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始皇死前,只有三人在場,為何後人會說遺詔被篡改?

天才小凡


因為李斯洩露了這個秘密,後人才知曉沙丘之變篡改遺詔。

秦始皇死的時候,可不止三個人在場,至少秦始皇身邊貼身的太監宮女等人都在場的,但是隻有三個人是主要人物,這三個人是:趙高、李斯、胡亥。



趙高是中車府令,掌管皇帝的玉璽及詔書符令,李斯是丞相,掌管朝廷政務,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只是請求跟著秦始皇一起出來遊玩的,沒想到一場關乎大秦帝國的命運,就這樣落到了三個人的身上。

最先知悉秦始皇去世消息的人是趙高,趙高這個人頗有才能,但心術不正,由於秦始皇直到死,仍然沒有立下皇位繼承人,趙高想乘這次秦始皇去世的機會 ,改立胡亥為太子,最終達到自已謀權的地步。



趙高太瞭解胡亥了,又是胡亥的老師,對於秦始皇的這個小兒子,趙高自認為能控制得住,因此趙高首先說動胡亥,以皇帝之位許諾引誘胡亥,胡亥最初還想引經據論而拒絕,但胡亥無法抵擋皇帝的寶座,因此胡亥是最先同意趙高陰謀的人。

以趙高當時的官職中車府令是完全沒有辦法一手遮天的,而秦始皇當時的隨行人員中,官職最大的就是丞相李斯了,如果沒有李斯的贊同,趙高是做不到擁立胡亥為帝的。



趙高開始遊說李斯,李斯最初也是義正嚴詞、大義凜然,很快,趙高說動了李斯,能夠打動李斯的無非就是官職和地位,趙高的理由也很充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扶蘇即位,會用蒙毅或蒙恬為丞相的,李斯就會被排除權力中樞,而如果擁立胡亥,可以保住丞相的地位。



李斯出身小吏,年輕時通過側所的倉鼠和米場的倉鼠不同的境遇,感悟人生的道理,同樣是老鼠,為什麼米場的老鼠與側所的老鼠差別會這麼大,李斯因此而想求取功名,改變人生,之後師從荀子,來到秦國。

秦國客居秦國,靠著自已的才能和努力一步一步走上秦國丞相的高位,李斯明白這種艱辛和來之不易,不想失去權力,不想離開權力中樞,李斯雖然答應了趙高的陰謀,但必須承認,李斯與趙高完全不是一類人,他們是兩個平等世界的人,因為同一件事走到一起。



李斯妥協後,趙高就可以放開手腳進行篡改,秦始皇那封早已寫好,卻沒來的及發出的遺詔,就被趙高更改了,本來是對扶蘇說:回來參加喪事處理,靈柩到咸陽後安葬。結果被趙高改為:讓扶蘇和蒙恬自殺。

扶蘇接到詔書,沒有懷疑,自殺了。而蒙恬則申請複議,被關進大牢,之後胡亥在趙高的教唆下,殺蒙恬、蒙毅兄弟,回到咸陽後,胡亥繼承皇位。



由於胡亥得位不正,也擔心秦始皇的其它兒子用同樣的辦法搶走自已的皇位,因此對自已的兄弟姐妹舉起了屠刀,殺害了自已的21個兄弟和10個姐妹,不僅如此,胡亥還在趙高的教唆下,逼死了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滿朝大臣為了自保,都不敢再說話。

趙高繼續忽悠胡亥,讓胡亥居在深宮之中,不理朝政,所有的政事都是通過趙高來稟告,時間一長,群臣報告政事,只有向趙高報告,因為找不到皇帝胡亥,只有趙高知道胡亥在哪裡,包括丞相李斯也是如此,時間一長,趙高就掌握了權力。



而丞相李斯是阻擋趙高掌權路上的最後一個人,只要李斯一死,趙高就能徹底控制朝政,於是趙高開始陷害李斯,李斯有所察覺,但是與皇帝溝通的渠道被趙高控制,李斯見不到胡亥,而胡亥又非常聽信自已的老師趙高的話,於是李斯被捕入獄。

也就是在這時,李斯為了最後一搏,將沙丘之變,篡改遺詔的秘密透露出來,以求自保,但是就有人知道這是真的,又能怎麼樣呢?權力都被趙高掌控,而且趙高連指鹿為馬這樣的事都幹出來了,還有誰敢為李斯出頭呢?



