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郭沫若挖掘的万历陵后来怎么样了?

孤客生


“故宫”、“长城”、“十三陵”,这是传统北京旅游必去的地方。被郭沫若挖掘的明代神宗万历皇帝的陵墓“定陵”就是去明代十三陵最核心的目的地。郭沫若挖掘定陵为北京旅游开僻了线路。

郭沫若挖掘定陵和公然盗墓没区别。考古学的意义所在是通过遗址挖掘获得研究历史的信息。所以重要的不仅仅是所土的文物,更重要的是文物出土时的原貌,当时场景等等。郭沫若挖掘定陵是一场灾难性的毁灭,是对历史的破坏。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郭沫若意图以考古为理由挖掘皇陵,首先打明成祖长陵的主意,理由是认为可以找到完整的《永乐大典》。因为长陵的重要性,最终没能真的动手,于是退而求其次,先拿定陵练一练。

找到金刚墙破门而入时,原本完好的定陵地宫迎来劫难。万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怠于政事而耽于享乐,日益挥霍侈靡,不知遏止”,如此奢侈爱财的皇帝决不会死后薄葬。据有的记载,定陵地宫打开时里面有随葬品三千多件。但是从现在留存的来看,只剩下翼善冠、首饰、玉佩、梅瓶等金、玉、瓷。一些珍贵的丝织品、字画等珍宝全都因为迅速氧化而灰飞烟灭。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椁被扔掉,万历皇帝本人以及两位皇后的尸骨后来被砸碎烧毁。

在没有翔实严谨考察地宫中内情的情况下急于开挖,而且又没有充分的保护措施保住珍贵文物,事后更没有好好安置只是随便扔在库房里几十年,这不是考古是公然破坏,为了满足自己好奇心和取得个人名誉的破坏。说是历史的罪人都不为过。

今天的定陵只剩地宫和地面建筑,只能沦为一个旅游景点,丧失了历史意义。


沅汰


被郭沫若挖掘后的万历陵寝定陵,经过整整一年的发掘,终于看到了梦寐已久的地下玄宫大门的入口处-金刚墙,下图就是当年拍摄的金刚墙老照片,在人们毫无经验的撬开了金刚墙的第一块墙砖的那一刻,宣告中国考古史最惨烈的考古悲剧即将发生了。

当墙砖一块一块的去除。地宫的大门慢慢的显露在人们眼前之时,人们推开了这座已经封闭了几百年的皇家帝陵的玄宫之门。

但进到了存放万历帝棺椁和随葬品的寝宫时候,令人遗憾的事情发生了,已经失传的明代皇家织锦在没有任何技术能力保存的考古队员的眼前迅速的碳化变黑,最后成为了渣滓。还有一些明代的木俑,也因为没有经验能力处理保存而全军覆没。全都被糟蹋了,剩下来的只有那些金器和瓷器。

跟让人扼腕叹息的还在后面,当这些所剩不多的珍宝和万历皇帝的金丝楠木棺都需要进一步保护和清理的时候,一场众所周知的风暴席卷了神州大地,这些正在清理考古工作的专家们被下放劳动,使得这些文物竟然一时间无专业人员的管理保护,就扔在了民房之中,在高潮的事件是在六六年八月份,最为珍贵的历史文物万历帝和皇后的遗骸,以及画像等物件,竟然被疯狂的年轻人拖到了定陵大红门前面的广场上,被一把火烧掉并挫骨扬灰,就连珍贵的楠木棺木也被扔进了附近的山沟里。。。


