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秦始皇死前,只有三人在场,为何后人会说遗诏被篡改?

天才小凡


因为李斯泄露了这个秘密,后人才知晓沙丘之变篡改遗诏。

秦始皇死的时候,可不止三个人在场,至少秦始皇身边贴身的太监宫女等人都在场的,但是只有三个人是主要人物,这三个人是:赵高、李斯、胡亥。



赵高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的玉玺及诏书符令,李斯是丞相,掌管朝廷政务,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儿子,只是请求跟着秦始皇一起出来游玩的,没想到一场关乎大秦帝国的命运,就这样落到了三个人的身上。

最先知悉秦始皇去世消息的人是赵高,赵高这个人颇有才能,但心术不正,由于秦始皇直到死,仍然没有立下皇位继承人,赵高想乘这次秦始皇去世的机会 ,改立胡亥为太子,最终达到自已谋权的地步。



赵高太了解胡亥了,又是胡亥的老师,对于秦始皇的这个小儿子,赵高自认为能控制得住,因此赵高首先说动胡亥,以皇帝之位许诺引诱胡亥,胡亥最初还想引经据论而拒绝,但胡亥无法抵挡皇帝的宝座,因此胡亥是最先同意赵高阴谋的人。

以赵高当时的官职中车府令是完全没有办法一手遮天的,而秦始皇当时的随行人员中,官职最大的就是丞相李斯了,如果没有李斯的赞同,赵高是做不到拥立胡亥为帝的。



赵高开始游说李斯,李斯最初也是义正严词、大义凛然,很快,赵高说动了李斯,能够打动李斯的无非就是官职和地位,赵高的理由也很充分:

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扶苏即位,会用蒙毅或蒙恬为丞相的,李斯就会被排除权力中枢,而如果拥立胡亥,可以保住丞相的地位。



李斯出身小吏,年轻时通过侧所的仓鼠和米场的仓鼠不同的境遇,感悟人生的道理,同样是老鼠,为什么米场的老鼠与侧所的老鼠差别会这么大,李斯因此而想求取功名,改变人生,之后师从荀子,来到秦国。

秦国客居秦国,靠着自已的才能和努力一步一步走上秦国丞相的高位,李斯明白这种艰辛和来之不易,不想失去权力,不想离开权力中枢,李斯虽然答应了赵高的阴谋,但必须承认,李斯与赵高完全不是一类人,他们是两个平等世界的人,因为同一件事走到一起。



李斯妥协后,赵高就可以放开手脚进行篡改,秦始皇那封早已写好,却没来的及发出的遗诏,就被赵高更改了,本来是对扶苏说:回来参加丧事处理,灵柩到咸阳后安葬。结果被赵高改为:让扶苏和蒙恬自杀。

扶苏接到诏书,没有怀疑,自杀了。而蒙恬则申请复议,被关进大牢,之后胡亥在赵高的教唆下,杀蒙恬、蒙毅兄弟,回到咸阳后,胡亥继承皇位。



由于胡亥得位不正,也担心秦始皇的其它儿子用同样的办法抢走自已的皇位,因此对自已的兄弟姐妹举起了屠刀,杀害了自已的21个兄弟和10个姐妹,不仅如此,胡亥还在赵高的教唆下,逼死了右丞相冯去疾和将军冯劫,满朝大臣为了自保,都不敢再说话。

赵高继续忽悠胡亥,让胡亥居在深宫之中,不理朝政,所有的政事都是通过赵高来禀告,时间一长,群臣报告政事,只有向赵高报告,因为找不到皇帝胡亥,只有赵高知道胡亥在哪里,包括丞相李斯也是如此,时间一长,赵高就掌握了权力。



而丞相李斯是阻挡赵高掌权路上的最后一个人,只要李斯一死,赵高就能彻底控制朝政,于是赵高开始陷害李斯,李斯有所察觉,但是与皇帝沟通的渠道被赵高控制,李斯见不到胡亥,而胡亥又非常听信自已的老师赵高的话,于是李斯被捕入狱。

也就是在这时,李斯为了最后一搏,将沙丘之变,篡改遗诏的秘密透露出来,以求自保,但是就有人知道这是真的,又能怎么样呢?权力都被赵高掌控,而且赵高连指鹿为马这样的事都干出来了,还有谁敢为李斯出头呢?