最終李斯被腰斬於咸陽,三族被誅殺,就連秦二世胡亥也為自已的愚蠢行為買單,最終被趙高派人殺害。

趙高雖然壟斷了權力,但是沒有辦法壟斷秘密,沙丘之變篡改遺詔的消息被李斯洩露出去後,人盡皆知,又何況是太史公呢?所以就被寫進了史記。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史書記載遺命傳位於長子扶蘇,但丞相李斯與扶蘇有本質上的利益矛盾,被趙高有機可承,說動李斯一起參與了沙丘政變,改了始皇帝遺詔,立胡亥既位,賜死扶蘇與蒙恬。

第一:從歷史角度來講,秦始皇奮六世餘烈,統一六國。結束了春秋戰國混戰時代。秦兵奮勇不說,文臣武將更是濟濟。能統御那麼多的人,入臂所指、方能成就霸業。秦始皇的能力是毫無疑問的,如果有朋友有疑義可以私聊。

第二:長子扶蘇作為皇長子,以古代立長不立幼,作為長子,那麼繼承皇位的順理成章的事情。第二點是扶蘇的政見雖然與秦始皇有不合之處,聰明秦始皇不是看不出來,其政見乃是對的。只是公然挑釁皇權,需要作出懲罰來鞏固皇權,做給世人看的,意思就是“即使是皇長子,也不能隨意挑釁皇權”。所以指派扶蘇到邊疆協助蒙恬鞏固邊防,有兩重用意,鍛鍊皇子增加威望、打磨性情。而已。不存在發配一說。

以上種種都明顯把皇位繼承人指向皇長子扶蘇。

第三:扶蘇的能力比胡亥強的不是一點半點!以秦始皇的智慧不會看不到這一點,帝國繼承人他比誰都清楚。

以上種種都說明了胡亥是矯詔,以始皇名義賜死扶蘇篡奪了皇位


舊舍論事




題主所說的趙高篡改傳位詔書這種說法,我們可以先否定掉。如果是篡改傳位詔書的話,必須要有一份真實的秦始皇的傳位詔書,並且和趙高版本的不同。但以目前的史料來看,我們並沒有這方面的證據。也不能用陰謀論的態度來討論這個問題。

那麼,還剩下兩種可能。

1.秦始皇明確把大位傳給胡亥。

2.秦始皇不想把大位傳給胡亥,也並沒有明確要傳給誰,但是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偽造了一份傳位遺詔。

這個問題我個人更傾向於太史公的說法,就是趙高等人偽造了一份詔書。

下面我會分兩塊討論這個問題。

其一是秦始皇到底有沒有確立過遺囑。

其二是,如果沒有確立遺囑,那麼誰會繼承皇位?這就涉及到中國的宗法制度。

秦始皇到底想把大位傳給誰,有沒有確立過遺囑



這個問題我們還是要在成書年代最接近秦朝的《史記》中找相關記載。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遊。左丞相斯從,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愛慕請從,上許之。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為璽書賜公子扶蘇曰:“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在中車府令趙高行符璽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趙高故嘗教胡亥書及獄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

——《秦始皇本紀》

趙高因留所賜扶蘇璽書,而謂公子胡亥曰“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而子無尺寸之地,為之柰何”


胡亥曰“廢兄而立弟,是不義也。不奉父詔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傾危,社稷不血食”

——《李斯列傳》

及高祖起為沛公,何常為丞督事。沛公至咸陽,諸將皆爭走金帛財物之府分之,何獨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圖書藏之。

——《蕭相國世家》

按照太史公的說法,趙高、李斯等人拆開了秦始皇寫給扶蘇的信,裡面寫了一句話“與喪會咸陽而葬”,書信的意思並不是明確要傳位給扶蘇。

秦始皇死後,趙高、胡亥、李斯把秦始皇給扶蘇的書信改了,改成了一份立胡亥做太子的遺詔。

在《李斯列傳》中則講的更加明確,趙高明確表示,上崩,無詔封王諸子而獨賜長子書。長子至,即立為皇帝。也就是說,秦始皇死前並沒有明確頒發遺詔或者冊立太子,按照古代宗法制,那麼就是長子扶蘇順利繼位。

