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0 師道尊嚴,歷史故事告訴我們是對的!

乾隆時期,王傑曾任上書房總師傅,教當時的皇子,愛新覺羅·顒琰(公元1760-1820年)乾隆皇帝第十五子,後來的嘉慶皇帝讀書。其執教相當嚴厲,皇子不用功,他也敢罰站甚至罰跪。

有一次,乾隆碰見皇子被罰跪,即令站起,生氣地對王傑說:“教者天子,不教者亦天子,君君臣臣乎?”你教不教我們,我們將來也都是當皇上,你這樣罰我們,是臣對君應該有的態度嗎?

但王傑說:“教者堯舜,不教者桀紂,為師之道乎?”受教的將來成為堯舜,不受教的將來成為桀紂,老師的作用就是這樣啊!

乾隆聽了,深為歎服,令皇子復跪。後來,在王傑的嚴格管教下,愛新覺羅·顒琰繼位當了皇帝,成為清代入關後第五位皇帝!
師道尊嚴,歷史故事告訴我們是對的!

這是一則清代“老師”和“學生”的故事。

如果乾隆帝看到兒子被罰跪就龍顏大怒,把王傑給“咔嚓”了,或者王傑看到乾隆生氣就嚇得誠惶誠恐,死罪死罪,往後再也不敢管皇子,那麼後來的皇帝會是誰真的就說不準了。

有句話說,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同理,不管是誰的兒子上課犯了錯,也都應該受到老師的管教與懲罰,這應該是一個最基本的道理和規則。
師道尊嚴,歷史故事告訴我們是對的!

但是,放在今天的社會,許多家長袒護子女,擔心子女受到老師的欺負。即使子女有錯誤行為,不僅不批評並幫其改正,還當孩子的面和老師吵架,指責老師甚至辱罵老師。

家長這樣的行為怎麼能發揚師道尊嚴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