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農民常說“百藝百窮,無藝成龍”,為什麼?

看天竟


在農村有很多諺語是農民千百年來根據切身生活,人生閱歷,身邊事蹟總結出的經驗之談,有一些還挺有道理。而“百藝百窮,無藝成龍”卻有多種說法,如果用經典古籍去理解,講起來不免太過說教,而且非長篇大論不可講明,我們今天就通過老百姓的智慧來說說這句諺語。

百藝百窮

我們先來看前半句,百藝百窮。

我爺爺以前常說,吃喝嫖賭都不沾,沒有技術不掙錢,意思就是說人不管怎樣都要學一門技術,這樣才能擁有安身立命的本事。老人又說藝多不壓身,感覺上說的很對,你掌握的技術越多,那麼你可以選擇的路也就越寬,獲得的機會也就越多。但是,我們都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人生不同的階段所面臨的問題也特別多,並不是任何事情都能做到,如果啥都會點,但是又做不到精通,那麼最終也就不能在某一個領域做到出類拔萃,這樣也必然會阻礙一個人的發展。

就像一個修車師傅,剛學會修車又跑去學著養蜂蜜,那麼必然兩樣事情都不一定能做到精湛,也就不能在一個領域裡做的出色,想出人頭地自然很難了!

無藝成龍

後半句在農村還有一種說法,老人常常對一個孩子說,調皮搗蛋一把手,大概意思就是說,一個人既要掌握一定的技術來養活自己,又得在社會上吃得開,玩得轉,如此才能在社會中游刃有餘,無往不利。

這也就說明了人的情商十分重要,在生活,工作中既要安穩工作,又要學會融入社會,融入圈子左右逢緣,最終才能獲得更好的成功。





因此,一個人踏入社會不僅僅要在自己的領域裡深入學習,做到出類拔萃,還要善於交際,懂得融會貫通,這樣才能真正的成功。


牧野小志


正所謂:一技在手,吃喝不愁;百藝在身,命途多舛。為什麼會的技能越多,反而生活越不如意呢?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其一、會的技藝越多,官府對你的徵召就越多;其二、會的技藝越多,為人處事就越差;其三、越是能幹的人遭到的打擊越多。無藝成龍則說的是沒有技術在身的人可以鑽研更多的為人處理之道,最終成為管理者;或者可以理解成百無一用的書生最終成了長官,有技術的人不得不給書生們當下屬。

在古代匠人們有專門的戶籍,稱之為匠籍,這是跟民籍、軍籍相對應的戶籍制度。身為匠人就要聽命於官府,時時有徵召去為國家出力;有時還不得不給官吏們做事服務。政治清明之時,匠人們可以憑藉自己的本事養家餬口,奔個小康不成問題;政治腐敗之時,匠人們就淪為官府的奴僕,只有義務盡,沒有工資拿。《賣炭翁》裡面的賣炭翁就可以理解成一類藝人,他的技藝就是燒製出優質的木炭供人取暖,但是他過得很悲催,因為官吏們經常白拿他的炭使用。

技術越精的人在為人處理方面越差,因為他們沉溺於技術的世界而忽視了與人的交往。恃才傲物是技術精英的特點,他們能在某一個領域或者多個領域掌握精湛的技術,卻無法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事實證明在人類社會中,管理者的地位高於技藝者,三六九等的排位為: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醫、六工、七匠、八娼、九儒、十丐。官吏僧道都是管理者,而醫工匠娼都是技藝者,儒其實就是官吏。不能處理好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終就會被別人當成工具,用的時候拿來用,不用了就扔了。會的技藝越多,技藝越高,受到的迫害就越多!

古代的讀書人大多數都是沒有一技之長的儒生,他們學習四書五經,學習聖人禮儀,最終成為大大小小的官吏。讀書人基本上是四肢不勤,五穀不知,百技不會的書呆子,但是他們處在了社會的上層。不學技術的人就會學管理,也就是研究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最終這些沒有技術的人成了上層管理者,他們指揮有技人的人幹活,能者多勞,累死為止。韓非子認為君主最好什麼都不會,這樣他才能管理好文武百官;作為君主只管賞與罰即可,文武理工等方面的百家技藝都不要學。不現可欲,群臣見素;執賞罰之牛耳,則天下萬民供其驅使!