《蕭相國世家》中記述了劉邦攻下咸陽以後,蕭何把秦皇宮的圖書典籍歷史資料都收集走了,裡邊是否有關於秦始皇去世前的記述,或者李斯等人的記述,最終被太史公看到,並且儘可能的還原了當時的情況,現在我們不得而知了。

中國古代的宗法制

宗法制確立於夏朝,發展於商朝,完備於周朝,影響於後來的各封建王朝。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會父系家長制演變而來的,是王族貴族按血緣關係分配國家權力,以便建立世襲統治的一種制度。

宗法制對後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核心是嫡長繼承製,即正妻所生的長子為法定的王位繼承人。西周一開始就確立了"立嫡以長不以賢,立子以貴不以長"的嫡長繼承製,從而進一步完備了宗法制。

按照我國古代宗法制度,為了維持奴隸主階級,或者封建地主階級地位和權利的穩定,一般採取的措施就是立嫡長子。這禁止了繼任者一代因為沒有明確的遺詔而導致互相攻伐的情況。可以儘可能的保證權力交接時的穩定局面。

秦始皇去世以後,李斯趙高等人密不發喪,後來突然又拿出一份確立胡亥為太子的詔令,我們也可以做出猜測,秦始皇應當是在平原津病危,他個人以為自己能活著回到咸陽,然後決定給扶蘇去信召扶蘇回咸陽,等他回到咸陽見到扶蘇以後再進行權力交接工作。

可惜天不遂人願,秦始皇沒有回到咸陽就去世了,他給扶蘇的書信也被趙高扣押了下來。等趙高等人拆開書信看了以後才發現,這並不是確立扶蘇當皇帝的書信。但是秦始皇已經去世,如果放著這種情況不管,那麼按照宗法制,扶蘇將回到咸陽繼承皇位。眾人各懷鬼胎,各有打算,於是在分析了各種複雜情況以後,他們決定偽造一份詔書,確立胡亥當皇帝。


風陵流度


大家好,這裡是小青春!

我們都知道一個歷史,那就是秦始皇死後,胡亥擅自篡改了秦始皇的遺詔,並且夥同趙高和李斯,矯詔殺死了長公子扶蘇,繼承了皇位,史稱秦二世!

秦始皇逝世時候,身邊只有三個人,他們分別是秦二世胡亥,中車府令趙高,秦丞相李斯。現在我們可以看出,在當時很顯然的事情,他們已經組成了一個利益集團,共同的在守護這個驚人的“秘密”。既然他們已經達成了共識,那為什麼我們還會知道事實的真相呢,是誰洩露了這個秘密呢?

我們可以事先假設一下,每個人都有洩露這個秘密的可能,再來逐個分析。

1.胡亥

首先我們來猜測胡亥,但其實這個是最不可能洩密呢,為什麼呢?因為胡亥是這個事件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收益者,不遵遺命,殺害兄長,這些都會讓他身敗名裂,更何況他頭上還有17個哥哥比他更有資格繼承皇位,他無論如何不會跟任何人說自己的皇位是怎麼得來的。排除。

2.趙高

他是這場密謀的始作俑者,在跟李斯串通好前他也絕不可能跟別人說自己的這個驚天計劃,萬一李斯不配合,那就全部完蛋了。趙高是閹人,這個世界他只信自己,即便他有養子有親人,他也不會跟任何人說這件事。排除。

3.李斯

史記說李斯是被動參與密謀,這種被動語態最有可能出自誰口?當然是李斯,李斯是個謀臣,當趙高跟他說自己的計劃時,李斯當然不是立馬做了決定,他一定經歷了好幾個不眠之夜。這種關乎性命的事,一般人不會靠自己的意識決定,而且李斯不像胡亥趙高心狠手辣,他絕對有過猶豫,他至少會讓自己最親近的人來幫助自己權衡利弊,而這個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的兒子,李斯很有可能跟自己的兒子完完整整的說過這次陰謀的過程。