最终李斯被腰斩于咸阳,三族被诛杀,就连秦二世胡亥也为自已的愚蠢行为买单,最终被赵高派人杀害。

赵高虽然垄断了权力,但是没有办法垄断秘密,沙丘之变篡改遗诏的消息被李斯泄露出去后,人尽皆知,又何况是太史公呢?所以就被写进了史记。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史书记载遗命传位于长子扶苏,但丞相李斯与扶苏有本质上的利益矛盾,被赵高有机可承,说动李斯一起参与了沙丘政变,改了始皇帝遗诏,立胡亥既位,赐死扶苏与蒙恬。

第一:从历史角度来讲,秦始皇奋六世余烈,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混战时代。秦兵奋勇不说,文臣武将更是济济。能统御那么多的人,入臂所指、方能成就霸业。秦始皇的能力是毫无疑问的,如果有朋友有疑义可以私聊。

第二:长子扶苏作为皇长子,以古代立长不立幼,作为长子,那么继承皇位的顺理成章的事情。第二点是扶苏的政见虽然与秦始皇有不合之处,聪明秦始皇不是看不出来,其政见乃是对的。只是公然挑衅皇权,需要作出惩罚来巩固皇权,做给世人看的,意思就是“即使是皇长子,也不能随意挑衅皇权”。所以指派扶苏到边疆协助蒙恬巩固边防,有两重用意,锻炼皇子增加威望、打磨性情。而已。不存在发配一说。

以上种种都明显把皇位继承人指向皇长子扶苏。

第三:扶苏的能力比胡亥强的不是一点半点!以秦始皇的智慧不会看不到这一点,帝国继承人他比谁都清楚。

以上种种都说明了胡亥是矫诏,以始皇名义赐死扶苏篡夺了皇位


旧舍论事




题主所说的赵高篡改传位诏书这种说法,我们可以先否定掉。如果是篡改传位诏书的话,必须要有一份真实的秦始皇的传位诏书,并且和赵高版本的不同。但以目前的史料来看,我们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也不能用阴谋论的态度来讨论这个问题。

那么,还剩下两种可能。

1.秦始皇明确把大位传给胡亥。

2.秦始皇不想把大位传给胡亥,也并没有明确要传给谁,但是秦始皇死后,赵高等人伪造了一份传位遗诏。

这个问题我个人更倾向于太史公的说法,就是赵高等人伪造了一份诏书。

下面我会分两块讨论这个问题。

其一是秦始皇到底有没有确立过遗嘱。

其二是,如果没有确立遗嘱,那么谁会继承皇位?这就涉及到中国的宗法制度。

秦始皇到底想把大位传给谁,有没有确立过遗嘱



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在成书年代最接近秦朝的《史记》中找相关记载。

三十七年十月癸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上许之。

至平原津而病。始皇恶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上病益甚,乃为玺书赐公子扶苏曰:“与丧会咸阳而葬。”书已封,在中车府令赵高行符玺事所,未授使者。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丞相斯为上崩在外,恐诸公子及天下有变,乃秘之,不发丧。棺载辒凉车中,故幸宦者参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辄从辒凉车中可其奏事。独子胡亥、赵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赵高故尝教胡亥书及狱律令法事,胡亥私幸之。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子胡亥为太子。

——《秦始皇本纪》

赵高因留所赐扶苏玺书,而谓公子胡亥曰“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柰何”


