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很久才入殓,就不会腐烂吗?

13053466688


咸丰皇帝其实很多人不太了解,如果说一下他的媳妇儿,那您就肯定对上号了,没错他有一个媳妇儿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慈禧太后,这个女人极为不一般,正是因为咸丰皇帝的宠幸,让资历平平的她竟然成为了一代女皇。

咸丰皇帝应该是大清朝最后一位手上有实权的皇帝,他也是通过密匣传位制度传位的一位皇帝,但其生性懦弱,注定在大清皇帝的岗位上不会有什么起色,反而,在他的统治下,大清帝国更加一步步的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细数一下他任期内的大事儿,总计干了11年,竟然有7年是天灾,而且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在他任期内爆发的,当然这还不算完,最窝囊的事儿是大清的京师,北京故宫让英法联军攻入,不但老巢被占,连大清最豪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和三山五园全都在他任期内被付之一炬,他成了大清朝最失败的皇帝。

在英法联军攻入京城之前,这位咸丰皇帝竟然打着北狩的名义跑路到了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并且在内忧外困下死于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笔者认为,他的爆亡肯定和他心情郁闷,吸食鸦片过量有直接关系,咸丰死后,他的遗体必须要运往北京入殓,尔后才能安葬在河北马兰峪的清东陵,不说别的,在咸丰遗体运往北京的这二百多公里路上,就已经开始腐烂了,因为咸丰死的时候正好是北方最热的酷暑时节,据说慈禧为了发动政变,特意把咸丰的尸体和棺椁分两路运输,为了避免政敌发现,在咸丰尸体上放了很多死鱼来掩盖尸臭,就这样,等咸丰尸体运回北京后,其实已经腐烂的不成样了。


老猪的碎碎念


1861年8月22日(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清晨)慈禧深爱的老公咸丰皇帝死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年仅31岁,刚刚6岁的同治皇帝失去了父亲。



咸丰死时正值酷暑季节,烈日炎炎,活人都将被烈日烤焦。当时咸丰的尸体和梓宫(皇帝的棺材叫梓宫)分两路运送。慈禧、慈安等带着咸丰的尸体走近路,于九月三十日才回到京城。同年十月,梓宫才被缓慢地移至京,咸丰的尸体在路上腐烂发臭在所难免。


回京时,由于咸丰梓宫回銮全过程浸满了辛酉政变的计谋,慈禧等人怕事迹败露,除了采取些防腐措施外,还运用了赵高、李斯秘运秦始皇尸体的绝招——尸体附近放上很多鱼,利用鱼腥味掩盖尸臭。慈禧等一路上都说皇上病重,直到到达北京之后才宣布咸丰皇帝已驾崩。

十二月,上庙号清文宗,谥号显皇帝。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九月,咸丰死后四年,王公大臣才将咸丰皇帝的遗体葬于清东陵,陵号定陵。

咸丰尸体回京后,咸丰改称大行皇帝,按照一般的丧葬仪式主要包括小殓、大殓、停灵、移陵、出殡、入葬。但因他的陵墓没有修,没法安葬。

除了安葬前面的步骤照例进行:

皇帝是全国的老大,其丧事称为“国丧”,全国军民都要为皇帝服丧,步骤繁多:

小殓:在咸丰皇帝回京当天,咸丰的尸体被抹上香料,口内放上 珠玉 穿寿衣,(穿寿衣前有位高的太监把咸丰的寿衣,即纱、单、夹、棉先穿在自己身上,套好后,再往咸丰身上替换。)尸身附近放冰块、木炭,吸除尸臭,同时他的儿子同治要穿孝、除冠,并剪去一绺头发,表示哀悼、王公、公主、百官、福晋以下、宗女、佐领、三等侍卫、命妇以上,男摘去帽上的红缨,截辫,女去妆,摘去一切饰物,剪发。

大殓:在小殓之后第二天举行,将大行皇帝放入梓宫(皇帝的棺材,金丝楠木制造) 另把石灰糯米等做干燥剂 放入金丝楠木棺。大殓当天王宫大臣、文武百官要来瞻仰皇帝的遗容。梓宫上要刷上四十九道漆,更加隔绝空气。所有人都不会闻到尸臭。

停灵:大殓之后要将皇帝梓宫停放在乾清宫正殿,供祭祀,同时颁布遗召,举国致哀27天,这个时间段内不许演戏,更不能有任何娱乐活动,否则脑袋可能要搬家。

移灵,在乾清宫停放一段时间后,咸丰的梓宫又送至东陵之隆福寺暂安。

咸丰死后为什么那么久不能安葬?