老猪的碎碎念


万历的陵墓,发掘前是忐忑不安。发掘中是一波三折。发掘后则是令人叹息。

1958年中,整个发掘工作完成了。首先把万历的殉葬品拿到神武门的城楼,请人民群众参观。那可能是最好的一次展示,现在想看,要么不展出,要么就没有了。

然后开始筹建定陵博物馆,这时候,定陵发掘出来的一些丝织品就开始有些损坏了,毕竟是数百年的东西了。当时的技术不成熟,也没有经验,都是仓促上手。

到了第二年九月,定陵博物馆成立了。明十三陵成为了重点保护单位。

去年底我还去看了一下,虽然心中有底,但看了后还是比较失望的,现在的定陵里就是数个洞,里面没有什么老旧的东西,尤其是里面的棺床,上面是三个大红漆的新棺材。根本不是以前的金丝楠木棺材。

那老棺材哪去了呢?当时棺床上是三口大金丝楠木棺材,多大呢?考古人员从上面弯腰进去,手都摸不到底。而发掘后,做了三个复制品。那按理说,摆复制品,真品得收着啊。

结果说仓库没地方放,直接给扔到了下面的山沟。当时的考古学家知道后,赶紧去找,可是棺材已经不见了,哪去了呢?

被当地的老百姓捡走了。金丝楠木,那可是寸板寸金。 当地两户人家,一户捡了一些,自己打了两口棺材,结果刚打好,老头老太婆就去世了。另一家作了大柜子,结果有一天,家长出去务工,四个孩子在家里玩,爬到柜子里不小心碰到了外面的扣子给扣上了,人在里面缺氧而死,棺材板上全是抓痕。又过了十多年,又一个孩子死在这个柜子旁边,据说是烧地坑,一氧化碳中毒。

前前后后,有七个人因为这棺材板子而丧命。

也不知道现在这些板子哪去了,说不定被车成珠子了。

这是棺材 ,到了六十年代。小将们冲到博物馆,要斗天下最大的地主,审判万历皇帝。于是,冲到仓库,把万历皇帝跟两位皇位的尸骨拉了出来,请三位尸骨坐飞机,最终一把火给烧了。

当时发掘出来时,苏联专家还说拿到莫斯科做研究,我们怕去了就回不来,没给送。

后面,这个定陵成为北京接待外国领导人很重要的一站,很多领导人都来过。但据说,毛主席从来都没有进过定陵。

现在的定陵基本上可看的不多。但也算是北京的一个打卡地。属于不来遗憾,来了后悔的地方。


脑洞历史观


1955年,北京副市长吴晗与郭沫若起草了一份【关于挖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这份报告遭到一些考古学家的反对,双方争执不下,先送到了周总理那里,最后又让毛主席裁定,毛主席点了头,支持方胜利。

1956年,吴晗、郭沫若等人,成立考古委员会,6月定陵挖掘工作开始。因为找不到墓道口,考古队请了许多民工,明楼被挖了三条约27米深,近百米的探沟。历时一年多,才打开定陵大门。

有一个年代特色鲜明的记录片《1958年定陵挖掘纪录片》,讲述的即是这段历史。地宫全部用青白石砌成的拱券,万历皇帝与两位皇后的棺椁放置在后殿,朱红色的棺材,尸体已腐烂,骨架完好,头发软而有光,尸骨周围塞满了无数的金银玉器和珍贵织锦。

(1958年定陵挖掘纪录片,考古学家从棺椁中取出文物)

考古学家从地宫中取出珍贵文物3000多件,本以为永乐年间编撰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正本会在定陵里面,但却没有发现。令人痛心的是,因匆忙打开大门,众多丝绸字画迅速氧化,毁损不可挽回。后来是在报告了周总理之后,才下令“全国内不主动发掘皇陵。”


(1958年定陵挖掘纪录片,定陵的陪葬佣)

1959年9月30日,定陵的文物出土到达最后阶段,定陵博物馆成立,正式对外开放。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吴晗被批斗,后来被关起来,肉体与精神备受折磨,下场凄惨。

而吴晗主持挖掘的定陵再次惨遭厄运,定陵被当做“牛鬼蛇神”批斗,保存在文物仓库中的万历皇帝和皇后的尸骨被扒出来,扔到博物馆前面的广场上面,人们纷纷用石头砸向尸骨。尸骨破碎之后,红卫兵又将之付之一炬,挫骨扬灰。