胡亥曰“废兄而立弟,是不义也。不奉父诏而畏死,是不孝也。能薄而材譾,彊因人之功,是不能也:三者逆德,天下不服,身殆倾危,社稷不血食”

——《李斯列传》

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

——《萧相国世家》

按照太史公的说法,赵高、李斯等人拆开了秦始皇写给扶苏的信,里面写了一句话“与丧会咸阳而葬”,书信的意思并不是明确要传位给扶苏。

秦始皇死后,赵高、胡亥、李斯把秦始皇给扶苏的书信改了,改成了一份立胡亥做太子的遗诏。

在《李斯列传》中则讲的更加明确,赵高明确表示,上崩,无诏封王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至,即立为皇帝。也就是说,秦始皇死前并没有明确颁发遗诏或者册立太子,按照古代宗法制,那么就是长子扶苏顺利继位。

《萧相国世家》中记述了刘邦攻下咸阳以后,萧何把秦皇宫的图书典籍历史资料都收集走了,里边是否有关于秦始皇去世前的记述,或者李斯等人的记述,最终被太史公看到,并且尽可能的还原了当时的情况,现在我们不得而知了。

中国古代的宗法制

宗法制确立于夏朝,发展于商朝,完备于周朝,影响于后来的各封建王朝。

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

宗法制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核心是嫡长继承制,即正妻所生的长子为法定的王位继承人。西周一开始就确立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嫡长继承制,从而进一步完备了宗法制。

按照我国古代宗法制度,为了维持奴隶主阶级,或者封建地主阶级地位和权利的稳定,一般采取的措施就是立嫡长子。这禁止了继任者一代因为没有明确的遗诏而导致互相攻伐的情况。可以尽可能的保证权力交接时的稳定局面。

秦始皇去世以后,李斯赵高等人密不发丧,后来突然又拿出一份确立胡亥为太子的诏令,我们也可以做出猜测,秦始皇应当是在平原津病危,他个人以为自己能活着回到咸阳,然后决定给扶苏去信召扶苏回咸阳,等他回到咸阳见到扶苏以后再进行权力交接工作。

可惜天不遂人愿,秦始皇没有回到咸阳就去世了,他给扶苏的书信也被赵高扣押了下来。等赵高等人拆开书信看了以后才发现,这并不是确立扶苏当皇帝的书信。但是秦始皇已经去世,如果放着这种情况不管,那么按照宗法制,扶苏将回到咸阳继承皇位。众人各怀鬼胎,各有打算,于是在分析了各种复杂情况以后,他们决定伪造一份诏书,确立胡亥当皇帝。


风陵流度


大家好,这里是小青春!

我们都知道一个历史,那就是秦始皇死后,胡亥擅自篡改了秦始皇的遗诏,并且伙同赵高和李斯,矫诏杀死了长公子扶苏,继承了皇位,史称秦二世!

秦始皇逝世时候,身边只有三个人,他们分别是秦二世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秦丞相李斯。现在我们可以看出,在当时很显然的事情,他们已经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共同的在守护这个惊人的“秘密”。既然他们已经达成了共识,那为什么我们还会知道事实的真相呢,是谁泄露了这个秘密呢?

我们可以事先假设一下,每个人都有泄露这个秘密的可能,再来逐个分析。

1.胡亥

首先我们来猜测胡亥,但其实这个是最不可能泄密呢,为什么呢?因为胡亥是这个事件最直接的也是最大的收益者,不遵遗命,杀害兄长,这些都会让他身败名裂,更何况他头上还有17个哥哥比他更有资格继承皇位,他无论如何不会跟任何人说自己的皇位是怎么得来的。排除。

2.赵高

他是这场密谋的始作俑者,在跟李斯串通好前他也绝不可能跟别人说自己的这个惊天计划,万一李斯不配合,那就全部完蛋了。赵高是阉人,这个世界他只信自己,即便他有养子有亲人,他也不会跟任何人说这件事。排除。

