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本文节选自梁思成先生所著《中国的佛教建筑》一文,于1961年12月发表于《清华大学学报》第8卷第2期,后收录入《梁思成全集·第5卷》。原文是为信仰佛教的外国读者写的一篇简要历史叙述,将佛教建筑在中国发展的全部过程做了概括性的介绍。本号在编辑时增加了配图。图片主要来源于梁先生所撰其它文章中的插图和古建爱好者网友所摄照片。音频引起喜马拉雅,朗读“大豆佛”。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历代佛塔类型演变图(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十三世纪中叶以后,在汉族居住的地区出现了西藏式的瓶形塔。在这里我们再一次看见了外围民族对于以汉族为主的中国文化的贡献。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妙应寺白塔(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妙应寺白塔(李乾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妙应寺白塔(锦阳轩主 摄)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西藏塔型是由蒙古族介绍到汉地来的。当时蒙古族在成吉思汗以及他的孙子忽必烈汗的领导下,正在企图征服全世界。忽必烈是一个伟大的战略家和政治家,他自己是崇奉佛教的。在征服中国的过程中,他只进兵到长江以北,然后从中国的西北部征服了现在的青海和昌都地区,然后沿着长江东下,最后消灭了汉族统治的南宋,并且定都于现在的北京,命名为大都。他这种迂回战略,通过藏族地区,也就带来了藏族的文化和匠师,带来了喇嘛教,因此在1271年在北京城里,在一座辽塔的旧基上出现了一座高度在70公尺以上的西藏瓶形塔。一直到今天,它还是北京城市轮廓线上一个极其突出的标志。从此以后,在中国全国各地都出现了这一类型的塔。例如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塔(公元1577年建),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公元1651年建)。可以说都是北京这座白塔的子孙。这类塔型到了清朝,那就是十七世纪中叶以后,在中国各地出现的更多,在这方面也反映了当时的满族统治者对于汉族、蒙古族、藏族等民族的民族政策的一个方面。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塔(左)和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右)(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山西五台山塔院寺塔(左)和北京北海公园白塔(右)(李乾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在一个曾经出家做和尚的农民的领导下,汉族人民经过长期间的战斗,在1368年把蒙古族的政权摧毁了。整个中国又回到汉族的统治之下,建立了明朝。1644年,东北的满洲族又征服了汉族政权,1911年中国又摧毁了满族政权,建立了一个共和国。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公元16世纪末建造的太原永祚寺双塔(原文配图)


在这三个朝代中,在全国各地新建了无数的佛寺和佛塔。中国现存的佛塔大部分是属于这个时期的。在传统的塔型方面,一般地说来没有什么特殊地创造,绝大部分的塔都属于多层塔这一类型。在这五百多年之间木结构建筑的斗栱比例和屋檐的深度都相对的缩小了,木结构的这种倾向也在砖塔上反映出来。因此,在这个时期从比例上说,塔身的每一层和斗栱塔檐对比就显得高些;反过来斗栱塔檐就显得像塔身上一围围纤细的环带,在总的轮廓线上和十四世纪以前的塔,有很大的区别。例如山西太原永祚寺的双塔(十六世纪末期)就是典型的例子。此外,北京玉泉山塔(十八世纪)也是一个典范。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在八角密檐塔方面,虽然这期间建造的也为数不少,但大多数是不很大的高僧的墓塔。重要的例子只有一个,那就是北京八里庄慈寿寺塔。这个塔是公元1578年建成的。在形式上它完全模仿第十世纪末年的天宁寺塔;但是从建筑处理的细节上看却完全用的是明朝的制度。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山西洪洞广胜寺飞虹塔及其阶梯断面图,建于1515年(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山西洪赵县广胜寺的飞虹塔,值得作为一个突出的范例提出。前面我们已经提到河南开封第十世纪中叶的全部用赭色琉璃面砖的所谓铁塔。在这里我们第一次看见了一座在砖塔上大量镶砌彩色琉璃面砖作为建筑装饰的佛塔。这座八角形的塔共高十三层,高度在40米以上。每层塔身的柱梁斗拱檐椽等等都用琉璃砖瓦嵌砌。砖墙壁上也镶嵌了大量的琉璃佛像和装饰花纹,外观至为华丽。塔的轮廓线不是象其他的塔向上每层逐渐增加缩小的尺度而呈现曲线型,而是直线的,因此呈现一个八角锥体型,显得有一点生硬。塔内最下层供极大的释迦坐像一尊,以上各层事实上是实心的,但内部有梯可达塔的上部。这座塔是在1417年兴建的,但琉璃面砖上,多有1515年的标志。由此看来这座塔由动工到完成可能经历了一个世纪的时间。