咸丰起初选好了陵墓地址也拟好了修陵墓的图纸。建造陵墓的工人扛着大铁掀草草刨了几下就暂停了。一,因当时国内正处于内忧外患,太平天国起义势头猛烈,外敌的炮火对大清狂轰滥炸。这些让清政府疲于奔命,哪里还顾得上修陵。二,咸丰在位时,国库亏空紧张,财力锐减。当时朝廷的国库情况:据《清文宗实录》记载,

武职自三品以上,停给二成,文职自一品至七品,暂给廉银六成。户部奏:库款支绌,兵响不敷散放,宗人府库存,吉地饷银共计,五十八万四千两,就近拨借。

不难看出,朝廷各级官员都大降工资,士兵的军饷也是东拼西凑。

大清已是千疮百孔,摇摇欲坠国将不保,身为一国之君的咸丰根本没多余银子修建陵墓,对于勤于政事,想重振国力的咸丰来说,他也不想为国家增加负担去筹重金修陵墓。

咸丰在避暑山庄

咸丰十年(1860年)咸丰听闻英法联军要攻入北京,就带领他的众妃子们,慌忙逃到避暑山庄避难。逃前慈禧劝他留坐京师,他不听。

避暑山庄的景色是很美,美的让人陶醉,美的让咸丰暂时麻痹。这里有他爱听的大戏;众多的美女左拥右抱;欲死欲仙的鸦片熏着。他顾不了京城内尸堆如山,签订不平等条约《北京条约》割地赔款。然,残酷的事实无法逃避,北京城弄丢了,龙椅上还坐满外国人;圆明园被烧;先帝的妃子常妃被英法联军吓死在圆明园,她的尸体腐烂发臭无法安葬;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一个个不好的消息传来,一次次刺激着他薄弱的神经,再加上自小体弱多病,就这样命丧黄泉。



安葬

内忧外患,咸丰帝无处安葬,但是咸丰的陵寝在1865年建成了,取名为定陵。在农历9月22日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咸丰皇帝终于被下葬。

“咸丰”是清朝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储继位的皇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有实际统治权的皇帝,一个“苦命天子”。他10岁丧母,还成了个瘸子。他整日在内外战火的硝烟弥漫中胆战心惊。除末代皇帝溥仪被迫退位外,他是大清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在皇位上只工作了11年。在他执政的这些年还发生了7次大的蝗虫灾害,饿殍遍野,他的年号虽然称之“咸丰”,他渴望做个让“天下丰衣足食”的皇帝,然这只是个梦想。让人痛心的是他还给中华民族留了个大祸根——慈禧。


小姐姐讲史


我是水煮汗青,我来回答。

关于题主所说的“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很久才入殓”这个问题,我先更正一下,咸丰皇帝入殓时间不是很久,下葬时间才是很久。

入殓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为死者穿衣服,大殓是把死者放入棺中。

清朝皇帝的丧葬礼节很高,乾隆的棺椁内壁装衫了五色织金梵文陀罗尼锻和金龙彩锻一共有13层,这还不算身上穿的,汉代马王堆出土的辛追夫人身上就裹了20层衣服,这些都是在小殓的时候完成的。厚厚的包裹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隔绝空气,对尸体有保护作用。

咸丰皇帝死后四年才下葬

咸丰应该是整个大清朝最悲催的皇帝,他在位的时候内忧外患,国库空虚,就连做陵墓的钱都拿不出来,这才导致他去世的时候“死无葬身之地”。

按照大清的祖例,皇帝登基后就要开始建造陵墓,咸丰刚登基的时候也为自己选好了风水宝地,但陵墓开工的时候,工人只是象征性地用铲子挖了一些泥,然后就停工了。从此咸丰皇帝的陵墓就成了“烂尾工程”,一直到他死的时候都没有建起来。