3.李斯

史记说李斯是被动参与密谋,这种被动语态最有可能出自谁口?当然是李斯,李斯是个谋臣,当赵高跟他说自己的计划时,李斯当然不是立马做了决定,他一定经历了好几个不眠之夜。这种关乎性命的事,一般人不会靠自己的意识决定,而且李斯不像胡亥赵高心狠手辣,他绝对有过犹豫,他至少会让自己最亲近的人来帮助自己权衡利弊,而这个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的儿子,李斯很有可能跟自己的儿子完完整整的说过这次阴谋的过程。

前面说过的,胡亥,李斯,赵高,他们三个组成了一个利益集团,既然是利益集团,有合作就会有分离,在李斯最后的岁月,当李斯跟赵高闹翻之时,李斯和他的儿子必然感到一丝恐惧,他们很有可能试图用这次密谋的真相来制衡赵高保命,让更多的人知道事实真相也许会更好,当然是更多的亲信知道,所以这个秘密在李斯家族已经不是秘密了,人人皆知。李斯腰斩于市,诛三族,幸存的家族成员面对家族败亡,在秦无立足之地,修改遗诏之事也就对家族前途无关紧要了,也许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就是这些李斯遗族的口述,毕竟史记还记载了赵高说服李斯的对话内容,除了李斯应该没别人知道吧。

所以的话,胡亥矫诏登上皇位的事情,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了,作为一名始皇帝下面的权臣,又怎么可能没有后手呢?

如果您感兴趣的话,请您点个赞,加个关注,谢谢您。





史料小王爷


在当时胡亥会当上皇帝确实震惊了全国,因为在他头上还有17个哥哥比他更有资格继承皇位,就算轮着来也轮不到他头上,再者连陈涉都知道将来的皇帝肯定会是扶苏,所以当时的秦国上下,都高度怀疑这件事。

史记说李斯是被动参与密谋,这种被动语态最有可能出自谁口?当然是李斯,李斯是个谋臣,当赵高跟他说自己的计划时,李斯当然不是立马做了决定,他一定经历了好几个不眠之夜。这种关乎性命的事,一般人不会靠自己的意识决定,而且李斯不像胡亥赵高心狠手辣,他有过犹豫,想到过始皇的恩泽,他至少会让自己最亲近的人来帮助自己权衡利弊,而这个人最有可能的就是李斯的儿子,李斯很有可能跟自己的儿子完完整整的说过这次阴谋。

因此,在李斯最后的岁月,当李斯跟赵高闹翻之时,李斯和他的儿子必然感到一丝恐惧,他们很有可能试图用这次密谋的真相来制衡赵高保命,让更多的人知道事实真相也许会更好,当然是更多的亲信知道,所以这个秘密在李斯家族已经不是秘密了,人人皆知。李斯腰斩于市,诛三族,幸存的家族成员面对家族败亡,在秦无立足之地,修改遗诏之事也就对家族前途无关紧要了,也许司马迁史记中的记载,就是这些李斯遗族的口述,毕竟史记还记载了赵高说服李斯的对话内容,除了李斯应该没别人知道吧。


千里黄云白日曛z


谁说遗诏就一定是被篡改的?(文章较长)

就因为胡亥将大秦给弄灭亡了,后人就说他是篡位的?

就因为胡亥将扶苏赐死了,后人就说他是矫诏的?

我们现在得出的所有结论都是基于史记记载,而在史记中,司马迁对于当时的情节描写历历在目,活灵活现,把当时赵高这怎么威逼利诱李斯这情节写得好像就在司马前眼前发生的一样。可这么机密的事情,肯定是赵高与李斯单独谈的,身边不可能有第3人。司马迁怎么会知道的如此的详细呢?但司马迁又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人,他不可能自己瞎说。那我们就试着分析一下:



假如真的是矫诏的话,赵高威逼利诱李斯这个情节是怎么流传出来的?

