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从《遇见未知自己》中了解潜意识,为什么说“心想”会“事成”?

常听人说“人背的时候,喝凉水都塞牙”,是说不顺的时候,好像所有事情都在和你作对。针对这种现象,心理学给出了现象背后的解释:或许是因为

释放的能量磁场吸引了太多的负相关,而能量释放者正是“潜意识”。

同事说她最近忙着备考建筑师资格证,只是为了多一份兼职的可能和证书。佩服她的毅力和决心,因为这和她的专业兴趣毫不相关,而且平时工作加班加点,已经很累了。

过了一段时间,闲聊间隙,我关心的问道:“听说建筑师资格证成绩出来了,考得怎么样?”同事满面愁云的回答:“别提了,没考好。”同事继续说:“不知道怎么回事,考试那天不太顺利,闹钟没响铃,出门前又折腾着准考证,路上还有点堵车。”

从《遇见未知自己》中了解潜意识,为什么说“心想”会“事成”?

这是作家张德芬创作的以小说为体裁,以心灵修行为主题的书籍。

看着她桌面上至今翻了几页的教材,我隐约觉得她对这个考试并不象想像中那么在意。

表面上看是一系列事情凑巧一起发生了,但是细想,如果同事真得非常在乎的话,准备工作应该是考前一天甚至几天就准备妥当,而且反复确认,生怕当天误事。比如,闹钟上两个,准考证放在重要地方,提早出门。这并不是巧合,是朋友潜意识里对这件事不够重视。

有实验证明,“人的潜在意识主宰着我们的外在的世界。我们的意识、对自我的了解、思考、理性、判断、感情都是从潜意识来的。”

让我们跟随《遇见未知的自己》一起感受“潜意识”世界,究竟什么是“潜意识”?

一、潜意识是自我的真实世界的反应,占据整个思想意识的主导地位。

潜意识影响着我们的思考、情绪、行为、认知等方面,是自我的真实世界的反应。

心理学家发现,潜意识具有非常巨大的能量,它控制了我们的思想、感觉、行为,以及对人、事、物的反应,以及我们的人际关系和做决定的过程,占据整个意识形态绝大部分。表意识的认知来源于潜意识。

从《遇见未知自己》中了解潜意识,为什么说“心想”会“事成”?

意识、潜意识关系构成冰山理论

也就是说如果把整个意识比作一座冰山,那么暴露在水面上的很小一部分是表意识,它只占到整个冰山的5%或者更少,而其余95%甚至更多的藏在水下的部分就是我们不了解的潜意识。

在《遇见未知的自己》一书中,作者用一辆马车来进行形象的描述:意识好比是驾车的车夫,只负责前进,而潜意识是坐在车里的真正掌舵者,决定马车的前进方向和目的地

生活中,每个人心里都住着像这样一辆马车,要过什么样的生活、产生什么样的行为思考,比如有哪些兴趣爱好,喜欢不喜欢哪些人之类,这些看似习以为常的选择都受到潜意识的支配。

为什么潜意识能够支配影响我们一切的思考和行为举止?

二、为什么潜意识能够影响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如何发觉自己的潜意识?

“我这一生不曾工作过,我的幽默和伟大的著作都来自于求助潜意识心智无穷尽的宝藏。”——马克吐温

人是个很奇怪的动物,本身就仿佛一个巨大的能量场,潜意识就是磁场的核心。

  1. 潜意识是最真实的自我

潜意识对我们自身的行为思考掌握绝对的话语权,它就是内心真实的自我。

比如:当你想要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潜意识帮助释放出强大的能量信号,吸引宇宙中的一切频段相近的人事物围绕过来。这个时候的潜意识遵循吸引力法则,对大脑和身体发出指令,注意身边所有相关信息,达成心愿。

吸引力法则是说当你对某件事物的思考产生出的能量会产生一定频次的振动,这种振动频率吸引宇宙中同频次振动的事物到你的身边。

“当你身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震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而当你内心抗拒某事,即使表面看上去很积极,但是,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你的潜意识释放出消极的指令,影响你的实际行动。

就像本文前面提到的同事考证的经历,就很典型。同事对考试的热情其实已经没有当初那么强烈,不管是时间关系,还是体力吃不消。但是,主观上不愿意承认准备放弃的打算,潜意识中的想法是找到一些合理的理由,好让自己得到心理安慰。

正因为潜意识有这样的“指令”,所以才会忽略很多细节,行为朝着内心指引的方向行动。

“当你身心想要一样东西的时候,你身上散发出来的就是会吸引那样东西的那种震动频率,然后全宇宙就会联合起来帮助你得到你想要的东西。”

2. 通过2种方法可以发觉自己的潜意识

  • “梦”的指引

书中指出:“梦有时候会带给我们一些启发和鼓励。有示警、指引的预示功能,还可以宣泄情绪或者展现被压抑的人格特质。”

从《遇见未知自己》中了解潜意识,为什么说“心想”会“事成”?

