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

《大明風華》開播之初,不少觀眾都表示,最喜歡看朱家五子的日常互動。朱棣作為大家長,在培養“好聖孫”的同時,還要教育三個“熊孩子”,實在太難了。

朱高熾、朱高煦、朱高燧三兄弟,都是徐皇后所生的嫡子。朱高熾作為嫡長子,自然該是名正言順的皇太子。可老二和老三,打心底裡瞧不上老大,都認為自己更有資格成為繼承人。特別是老二朱高煦。

朱高煦小的時候,曾以燕王之子的身份,被朱元璋召進京城學習。但他喜武不喜文,總是不肯用心學,甚至言行輕佻,導致朱元璋很是厭惡他。相比之下,聰明仁厚的朱高熾,便深得爺爺朱元璋的喜愛。

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

朱高熾劇照

朱高煦品行不端、兇狠殘暴,但他遺傳了父親的勇武,成為一代武將,這也是他最大的優點。在靖難之役中,朱高煦屢次立功,成功幫助朱棣奪得皇位。他之所以如此賣力,不僅僅是為了父親。

建文二年,朱棣兵敗東昌,大將張玉也戰死了。在危難之際,朱高煦趕來救援,順利將朱棣救了回去。

建文四年,朱棣在浦子口陷入困境,朱高煦再次率軍救援。朱棣看到兒子很高興,笑著對他說:

“吾力疲矣,兒當鼓勇再戰。”

接著又拍拍他的背說:

“勉之!世子多疾。”

朱高煦一聽,父親說這話的意思,就是指自己老了,該是兒子上場的時候了。而朱棣又說朱高熾多疾,言下之意,就是不滿這位繼承人,將來打算傳位給自己了。於是他一鼓作氣,英勇地將南軍擊退,再一次救了朱棣。

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

朱高煦劇照

後來朱棣登基,開始商議立儲一事。不少武將都曾和朱高煦並肩作戰,他們對於朱高煦很是欣賞,於是勸說朱棣立其為太子。可朱棣認為:

“元子仁賢,且太祖所立,而高煦又多過失。”

因此沒有同意。

永樂二年,朱棣立朱高熾為太子,朱高煦為漢王,朱高燧為趙王。

一直以來,都有朱棣想易儲的說法。在《大明風華》中,朱棣臨終前,也說想要傳位給漢王。然而在我看來,朱棣其實從來沒有想過,要傳位給朱高煦。為什麼呢?

第一、朱高熾是嫡長子,按照《皇明祖訓》的規定,皇太子一位註定是他的。除非他像朱標一樣早逝,才可能輪到老二朱高煦。不過這樣的話,不排除朱棣會直接傳位給皇孫朱瞻基的可能。

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

朱瞻基劇照

第二、朱高熾深受朱元璋喜愛,得到過朱元璋的肯定,如果讓他來選,肯定不會選擇品行不端的朱高煦。

第三、朱高熾的長子朱瞻基,深得朱棣之心,他有意將來讓孫子繼位。而朱高煦的兒子中,並未有更加優秀的人,所以朱棣不會考慮朱高煦。

第四、朱高煦雖然勇武,也曾多次救過朱棣的命,但他有勇無謀,永遠無法成為第二個“朱棣”。相反,朱高熾在朱棣征戰期間,一直承擔監國的重任,並且完成得很好,說明他是位守成之君。

朱棣奪得皇位後,肯定想世世代代傳承下去,而國家要想穩固,不能永遠靠武力解決。朱高熾既然善於文治,便一定能守住大明朝。況且當時朱高熾駐守北平,還以萬人拒李景隆五十萬軍,這也說明了朱高熾能做到“天子守國門”。

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

朱棣劇照

因此,朱棣根本不會傳位給朱高煦,一切都是朱高煦一廂情願罷了。可朱高煦一廂情願,也源於朱棣給了他希望。既然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呢?

我們看看,朱棣暗示朱高煦的時間,是在建文四年。朱棣為何要發動靖難之役?一是不滿建文帝削藩,害怕侄兒對自己不利。二是朱棣自己想當皇帝,認為自己比侄兒更有資格。

所以他不惜一路從北平打到南京去。

儘管建文帝是個不稱職的指揮官,但畢竟京城兵力強盛,所以這場仗打了四年,朱棣還沒有勝利,甚至在東昌、浦子口接連陷入危機。到了這個階段,朱棣已經知道,自己與侄兒這一戰,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朱棣不想傳位給朱高煦,為何又要暗示他,朱高熾多疾

朱棣劇照

可是朱棣被圍困,早已是筋疲力盡,大將也戰死了。

正好這時朱高煦趕來救援,朱棣就看到了希望。他自然希望,兒子能夠帶自己殺出去,只要能活著,侄兒一定不是自己對手。

因此他必須讓朱高煦也看到希望,這個希望就是太子之位。如果朱棣不暗示他,朱高煦可能不會那麼拼,甚至在危急時刻,難保朱高煦不會放棄朱棣,選擇自己逃亡。此時暗示一個太子之位,朱高煦就一定會拼命救朱棣出去。

但因為這個暗示,讓朱高煦期望過高。當朱高熾成為太子後,他便心生怨恨。同時在他心中,早已認定自己才是太子,這樣的想法,導致了他後來謀反的一系列行為。最後更是因為屢教不改,被朱瞻基活活炙死。

(參考文獻《明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