万历皇帝与皇后用的三口朱红色棺材被扔至宝城之外的山沟中,因为棺椁的木材是珍贵的楠木,村民们便捡走再用,但诡异的是,凡是捡到棺材的村民都遭遇了不幸。这被认为是万历皇帝的诅咒。

(定陵挖掘后万历黄帝遗骨)

无论是对定陵、万历皇帝来说,还是对郭沫若、吴晗来说,定陵挖掘都是史上的一大悲剧,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令人震惊。


蔡骏


郭沫若是近代有名的文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在建国之后他最为我们所知的,就是他考古学家的身份。


他人生有三大梦想发掘的帝陵,分别是秦皇陵、唐乾陵、以及明长陵。

秦皇陵的神秘宏伟世人皆知,但凡有些了解的人都会对其向往无比,所以秦皇陵成为郭沫若的第一个目标是很正常的。

李治、武则天合葬的乾陵之所以会成为郭沫若的目标,是因为里面可能埋藏着天下第一书《兰亭集序》,作为一个有着极高文学素养的人,兰亭集序自然成为了郭沫若的终极目标之一。

永乐大帝长陵里面的永乐大典正本则是许多历史学家梦寐以求的绝世珍品,所以长陵在郭沫若的目标之中也毫不为奇。


在这三大帝陵中挖掘难度最高的是秦皇陵以及乾陵,秦皇陵里面有着水银的山河,内部结构复杂无比,想要不破坏里面的文物,发掘是非常困难的,所以困难指数排在了三大陵中的首位。

乾陵的整体就是一座山,铁水浇灌,在历代帝皇的皇陵中,复杂程度仅次于秦皇陵,坚固程度甚至超过了秦皇陵,难倒了历代的盗墓贼们。


虽然永乐大帝的陵墓在明朝众帝的陵墓中,是最复杂、规模最宏大的,但是相比于前二者却简单了很多,于是作为当时文化部领导、考古方面负责人的郭沫若把开头箭瞄在了永乐帝的陵墓上。

但是当时考古技术有限,还没有挖掘帝陵方面的经验,所以决定挑选一个规模小一点的帝陵发掘练练手,万历帝的定陵就成为了首要的目标,于是郭沫若联合当时各界的负责人,以北京市副市长吴晗为牵头人,开始申请挖掘定陵,刚申请的时候有不少有识之士深知国内考古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出来言正制止,但是没有什么用,几天过后,挖掘定陵的申请被通过了。

悲剧就这样发生了,由于考古发掘技术非常不稳定、不成熟,所以刚挖通定陵的时候里面的很多绫罗绸缎衣物、以及各种抗氧性不好的文物被瞬间氧化,顷刻间发黑、破碎,很多里面珍贵的文物就这样生生被毁了。


永历帝以及两位皇后的棺椁在数年后,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被人当众焚毁。

在挖掘过定陵之后,郭沫若以为自己找到了挖掘的诀窍,于是他又向上申请挖掘永乐帝的陵墓,但是因为定陵的前车之鉴,马上被拒绝了,郭沫若不甘心,于是他又申请了挖掘乾陵、秦皇陵,但都一一被拒绝了,定陵的教训实在太惨痛了,以至于上层。决定在技术未成熟之前不准再挖掘任何帝陵。


万历帝的定陵静静地沉睡在历史岁月中数百年,因为郭沫若的发掘暴露在了世间,一切美好繁华不抵时间的摧磨,倾刻间变为飞灰,无辜的万历帝本该在自己的陵墓中永世长眠,却因人的一己私欲被公之于众,最终被愤怒无知的人群当作柴火一般点燃烧毁,真正地化为了飞灰消散于世间。



孤客生


Hello,我是木鱼,很高兴为你解答。

毫无疑问,才华横溢,精通多种语言的郭沫若是一个人才,他兼文学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书法家等于一身,得到了世人的认可,可是却也受到了很多人的非议。

