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數學學不好是否對物理和化學有影響?

只是一隻魚


如果是初中和高中的話,數學不好不會影響物理和化學。但是大學的數學沒學好是會影響物理的,只是不會影響化學。

就用我的親身經歷來說吧。

我初中和高中時,數學都不太好,都是及格左右,有時還不及格。但是我的物理和化學都還挺不錯的。

上了大學之後,數學學的是高等數學,物理學的是大學物理,這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大關聯的。大學物理裡面很多計算都很複雜,會用到積分微分啥的,高數里也有習題會和物理聯繫起來,所以,大學裡數學沒學好是會影響物理成績的哦!不過,化學就相對獨立一點,不太會受數學影響。


墨裡白


我在上初中時(80年代),算是理科學霸型吧,中考數學100+(滿分120) 物理95+(滿分100) 化學滿分。可以準確的來說,數學不好會對物理和化學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前提是數學“好” 這個“好”的概念是什麼,有些學生每次數學考試分數都還不錯,但是物理和化學就一團糟,有些學生,考試數學中上,物理和化學甚至比數學還好。但是數學不好,物理和化學就一塌糊塗了,為什麼呢? 因為物理和化學是基於在數學的基礎上,甚至幾何的計算也是基於代數上(我讀書的時候 幾何和代數是兩門課 但是考試是一起考統稱為數學) ,幾何 物理 化學 都有自己的基本公式,基本定理, 然後高級的解題過程是根據基本的公式定理推導形成的代數式,剩下的計算過程和幾何 物理 化學 基本無關(要符合其規律。)也就是 如果數學不好,那麼即使你寫出公式但是解答不出,或者不知道如果寫正確公式。 為什麼有些學生數學也行,但是物理化學還是不好,這就是關於學習數學的方法問題,因為有些學生或者老師在講課的時候,直接給你個可套用公式,但是你並不去理解為什麼,硬套,是的這種類型的題都會了,確失去了靈活思考的鍛鍊,那麼什麼都是硬背,而物理和化學的各種方程式,如果不知道其原理,太多了,無法硬背。 舉個例子。在初二階段,有些老師會講到燕尾圖形 8字圖形,翻折規律的角度的關係,很多孩子也硬套用,但是沒去理解為什麼,所以當幾何圖形稍微複雜點後,孩子就蒙圈了。 而數學“好”的孩子,會去思考為什麼會這樣,從根本上理解,有了這個習慣,那麼學習物理和化學就沒多大難度的,甚至比數學還簡單,因為(初中 我只上過中專) 物理也就是 幾個基本定律,不用去理解,其他的就是根據題幹寫出公式,然後就是算。 化學也就是元素表 化合價等基本的幾個要背的,然後根據規律寫公式 然後計算。 而有些數學學霸,比如我孩子他媽,數學很好,這個好得益於刷大量不同類型的題,某種程度上吧所有可能涉及到的數學題解法都過了幾遍, 但是她自己都說,物理課就如同聽天書,怎麼左手定律 ,加速度 都是什麼玩意? 化學更差,什麼這個加那個變成另外一個,有的要加熱有的不用加熱,都是啥意思。 無法去理解了,後來只能靠背,但是 物理和化學 靠背就很難說了,並且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全部公式背下來。 綜上所述: 個人認為 數學(特別是代數)是一切理科的基礎,幾何(因為幾何的解題會能多樣化,一般不會出現唯一解法,重點在思考如何寫出正確的公式)解題思路是物理和化學的學習基礎。


V那個9


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情況是這樣的:一個數學好的學生,往往他的物理一般不會太差,化學則不好說。

不過概率上講數學好的,確實多數情況下是物理化學也不會太差的。

那麼這個問題反過來看呢?

如果數學不好,那麼是不是一定也就學不好物理和化學呢?

會受到一些影響的,但是並非是一定學不好的!

聲明:前提是在中學階段,如果是大學階段,這就那麼還是影響很大的。

先說化學

先說化學是因為我個人認為,數學成績的高低對於化學的影響是幾乎可以忽略的。

儘管我們常說“數理化”,把化學跟數學和物理放在一起,但是我始終覺得化學更像是“理科中的文科”,它對數學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

之所以會讓有些人覺得化學學習跟數學成績有關係,我覺得最大的原因是因為我們是通過“人”來判斷的:

1、數學很差的學生,除了個別原因(例如因為不喜歡老師而導致的)之外,如果是已經努力但是還學不好的學生的話,那麼他的學習能力、數學思維或者說理科思維、抽象思維等等是肯定不會太好的, 而數學能夠稱得上“不好”的,基本上會連基本的“計算”這種基本功也掌握不好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學不好化學,這不是因為“數學不好”的原因,而是因為自身學習能力不足的難問題,這個“鍋”不能讓“數學”來背的。

2、反之亦然。

我本人是理科出身,在我的記憶中,我在學習化學的時候並沒有覺得它多麼“理”,起碼遠不如數學、物理那麼的“理”。

所以,即便你的數學成績不好,也不要喪失對化學學習的信心,相信我,這門課從一開就跟上老師要求的話,你一定會學好的!

