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谈及李煜,略有文学常识的人对其都不陌生。他是南唐中主李璟的第六个儿子,也是南唐最后一位国君。李煜北宋建隆二年继位,开宝四年被废除帝号,在位10年。

李煜一生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李煜的词,继承了晚唐以来温庭筠、韦庄等花间派词人的传统,又受李璟、冯延巳等的影响,语言明快、形象生动、用情真挚,风格鲜明,其亡国后词作更是题材广阔,含意深沉,在晚唐五代词中别树一帜,对后世词坛影响深远。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李煜的词以南唐亡国为界限,分为两种泾渭分明的题材:亡国前多奢靡之音,亡国后则是泣血之悲。而尤以其亡国后的词作成就更高,我们所熟悉的《虞美人》、《相见欢》、《浪淘沙令》、《破阵子》等千古名作,都是李煜亡国之后的感慨之作!

李煜的每一首词,可以说都是泣血之作,读之令人哀伤不已,其中名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最是令人唏嘘,短短62字,描摹出一生荣华、奢靡、亡国、离别等。文辞间字字滴血,又出自才华横溢的后主之手,更觉凄惨苦涩,一生之结局,比红楼梦里的场景还要凄惨。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五代·李煜·《破阵子》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这首词的大意是说: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了,幅员辽阔、山河壮丽。高大雄伟的宫殿与天际相接,宫苑内珍贵的草木茂盛,鲜花遍地,藤萝缠蔓。生活其间何其乐哉,何时又曾想会有刀枪剑戟、战火烽烟呢?
自从做了俘虏,心中忧思难解,除了憔悴消瘦,两鬓之间也见斑白。记忆深处最伤感的时刻莫过于南唐灭亡仓皇辞别宗庙的时候,乐队还在演奏着别离的悲歌,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时至今日不能忘怀,那时候即使悲伤欲绝,也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这首词作于李煜降宋之后的几年,也可以说是其生命的最后几年,具体时间不详。金陵被宋军攻破后,李煜被俘。当时他与子弟四十五人被宋兵押往北方,从此开始了他忍辱含垢的生活。三年之后,宋太宗还是容不下这个亡国之君,将他毒死在汴京,时仅四十二岁。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这首词开头两句描写的是,南唐开国已有四十年历史,幅员辽阔。实际上南唐共计38年,这里是泛指。写家国、山河,写南唐昔日之风华,更凸显出成为阶下囚的心中之悲。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紧接着“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三句,描写宫殿、楼阁、玉树、琼枝,也是用奢靡之境烘托心中无限之悲。据宋人笔记中载,南唐宫中以销金红罗罩壁,以绿钿刷隔眼,糊以红罗,外种梅花;梁栋、窗壁、柱栱、阶砌等都作隔筩,密插杂花,极为豪奢。可见李煜这三句之描述为实录,衬托出南唐当年的无限风华。

“几曾识干戈?”在描绘了豪华安逸的宫廷生活之后,峰回路转,承上启下,生出下片屈为臣虏的情景,转折之妙在于自然流走,绝无半点痕迹。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这两句是说,自从做了俘虏,在忧虑伤痛的折磨中日渐消瘦、且鬓发斑白。期间用“沈腰”和“潘鬓”的典故,描写内心的极度痛苦。古人说忧能伤人,亡国之痛,臣虏之辱,让这个多愁善感的后主,又怎能忍心得下?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作者之见,这三句可谓全词的点睛之笔,其间之哀伤,超过任何一首诗词。想想那样的场景:国破家亡之后,原来居住的深宫大院也不能再享受,在宋人的催促之下只能仓皇离开。最难舍的不是江山,而是宗祠里祭祀的祖宗牌位,含泪告别祖先后,秋风萧瑟,这时候教坊还吹奏着别离的曲子,趁着秋风如刀割般划过心头,这时候的悲哀,也只有李后主一人能够体会得到。


词帝李煜泣血之作,62字描绘仓皇一生,哀婉至极、比红楼梦还悲


李后主的词风,婉约中充满豪放,豪放中又隐含婉约。读之总有意犹未尽之感。尤其是这首《破阵子》作者以为写得极妙,尤其是“最是仓皇辞庙日”句,读之总是伤感不绝。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读者们,关于“李煜词作‘破阵子’”,大家有何看法?如果喜欢本文章,请转发收藏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