郭沫若的感情丰富,他和郭安娜的儿子郭博这样评价他:对于家庭,郭沫若是个罪人。

郭沫若还有个被人诟病的地方就是,很多人都觉得他热衷于打着考古的名号挖掘陵墓。

1955年,他和几个学者的联名上书被批准,明代第十三位天子朱翊钧和他两位皇后合葬的定陵被挖掘了。

这次挖掘,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可是却也被称为考古史上的一场劫难,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长陵不易挖,开挖定陵。

郭沫若是一个历史学家,亦是一个考古学家,研究来研究去,却对挖掘皇陵有了兴趣,认为丰富的陪葬品能让人更好的了解历史。

其实最开始,他们冲着《永乐大典》的名号,要挖的是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1955年,郭沫若和北京市副市长吴晗等知名学者一起联名上书,请求挖掘长陵,获得了周总理的批准。

可是在开挖的过程中却发现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不好动手,于是改挖万历皇帝的定陵了。

定陵是明朝第十三位天子朱翊钧和两位皇后的合葬墓,里面的文物古籍数不胜数,可是这次的挖掘却是悲剧的。

大量的文物被氧化,无法保存。

这次挖掘吸引了无数人的眼光,还专门有一个纪录片《1958年定陵挖掘纪录片》来讲述开挖的过程。

陵墓被打开后,也没有让世人失望,这一次出土了3000多种器物,有金银玉器,有罗纱织锦,有凤冠白子衣等等珍贵物品。

可是很多的陪葬品例如字画,绸缎等等却在出土时就被氧化了,瞬间变黑,甚至成了灰烬。

1959年,定陵博物馆成立,并且对外开放。


1966年,定陵再次被破坏。

1966年,在这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吴晗被批斗,他参与挖掘的定陵也被作为“牛鬼蛇神”批斗了。

愤怒的人们冲进定陵,一把火烧毁了万历皇帝和两位皇后的遗骸,三口上好的金丝楠木棺椁也被扔到山沟里,被当地的农民捡去当柴烧了。

可以说,这一次挖掘就是失败的。

郭沫若后来还希望开挖长陵等其它陵墓,但是请求都被拒绝了,周总理还说了一句话:十年内不开帝王陵。

我们先不去讨论挖掘陵墓是否有违道德,就从现有的科技来说:挖掘陵墓是不成熟的,因为开挖容易,保存难,很多珍贵的文物在见光的瞬间就没了。

所以说,要想看见秦始皇,武则天等陵墓真容的吃瓜群众们,还是要再等等了,你们觉得还要多久了?

我是木鱼,小女子一枚,却痴迷于近现代史的风起云涌,每日更新,喜欢就关注我吧,感谢有你。


湘西小木鱼


郭沫若这个人在历史上的争议是非常大的,此人做人风格被大多人所厌恶,但是毫无疑问的是,此人在文学上面的造诣是非常高的,这是公认的,即使很多人讨厌他,但他的文学水平是大家都认可的。

郭沫若还有个爱好便是考古,他同时也是一位考古学家,他当时非常想挖开武则天的乾陵和秦始皇陵,当然这么重要的陵墓,自然不被许可,于是乎他打算先挖定陵来练练手,定陵说实话挺倒霉的,自从建造好之后,史料记载有三次起了大火,其中一次方圆四十里都能看到烟火。

后来的定陵可以说只有地宫是完好的了,可惜的是又碰到了郭沫若,他和一帮考古学家一起请求要挖掘定陵,最后耐不住他们的软磨硬泡,国家同意挖掘。实际上这次挖掘是郭沫若的私心,他想挖定陵练练手,只要成功他便会请求挖掘武则天墓。

万历皇帝是真的倒霉,这次挖掘成了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悲剧,根据记载,墓中很多的丝织品宛如新的一般,可惜都只是昙花一现,当接触到空气没一会,全部化为了飞灰。一年的考古工作结束之后,考古队撤出,这个时候正好赶上一段特殊时期,万历的墓被糟蹋的简直不成样子,很多东西都被村民一扫而光,或者是直接给砸了。