再說物理

關於數學和物理比如“哪個更難?”、“哪個更重要?”之類的話題不同觀點還是挺多的。

就我個人而言,我比較認同的說法是:

數學好的物理未必好,而物理好的數學一般不會差。

我始終認為數學是“工具”,而物理是“科學”。

儘管數學本身的確也是博大精深,但是相較於物理而言它還是更像是一個工具。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理論講“工具”都不趁手,那麼這活兒肯定是很難幹好的,因為會有人認為數學不好那麼就一定學不好物理。

其實這種看法時一種“靜態”的看待問題,而且還需要搞清楚我們的分析對象才行。

1、“數學不好”是一個從過去到現在的一種表現,而未來數學會不會好,這個是不一定的;

2、中學物理對於數學的要求還是比較低的,不像大學時候的物理,對於數學的要求非常高,當然了,其實對於不少的高中生來說,屋裡還是比較難的,比如現在的高考改革出現了3+1+2的模式:

正是因為很多人不選物理才導致的這種改革方式,不是嗎?

而之所以不選,這本身其實也說明了物理這一科的確讓很多人感受到了巨大的壓力和學習阻力。

其實也正是次我才會有上面的觀點:數學好的物理未必好,而物理好的數學一般不會差。

只不過一般來說數學好的學生,他們的學習興趣、學習能力、思維習慣等等會非常有利於他們學好物理這門課,但是最後能不能學好,則更多的還是取決於他們是如何去學物理的。

總結:

與其在這裡擔心數學對後面科目的印象,或者說“既然已經認識到了數學的重要性”,那麼就去解決問題吧——把數學成績提高起來,你可以不用把目標定的太高,比如非要考個“優秀”什麼的,你可以先定一個從“不好”到“不壞”的轉變目標啊!

這樣,實現起來相對也容易一些,同時也會給自己帶來一定的自信心。

要記住我上面的提醒,“不好”是暫時的,只要我們去努力嘗試改變,那麼一切都會發生變化的。

所以,在這裡擔心未來的物理和化學學習,不如去花點時間把數學補補。

其實還有一個辦法——如果你不信我說的,你可以去找找物理、化學的課本看看嘛。


隨便看看微笑不語


數學學不好,對物理影響非常大,對化學影響不是很大。在高中階段,物理用的數學不是很多,但需要數學思維,就是把自然語言描述的客觀現象,用數學語言表述出來;到了大學,必須要用到很多數學工具了,微積分、統計、偏微分、線性代數等等,繞不開數學了。化學相對好點,化學一般稱為理科中的文科,尤其高中階段,除了算點濃度、配比一些最粗淺的數學外,不需要太多的數學知識。如果到了大學要學化學,也還可以,雖然部分化學偏向物理,需要數學知識,但也有很大一部分內容仍然是製備、工藝等,不需要太多數學知識。


數學和物理的聯繫非常直觀,物理是客觀世界,數學是描述的語言。


數學與物理的關係,最明顯的,小學奧數題,追及問題,到了中學,就是物理中常見的速度、路程問題,被小學奧數用來坑小學生用了。


物理學上任何一次大的突破,都要有新的數學工具。比如,牛頓的萬有引力公式,牛頓為此發明了微積分。在歷史上,牛頓和萊布尼茨關於誰首先發明瞭微積分爭論不休,這裡面,牛頓是當時最著名的物理學家,萊布尼茨是最為著名的數學家,可見,物理學家的數學有多好,對數學工具有多高。

還有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的場方程,用到了一種非歐幾里得幾何,黎曼幾何的表述方法,也是張量的表示法,看著很簡單的方程,大家知道有多複雜嗎?一個方程裡有十個未知數,而且是張量方程,就是說,這是個由十個方程組成的二階非線性偏微分方程組(圖片來自網絡)。

清華薛其坤發現了反常量子霍爾效應,作為一個湊熱鬧者,我去聽了下報告。報告方先科普了下原理,先講的是數學,拓撲學。現代著名的弦論物理學家威滕,獲得了數學界的最高獎,菲爾茨獎,弦論的數學要求可想而知,基本上是不懂數學根本沒法看懂物理。

上次聽人聊楊振寧的楊-米爾斯規範場公式非常簡潔、優美,準備去研究一下,看到公式的展開有一張紙,我徹底暈菜。


所以,朋友們,要學好物理,必須要數學好,數學不好,連物理公式都看不懂。


五道口的顏學姐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我們都知道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E=mc^2,結論很簡單,中學生都會用。但是他的推導過程卻很複雜,要用到很多高等數學的知識,如定積分,但能證明還不算什麼,最開始能想到這一證明的,才是真正的天才!

從學生考試的角度而言,數學不好對物理和化學影響並不是很大,但是對於從事物理、化學方向研究的科研人員來說,尤其是物理,數學不好研究根本無法開展。

以中學生為例,物理、化學只需要用到簡單的數學計算。比如物理,只需要記住相應的結論,套用公式來解題就可以了。只要計算能力過關,沒有計算錯誤,數學成績不好,依舊可以物理拿高分。

但是對於從事物理化學研究的人員來說,數學不好,研究都沒法進展。那些公式的推導,定理的證明,讓火箭上天,讓衛星運轉,這都需要嚴密的數學計算作支撐。

學生是知識的消費者,一個定理會不會證明不重要,只需要記住結論會用就行。套用公式解題算對了就能拿分。

學者是知識的生產者,講究的是創新,從一個普通的現象,到發現某一定理,並藉助數學公式嚴格的證明,如果數學不好根本不行。


考研小秘書


據我兒子說,數學與物理分不開,科大數院與物院經常一起開會,聯合搞科研課題。物理學的突破有賴於數學的突破,而數學的突破又基於物理學的探索。很多物理學家同時又是數學家,只是諾貝爾沒有數學獎,所以不為人知。


典範西服


高中的話,數學好,物理不一定好,數學不好,物理一定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