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筑牢坚实防线 守护“无疫”家园

——看孝感临空区“无疫村”如何炼成

孝感市临空区毗邻武汉,与武汉天河机场仅一湖相隔,疫情发生以来,防控形势十分严峻。在这样严峻的形势下,临空区下辖的28个行政村中,有11个村一直保持“零感染”,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注入了“强心剂”。

  这些“无疫村”是怎么炼成的,疫情防控有什么经验可循?2月26日,记者实地探访其中的联和、道兴、骆集3个村,揭开无“疫”谜底。

  

联和村:关口前移,早部署早行动

  2月26日,记者沿孝汉大道一路“闯关过卡”,11时许,终于来到临空区高庙片区联和村。进村卡口,有值守的志愿者对我们询问登记、测量体温后予以放行。

  昨晚一场雨后,村里的空气格外清新,疫情当前,没看到有村民在户外逗留。村委会旁的另一条进村道路,被一辆白色面包车封堵,几名工作人员在一旁值守。

  联和村党支部书记李统祥介绍,全村辖有3个自然湾4个村民小组,户籍总人口529人,在家387人,摸排统计武汉返乡人员81人。疫情发生至今,没有出现确诊和疑似病例。

  仅武汉返乡人员就占全村在家总人数的21%,是如何做到“零感染”的?记者从联和村的一本疫情防控工作日志里找到了答案:

1月22,收到临空区疫情防控通知,我村马上召开会议安排工作:连夜清查登记武汉返乡人员,给村民测温登记,发现发热病例马上上报;发动党员认领任务,服从安排;加强宣传,做好群众工作;对进出车辆及人员逐一排查,杜绝隐患。

  1月24日,村干部及志愿者包片下组巡查,劝阻村民不要外出拜年;加强村口值守力度,严禁外来人员进村走亲访友;建立村住户防控微信群,宣传防疫及防控要求,要求村民戴口罩、勤洗手、不聚集、多通风,不出门,做好个人及家庭防护工作。

  ……

  此外,联和村还结合村情实际,自制通告和带着“土味”的宣传音频,让村民更容易接受,更能装进心里,达到更好的宣传效果。

  “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至今,我们坚持每天给村民查体温,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及时将村湾出入口封堵,派人24小时值守,除专门的物资采购人员和车辆外,任何人不准进出;落实发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及时隔离,对有其他疾病的村民,村里安排专车专人接送,及时就诊;对村民所需基本生活物资和药品,集中代购、逐户配送到家门口。”高庙党总支书记张忠甫,高庙党总支干部、驻联和村防控工作队队长王汉峰,以及联和村党支部书记李统祥几人先后说道。

  纵观联和村从疫情发生到现在,保持“零感染”的秘诀无非是先行一步,早部署、早行动,扎扎实实把防疫落到实处。

   道兴村:毫不松懈,坚持就是胜利

  下午1时,记者来到道兴片区道兴村,与联和村情况一样,进村的路口,卡口值守的志愿者查看了通行证,给我们测量体温、对车辆消毒后才放行。

  进村后,村委会的“村村响”喇叭在不停播放着疫情防控通告和防疫知识,村里的街道巷陌空旷宁静,无一人在外闲逛。

“从1月22日起,我们村就开会对疫情防控进行部署,开始摸排武汉返乡人员,并对全体村民登记测量体温,及时宣传防疫政策、知识。” 道兴村党支部书记江六志说。


筑牢坚实防线 守护“无疫”家园


  江六志介绍,道兴村有11个自然湾,326户、1280人,在家780人。摸排登记武汉返乡、外地返乡人员268人。村子小,湾组距离近,不分散,这样给防控工作也带了一些便利。