咸丰皇帝陵墓迟迟不建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 一、没钱,当时太平天国选择,英法联军侵略,国库里的钱都拿去打仗了,已经拿不出钱来建陵墓。咸丰皇帝不死心,他要求地方官员报效皇帝,就是给钱,这一招还是管用的,最终全国收上来的银子有五十八万多两。这笔钱虽然远远不够,但起码可以让建陵工程继续开工,结果这笔钱还没到咸丰手里,就被户部借去发军饷了。可怜的咸丰皇帝被气得没点脾气。

  • 二、迁都,英法联军打进北京的时候,咸丰躲到避暑山庄去了,当时他还考虑过迁都,要把都城迁到西安来。后来英法联军退兵后,咸丰又打消了迁都的念头,但也是这样来回一折腾,建陵墓的事又给耽搁了。

  • 三、祖制,清朝的祖制,儿子的陵墓规格不可以超过父亲。咸丰的老爸道光皇帝是出了名的吝啬鬼,所造陵墓与其他先皇的相比非常寒酸,看上去就像是皇宫妃子的规格。按照祖制,咸丰的陵墓是不可以超过这个规格的,这也让咸丰非常纠结。

1861年8月22日,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此时他的陵墓还是没有建好!一直到同治四年九月,也就是1865年的时候,咸丰皇帝才被下葬。死后四年才下葬,尸体不会腐烂吗?其实当时尸体是否腐烂也无人知晓,因为棺椁已经密封,不允许再打开了,不过按照清朝丧葬的规矩,咸丰下葬的时候尸体应该还没有腐烂。

清朝对皇帝的尸体不会去做特别的防腐措施,一般在大殓之前会用冰块堆放停放尸体的地方用于降温,另外在棺椁处理上也有助于防腐。

  • 首先是棺椁的制作,乾隆三十三年的时候,温惠皇贵太妃薨逝,当时内务府就开出一张制作棺椁需要的清单,除所需要的楠木和杉木外,还有“松香250斤,黄腊60斤,桐油80斤,烟子10斤,彩黄88斤5两9钱,严生漆5斤,土子面4斤,白干线布8丈, 宁布20丈,广胶17斤10两1钱,木线柴200斤,鱼鳔6斤15两……”从这张清单可以看出,用于密封的材料非常多,比如松香、黄腊、桐油、土子面、广胶、鱼鳔等,这些材料都是用于木材缝隙的密封。这种工艺制作出来的棺椁密封性相当好,也保证了尸体与空气的隔绝。

  • 其次是棺内放置的防潮、防腐材料,光绪皇帝崇陵挖掘的时候,发现其棺内有大量的黑色碎渣,后经检验得知是香木碎屑,这种东西可以吸收棺内的水分,起到防腐防潮的作用。

  • 最后就是棺椁的漆饰了,如果有人见过以前农村的葬礼应该知道,死人的棺椁是刷完漆后才大殓的,但是清朝皇帝的棺椁要漆饰49遍,整个过程下来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因此我认为,清朝皇帝棺椁的漆饰是在大殓以后进行的。49遍的漆饰可以达到很高的密封效果,这也是保证尸体不腐烂的原因。

综上所述,咸丰皇帝死后入殓时间不长,进入棺椁后就被密封,因此腐烂的可能性很小,就算是四年以后才下葬也没有问题。


参考资料:《清文宗实录》、《清宫述闻》、《钦定大清会典事例》


水煮汗青


咸丰帝死后第二天入殓,回京后又经过小殓和大殓,在四年后入葬皇陵。因为在每次入殓时都会对尸身进行防腐处理,所以咸丰帝尸身不会腐烂太严重。

咸丰十一年七月十七日,咸丰帝在承德避暑山庄驾崩,十八日入殓。

因为咸丰帝的妃嫔慈安和慈溪与他任命的八大臣争权,慈溪借着运送咸丰帝的尸身和棺材回京发动了辛酉政变,先行带着咸丰帝的尸身回京,一路上谎称咸丰帝病重,到京后宣布咸丰帝驾崩。