大秦鐵鷹劍士


農民群眾總是火眼金睛,農村俗語總是入木三分!農民常說“百藝百窮,無藝成龍”,聽起來這是一句有違常理的話,也是一個非常富有哲理的思想。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話聽起來有點兒反常,藝是指技藝、技能,意思是在說,擁有技藝在身的人往往都會很窮,換句話說,就是能工巧匠們全是窮人,是百分之百的都會受窮!而沒有一點技藝在身的人,卻是人中龍鳳,成為一方首富或者一方首領。

有一句古文“古老有百無一有,百巧百窮之語,至今俗諺尚爾”。還有宋代大文豪蘇軾也有一個句子,“貧家百物何所有,古來百巧出窮人”。這些句子都與我們今天這句俗語“百藝百窮,無藝成龍”異曲同工,一個意思。都在說,擁有技能在身的人,不如沒有技藝的人容易成大事,容易擁有財富。

這是為什麼呢?技藝不就是本事嗎?有本事的不如沒本事的?

大家應該都看過《水滸傳》吧!宋江是108個梁山好漢的首領,但是他論文論武能排在第一嗎?



顯然是不能!文有智多星吳用,神機軍事朱武,而武呢,更是人才濟濟,盧俊義,豹子頭林沖,魯智深,武松等等等等,那梁山好漢都是武功不凡哪!宋江能打得過誰?但是宋江就是領*袖,號令三軍的。

這個例子正好說明了“百藝百窮,無藝成龍”的道理。正因為宋江論文論武都不如眾兄弟,所以他才需要緊緊依靠大家夥兒!把大家都團結在一起,各取所長,共同作為!

在日常生活中,同行相輕,文人相輕的例子很多很多。擁有技能的人往往恃才,而處理人際這些複雜的事就欠缺了,也不會去動其他方面的腦子了。所以這就是百藝百窮的根源。

而沒有技能在身的人,他會尊重和使用各種有技能的人,老百姓說“巧人是笨人的奴”!巧人往往出力流汗服務於那些沒有技能的人。所以無藝成龍,沒有技能的人往往會成為這些技能人的領袖。

在現在的各個單位裡,如果一個領導,一個主管只管自己出力幹活兒,而不注意調動別人的積極性的話,那麼還不如一個沒有本事的領導領導著一群有本事的人來得更有效益!

這就是生活中的辯證法!凡是總有因緣,也總有個度。天不生無祿之人,生活在世界上每一個人都有他吃飯生存的依賴之處,有的人靠自身技能,靠自身出力流汗,只能是小打小鬧,而有一些人,看似沒有一技之長,卻最擅長組團隊用能人,這樣的人就是老闆,就是董事長!

所以,這話雖然聽起來反常,也有點兒絕對,但卻是非常有道理的!不過你千萬也別誤解了,如果世界上的人全部沒有了技能,那也是沒法維持的,所以世界上各色人等其實都需要的,有的人靠技能吃飯,有的人靠管理吃飯,有的人靠人際吃飯。這樣世界才能平衡,才能正常運轉。

在這個大世界中,你究竟是哪一種角色?就要看你先天的出身和後天機遇和悟性了!

您覺得呢?


村姑說村事


在現代人的教育觀念中,人們普遍認為年輕人應該多學習幾項技能,以便於在社會上謀生和立足,正所謂“技多不壓身”。可是,在民間,農民之間卻流傳著一種“百藝百窮,無藝成龍”的說法。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從字面意義上理解就是,一個人同時擁有好多門手藝就要受窮,而一個沒有技藝的人反而能成為人中龍鳳,大有可為。

當然,這是很多人絕對無法認同的一個觀念。但是,這句話的的確確在民間流傳了這麼久,難道是老祖宗說錯了嗎?其實不然,覺得這句話不對的人往往是在理解上出現了偏差。

其實,“百藝百窮”說的不是技能多的人就要受窮。而是指一些人在學習技藝的過程中不能專注,今天想學這一門,明天又想學其他的。如此一來,學習每項技能時都三心二意,心猿意馬,自然無法學到一門手藝當中的精髓,也無法成為一個領域之中的佼佼者。

“無藝成龍”也不是指任何沒有一技之長的人都能隨隨便便成功,而是說一個沒有學習過任何手藝的人,就會覺得自己不能勝任很多事務。這樣的人通常來說非常謙卑,願意在一樣工作中全力以赴,用心學習。因此,他們認真的態度很容易促成他們在事業上取得一定成就,在職場上,這樣的人也更容易受到肯定和賞識。

除此之外,“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還有另外一個說法。一個人倘若有眾多才能技藝加身便容易恃才傲物。在工作當中,這樣的人往往因為太過自信和高傲,不容易和其他的工作夥伴形成良性合作。在職場上,這樣的人也許成就突出,但是卻不適合作為領導,協調一個團隊。