前面說過的,胡亥,李斯,趙高,他們三個組成了一個利益集團,既然是利益集團,有合作就會有分離,在李斯最後的歲月,當李斯跟趙高鬧翻之時,李斯和他的兒子必然感到一絲恐懼,他們很有可能試圖用這次密謀的真相來制衡趙高保命,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真相也許會更好,當然是更多的親信知道,所以這個秘密在李斯家族已經不是秘密了,人人皆知。李斯腰斬於市,誅三族,倖存的家族成員面對家族敗亡,在秦無立足之地,修改遺詔之事也就對家族前途無關緊要了,也許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就是這些李斯遺族的口述,畢竟史記還記載了趙高說服李斯的對話內容,除了李斯應該沒別人知道吧。

所以的話,胡亥矯詔登上皇位的事情,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了,作為一名始皇帝下面的權臣,又怎麼可能沒有後手呢?

如果您感興趣的話,請您點個贊,加個關注,謝謝您。





史料小王爺


在當時胡亥會當上皇帝確實震驚了全國,因為在他頭上還有17個哥哥比他更有資格繼承皇位,就算輪著來也輪不到他頭上,再者連陳涉都知道將來的皇帝肯定會是扶蘇,所以當時的秦國上下,都高度懷疑這件事。

史記說李斯是被動參與密謀,這種被動語態最有可能出自誰口?當然是李斯,李斯是個謀臣,當趙高跟他說自己的計劃時,李斯當然不是立馬做了決定,他一定經歷了好幾個不眠之夜。這種關乎性命的事,一般人不會靠自己的意識決定,而且李斯不像胡亥趙高心狠手辣,他有過猶豫,想到過始皇的恩澤,他至少會讓自己最親近的人來幫助自己權衡利弊,而這個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的兒子,李斯很有可能跟自己的兒子完完整整的說過這次陰謀。

因此,在李斯最後的歲月,當李斯跟趙高鬧翻之時,李斯和他的兒子必然感到一絲恐懼,他們很有可能試圖用這次密謀的真相來制衡趙高保命,讓更多的人知道事實真相也許會更好,當然是更多的親信知道,所以這個秘密在李斯家族已經不是秘密了,人人皆知。李斯腰斬於市,誅三族,倖存的家族成員面對家族敗亡,在秦無立足之地,修改遺詔之事也就對家族前途無關緊要了,也許司馬遷史記中的記載,就是這些李斯遺族的口述,畢竟史記還記載了趙高說服李斯的對話內容,除了李斯應該沒別人知道吧。


千里黃雲白日曛z


誰說遺詔就一定是被篡改的?(文章較長)

就因為胡亥將大秦給弄滅亡了,後人就說他是篡位的?

就因為胡亥將扶蘇賜死了,後人就說他是矯詔的?

我們現在得出的所有結論都是基於史記記載,而在史記中,司馬遷對於當時的情節描寫歷歷在目,活靈活現,把當時趙高這怎麼威逼利誘李斯這情節寫得好像就在司馬前眼前發生的一樣。可這麼機密的事情,肯定是趙高與李斯單獨談的,身邊不可能有第3人。司馬遷怎麼會知道的如此的詳細呢?但司馬遷又是一個治學嚴謹的人,他不可能自己瞎說。那我們就試著分析一下:



假如真的是矯詔的話,趙高威逼利誘李斯這個情節是怎麼流傳出來的?

1.如果司馬遷所記錄都是真實的話,這話肯定不可能是趙高說的。趙高是始作蛹者,這種機密事,他怎麼可能再給別人講呢?

2.既然不可能是趙高說的,那肯定就是李斯說的。李斯為什麼要說這話呢?二世胡亥登基之後,在趙高的攛掇下對李斯橫加指責,最後終於找個理由把李斯殺了。於是李斯在臨死之前,將這個天大的機密告訴他身邊的人,以求讓真相大白天下。這樣看上去貌似就說的通了。




3.但問題又來了:陳勝吳廣起義

秦二世胡亥是公元前210年9月繼位,

第二年公元前209年7月,陳涉吳廣便開始造反,那時候在造反動員會上陳涉說:“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陳勝是個什麼人?他只是一個偏遠農村的一個普通農民,對於這些皇宮秘事,他怎麼會知道得如此詳盡?