咸丰帝的尸身在第一次入殓时,经过了简单的防腐处理,奈何他死于炎热酷暑,在路上尸身多少还是会有腐坏。

回京后,根据帝王隆重的丧葬礼仪,还会经过小殓和大殓,一是为了对咸丰帝尸身体面处理,放入陪葬品,二是为了能够对咸丰帝的尸身进行防腐。在入殓后,还会在棺木外刷上七七四十九遍漆,可以更好的隔绝空气,加强防腐效果。

咸丰帝在经历了小殓、大殓、停灵、移灵后,却因为陵寝没有修建好,无法出殡下葬。

其实,咸丰帝早早地就命人设计好陵寝地宫,也派人早早地寻好陵寝地址,却因为种种原因,陵寝修建工程频频中断。

咸丰帝时期,清王朝内忧外患,对内要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对外要抗击英法联军的入侵,国库大部分都用于战争开销,官员的俸禄也大大降低,清王朝因为战争焦头烂额,国库亏空,哪里还有精力和金钱去修建陵寝!

直到咸丰帝驾崩,陵寝修建工作才开始全面启动。这时的清王朝早已经是千疮百孔,陵寝的修建工程一减再减,为了节约开支,还使用道光帝修建陵寝时剩下的废料。

同治四年秋,咸丰帝的陵寝终于修建完毕,时隔4年,咸丰帝终于下葬,入土为安,其陵寝被称为“定陵”。


汤汤说历史


咸丰爱新觉罗·奕詝,生于北京圆明园,是清朝的第九位皇帝。咸丰帝死于咸丰十一年七月(1861年8月22日),葬于同治四年九月二十二日(1865),时年仅仅31岁,期间相隔了四年左右,尸体肯定是会腐烂的。但是古代也有一些防腐措施,防止腐烂速度,在灵柩的周围放上许多的冰块,减少腐烂的速度。帝王身体再涂上水银与砷,也就是汞,我们都知道汞可以达到很好的防腐效果。还会在帝王的身上涂抹一层厚厚的香料,防止臭味的散发,尸身处理好后,再安置在灵柩之中。



内忧外患的国家

那么咸丰皇帝为什么相隔这么久才入葬呢?咸丰皇帝有心匡扶江山社稷,但却心有余而力不足。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咸丰皇帝最后不堪重负死在了承德避暑山庄。来说说咸丰生前的事情,此时的欧洲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代替人工生产效率提高了几十倍。那么此时西方列强最需要什么呢?那就是市场和原材料,当时的中国地大物博,自然就被各国觊觎。可能你会想,这和咸丰皇帝迟迟不下葬有什么关系吗?当然有,第一次鸦片战争,清政府被迫开放五口通商,就是当时经济比较发达的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这就造成了当地许多的手工工场破产和白银大量的外流,之后农民起义爆发,太平天国运动应运而生了,清政府忙于奔命,财务收入锐减,清政府花销太大,咸丰皇帝的陵墓就被搁置了。



陵墓完工

咸丰九年,咸丰陵寝开始修建,偏偏遇上了英法联军又打过来了,咸丰出逃,修陵寝被搁置。咸丰十一年,咸丰帝死于咸丰十一年,修陵寝才又被提上了日程,毕竟皇帝死了,总不能没有地方放置吧,就这样在内忧外患中陵寝于1865年建成,取名为定陵,在农历9月22日下葬,咸丰皇帝终于在死了四年之后入土为安了。


小生聊历史


1861年8月22日,大清帝国皇帝,31岁的咸丰在承德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崩逝。

咸丰,全名爱新觉罗·奕詝(1831——1861),道光帝第四子。大清帝国第九位皇帝,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最后一位通过秘密立褚继承大统的皇帝,也是清朝最后一位真正掌握实权的皇帝,除末代皇帝溥仪外,他是大清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

说了半天,还没弄清楚是谁,我告诉你,慈禧是他老婆。

咸丰一生悲崔,10岁丧母,小时候骑马把腿摔折,成了瘸子,得过天花,满脸麻子。道光晚年立储之时,在四子奕詝和六子奕䜣之间摇摆不定,后奕詝老师杜受田面授“藏拙示仁”、“藏拙示孝”二个密诀,感化了道光,被立为储。

1851年,咸丰登基同年,爆发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太平军摧毁江南大营,在军事上达到了全盛时期,屋漏偏遭连夜雨,英国挑起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内交外困。