1.如果司马迁所记录都是真实的话,这话肯定不可能是赵高说的。赵高是始作蛹者,这种机密事,他怎么可能再给别人讲呢?

2.既然不可能是赵高说的,那肯定就是李斯说的。李斯为什么要说这话呢?二世胡亥登基之后,在赵高的撺掇下对李斯横加指责,最后终于找个理由把李斯杀了。于是李斯在临死之前,将这个天大的机密告诉他身边的人,以求让真相大白天下。这样看上去貌似就说的通了。




3.但问题又来了:陈胜吴广起义

秦二世胡亥是公元前210年9月继位,

第二年公元前209年7月,陈涉吴广便开始造反,那时候在造反动员会上陈涉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胜是个什么人?他只是一个偏远农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对于这些皇宫秘事,他怎么会知道得如此详尽?


这就存在两种可能,一要么是流传的,二要么是他杜撰的

情况一:假如是流传出来的:二十刚登基一年,对于他矫诏的这个传言,已经天下皆知,连偏远农村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我们首先排除是赵高流传出来的。假如是李斯流传出来的,那我相信赵高和秦二世一定会把李斯马上斩首,并且把他全家杀光,以求死无对证。而真正的历史上,李斯是在一年之后才被杀了。这就排除了李斯流传出来的可能。

情况二:对于应该是扶苏继位,这种说法是陈胜自己杜撰出来的,他要给造反找一个理由,而当今皇帝得位不正这个理由,绝对能引起天底下所有人的共鸣。这就说得通了。


4.我们既然排除了李斯,赵高矫诏篡位的可能,那是不是说明,遗诏是不是就是让胡亥登基?

从史记《李斯传》里我们可以看到:遗诏当时的内容是这样的:内容是让扶苏“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让扶苏把军权交给蒙恬,让扶苏自己到咸阳来参加秦始皇的葬礼,并没有明确说让扶苏当太子,或者是死后登基的话。

而那个时候秦始皇的身体已经是油尽灯枯了,如果他真想传位给扶苏,他怎么可能在这么紧要的事情尚不明确说明?如果我们猜测是因为秦始皇快死了,没有时间来写的话,那时史记里明明写的“书已封,未授使者”。(意思是这封信已经写完了,但是没有交给下面送信的人)

综上,我们判断遗诏并没有打算让扶苏继位,让胡亥继位是真的。秦朝的灭亡是赵高一手策划的。


少校柳下惠


二世即位后,不到一年,就爆发了大泽乡起义。起义时陈涉说:“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当时的百姓是不知道上层的机密的,但是百姓们有一个朴素的理念,而秦二世胡亥不符合。

因为二世上台后,杀了所有的兄弟姐妹,而且是残忍肢解的。这就让时人忍不住怀疑了。二世得位正不正?

假如得位很正,那么杀扶苏就行了,只有他才对二世有威胁。历史上很多朝代就这么干的,李世民也就杀了太子和齐王,其他兄弟没杀。传说中杨广弑父杀兄,但也没把兄弟们杀光啊,蜀王杨秀是和他一起被宇文化及杀死的。但是二世把兄弟们都杀了,这不符合情理啊。

所以,就怪不得百姓浮想翩翩了,是不是二世得位不正,不然为什么要杀光兄弟?奥,明白了,他的皇位来路不正,是个兄弟都可以置疑,所以必须全部杀光。

那么,问题来了,二世得位不正?谁正。

必须是扶苏。

家有长子,国有长君,扶苏也没犯错,正常来说必须是皇帝啊!

