂长大的;第二,宋朝奸相蔡京,生活奢侈糜烂,在他倒台后府中的奴仆流落出去,有一平民买到了一个蔡京府中的厨娘,问她在宰相府做什么的,那厨娘回答,她是专门负责镂刻包子上点缀用的葱花的;第三,明朝内阁首辅张居正拥有一顶32人抬的轿子,轿子里竟然还有客厅、卧室、回廊跟厕所,如同如今的旅行列车一样。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因为生产力与资源的限制,加上当时大部分统治者崇尚节俭,所以当时贵族的生活并没有精致奢华到太明显夸张的地步。直到魏晋南北朝开始,成为了一个重要分水岭,世家门阀与上流贵族的生活,到了惊人瞠目结舌的地步,著名的“石崇斗富”就是一个缩影。


贵族们的生活,无论衣食住行都精致奢侈到了当时的极点,甚至有时候用今天的观点来看都夸张得很。“一骑红尘妃子笑”也是如此,贵妃喜欢吃荔枝,竟然快马加鞭从岭南运输过来。

贵族们的衣服首饰,也全都是纯手工制造的,按今天流行的话来说,就是“纯丝”“纯棉”的。隋唐时代的筷子也非常雷人,当时贵族的漆器筷子,需要近一年时间做出来——上好漆之后,自然风干,然后继续上漆,如此反复要数十遍,还不能把漆上厚了,最终做出的漆器筷子千年不褪色。

也正因如此,古代大量的贵族生活技艺都失传了,比如著名的秘色瓷、曜变天目等。


澹奕


以西晋为例。西晋的豪门世家斗富是历史上最有名的。这些豪门一个比一个富,一个比一个生活精致奢侈。

王恺和石崇的攀比简直就是斗气。王恺用糖膏刷锅,石崇就用密蜡当柴烧。王恺用蚕丝作路两旁的屏障围了四十里,石崇就用锦作屏障围五十里。

两人斗富的过程中,晋武帝司马炎也加入,他为了帮助舅舅王恺比过石崇,送给王恺一棵二尺多高的珊瑚树,让他跟石崇比。结果被石崇很不屑地敲碎了,他把自家的珊瑚树摆出来,让王恺随便挑一个赔他。王恺一看愣了,石崇的珊瑚树摆了一大片,其中,三、四尺高的有六、七棵,二尺多高的都数不过来。

石崇家的厕所还很与众不同,不仅准备了各种的香水、香膏给客人洗手,还有十几个衣着华丽的美女伺候。客人上过厕所后,这些美女要侍候客人换上新衣才让他们出去。这么隆重的场面,搞得很多客人都不好意思上厕所。

还有晋武帝司马炎的宰相何曾,厨师比御厨都有名,做出来的饭菜也胜过宫廷御宴。因此,他在赴宫宴时总是自带美食。史书记载,何曾一天吃饭的费用要花钱一万,还说不知道吃什么。他的儿子何劭比他更奢侈,仅吃饭一项就是父亲支出的两倍。《世说新语》说他“

食之必尽四方珍异,一日之供,以钱二万。”

还有司马炎的女婿王济,招待皇帝老丈人时,有一道烤乳猪,这头乳猪是吃人奶长大的。这么奢侈,真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读史坊


说到这类“豪门奢靡桥段”,后人津津乐道的,常以魏晋门阀贵族家的“炫富事”。但放在商品经济发达的明代,明朝士大夫的奢侈景象,却更见光怪陆离。其中至今发人深省的,当属以下几桩。

1,明朝版的“高官宴会”

说起明代豪门的“精致奢侈”,大明朝高官们的宴会,就非常有竞争力。明末混迹官宦圈的欧洲传教士利玛窦,参加了许多高官圈的大宴会,吃得嘴冒油却没忘了记笔记,笔下全是火热场面。

以利玛窦的记录,明代官员的重要饭局,通常都安排在豪华的庄园里。单是开宴前客人喝茶的前厅,就是满眼考究装潢,字画古玩看不够,
简直“有如我们(欧洲)神坛的样子”。宴会上常见金制的餐具酒具,全是“贵重材料制成”,宴会上的精美菜肴,每次宴会都花样翻新,基本不带重样。不但吃得心旷神怡,量还特别大,以至于“碟盘子堆的老高,就像修建一座城堡”。

这场面大得像“修城堡”的官员饭局,利玛窦的笔下记录了好多。在欧洲“中国热”的时代里,把好些欧洲贵族都看得流口水。当然,明朝官员饭局为何如此“大场面”?利玛窦在其《中国札记》里也捎带解释了一句:“开支全部由公家支付”。嗯,就是吃公款。