1860年,英法联军再度攻占天津,一路烧杀抢劫,咸丰帝带着妃子位逃往承德避暑山庄,在这里他已没有心情拥美人、赏美景、品佳肴。六弟恭亲王弈䜣签订了《北京条约》割地赔款、圆明园被烧毁、常妃被吓死在圆明园、圆明园总管大臣文丰投福海自尽……他每天靠吸食过量鸦片麻痹自己,急火攻心,最后挂了。

人生在世,生老病死,乃是自然规律,咸丰驾崩,按照皇家礼仪,入土为安即可,但咸丰竟“死无葬身之地”。

咸丰皇帝遗命6岁的载淳(同治皇帝)继位,为避免危难之际少主疑国,派顾命八大臣,来“赞襄一切政务”,慈禧让顾命八大臣中最核心的成员肃顺,负责运送咸丰帝梓宫从大路回京师,自己则带着其他7个顾命大臣,运送咸丰的尸体走近路提前回到京师,到达北京已是9月30日,咸丰死时正值酷暑季节,路上经过40余天,咸丰的尸体在路上腐烂发臭在所难免。

回到京城,按照皇帝礼仪,经过后小殓、大殓、停灵,只能移灵东陵之隆福寺暂安。

咸丰死后为什么不能立即入土为安呢?

因为穷,无钱修建陵墓。

咸丰称帝后,按照礼制,在平安峪为自己建造陵寝,未等开工,爆发太平天国起义,随之英法联军进攻北京,处处需要钱,咸丰三年,堂堂大清帝国,国库仅有二十多万两银子,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活人都顾不上了,哪有钱建皇陵。

1861年,咸丰帝都死了,实在没办法,才开始建陵,但无论规格,用材等都大大缩水。

1865年农历9月22日,咸丰皇帝终于入土为安。此时已过四年,棺椁已经密封,按照清朝丧葬的规矩不能再打开,实际上尸体腐烂与否,已经不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了。


美丽青春您真痘


我是楚风说历史,这个问题我来回答。

首先纠正一下题主,入殓和下葬不是同一个意思。入殓是指把死人放入棺材中,放入棺材之前要进行换衣服,化妆等一系列的手续。像皇帝还需要进行防腐处理,古代时的防腐技术已经很好了,所以咸丰帝是死后没多久就入殓了,所以应该不会腐烂太严重。下葬是把棺材埋到地里,咸丰帝应该是死后五年下葬的,死后五年下葬,但不代表死后没有入殓,如果死后不做任何处理放五年肯定早就腐烂了。



咸丰帝,大清朝的第九位皇帝,也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七位皇帝。清朝历史上的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也是最后一个通过秘密立褚继承皇位的皇帝。

有人说咸丰帝是清朝历史上最倒霉的皇帝,因为他在位的时候国家内忧外患,没有过上一天安稳日子。但是我觉得咸丰帝也是幸运的,幸运在自己能力一般的情况下,竟然击败了文武双全的鬼子六奕昕,成功的登上了皇位。


巧夺皇位

道光皇帝大限将至时候可以传位的只有两个人选就是咸丰和六王爷奕昕,二人是同一个母后生的,算是真正的亲兄弟。其实一开始道光皇帝偏向于六子奕昕,因为奕昕本人长的仪表堂堂,文韬武略都在咸丰帝奕宁之上,最关键的是奕昕身体很好,没有任何毛病。但是咸丰帝奕宁就不行了,不光文韬武略不如弟弟,而且还是个瘸子(小时候摔断过腿,后来没治很好),身体也不是很好。但是咸丰帝年长,封建社会都追寻有嫡立嫡,无嫡立长之说,而且咸丰帝虽然能力不行,但是他很孝顺。所以道光皇帝一时间难以抉择。

虽然难以抉择,可是自己身体一天不如一天,还是要选择继承人的。本来咸丰帝并不占优势,可是谁叫人家有个好老师来,那就是咸丰帝的老师杜受田,就是这个哥们,让咸丰帝登上的皇位,变相的让慈禧太后统治了中国几十年,所以慈禧还要感谢杜受田。杜受田怎么帮助咸丰帝夺得皇位的呢?关于这件事还有两个小故事。


