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9 企業困境與夾縫生存

文 / 9C產融創始人 周永信律師

現在的實體企業,普遍經營困難。尤其中小企業,更是舉步維艱,甚至大面積的陷入經營困境。這有內外多方面的原因。但如果深究根源,你會發現,中小企業長期處於夾縫生存狀態,是最深層次的原因。如何改變這種夾縫生存的被動局面,是中小企業迫切需要思考的問題。

企業困境與夾縫生存

一、企業困境

1、表現:資金緊張

中小企業的經營困境,最基本的表現就是資金緊張。有的企業甚至發不起工資、交不起房租。即使有大單也不敢接,因為沒有足夠資金購買原材料。為了避免資金鍊斷裂,有些企業被迫借高利貸緩解危機。這種不得已的飲鴆止渴行為,又使企業陷入了更大的財務黑洞。

那麼,中小企業為什麼會陷入資金緊張的局面呢?

2、核心:利潤微薄

中小企業之所以資金緊張,一般出於四種原因:一,短貸長投;二,利潤微薄;三,營收下滑;四,上下游佔款。這其中,利潤微薄是最核心的原因。廣東某LED企業,已有十年曆史,產值過億,但卻不敢擴大規模。因為一年辛苦到頭,利潤只有5%,還不如直接購買理財產品。某汽車行業大佬說:“實體企業的利潤已比刀片還薄”。有的製造業企業自嘲:“辛辛苦苦一輩子,不如在資本市場講個小故事”!

那麼,中小企業的利潤為什麼會如此微薄呢?

3、原因:多重擠壓

①稅負過重

2017 年的亞布力論壇年會上,某知名IT企業董事長指出:“把消費稅完全以增值稅的形式轉嫁給企業,並由企業預先扣繳,導致消費稅在企業內累積,佔用企業資金。 高達17%的增值稅,也是各國增值稅中相對比較高的,導致宏觀稅負接近40%,這在全球範圍內都是自帶高冷範兒”。

宏觀稅負40%是什麼概念?是企業毛利率超過40%才能有利潤。除非處於壟斷行業,否則有多少中小企業的毛利率能超過40%呢?這導致很多中小企業只能靠逃稅活著,而這又進一步導致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出現。

②高地租、高房租

本來只有居住屬性的房地產,現在已經成為了最重要的投資標的和投機標的。它不但吸走了實體經濟大量資金,同時也成為了實體企業利潤的最大殺手。有企業家戲言:“一年到頭幹下來,根本就是在給房東打工”。

③高人工成本

之前有報道指出,如果一家企業的員工月工資為1萬元的話,扣除五險一金及個人所得稅,員工實際到手為7454元,但企業實際付出的成本卻是14410元,幾乎是員工收入的兩倍。有數據顯示,目前社保繳納費用,已佔到企業用人成本的40%到60%之多。

④原材料漲價

最近兩年,各種原材料的價格都在漲,有人還編了順口溜:“銅在吼,鋁在叫,塑料在偷笑,鋼材在蹦蹦跳,板材在呱呱叫,配件在咆哮,運費也在往上飄,建材電線原料成本發高燒”。漲價的原因包括幾個方面:一,停產限產,供應不足;二,人民幣貶值引發輸入性通脹;三,市場低迷,企業通過漲價來平衡財務盈虧;四、出口受阻,企業通過漲價維持生存;五、企業運營成本上漲,上游向下遊轉嫁成本。

⑤高環保治汙成本

2018年1月1日起,我國首部“綠色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稅法》開始實施,對大氣汙染物、水汙染物、固體廢物和噪聲四類汙染物,由過去的環保部門徵收排汙費,改為由稅務部門徵收環保稅。該法規確立了多排多徵、少排少徵、不排不徵和高危多徵、低危少徵的正向減排激勵機制。同一危害程度的汙染因子排放越多,徵稅越多。企業要想少交稅,就必須降低排放,想降低排放,就必須轉型或進行技改,而技改又是一筆高昂的費用。

⑥市場萎縮

不管內需還是外貿,大多實體企業的市場都在萎縮。

⑦樓市泡沫

房價高企,漲不動又跌不下來,這給實體企業帶來很大影響。一方面,高房價透支了太多購買力,使人們無力消費、不敢消費,這造成了持續的內需不振。另一方面,房地產相關的產業,日子也不好過。因為房地產多年的激進發展,也造成了它們的產能嚴重過剩。

⑧貨幣超發

M1、M2持續高位,使上游原材料不斷漲價,而下游的購買力則持續縮水。

⑨互聯網衝擊

先是PC互聯網,然後是移動互聯,使缺乏互聯網能力的實體企業,壓力重重。

二、夾縫生存

中小企業普遍生存於夾縫之中,要同時承受來自多方面的壓力:

1、國有企業

大部分資源類產業,掌握在國有企業手中。對大多中小企業來說,它們是繞不開的上游,卻經常漲價。最典型的就是汽油。

2、外資企業

外資企業擁有強大品牌、資金、資源優勢,會從市場和供應鏈兩端,對中小企業進行擠壓。貿易戰後,將有更多外資湧入,給中小企業造成的壓力將會更大。

3、行業巨頭

行業巨頭在產業鏈中佔據霸主地位,也會在市場和供應鏈兩端,對中小企業進行擠壓。

4、網絡巨頭

網絡巨頭們慣於跨界打劫,觸角伸的越來越長。它們擁有強大的線上優勢,甚至會直接顛覆掉一個行業。

5、政府部門

稅務、環保、工商、消防、安監等各種職能部門。

6、銀行、高利貸

銀行喜歡錦上添花,也喜歡雨天收傘。一旦斷貸抽貸,對企業是致命的。而高利貸則更甚之。

7、其他

媒體、債權人、投資人、上下游等。

小結:中小企業出現困境,首先要解決的是資金緊張問題。否則一旦資金鍊斷裂,將萬劫不復。但這只是治急、治標,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就必須改變企業的夾縫生存狀態。如何改變?出路有三:做輕、做強、做大。做輕,是做低運營成本;做強,是做高淨利率和資產週轉率;做大,是做大利潤規模和估值/市值。那麼,想要做輕、做強、做大,最需要注意的問題是什麼呢?

下篇文章《企業極速成長三要素》,我們將來討論這一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