這就存在兩種可能,一要麼是流傳的,二要麼是他杜撰的

情況一:假如是流傳出來的:二十剛登基一年,對於他矯詔的這個傳言,已經天下皆知,連偏遠農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我們首先排除是趙高流傳出來的。假如是李斯流傳出來的,那我相信趙高和秦二世一定會把李斯馬上斬首,並且把他全家殺光,以求死無對證。而真正的歷史上,李斯是在一年之後才被殺了。這就排除了李斯流傳出來的可能。

情況二:對於應該是扶蘇繼位,這種說法是陳勝自己杜撰出來的,他要給造反找一個理由,而當今皇帝得位不正這個理由,絕對能引起天底下所有人的共鳴。這就說得通了。


4.我們既然排除了李斯,趙高矯詔篡位的可能,那是不是說明,遺詔是不是就是讓胡亥登基?

從史記《李斯傳》裡我們可以看到:遺詔當時的內容是這樣的:內容是讓扶蘇“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讓扶蘇把軍權交給蒙恬,讓扶蘇自己到咸陽來參加秦始皇的葬禮,並沒有明確說讓扶蘇當太子,或者是死後登基的話。

而那個時候秦始皇的身體已經是油盡燈枯了,如果他真想傳位給扶蘇,他怎麼可能在這麼緊要的事情尚不明確說明?如果我們猜測是因為秦始皇快死了,沒有時間來寫的話,那時史記裡明明寫的“書已封,未授使者”。(意思是這封信已經寫完了,但是沒有交給下面送信的人)

綜上,我們判斷遺詔並沒有打算讓扶蘇繼位,讓胡亥繼位是真的。秦朝的滅亡是趙高一手策劃的。


少校柳下惠


二世即位後,不到一年,就爆發了大澤鄉起義。起義時陳涉說:“天下苦秦久矣,吾聞二世少子也,不當立,當立者乃公子扶蘇”。

當時的百姓是不知道上層的機密的,但是百姓們有一個樸素的理念,而秦二世胡亥不符合。

因為二世上臺後,殺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殘忍肢解的。這就讓時人忍不住懷疑了。二世得位正不正?

假如得位很正,那麼殺扶蘇就行了,只有他才對二世有威脅。歷史上很多朝代就這麼幹的,李世民也就殺了太子和齊王,其他兄弟沒殺。傳說中楊廣弒父殺兄,但也沒把兄弟們殺光啊,蜀王楊秀是和他一起被宇文化及殺死的。但是二世把兄弟們都殺了,這不符合情理啊。

所以,就怪不得百姓浮想翩翩了,是不是二世得位不正,不然為什麼要殺光兄弟?奧,明白了,他的皇位來路不正,是個兄弟都可以置疑,所以必須全部殺光。

那麼,問題來了,二世得位不正?誰正。

必須是扶蘇。

家有長子,國有長君,扶蘇也沒犯錯,正常來說必須是皇帝啊!

這就是百姓樸素的觀念。


連山侃大山


最早說篡改秦始皇遺詔的是司馬遷的《史記》,以太史公的嚴謹治史態度,一般說啥都被認為是可信的。

《史記·秦始皇本紀》中記載:秦始皇巡遊到平原津就開始病倒了,而且特別討厭大家說個“死”字,大家也就非常小心,擔心說錯腦袋突然就搬家了。就這樣,秦始皇的病越來越嚴重,就給自己長公子扶蘇寫了一份詔書,說:“老子我快不行了,趕緊回來到咸陽等著給我開追悼會吧。”然後把詔書加封起來,交由中車府令趙構保管,還沒有來得及交到傳遞使者手中,秦始皇就嗝屁了。

由於是七月天氣正熱的時候,丞相李斯認為皇帝死在外面,擔心始皇帝的那些兒子及天下百姓乘機造反,就秘不發喪,將棺材裝在輥涼車中,由原來的宦官繼續陪乘,所到之地,照舊送上飯食。百官和過去一樣上奏國事,宦官就從轀涼車中批准他們所奏之事。甚至秦始皇的屍體發臭了,他們就命令隨從官員每人車裡裝一石鮑魚,這樣大家也就聞不出始皇帝的屍體臭味了。