就连万历的棺椁都被当地农民给劈开扔入了深山,该墓是一片狼藉,如今大家看到的都是后来人收拾好的。值得一提的是,万历的棺椁还间接的害死了四个孩子,有家人捡了棺材打造成了柜子,结果家里的四个孩子钻进去玩,全部在里面窒息而亡。村里人都说那是皇帝的东西,普通人是无福享受的,敢捡回来用搭上性命很正常。除此之外还发生了不少怪事,定陵地宫刚刚打开,定陵的坐兽直接被雷劈掉,同时两个守陵人也直接被劈死。

挖掘后的定陵是被糟蹋的不成样子,同时挖掘定陵的人,除了郭沫若以外,没有一个是善终的,尤其是联名要求挖掘定陵的人,全部死于非命。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喜欢历史的读者们不妨关注历史杂货铺,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请多包涵。

历史杂货铺


现在去北京看十三陵就知道了,定陵除了一个空荡荡的地宫,里面没有一件文物是真货,全部都是仿制品。参观过的人都觉得自己看了个假景点。

万历皇帝的遗体呢?在某个特殊时期里被批斗呗。批斗完之后,万历皇帝和孝靖、孝端两位皇后的遗体还当众用火焚烧。

后殿上摆着的三口巨大的棺椁,也不是原来的金丝楠木,而是用白灰和水泥的复制品。因为当时所有的陪葬品都被拿去焚烧了,棺木也被劈开扔掉了。

什么都没保存下来,后期根本没有办法进行复原。

从定陵开始挖掘到文革结束,过了整整二十多年,考古发掘报告才正式开始撰写。定陵考古发掘报告的正式出版时间是在1990年。

考古发掘报告,是考古发掘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可以说,考古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将辛辛苦苦发掘出来的实物资料,编写成考古发掘报告。因为后人会将这些发掘报告当作历史资料进行学术研究。

所以说,考古发掘报告不能带有主观意识地乱写。它不是将文物描述一遍这么简单,它还需要通过这些文物来联系时代发展,反映当下社会历史,揭示社会生产规律。在报告内容中,必须包含了当时观察资料时所发现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解决建议。

编写考古发掘报告一般需要用上几年不等的时间,可是像定陵这样,发掘出来后过了二十多年才完成考古发掘报告的,实属罕见。

再说回文物。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很多文物被保护保存不当,它们从地宫被搬离出来后,大多数被堆放在一些普通的库房里。

库房的存放条件很差,比不上在地宫里相对稳定的环境,温度、湿度、光照随时发生变化,加上库房角落还漏风,风化十分严重,一大批国宝褪色的褪色,变形的变形。

最后能存活至今展示给众人看的,寥寥无几。

总之,发掘定陵,绝对是大错。


奇异机器


答:

发掘明陵,吳晗决心己下。搬兵请将,上书总理。郑振铎、夏鼐提出异议,双方争执。

1969.10.10日夜,一股粛杀气氛缠绕着北京某监狱。吳晗快死了,身边无一人⋯

明陵发掘是他大学时代的宿願,也是他建国以来鼎力促成的一件事。但自从万历帝后一人多高的三口金丝楠木棺材连同三具骨架被腾飞的烈焰倾刻化为灰烬的消息传到他耳中时,他才清楚的认识到,在十年前那場争论中,郑振铎夏鼐两位铮友的远见⋯

吳晗腸子都悔青了,但是,流逝的时光不会再来,一失足成千古恨,今天,属于他的只有悲愤和无尽悔恨⋯⋯


令人意外的是1955年10月4日给政务院的发掘报告却是"发掘明长陵"的请示报告。

报告领先签名的是:郭沫若,沈雁冰,吳晗,邓拓,范文澜,张苏。

长陵就是朱元璋第四子朱棣的陵寑。幸运的是朱棣生前与他老爸模样相似,作风、性格相差无几,其陵庞大、隐秘、坚固,寻找几个月均无法下手,只好转向地面建筑已破坏,年代较晩的定陵。