2,贫穷限制了“贪二代”的想象

明代最“青史留名”的贪官,当属十六世纪中叶的大奸臣严嵩,这位明朝重臣二十年如一日贪污受贿,富有程度名满天下。他的宝贝儿子严世藩,更是喜欢跟别人攀比。本着“我家最有钱”的心态,严世藩曾品评当时天下富豪。以他的得意估算说:唯有家产在五十万两白银以上的家庭,才有资格列入大明朝“巨富”行列。

不过,倘若到了几十年后的明末,诸多明朝士大夫们听到严世藩的这“财富标准”,恐怕就要掩口失笑:单说万历末年的江南地区,吴兴董尚书的家产,就有百万两白银之多,嘉兴项家的财产虽不如董家,但家中古玩市值却高达数百万两。就连洞庭地区的退休祭酒陈瓒,都是“资累百万”。崇祯年间一度官运亨通的巡抚丁魁楚,后来向清军卖身投靠时,一口气拉来了八十四万两黄金。惊得清军一边连连感慨,一边把丁魁楚捆成粽子砍脑袋。

严世藩那“五十万两白银是巨富”的财富标准,放在号称“俸禄微薄”的明末,基本都不算有钱人。说起来,只能怪十六世纪的明朝官员太“贫穷”,以至于“贪二代”严世藩的想象力,都被严重限制。

3,天价地租收入

明代士大夫的富庶,就连清朝初年的学者们,有时也连呼羡慕。比如清代无锡学者钱咏,就曾在《登楼杂记》里发出惊呼:前明富家甚多。

有多富?可以看看钱咏笔下,明代“富家”的收入状况。比如无锡的华家,每年仅地租收入,就有四十八万两白银。当地的邹家,田地有三十万亩之多。苏州的钱家,每年地租更高达九十七万两白银。而以钱咏的感慨说,就这几户“土豪”,放在江南当地,还只是算豪门中的普通水平,谈不上最有钱。

换句话说,江南当地随便几家“豪门”的地租收入,就可以羞杀千里之外的大明朝户部国库。为什么经济发达的晚明,国家财政却穷得叮当响——都落入了这帮人的腰包。

4,超级大宅院

士大夫们如此有钱,不享受一把当然说不过去,明末最流行的烧钱享受,就是盖豪华宅院。

盖宅院这事,放在明初就是高压线,官员们乱占地乱盖,抓住就是生命危险。而放在明末时,却是严重烧钱。苏州当地置办一座假山,买假山就常要数百两白银,雕琢假山花费就有上千两白银。可对于当地“豪门”们来说,这都不是事儿,明初的“高压线”早没影。烧钱?有的是钱,可劲烧!

所以明末的士大夫宅院,特别是苏松地区,家家都是恐怖阵仗,全是拼命的占地挖河,造出无比精致考究的园林住宅。比如前面说到的退休祭酒陈瓒,他的住宅号称“拟于宫殿”,完全照着王府标准来,整个宅子占地上百亩,比北方藩王的府邸还气派。而且就为了找一块三丈高的太湖石,他居然砸钱雇人,在太湖筑坝排水,把波涛汹涌的太湖水排到见底,动用数百辆大车把巨石拉回家。明代的士大夫,不单跟皇帝顶牛,讲大道理时任性,过起自家生活,也是这么有钱任性!

这个时候,却也是晚明内忧外患的年头,饿殍遍野的大明朝,也就在这样的“有钱任性”士风里,越发没救。崇祯临终前那句“诸臣误我”,参考这几样“精致奢侈”的士大夫生活,就可见何等实在。

历史风云录


【文藏来答】“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古代也是如此。下面就用两件上厕所的事,来说明一下古代豪门世家的生活到底可以多精致吧。

顾恺之 《女史箴图》局部

厕所也好,马桶也罢,对普通百姓而言,不过是解决新陈代谢问题和积攒粪肥而已,但对古代帝王和权贵阶层来说,污秽之地更需分外讲究。日本马桶算什么,古代皇家厕所那才叫真奢华,拉便便都一种享受。

网络配图

出身琅琊王氏的王敦已经算是豪门了,但在公主府的厕所里,照样秒变“乡巴佬”。王敦被晋武帝招为公主驸马,新婚之夜,王敦内急,头一回使用公主府厕所。公主府厕所果然不同凡响,富丽堂皇,王敦看到厕所的漆箱里盛着很多干枣,还纳闷为啥厕所里摆设果品,就顺手抓来吃,一边吃一边蹲坑,这感觉挺新奇。王敦出来后,立刻有婢女端着盛水的金澡盘和盛澡豆的琉璃碗迎上前来。王敦不解其意,就把澡豆倒进水里,一饮而尽。婢女各个掩口偷笑。原来,那澡豆(相当于现在的肥皂)和水是用来便后洗手的,而厕所中的干枣是用来塞鼻孔、防臭味的。

网络配图

这生活可以说很精致了,绝不是暴发户的“壕”气所能比拟。不过,历史上高调炫富的土豪石崇,他家的厕所比之西晋皇家,有过之无不及。

石崇家的厕所,专门有十多名花容月貌的婢女在旁侍候,厕所备有甲煎粉(洗手后擦脸涂手的香料)和沉香汁(香水),甚至上厕所的人出来之后都换一身新衣服,以免沾染臭味。如此,也就不难理解为何唐朝时期用“更衣室”代指厕所了。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使用【文藏APP】,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更多精彩内容等着你!