相反,那些沒有多少技能的人反而能更好地認識自我,尋找其他途徑,通過凝聚別人的力量,借用別人的才能來促成自己的成功。

在歷史上,漢高祖劉邦就是這樣一個典型的例子。劉邦出身平民,從小也沒有什麼顯現出來的過人之處。甚至因為不願意下地幹活,被父親認為將來沒有什麼出息。但是誰能想象就是這樣一個平凡人開創了大漢朝的基業。

要論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智慧,劉邦比不上張良;要說管理國家,安撫百姓的能力,劉邦又不如蕭何;至於率兵領將的本事,他更比不上韓信。劉邦真正能夠奪得天下的原因是慧眼識英雄,也懂得如何恰如其分地發揮這些人的才能。

因此,劉邦可謂是“無藝成龍”的教科書級範例。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俗語雖然不能在任何情況下一概而論,但是在今天看來對人們仍有一定的啟發,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END.


博書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是民間俗語。

而民間俗語中有很多都是騙人的玩意兒,他們用自己生活的感悟,來欺騙小孩子,把孩子從小教育成他們的樣子,讓他們不會為他們的不如意感到傷心,還能洋洋自得,覺得自己很牛批。

這種事情,在崔健的《花房姑娘》中有唱,一句話概括了:

你要我留在這地方,你要我和他們一樣……

我們應該像後面的歌詞中所唱的那樣:

我看著你默默的說,哦~不能這樣。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話騙瞎了多少人……

而且這俗話是建立在不合邏輯的推理上的,建立在他們所謂的相對論上的。

百藝百窮,這個百藝,在他們的理解中,是手藝人的百藝。

在古代,士農工商的世界裡,手藝人的身份地位在農之下,雖然表面上看起來,是在商人之上,但商人有錢,有錢就能買地,就能成為地主,能成為鄉紳老爺。

成為鄉紳老爺的商人,要比手藝人有地位。

在這基礎上,手藝人,就成了地位最底下的人了。

而且在古代,匠人有匠戶記錄的,就像古代的軍戶一樣,成了匠戶,子孫後代都被蓋上了匠人的標籤,不能參加科舉,沒有未來,只能靠祖傳的手藝維生。

所以才出現百藝百窮的說法。

而無藝成龍呢?

他們是當權者的化身。

在‘那些人’口中,當權者所謂的‘無藝’是沒有生活的手藝。就像讓皇帝去種田,皇帝肯定不是種田的好手。讓官員去耕地,去做木匠,去做泥瓦匠,別開玩笑了,他們不把你的家底敗完就算幸運的了。

所以這個無藝,就無在這裡。

但官員誰去做手藝?人家又不傻?

人家也有才藝,人家有管理的才藝,有治國的才藝,有政治的才藝,有軍事的才藝。

但這些才藝,在說出這俗話的‘那些人’看來,壓根就不是什麼本事。

就像以前窮人鄙視富人一樣,覺得富人好吃懶做,互相看不順眼,就是這麼個道理。

創造這個俗語的‘那些人’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然後給自己注入了‘百藝百窮,無藝成龍’的哲學,以此賣弄,然後把小孩子騙成他們一樣的失敗者,見不得人好,見不得同樣出身的人能有出息。


其實在讀‘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話時,我們很多人心中都會有著不一樣的感受。

跟著感覺走就對了,沒毛病。

俗話也是人構建出來的,構建這些俗話的人,都在自己身上找到了可以說服自己的理由。他們不僅要說服自己,還要用他們的理由說服別人。

這就是人類對知識的共享精神,不管是善知識還是惡知識,人們都想分享。

將自己的感悟分享出去,拉攏一大批和自己有同感的人,然後就形成了組織。有組織,就有靠山,就安心了。

再遇到問題時,大家坐在一起罵天罵地罵空氣,總比一個人罵著舒服。

但我們呢?

我們怎麼看待這些?

有道是盡信書不如無書。

我們在看俗語,看那些傳承幾百年幾千年的俗話時,也要如此對待。

思維是很恐怖的東西,你如果放任別人的思維闖進你的思想中,把你同化了,讓你變成你不想要的樣子的時候,受苦的人只能是你自己。


再說現代,百藝百窮?

別開玩笑了……

木匠窮嗎?好的木匠窮嗎?

電工窮嗎?好的電工窮嗎?

現在通一次下水道多少錢知道嗎?無論在哪個城市,通下水道的工人一個月賺的錢,比白領還多。

就連我們街邊經常看到的品牌食品店,那裡使用的秘方可都是廚師創造出來的哇。

廚師,難道不是他們說的‘百藝百窮’中的百藝嗎?