“梦”的指引是与潜意识对话的桥梁

书中主人公若菱和老人分享了自己在遭遇老公背叛后做的一个梦:梦中的她回到在美国的家,因为车库地方不够大,她把曾经上学时骑过的自行车移到车库外面,路人要骑走的时候,她又上前阻止。

梦有时能反应出现实世界中自己的一些潜意识想法。若菱和老公的感情已经名存实亡,内心深处有一种力量告诉自己已经不再需要眼前的这位老公,对现在的生活状态很不满意,觉着索然无味,想要逃离。但是表意识中“跳”出来的声音是:和老公从大学时期相识、相恋到步入婚姻殿堂,共同经历了10多年的青春岁月,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这段感情和记忆怎么能够轻易放弃?

书中对这段描述看似有些抽象,其实也不难理解。生活中很多时候会遇到举棋不定,犹豫踌躇、难以决定的时刻。

从《遇见未知自己》中了解潜意识,为什么说“心想”会“事成”?

处于思想斗争中的两个声音

处于思想斗争中心的我们会听到自己发出的两种声音,一个是代表真我的内心想法,另一个结合了外围因素,提出反驳“意见”。在做决定的时候,特别是重要决定,分析利弊固然很重要,更需要发觉潜意识中真我的意愿。

梦可以成为潜意识与自己对话的桥梁,通过梦境提醒我们放松或者重新审视当前状态。

比如:考试之前学生会因为心情紧张,晚上做梦就梦到做习题,赶作业。映射出潜意识的担心和焦虑。

这很有趣对不对?想要了解潜意识的想法,除了通过梦境,还可以通过观察自己现在的生活模式和喜欢交往的的人,这就是自己内心想法的真实写照。就像吸引法则告诉我们的,每个人会释放并吸引同频率的事物围绕。

  • 观察自己的生活模式,就像一面“魔镜”映射出真实的自我
从《遇见未知自己》中了解潜意识,为什么说“心想”会“事成”?

生活模式反映潜意识主张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模式,喜欢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喜欢什么样的风格,喜欢做什么样的事,喜欢什么样的生活习惯,等等,

这些你身边接触的最熟悉的、习以为常的状态反映着你的潜意识的想法。

生活模式就像一面镜子,你具有怎样的磁场能量,吸引什么样的事物围绕,都是接受潜意识发出的指令。所以有时候如果感到迷茫,可以照一照生活中的这面“魔镜”,从身边的人、事、物中找到答案。因为你喜欢的人与你具有相同的振动频率,他们的行为表现就是你自己的日常。

比如:和同事的相处模式、和家人的相处模式、和老板的相处模式,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够碰到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互动方式。这就是潜意识在支配的一种喜欢的生活模式。

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的生活模式非常熟悉。它的形成得益于童年成长经历、受过的教育、遇到的人等。这些早起经历和接受的他人的说法理念,已经在心里生根发芽,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观点和态度。

这种潜意识是否可以得到改变,产生积极的效应,带来心想事成的体验呢?

三、怎样改变潜意识,做到心想事成?

  • “心想事成的第一个定律就是,你所向往的东西必须是命中注定该是你的,或是与你的更高目的是一致的、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要不然就是你能深入到潜意识和真我的层面,破除人生的模式,学好自己该学的功课,破解你的命运,否则心想事成只能是纸上谈兵。”

听起来好像很容易是不是?但是,当你深陷情绪低谷,或人生洼地的时候,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引,按照惯有的模式,很难改变状况。

破除人生模式需要认清自身价值,方向,发觉自己已经习惯了多年的生活模式,遵循内心决定要不要改变,怎样改变。

比如:一个人很想努力赚钱,获得成功,但是潜意识里不相信自己会成功,因为曾经有过很多次失败。

还记得前面提到的马车的故事吗?遇到困难的时候,驾驭马车的潜意识“主人“面对前进还是后退,怎样前进的问题,需要首先想明白奋斗价值,为了荣誉、地位、权力、财富还是其他。

确定下目标和方向之后,开始审视自身,必须打破现有熟悉的生活模式,注入新的观念、行为,改变心态,告别以往“失败者”环境,这些就是书中所说的“人生功课”

在生活中,可能只是学着放下,也可能是学会微笑,每个人“人生功课”不同,只有真正意识到自己需要什么,追求自身的价值,做好这个功课,才能获得成功。

  • 除了第一定律,“心想事成”还需要外在的努力。

任何事情最终的实现,都离不开努力奋斗。再多的想法、理念,不付诸行动,无异于等着天上掉馅饼,做白日梦。虽然努力不一定有收获,但是想要有收获,就必须得付出努力

潜意识提醒真我想要怎样的发展,帮助摆脱迷茫的思想困扰,理清认知和思路。反复向宇宙发出渴望改变的意愿,吸引更多的有力围绕。接下来就看行动,努力达到理想的结果。

总结:

人的潜意识反应出真我的内心世界,引导着95%以上的思维行动。认识潜意识可以帮助度过低谷期,从“心”出发,查找答案。如何发觉自己的潜意识,有2种方法,一个是梦境的预示,另一个是观察自己的生活模式,吸引力法则在这里同样适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