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樑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本文節選自梁思成先生所著《中國的佛教建築》一文,於1961年12月發表於《清華大學學報》第8卷第2期,後收錄入《梁思成全集·第5卷》。原文是為信仰佛教的外國讀者寫的一篇簡要歷史敘述,將佛教建築在中國發展的全部過程做了概括性的介紹。本號在編輯時增加了配圖。圖片主要來源於梁先生所撰其它文章中的插圖和古建愛好者網友所攝照片。音頻引起喜馬拉雅,朗讀“大豆佛”。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歷代佛塔類型演變圖(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十三世紀中葉以後,在漢族居住的地區出現了西藏式的瓶形塔。在這裡我們再一次看見了外圍民族對於以漢族為主的中國文化的貢獻。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妙應寺白塔(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妙應寺白塔(李乾朗《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妙應寺白塔(錦陽軒主 攝)


特別值得指出的是西藏塔型是由蒙古族介紹到漢地來的。當時蒙古族在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孫子忽必烈汗的領導下,正在企圖征服全世界。忽必烈是一個偉大的戰略家和政治家,他自己是崇奉佛教的。在征服中國的過程中,他只進兵到長江以北,然後從中國的西北部征服了現在的青海和昌都地區,然後沿著長江東下,最後消滅了漢族統治的南宋,並且定都於現在的北京,命名為大都。他這種迂迴戰略,通過藏族地區,也就帶來了藏族的文化和匠師,帶來了喇嘛教,因此在1271年在北京城裡,在一座遼塔的舊基上出現了一座高度在70公尺以上的西藏瓶形塔。一直到今天,它還是北京城市輪廓線上一個極其突出的標誌。從此以後,在中國全國各地都出現了這一類型的塔。例如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塔(公元1577年建),北京北海公園白塔(公元1651年建)。可以說都是北京這座白塔的子孫。這類塔型到了清朝,那就是十七世紀中葉以後,在中國各地出現的更多,在這方面也反映了當時的滿族統治者對於漢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民族政策的一個方面。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塔(左)和北京北海公園白塔(右)(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山西五臺山塔院寺塔(左)和北京北海公園白塔(右)(李乾朗《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在一個曾經出家做和尚的農民的領導下,漢族人民經過長期間的戰鬥,在1368年把蒙古族的政權摧毀了。整個中國又回到漢族的統治之下,建立了明朝。1644年,東北的滿洲族又征服了漢族政權,1911年中國又摧毀了滿族政權,建立了一個共和國。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公元16世紀末建造的太原永祚寺雙塔(原文配圖)


在這三個朝代中,在全國各地新建了無數的佛寺和佛塔。中國現存的佛塔大部分是屬於這個時期的。在傳統的塔型方面,一般地說來沒有什麼特殊地創造,絕大部分的塔都屬於多層塔這一類型。在這五百多年之間木結構建築的斗栱比例和屋簷的深度都相對的縮小了,木結構的這種傾向也在磚塔上反映出來。因此,在這個時期從比例上說,塔身的每一層和斗栱塔簷對比就顯得高些;反過來斗栱塔簷就顯得像塔身上一圍圍纖細的環帶,在總的輪廓線上和十四世紀以前的塔,有很大的區別。例如山西太原永祚寺的雙塔(十六世紀末期)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北京玉泉山塔(十八世紀)也是一個典範。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八里莊慈壽寺塔(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在八角密簷塔方面,雖然這期間建造的也為數不少,但大多數是不很大的高僧的墓塔。重要的例子只有一個,那就是北京八里莊慈壽寺塔。這個塔是公元1578年建成的。在形式上它完全模仿第十世紀末年的天寧寺塔;但是從建築處理的細節上看卻完全用的是明朝的制度。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山西洪洞廣勝寺飛虹塔及其階梯斷面圖,建於1515年(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山西洪趙縣廣勝寺的飛虹塔,值得作為一個突出的範例提出。前面我們已經提到河南開封第十世紀中葉的全部用赭色琉璃面磚的所謂鐵塔。在這裡我們第一次看見了一座在磚塔上大量鑲砌彩色琉璃面磚作為建築裝飾的佛塔。這座八角形的塔共高十三層,高度在40米以上。每層塔身的柱樑斗拱簷椽等等都用琉璃磚瓦嵌砌。磚牆壁上也鑲嵌了大量的琉璃佛像和裝飾花紋,外觀至為華麗。塔的輪廓線不是象其他的塔向上每層逐漸增加縮小的尺度而呈現曲線型,而是直線的,因此呈現一個八角錐體型,顯得有一點生硬。塔內最下層供極大的釋迦坐像一尊,以上各層事實上是實心的,但內部有梯可達塔的上部。這座塔是在1417年興建的,但琉璃面磚上,多有1515年的標誌。由此看來這座塔由動工到完成可能經歷了一個世紀的時間。