所以大家經常思索下,看看這些俗話中的問題何等殘酷。比百藝百窮的問題更折磨人的俗話還有很多。

我小時候就常聽老爸說錢難賺屎難吃,直接把賺錢和吃屎放到一個層面上了。你要是認同這點,你賺錢的能力肯定堪憂。

為什麼呢?

因為還沒賺錢呢,你就覺得難,你的多少精力會被放在內心的衝突上?你還能投入多少精力去賺錢?

大家有聽過什麼糟心的俗語,都可以說一下,看看誰認同了那些俗語,再看看周圍人,認同那些糟心的俗語的人生活是什麼樣的?

都可以說下,讓大家看一看,老一輩是怎麼欺騙我們的……


姚君鴻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諺語,上下並不是一個意思,要分開理解。

  一句諺語的實際含義,要下到對應的社會階層去理解。

  在古代的農村地區,‘百藝百窮’是個很現實的現象,那個時代真正的手藝都是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去學的。

  什麼情況下人會去學第二種手藝?在學完第一種手藝,或者第一種還沒學完就被踢走的時候。

  前者顯然不可能,所以百藝實際上是在嘲諷,意味著這個人學一樣東西就被踢走一次,到最後什麼都沒學會,自然會導致窮困潦倒。

  而後半句的‘無藝成龍’,並不是‘無藝而成龍’,而是‘龍則無藝’。

  指的是如果你想成為上位管理者,無需消耗十幾年時間去精通任何一門手藝,而是要儘可能的脫離手藝人階層,用讀書練武之類的方式成為人上人,這也是下層社會唯一流入上層的方法。

  這句話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范進中舉》這篇文章,這篇文章雖是嘲諷,裡面體現的內容卻很真實。


  文中的范進什麼都不會,只會讀書,因此被周圍的人鄙視;但也只有這樣的范進,才能在那個時代脫離農村階級,成為官僚體系中的一員,他要是把讀書的時間用來學手藝,才真的一輩子都是農民。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放到現代社會,其實就不太實用了,現在的中層管理者,需要的是什麼都會但都不精通的人,百藝和無藝都不滿足需求。


書畫家網


農民常說“百藝百窮,無藝成龍”,可不是說你什麼都不學就能成才,而是說一個人一生中如果能夠精通一門手藝的話,就已經足夠了。

什麼都去學,可能到最後什麼也學不會。因為無論是從人的精力還是時間來說,學習百種技藝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特別是在過去的農村地區,農民靠手藝吃飯,誰的手藝精,別人就請誰。所以必須把一門手藝練到爐火純青才行,半吊子水的手藝水平,是養不活一家人的。

所以“無藝成龍”可不是主張不學無術喲,這是相對百藝百窮來說的,是一種辯證關係。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過去農民讀書不多,但是隻要祖傳的手藝在手,就可以養活一家人。有人會磨剪刀,把別人家用過的生鏽的剪刀磨得像新買的一樣,鋒利無比。

有人會補鍋,特別會補那種農村炒菜的大鍋,補好的鍋,幾年都不破。還有人會修鋼筆,修手錶,修自行車等等。這些手藝人扛著簡單的工具,在農村地區走南闖北,他們不僅僅是帶來生活的便利,同時也在傳播著一種自強不息的精神。

我們小時候都讀過《水滸傳》,梁山108條好漢,可以說是各種優秀人才的大彙集。有武藝超群的將軍,有醫術高超的神醫,有能掐會算的軍師,還有能刻字的匠人。

正是這些各具特色的英雄好漢彙集在一起,才有了這部有聲有色,流傳千古的古典名著。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聽起來好像有那麼點反常,但是仔細想卻是相當有道理。世界是個多元體,需要的是各種各樣的專才,而不是什麼都只會一點的庸才。特別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人才的需求更加傾向於專業化。

在互聯網行業中,技術被分得很細,僅僅是程序製作就能分出數百種來,有人專門研究補丁,有人專門研究漏洞,還有人去研究病毒。雖然看起來都像是整天在電腦前忙碌,但是實際上每個人忙的事情都是不一樣的。

浩瀚無邊的互聯網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黑洞,只有在某一方面具備極強專業知識的人進去以後,才能保持自己清醒的頭腦,否則就會混沌一片。正是因為有了不同的技術擁有者,我們的世界才能保持一種相對平衡的狀態。

對於年輕人而言,未來的選擇往往令他們感到困惑,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有一門拿得出手的專業技術在手上,將來在社會上是絕對不會吃虧的。

你可以靠一門技術吃飯,也可以靠出眾的管理才能吃飯,更可以靠高超的人際交往能力生存,這都沒有關係,關鍵是你在這個行業裡面是否做到了最精?