文藏


书虫吐丝,吃下去的是文字,吐出来的是思考,个人浅见,欢迎指教。

说几个《世说新语》记载的豪门故事,从中就能看到他们是如何奢侈腐化的:

1、石崇是西晋武帝、惠帝时代的人,出身名门,官至九卿。靠着打劫商人而发家,酷爱炫富。他家的厕所旁边,都安排十多个盛装打扮的美女伺候客人如厕。厕所里放好香粉、新衣服等东西,客人随便取用。大部分人都不好意思,只有大将军王敦毫不在意,神色自若。

2、王恺是晋武帝司马炎的舅舅,仗着皇帝撑腰,屡次与石崇斗富。他用麦芽糖和饭来擦锅,石崇就用蜡烛当柴火做饭。他用长达四十里的紫丝布做步障,还衬上绿缕做的里子;石崇就用锦缎做成五十里的步障来和他抗衡;石崇用花椒来刷墙,他就用赤石脂来刷墙。

他曾经把一棵二尺来高的珊瑚树给石崇看,这条珊瑚树在当时非常稀有。石崇看后,拿过来一个铁如意,随手就把珊瑚树打碎了。王恺大怒,石崇却让人拿来六七颗三四尺高的赔他。

3、王济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娶了常山公主。当时王恺有一头名叫“八百里驳”的宝牛,王恺十分珍爱,经常清洁它,蹄角都打磨得非常光亮。有一次王济拿来一千万钱要跟王恺比射箭,赌这头牛。王恺一向认为自己的箭术比王济强很多,于是就答应了,并让王济先射。岂料,王济一箭命中箭靶,根本不给他机会。然后叫人取牛心下酒,随从就把这牛杀掉取心,烤好了送上来,王济只尝了一口,扭头就走了。

回答完毕。


书虫吐丝


虽然说古代很多方面没有现代进步,但是说到这个吃穿上的奢靡,古代一些豪门贵人的生活如果不是史书记载,你都无法想象,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例子:

一、生鱼片,也就是现在日本人经常吃的那种

这种美食在两晋南北朝时候就出现了,那时候叫“鱼脍”;鱼钓上来之后,用刀切的薄如蝉翼,蘸点调料,入口即化。曾经有江苏人张翰到洛阳做官,因为怀念家乡的这道美食,于是辞官回乡;宋仁宗喜欢钓鱼,每次钓上鱼就命人做成这种“鱼脍”,然后作为浩荡皇恩,赏赐给大臣吃。

二、筷子奴严嵩

明朝的权臣严嵩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筷子奴,就像现在的女人喜欢包包和鞋子一样,严嵩非常喜欢筷子,光筷子就有两万多双,材质高档,品种应有尽有,金筷、象牙筷、玳瑁筷、乌木筷、斑竹筷、漆筷等等。

三、皇家皮草

唐朝的安乐公主堪称当时时装界的潮流女皇,她有一条百鸟羽毛织成的裙子,史料记载裙子的穿着效果为“正视为一色,傍视为一色,日中为一色,影中为一色。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时尚界的女皇,因为有她的典范,其他皇亲国戚也纷纷效仿,于是乎,长安附近山林的奇禽异鸟被捕得快要绝迹。

四、巨富石崇——五星级厕所

有一个叫刘寔的官员,他年轻时很穷,无论是骑马外出还是徒步行走,每到一处歇息,他都从不劳烦主人。在家里,就连砍柴挑水,刘寔经常都是亲自动手。有一次,刘寔去石崇家拜访。上厕所时,他见厕所里有绛色蚊帐,里面的垫子、褥子等,都是极其讲究的,而且还有婢女捧着香袋侍候。刘寔感觉似乎不对,他就急忙退了出来,红着脸对石崇说道:“实在不好意思啊,石大人,我刚才走错地方了,想如厕,却进了您的内室,见谅,见谅!”石崇笑着答道:“刘大人,没错,那就是厕所!”

记得有个纪录片叫《亿万富翁的饕餮盛宴》,感觉比起这些历史人物,也都是小角色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