現在在北京頤和園、玉泉山和香山一帶還有幾座清朝(大約屬於十八世紀)的琉璃塔。在使用琉璃方面就不是和磚壁並用,而是全部用琉璃的。其中頤和園和玉泉山的塔,都是很小的,只能說是一座大塔的模型。


在十五世紀後半頁,在中國的土地上又出現了一種新的塔型。這是藏族人民對於中國建築的又一個重要貢獻。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真覺寺金剛寶座塔(閆霞 攝)


在十五世紀前半頁,西藏喇嘛班迪達來到北京,貢獻了一尊金佛像。當時的皇帝為它建了一個寺,到1473年皇帝下詔在寺內(按照中印度的形式)建了一座金剛寶座塔。在一個長方形的高臺上,建立五座塔。這五座塔是採用正方形平面的密簷塔。我們推測,這座塔是模彷彿陀伽耶的部署而設計的。


在雲南昆明妙湛寺也有一座金剛寶座塔,比北京的這一座略早十年,從年代上說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座金剛寶座塔。昆明的這座塔比北京的這座規模小得多,上面的五個塔都是西藏式的瓶形塔。從昆明這座塔上也可以看到這一塔型傳入中國的來龍去脈了。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昆明妙湛寺金剛寶座塔(錦陽軒主 攝)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昆明妙湛寺金剛寶座塔平面立面及剖面(清華大學中國建築史視頻公開課資料)


現存最大的一座金剛寶座塔在北京西山碧雲寺,在上文已經提到。碧雲寺塔上面不是五座而是七座塔,其中五座是密簷塔,兩座是喇嘛式的瓶形塔,是1747年建成的。在1929年這座塔被改用為中國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孫中山博士衣冠冢。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碧雲寺金剛寶座塔平面及立面(梁思成《圖像中國建築史》)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碧雲寺金剛寶座塔(李乾朗《穿牆透壁-剖視中國經典古建築》)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碧雲寺金剛寶座塔上部(錦陽軒主 攝)


在滿洲族統治期間,這一類型的塔還在許多地方建造起來。其中還應該提到北京黃寺的金剛寶座塔,是班禪三世的墓塔(1779年入寂),全部是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雕刻異常精美。由於寶頂下面垂下兩片巨大的塔耳。因此呈現了非常特殊的形象。形成了它獨有的風格。值得指出的是在這一寶座上,正中主塔是一座喇嘛式瓶形塔,而四角的小塔,卻採用漢族傳統的八角塔的形式,在比例上也相對地顯得很小,從而更突出了主塔的重要性。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北京西黃寺清淨化成塔(錦陽軒主 攝)


在這五百多年期間,在中國的土地上,還出現了另外一種塔,在形式上和佛塔沒有區別,但它是一種非宗教的塔,也可以說是種儒教的塔——假使我們也可以說儒教是一種宗教的話。它是在過去科舉時代為了祈求本地的文人能夠在國家考試中及第作為一種能夠發生巫術力量的紀念性建築物而建造的。這種塔雖然不是佛教塔,但作為一個類型,它是以佛塔為藍本而建造的。從這裡也可以看到佛教以及佛教建築對於中國人民生活的影響。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公元1960年建造的北京佛牙舍利塔(原文配圖)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公元1960年建造的北京佛牙舍利塔及塔剎細部(錦陽軒主 攝)


到了十九世紀以後,中國建造的佛塔是越來越少了。然而在1960年,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十年以後,在人民中國首都附近的西山靈光寺,又建起了一座新的佛塔。這座佛塔是由人民政府為了佛教徒們供奉著名的佛牙而建造的。在這裡有必要追述一下這座塔的前身的命運。在靈光寺西面原來有一座遼朝建造的磚塔,但在1900年英法德意奧俄日美八個帝國主義的侵略聯軍佔領了當時大清帝國的首都北京,那座十一世紀的塔被毀壞了。殘破的塔基在這個北京近郊的風景區供人憑弔,歷六十年之久。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公元11世紀建造的北京靈光寺西面的磚塔(原文配圖)


梁思成《中國的佛教建築》佛塔(下)

▲公元11世紀建造的北京靈光寺西面的磚塔塔基現況(錦陽軒主 攝)


現在全中國的佛教徒以無比興奮的心情看到了這新塔的湧現。塔的位置,距離殘留的塔基約百米,在形式上雖然還是參照原塔的形象;但是新中國的建築師在佛教徒的建議下采用了近代的鋼筋混凝土結構,建成這座八角十三層高51米的密簷塔。在內部空間的利用和文物的保存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創造,是在傳統的基礎上革新、創造的一個很好的典型。塔頂上金光燦爛的塔剎是按照1957年中趙樸初居士從錫蘭得到的一座小銅塔的形式塑造的。在這座塔上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領導下偉大的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它將作為一個輝煌燦爛的標誌在今後幾十個世紀中屹立在北京近郊的這個風景區裡。可以附帶提到,舊塔的殘基也由人民政府很好地保存下來作為歷史中兩個時代的鮮明對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