现在在北京颐和园、玉泉山和香山一带还有几座清朝(大约属于十八世纪)的琉璃塔。在使用琉璃方面就不是和砖壁并用,而是全部用琉璃的。其中颐和园和玉泉山的塔,都是很小的,只能说是一座大塔的模型。


在十五世纪后半页,在中国的土地上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塔型。这是藏族人民对于中国建筑的又一个重要贡献。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真觉寺金刚宝座塔(闫霞 摄)


在十五世纪前半页,西藏喇嘛班迪达来到北京,贡献了一尊金佛像。当时的皇帝为它建了一个寺,到1473年皇帝下诏在寺内(按照中印度的形式)建了一座金刚宝座塔。在一个长方形的高台上,建立五座塔。这五座塔是采用正方形平面的密檐塔。我们推测,这座塔是模仿佛陀伽耶的部署而设计的。


在云南昆明妙湛寺也有一座金刚宝座塔,比北京的这一座略早十年,从年代上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座金刚宝座塔。昆明的这座塔比北京的这座规模小得多,上面的五个塔都是西藏式的瓶形塔。从昆明这座塔上也可以看到这一塔型传入中国的来龙去脉了。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锦阳轩主 摄)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昆明妙湛寺金刚宝座塔平面立面及剖面(清华大学中国建筑史视频公开课资料)


现存最大的一座金刚宝座塔在北京西山碧云寺,在上文已经提到。碧云寺塔上面不是五座而是七座塔,其中五座是密檐塔,两座是喇嘛式的瓶形塔,是1747年建成的。在1929年这座塔被改用为中国民族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博士衣冠冢。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平面及立面(梁思成《图像中国建筑史》)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李乾朗《穿墙透壁-剖视中国经典古建筑》)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碧云寺金刚宝座塔上部(锦阳轩主 摄)


在满洲族统治期间,这一类型的塔还在许多地方建造起来。其中还应该提到北京黄寺的金刚宝座塔,是班禅三世的墓塔(1779年入寂),全部是用白色大理石砌成的。雕刻异常精美。由于宝顶下面垂下两片巨大的塔耳。因此呈现了非常特殊的形象。形成了它独有的风格。值得指出的是在这一宝座上,正中主塔是一座喇嘛式瓶形塔,而四角的小塔,却采用汉族传统的八角塔的形式,在比例上也相对地显得很小,从而更突出了主塔的重要性。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北京西黄寺清净化成塔(锦阳轩主 摄)


在这五百多年期间,在中国的土地上,还出现了另外一种塔,在形式上和佛塔没有区别,但它是一种非宗教的塔,也可以说是种儒教的塔——假使我们也可以说儒教是一种宗教的话。它是在过去科举时代为了祈求本地的文人能够在国家考试中及第作为一种能够发生巫术力量的纪念性建筑物而建造的。这种塔虽然不是佛教塔,但作为一个类型,它是以佛塔为蓝本而建造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到佛教以及佛教建筑对于中国人民生活的影响。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公元1960年建造的北京佛牙舍利塔(原文配图)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公元1960年建造的北京佛牙舍利塔及塔刹细部(锦阳轩主 摄)


到了十九世纪以后,中国建造的佛塔是越来越少了。然而在1960年,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十年以后,在人民中国首都附近的西山灵光寺,又建起了一座新的佛塔。这座佛塔是由人民政府为了佛教徒们供奉著名的佛牙而建造的。在这里有必要追述一下这座塔的前身的命运。在灵光寺西面原来有一座辽朝建造的砖塔,但在1900年英法德意奥俄日美八个帝国主义的侵略联军占领了当时大清帝国的首都北京,那座十一世纪的塔被毁坏了。残破的塔基在这个北京近郊的风景区供人凭吊,历六十年之久。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公元11世纪建造的北京灵光寺西面的砖塔(原文配图)


梁思成《中国的佛教建筑》佛塔(下)

▲公元11世纪建造的北京灵光寺西面的砖塔塔基现况(锦阳轩主 摄)


现在全中国的佛教徒以无比兴奋的心情看到了这新塔的涌现。塔的位置,距离残留的塔基约百米,在形式上虽然还是参照原塔的形象;但是新中国的建筑师在佛教徒的建议下采用了近代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建成这座八角十三层高51米的密檐塔。在内部空间的利用和文物的保存方法上都有了新的创造,是在传统的基础上革新、创造的一个很好的典型。塔顶上金光灿烂的塔刹是按照1957年中赵朴初居士从锡兰得到的一座小铜塔的形式塑造的。在这座塔上体现了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伟大的信仰自由的宗教政策。它将作为一个辉煌灿烂的标志在今后几十个世纪中屹立在北京近郊的这个风景区里。可以附带提到,旧塔的残基也由人民政府很好地保存下来作为历史中两个时代的鲜明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