疫情防控以来,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对全村村民坚持每天测量体温,不漏一人。特别是对武汉返乡人员更是密切监测,一天测量体温四次。缺生活物资,村里给采购送上门;身体有小毛病,村里想办法安排送医。隔离疫情,不隔离关怀,在生活有保障,宣传有力度的情况下,村民都知晓疫情的严峻性,对疫情防控比较配合。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道兴村在对村湾出入口的封堵上,不仅应急卡口有人值守,其它封死的路口也有志愿者24小时值守,而不是一封了之,这样避免了“漏网之鱼”,严格执行了“外防输入、内防输出”要求。

  上门给村民检测体温、宣传疫情防控政策、防护知识,到湾组巡逻、日夜值守……参与疫情防控的一帮人,无论是村干部,还是志愿者,一个来月的时间,每天每人不少于3万步。“高强度的工作状态下,大家都有些疲惫,但是没有一个人退缩。为了早日战胜这场疫情,大家都咬牙坚持再坚持。” 江六志说。

  道兴村村医李曙阳,白天给村民测体温,晚上巡逻,一直坚守在岗位上。每次给村民检测体温,他都反复叮嘱村民,天气寒冷,不要勤洗澡洗头,注意保暖,以免感冒。他在微信朋友圈里说道:“不求同富贵、但求共患难。”

  在村干部、驻村工作队、志愿者的努力和村民的配合下,截至目前,道兴村也保持着“零感染”的记录,全村村民平安无恙。

   骆集村:严防死守,无“疫”是最好的回馈

  从道兴村出来,沿途只见防控卡点值守人员,昔日车辆穿梭的孝汉大道空旷如野,工业园区静寂无声,这场疫情让时间仿佛停止。

  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闵集片区骆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彩钢板搭建的村委会办公室,几名村干部各自忙碌着,地面堆放着一些蔬菜和日用品,骆集村妇联主席胡爱华正在清理分拣蔬菜,准备配送给村民。

  “这些物资是我们几人利用中午时间,耗时2个多小时从闵集集镇上的超市采购回来的,因为防控规定,临空区很多道路被封堵,买个菜要绕不少路,平时10来分钟的路程,现在一趟10余公里。” 临空区驻村干部、骆集村第一书记祝建斌说。

  祝建斌介绍,骆集村原有4个自然湾,拆迁后剩下2个,人口272户,1270人,摸排武汉返乡人员179人。因为拆迁,村民分散居住,有的住社区、有的住集镇,有的住亲戚家里,给疫情防控带来困难。


筑牢坚实防线 守护“无疫”家园


  疫情发生以来,骆集村严格落实市、区相关防控命令和规定,严防死守,禁止村民外出。给全体村民登记信息、测量体温、配送物资,到湾组巡逻、卡口值守、宣传防控政策、知识,汇总上报数据信息,从1月22至2月9日,19天时间,这一项项工作就靠5名村干部白天黑夜坚守,中午,一碗泡面就是午餐,没有一人提出回家休息。

  人心都是肉长的。村民被几名村干部的所做作为感动,纷纷报名要参加防控值守,祝建斌担心会给他们带来感染风险,便好心谢绝了。由于长时间工作,大家都很疲惫,扛不下去了,2月9日过后,村里招募了12名志愿者,帮忙为村民代购、配送生活物资,到卡口值守、湾组巡查。

  即使防控人员有所补充,祝建斌几人也没有偷懒松懈。

  妇联主席胡爱华在疫情发生后,白天守卡口、做登记、给村民购买生活物资,晚上入户摸排村民情况、查体温,日夜奋战在疫情防控一线。母亲正月初五凌晨突然不幸离世,她强忍悲痛,在简单办完丧事后,擦干眼泪,毅然投身到防控工作中。

  为了给村民节省生活费用,胡爱华不怕麻烦,想方设法给村民采购便宜实惠的蔬菜。“说是3天配送一次,基本上天天都在采购,对村民的需求能满足我们尽量满足,只要他们不出门,自己苦点累点没什么。”胡爱华说。

  截至目前,骆集村没有1例确诊和疑似病例,这是对村“两委”干部、志愿者一个多月的坚守和付出最好的回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