1955年12月初在吳晗鼎力主持下,成立了长陵发掘委员会,成员为:郭沫若,沈雁冰,吴晗等九人委员会。


历尽千辛万苦,1957年定陵终于完成发掘。

1958年定陵内部开放。定陵发掘引起世界轰动,这是政府主持的第一次对皇帝陵的发掘,世界目光都聚焦应该具有的发掘报告,然而三十年过去了,报告不见公布。

文革到来,三口一人高的金丝楠木和三具尸骨毁于大火。

1958年,越南政府胡志明主席第一个参观定陵。但是未在留言纸上留下任何字迹。
1965年9月,周总理陪同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参观定陵,来宾对十三陵的规模宏大所震撼,赞不绝口,总理接过话说,我们每一座陵墓都是这样,这时吴晗接过话说:"长陵比这规模还要大,要是发掘,一定更为壮观,研究价值也大于定陵。"总理没有说话,向停放不


远的汽车走去,吳晗着急的问:"总理,你看这发掘定陵的事?
周总理沉思片刻说道:"我对死人不感兴趣"。也正因为这句话,明成祖朱棣才在他的陵寝安睡至今。中国文化瑰宝又免遭一次劫难。幸甚朱棣皇上,幸甚整个华夏民族。

从此,政府不允许发掘任何皇陵!


良人执戟2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有人喜欢运动,有人喜欢唱歌。郭沫若先生的爱好比较特殊,喜欢考古!

考古,就免不了要掘墓!作为一个考古有着近乎狂热爱好之人,普通的帝王陵墓已经满足不了郭沫若先生的胃口,只有传奇的帝王陵才是郭沫若的目标,比如说,千古一帝秦始皇的陵墓;葬了李治和武则天两个皇帝的乾陵;《永乐大典》主人明成祖朱棣的长陵!

这不,在新中国成立之后,郭沫若就将目光投向朱棣的长陵。不过,长陵规模宏大,郭沫若也不贸然动手,于是郭沫若决定拿万历的定陵练练手。

万历的定陵,在建制上和长陵非常类似,只是规模小一号,因此郭沫若才决定拿定陵练手!

1955年,由郭沫若、吴晗等人牵头,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时候,定陵的发掘工作终于开始了!

定陵的发掘工作非常的顺利,考古队员们没有耗费多大的功夫就来到了定陵的主墓室当中。在那里,考古专家看到了万历皇帝和他两个皇后的金丝楠木棺椁,并出土了3000多件文物!

然而,灾难开始降临!

定陵的发掘是非常顺利,但是由于当时缺乏相应的文物保护手段,在出土的3000多件文物当中,很多丝织品在很短的时间内开始氧化,失去了本来的面目!下图是万历的龙袍,在出土后变成了如今这般样子!


更大的灾难还在后头!

在那一段特殊的时期里,以夏鼐为首的考古学家们被迫离开了岗位,正在挖掘的定陵也被搁置起来,很多珍贵的文物直接暴露在空气之中而被损坏!

更倒霉的是万历皇帝本人!

作为明朝的帝王,万历已经几百年了,只剩下一副骨头架子了,但是还是被疯狂的人们给从棺椁中丢了出来,扔进了熊熊烈火中。而那金丝楠木制作而成的棺椁,也被人推下了山崖,被当地农民捡回去当柴火!

一直到几十年后,政府斥资3000万元,修建了一个地下文物库,把定陵出土的文物重新运回地下,这项工作一直持续到了2015年才宣告完成!而这些文物,也早已经不是刚刚出土那般模样了!


毫无疑问,定陵的发掘,是我国考古史上的一次浩劫!

而在此之后,政府决定不再主动对帝王陵进行发掘,以保护为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