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

《大明风华》开播之初,不少观众都表示,最喜欢看朱家五子的日常互动。朱棣作为大家长,在培养“好圣孙”的同时,还要教育三个“熊孩子”,实在太难了。

朱高炽、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嫡子。朱高炽作为嫡长子,自然该是名正言顺的皇太子。可老二和老三,打心底里瞧不上老大,都认为自己更有资格成为继承人。特别是老二朱高煦。

朱高煦小的时候,曾以燕王之子的身份,被朱元璋召进京城学习。但他喜武不喜文,总是不肯用心学,甚至言行轻佻,导致朱元璋很是厌恶他。相比之下,聪明仁厚的朱高炽,便深得爷爷朱元璋的喜爱。

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

朱高炽剧照

朱高煦品行不端、凶狠残暴,但他遗传了父亲的勇武,成为一代武将,这也是他最大的优点。在靖难之役中,朱高煦屡次立功,成功帮助朱棣夺得皇位。他之所以如此卖力,不仅仅是为了父亲。

建文二年,朱棣兵败东昌,大将张玉也战死了。在危难之际,朱高煦赶来救援,顺利将朱棣救了回去。

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陷入困境,朱高煦再次率军救援。朱棣看到儿子很高兴,笑着对他说:

“吾力疲矣,儿当鼓勇再战。”

接着又拍拍他的背说:

“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一听,父亲说这话的意思,就是指自己老了,该是儿子上场的时候了。而朱棣又说朱高炽多疾,言下之意,就是不满这位继承人,将来打算传位给自己了。于是他一鼓作气,英勇地将南军击退,再一次救了朱棣。

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

朱高煦剧照

后来朱棣登基,开始商议立储一事。不少武将都曾和朱高煦并肩作战,他们对于朱高煦很是欣赏,于是劝说朱棣立其为太子。可朱棣认为:

“元子仁贤,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过失。”

因此没有同意。

永乐二年,朱棣立朱高炽为太子,朱高煦为汉王,朱高燧为赵王。

一直以来,都有朱棣想易储的说法。在《大明风华》中,朱棣临终前,也说想要传位给汉王。然而在我看来,朱棣其实从来没有想过,要传位给朱高煦。为什么呢?

第一、朱高炽是嫡长子,按照《皇明祖训》的规定,皇太子一位注定是他的。除非他像朱标一样早逝,才可能轮到老二朱高煦。不过这样的话,不排除朱棣会直接传位给皇孙朱瞻基的可能。

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

朱瞻基剧照

第二、朱高炽深受朱元璋喜爱,得到过朱元璋的肯定,如果让他来选,肯定不会选择品行不端的朱高煦。

第三、朱高炽的长子朱瞻基,深得朱棣之心,他有意将来让孙子继位。而朱高煦的儿子中,并未有更加优秀的人,所以朱棣不会考虑朱高煦。

第四、朱高煦虽然勇武,也曾多次救过朱棣的命,但他有勇无谋,永远无法成为第二个“朱棣”。相反,朱高炽在朱棣征战期间,一直承担监国的重任,并且完成得很好,说明他是位守成之君。

朱棣夺得皇位后,肯定想世世代代传承下去,而国家要想稳固,不能永远靠武力解决。朱高炽既然善于文治,便一定能守住大明朝。况且当时朱高炽驻守北平,还以万人拒李景隆五十万军,这也说明了朱高炽能做到“天子守国门”。

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

朱棣剧照

因此,朱棣根本不会传位给朱高煦,一切都是朱高煦一厢情愿罢了。可朱高煦一厢情愿,也源于朱棣给了他希望。既然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呢?

我们看看,朱棣暗示朱高煦的时间,是在建文四年。朱棣为何要发动靖难之役?一是不满建文帝削藩,害怕侄儿对自己不利。二是朱棣自己想当皇帝,认为自己比侄儿更有资格。

所以他不惜一路从北平打到南京去。

尽管建文帝是个不称职的指挥官,但毕竟京城兵力强盛,所以这场仗打了四年,朱棣还没有胜利,甚至在东昌、浦子口接连陷入危机。到了这个阶段,朱棣已经知道,自己与侄儿这一战,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朱棣不想传位给朱高煦,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炽多疾

朱棣剧照

可是朱棣被围困,早已是筋疲力尽,大将也战死了。

正好这时朱高煦赶来救援,朱棣就看到了希望。他自然希望,儿子能够带自己杀出去,只要能活着,侄儿一定不是自己对手。

因此他必须让朱高煦也看到希望,这个希望就是太子之位。如果朱棣不暗示他,朱高煦可能不会那么拼,甚至在危急时刻,难保朱高煦不会放弃朱棣,选择自己逃亡。此时暗示一个太子之位,朱高煦就一定会拼命救朱棣出去。

但因为这个暗示,让朱高煦期望过高。当朱高炽成为太子后,他便心生怨恨。同时在他心中,早已认定自己才是太子,这样的想法,导致了他后来谋反的一系列行为。最后更是因为屡教不改,被朱瞻基活活炙死。

(参考文献《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