道光帝为了考验两位皇子的武功,就让皇子们一起打猎,杜受田知道咸丰帝奕詝根本不会比奕昕打的多,所以就让奕詝一只猎物也没有打,最后打了感情牌,说不忍心杀生,以干天和,道光就认为咸丰有帝王的心胸。

还有一个故事就是道光老年生病时,问他们两个人怎么治国,奕昕说的头头是道,可是咸丰又打了感情牌,没有做答,只是说父皇的病没事,一定可以好的,然后就一直趴在道光的床榻前哭哭啼啼,亲自喂药。所以道光年纪大了,被感动了,立了奕詝,而又因为六王爷奕昕确实有才,所以在立褚时,特别又加了奕昕为亲王,辅佐咸丰治理国家。


咸丰帝在位期间,虽然镇定思痛,努力改革吏治,重用汉臣,勤于政事,可是无奈所处的时代不是一些小打小闹就可以振兴大清的。大清朝体制已经腐败不堪,如果不进行有质变的改革,是很难兴盛。再加上在位期间还发生了太平天国起义,外国列强不断侵华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已经是内忧外患,即使康熙在世也难以改变清朝不利的局面。

咸丰帝在内忧外患之际,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病逝与承德避暑山庄。关于咸丰帝的死,有的说是因为纵欲过度,有的说是因为被英法联军赶到了避暑山庄,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而亡。我觉得咸丰帝的死,是因为在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对自己治理国家产生了怀疑,认为自己怎么努力也不能把国家治理好。所以咸丰帝后来在承德就开始了自暴自弃,沉迷于酒色,再加上自己身体本来就不好,死亡是必然的。


咸丰帝为什么死后五年才下葬呢?那时因为咸丰帝死的时候皇陵还没修建好。

清朝的皇帝都是登基一年就开始为自己选址修建陵墓。咸丰帝登基后也重视,专门派王公大臣去选择吉地,命令定郡王载铨,工部右侍郎彭蕴章,内务府大臣基溥,还有堪舆(风水)学大师陆应谷去挑选,最后选定了平安峪这个地方。

后来刚想开工修建,那边太平天国就开始起义了,为了镇压起义,国库的钱早就捉襟见肘了,咸丰三年的时候,国库还剩下二十多万两银子,士兵的军饷都快发不出来了,哪有钱建皇陵。后来咸丰帝通过熔化内务府金钟,开捐例,卖官鬻爵,铸大钱,发行官票和钱票,推行厘金制度终于使国库充盈起来,但是大部分钱都用于了镇压起义。


后来起义渐渐的被控制起来了,咸丰帝突然想起自己的皇陵还没建呢?于是,咸丰九年开始破土动工,可是刚要开始全面动工,这边英法联军又打过来了,修建工程又推迟了,所以等到咸丰帝死的时候,皇陵基本上还没怎么修建。

最后,咸丰帝死后,他的皇陵才开始全面动工,为了赶工期,精减了很多地方。甚至还用了道光帝宝华峪陵寝(因为进水被荒废的皇陵)的弃料,这样既节省开支又可以赶工期。终于咸丰帝死后五年终于修建完工,咸丰帝也得以入土为安。咸丰帝虽然死后五年才下葬,可是由于死后做了防腐,而且棺木密封都比较好,所以应该不会腐烂太严重。


楚风说历史


咸丰皇帝死了以后很久才入殓,就不会腐烂吗?(了解更多古代史,请关注长城说历史)

(慈禧剧照)

清朝历史上最后一个掌握实权的皇帝,也是通过秘密储君的皇帝。有人认为咸丰帝是比较倒霉的一个皇帝,因为他执政之时,清朝处于内忧外患的局势,可算是没有过上一天好日子。

长城认为咸丰帝算是比较幸运的,至少他用自己的能力,击败了具有文武双全的六奕昕,最终成功的登上皇位。

咸丰帝死后很久没有入殓,有人说他的尸体不会腐烂吗?对于这个问题,首先长城给大家说一下。葬礼仪式的流程,首先小殓,大殓,其次是停灵,移陵,最后是出殡,入葬。这是一般葬礼过程。对于咸丰帝当时的陵墓没有修,因此,没办法安葬。