秦始皇嗝屁的這個消息,現在僅控制在胡亥、趙高、李斯及五六個身邊宦官手裡。趙高曾經是胡亥的老師,當然希望自己的學生繼承皇位。於是趙高、李斯、胡亥三人商量,毀掉送給扶蘇的詔書,詐稱始皇帝遺詔胡亥為太子,又偽造詔書命令扶蘇、蒙恬自殺。

結果扶蘇接到詔書,並沒有向蒙恬那樣表示懷疑,真的直接抹脖子了。

至於李斯作為丞相,為什麼願意同胡亥、趙高同流合汙,在《史記·李斯列傳》中是這樣記載的:始皇帝駕崩後,丞相李斯首先想到的是穩定政局,於是就下令秘不發喪。

然後,趙高也就乘勢扣下了給長公子扶蘇的詔書,對公子胡亥說:“你老子嗝屁了,準備將皇位傳給你兄長扶蘇,你連個屁都沒有,有啥想法嗎?”

胡亥說:“我爹這麼偉大英明,這麼安排,不是很正常嗎?”

趙高說:“你個瓜娃子吆。現在天下大權掌握在你、我和李斯手中,天下這麼大的一塊蛋糕,你就不羨慕。”

胡亥還是不同意,還說了三點理由:一是廢長立幼,不義;二是不尊遺詔,不孝;三是德才淺薄,無能。

趙高又繼續做胡亥的思想工作,舉了一堆大道理,認為胡亥的三點理由都是狗屁、站不住腳。於是,胡亥也就戰戰兢兢地同意了,問下一步怎麼操作。

趙高讓交給自己來處理,於是找到了李斯,開始了說服李斯的階段。

趙高對李斯說:“始皇帝讓扶蘇為繼承人,不過詔書被我扣下了,我現在向立胡亥當太子,怎麼樣?”

李斯當然堅決反對了,認為這不是人臣該乾的事情。趙高說出了李斯支持的理由:一是李斯本事、功勞不如蒙恬,又與扶蘇親近,將來蒙恬必然替代李斯;二是扶蘇剛毅而勇武,繼位後,李斯難以掌控,必然靠邊站;三是胡亥這孩子人品很好,又懂得感恩,你出力將來不會忘記你的。

但是李斯還是不同意,趙高就威脅他將來肯定會受到禍害。李斯說:“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裡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讓我擔任丞相,封為通侯,子孫都得到尊貴的地位和優厚的待遇,又把國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給了我,我又怎麼能辜負了他的重託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苛且從事,孝子不因過分操勞而損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職分而已。請您不要再說了,不要讓我李斯也跟著犯罪。”

於是,趙高繼續勸說李斯,認為李斯不識大體、適應變化、順從潮流。李斯又舉三個例子進行反對,一是晉代換太子,三代不安寧;二是齊桓公兄弟爭奪王位,哥哥被殺死;三是商紂殺死親戚,都城夷為廢墟,危及社稷。趙高說:“只要咱們上下齊心協力,事業就可以長久;內外配合如一,就不會有什麼差錯。您聽從我的計策,就會長保封侯,並永世相傳,有仙人王子喬、赤松子那樣的長壽,孔子、墨子那樣的智慧。現在為什麼要放棄這個眼前的機會呢,不聽從我的意見,將來一定會禍及子孫,足以令人心寒。”

就這樣,李斯仰天長嘆,揮淚嘆息,同意了趙高的建議,三人開始同流合汙了,並篡改了始皇帝的詔書。


安定郡小書生


本人認為其他答主認可遺詔被篡改,還是缺乏相關證據。

遺詔被篡改,可能並非史實。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提到的李斯洩漏,最終引發其被趙高殺死,也有些問題。李斯之死其實還是權力鬥爭,從史料層面沒看到李斯洩漏所謂篡改一事。事實上,作為沙丘政變後的既得利益者,李斯肯定不會說出。(假使存在篡改遺詔)

所謂天下苦秦久矣,認為胡亥得國不正,需要注意的是,秦末起義,主要是六國舊貴族,而不是其他,扶蘇也好,胡亥也好,六國舊貴族都會反抗。認為胡亥不正而農民起義,是一個很奇怪的言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