有些年輕人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個也想學,那個也想學,可是到最後,什麼也學不會,學不精,學不透,結果就是一事無成。對於這樣的年輕人,真的應該好好去領悟一下“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俗語背後所蘊含的深義了。


小小嬴政


我們老家有這樣一種說法:窮藝人,富商人,不窮不富是農人。雖然現在這句民謠拿到現在有些不合時宜,但卻能夠說明,過去的社會,藝人是貧窮的。

藝人,顧名思義就是有手藝的人。正因為有手藝,使他們天生有一種固守自封,不思進取的思想。縱然他們的手藝再精,含金量再高,也只夠養家餬口,要想發大財,是不可能的。

我的伯父有捏糖人的手藝,生前捏了一輩子糖人。捏糖人靠的是豐富的想象力,加眼精手快,會這門手藝的人也不多,不存在同質化競爭。儘管如此,到頭來也沒攢下多少錢,因為他沒有做大。

縱觀現在各行各業有手藝的人,大部分都是在給沒手藝的人打工。這就應驗了標題上的無藝成龍那句話。那麼為什麼有手藝的人會被無手藝的人超越呢?因為他們的思想觀念不同。手藝人的觀念是保守,無藝之人的觀念是變革。沒有手藝的人,自身沒有優勢可言,所以他們敢於創新,勇於開拓,變不利為有利,事業也就做大做強了。事業成功後,他們就吸收這些手藝之人為己所用,用他們來為自己創造財富,到頭來藝人沒掙到大錢,反而無藝的人掙錢了,成了真正的龍。

通過上面的標題,我們總結出了一個道理,任何事情只要苦心鑽研,就會有所突破。世間的事不是一成不變的,沒有永久不衰的手藝,唯有不變的就是要有一顆善於發現的心。


京漂追夢人


這句話基本是對的,我們這裡也有百巧百能必定受窮一說。

能做大事的人,純屬大器,不喜雜術,我們一個親戚,我給他看過八字,三命通會這本書上的批語是:財、官、印三全,不貴則大富,我給他批的也都應驗啦自不必多說。

結果情況如何呢?他領導一個大廠,自己找錢,自已打通銷路,自己購料,但廠子裡的技術活他一竅不通,什麼也不學,用什麼技工找什麼技工,結果一路走來,三年進省城,在省城裝綿行業還是領軍人物!帶著全家老小兄弟三人三個家庭全在省城,要房要車要錢什麼都有,論文化三年級還是小學。這個事例足以說明這個問題。

當然如果能力一般般,想闖世界,還要先有一技之長,有時還要兩項技能,不然,一開始會很難。


霜月飛鴻


“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話應從兩方面理解。

一方面大多數的人靠“藝”生存,但每個行業的技術,學會容易學到行業內頂尖卻難,雖然說“行行出狀元”,但狀元只有一個,行業內領軍人物,只是極少數,能做到極少數者,當然不會受窮,但大多數的人雖然有“藝”在手,雖然有技術,可不出類拔萃,所以只能混口飯吃,成不了傑出人物,發不了大財。“百藝百窮”的“百”,指的是絕大多數,而非全部。

“無藝成龍”。有些人雖然沒有掌握具體的一門“藝”,具體的一門技術,但善於處世,善於組織人善於領導人,他們是事業的組織者和領導者,他們不屑於某一門技術,卻有遠見卓識,有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毅志,他們是指明方向者,就如同《西遊記》中的唐僧,當事業成功後,他們才往往會站在人世的頂峰。但“無藝成龍”這句話,只適合用於極少數人,而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是不適用的。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有“藝”比無“藝”,生活的會更好些,雖然“有藝”對於絕大多的人來說,不能大富大貴,但總會有一碗飯吃,做到小富還是可行的,對於大多數的人來說,“藝”是立身之本,是生存之道。如果一個普通人,不勤勞,不願學一門技術,也去“四體不勤,五穀不分”,只能成為二流子,乃不免下流矣。

村子裡總有一些人,沒一門手藝,更不願辛苦勞動,卻整天夢想成為大人物,這簡直就是白日做夢。歷史上成就大業者,雖然不一定掌握了縣體的一門藝,但他們站在了歷史潮流的浪頭,有遠大的目光,寬廣的胸懷,出身入死領導大眾共同奮鬥,才成就了一番偉業。而一個二流子,大事做不來,小事不願做,枉自做人一場。

能成為傑出人物固然好,能流芳百世自然是輝煌的。但能學會一門手藝,學會一門技術,自強自立,也是一種幸福。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是光彩的人生。

對於“百藝百窮,無藝成龍”這句話,要辨證地看,不可死搬硬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