我们在回到1861年8月22日的早上,咸丰帝死于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享年31岁,那时同治皇帝才只有6岁。那天的太阳比较大,烈日炎炎,夸张点说,活人可以被烤焦。

当时慈禧与慈安为了想把咸丰帝的尸体尽快送往京城,只好选择从近路运送,而且咸丰帝的尸体与棺材是分开运送。在9月30日送到京城,10月份咸丰帝的棺材才送到京城,根据古代的防腐技术,长城认为咸丰帝的尸体不会腐烂。

(咸丰与慈禧剧照)

咸丰作为皇帝,他去世之后,对于他尸体的防腐,肯定会用最好的技术。入殓就等于是大殓,何为大殓?

其一,小殓:咸丰帝要回京城当天,开始在尸体上涂抹上香料,口中放上珠,身上穿寿衣,尸体旁边还要撒上冰块与木炭,作为去尸臭之用。像咸丰帝的儿子女儿以及其他人都要行礼等操作。

其二,大殓:这是在小殓第二天举行,就是将皇帝的尸体放入棺材,另外里面要放上石灰糯米等干燥剂。大殓之时,文武大臣等人都要瞻仰遗容,而后还要在棺材上刷49道漆,就是起到与空气隔绝,也起到保护尸体的作用。

在古代来讲,作为皇帝的咸丰,是不可能没有入殓的。据史料记载,咸丰帝死后五年才下葬。如果五年不做任何处理肯定会腐烂。

对于咸丰帝修陵之事,起初他是选好陵墓地址的,并且还拟好了修陵墓的图纸。当时,修陵的人拿着工具都开工了,可是突然就停止了。这其中的原因有这样:

一:因为此时清朝处于内忧外患,太平天国崛起,外敌的苗头对准了大清朝。这些事情都会把清政府弄的焦头烂额,更别说给咸丰帝修陵墓。

(清定陵图1)

二:咸丰帝执政之时,国库处于空虚紧张趋势,清政府财力逐渐锐减。根据《清文宗实录》记载:武官职位,从三品以上开始,发两成俸禄;自文官职位一品到七品,只给六成廉银。当时户部:库款支绌,兵响不敷散放,宗人府库存,吉地饷银共计,五十八万四千两,就近拨借。

从这里看出,朝廷的各个官员的俸禄开始大减,士兵的军需都是到处拼凑。那时的大清朝,可谓到处是伤,身为国君的咸丰帝实际是没有银子修陵墓,对于想勤于政事,更想有一番作为的咸丰帝来讲,如果这时修自己的陵墓,那是给清朝增加负担。

公元1860年,咸丰得知英法联军攻陷北京城,故而带上自己的妃子们,仓皇逃到避暑山庄,在逃跑之前,慈禧就劝他留在京城,可是他没有留。

咸丰帝为何要前往避暑山庄?

说到避暑山庄,景色优美,让咸丰帝有些喜爱。这里有咸丰帝喜爱听的大戏,更有众多美女,还有让他欲死欲仙的鸦片。肯定不会想到京城有很多尸体,更不会顾虑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割地赔款。

(清定陵图2)

事实就这么残酷,北京城没有保住,龙椅留给了外国人,圆明园被烧了,先帝的妃子被英法联军吓死在圆明园,更有甚者,她的尸体没有人安葬,圆明园的总管大臣文丰也投海自尽,这样的消息一个接一个,让咸丰帝的身体越来越虚弱。最终让他丢了性命。

这个时候的咸丰帝,因没有陵墓,而无处安葬,最终在1865年咸丰帝的陵墓修建完成,取名为定陵。这下咸丰帝可以下葬了。

品史公曰:咸丰是清朝最后一个具有实际权力的皇帝,也是一个苦命皇帝。他十岁母亲便去世,还变成了瘸子,也是非常不幸的。整日还在战火中过日子,除了末代皇帝溥仪之外,他算是清朝执政时间最短的皇帝,共计在为十一年。执政期间,发生过七次蝗虫灾害,当时的场面,饿殍遍野,他的年号为咸丰,一生渴望做一个让天下丰衣足食的皇帝,可最终只是一个梦想而已。最让人心痛的是他留给他的儿子遗诏,让慈禧掌权清朝四十余年。

参考文献:

《清文宗实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