这就是百姓朴素的观念。


连山侃大山


最早说篡改秦始皇遗诏的是司马迁的《史记》,以太史公的严谨治史态度,一般说啥都被认为是可信的。

《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秦始皇巡游到平原津就开始病倒了,而且特别讨厌大家说个“死”字,大家也就非常小心,担心说错脑袋突然就搬家了。就这样,秦始皇的病越来越严重,就给自己长公子扶苏写了一份诏书,说:“老子我快不行了,赶紧回来到咸阳等着给我开追悼会吧。”然后把诏书加封起来,交由中车府令赵构保管,还没有来得及交到传递使者手中,秦始皇就嗝屁了。

由于是七月天气正热的时候,丞相李斯认为皇帝死在外面,担心始皇帝的那些儿子及天下百姓乘机造反,就秘不发丧,将棺材装在辊凉车中,由原来的宦官继续陪乘,所到之地,照旧送上饭食。百官和过去一样上奏国事,宦官就从辒凉车中批准他们所奏之事。甚至秦始皇的尸体发臭了,他们就命令随从官员每人车里装一石鲍鱼,这样大家也就闻不出始皇帝的尸体臭味了。

秦始皇嗝屁的这个消息,现在仅控制在胡亥、赵高、李斯及五六个身边宦官手里。赵高曾经是胡亥的老师,当然希望自己的学生继承皇位。于是赵高、李斯、胡亥三人商量,毁掉送给扶苏的诏书,诈称始皇帝遗诏胡亥为太子,又伪造诏书命令扶苏、蒙恬自杀。

结果扶苏接到诏书,并没有向蒙恬那样表示怀疑,真的直接抹脖子了。

至于李斯作为丞相,为什么愿意同胡亥、赵高同流合污,在《史记·李斯列传》中是这样记载的:始皇帝驾崩后,丞相李斯首先想到的是稳定政局,于是就下令秘不发丧。

然后,赵高也就乘势扣下了给长公子扶苏的诏书,对公子胡亥说:“你老子嗝屁了,准备将皇位传给你兄长扶苏,你连个屁都没有,有啥想法吗?”

胡亥说:“我爹这么伟大英明,这么安排,不是很正常吗?”

赵高说:“你个瓜娃子吆。现在天下大权掌握在你、我和李斯手中,天下这么大的一块蛋糕,你就不羡慕。”

胡亥还是不同意,还说了三点理由:一是废长立幼,不义;二是不尊遗诏,不孝;三是德才浅薄,无能。

赵高又继续做胡亥的思想工作,举了一堆大道理,认为胡亥的三点理由都是狗屁、站不住脚。于是,胡亥也就战战兢兢地同意了,问下一步怎么操作。

赵高让交给自己来处理,于是找到了李斯,开始了说服李斯的阶段。

赵高对李斯说:“始皇帝让扶苏为继承人,不过诏书被我扣下了,我现在向立胡亥当太子,怎么样?”

李斯当然坚决反对了,认为这不是人臣该干的事情。赵高说出了李斯支持的理由:一是李斯本事、功劳不如蒙恬,又与扶苏亲近,将来蒙恬必然替代李斯;二是扶苏刚毅而勇武,继位后,李斯难以掌控,必然靠边站;三是胡亥这孩子人品很好,又懂得感恩,你出力将来不会忘记你的。

但是李斯还是不同意,赵高就威胁他将来肯定会受到祸害。李斯说:“我李斯本是上蔡街巷里的平民百姓,承蒙皇帝提拔,让我担任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得到尊贵的地位和优厚的待遇,又把国家安危存亡的重任交给了我,我又怎么能辜负了他的重托呢?忠臣不因怕死而苛且从事,孝子不因过分操劳而损害健康,做臣子的各守各的职分而已。请您不要再说了,不要让我李斯也跟着犯罪。”

于是,赵高继续劝说李斯,认为李斯不识大体、适应变化、顺从潮流。李斯又举三个例子进行反对,一是晋代换太子,三代不安宁;二是齐桓公兄弟争夺王位,哥哥被杀死;三是商纣杀死亲戚,都城夷为废墟,危及社稷。赵高说:“只要咱们上下齐心协力,事业就可以长久;内外配合如一,就不会有什么差错。您听从我的计策,就会长保封侯,并永世相传,有仙人王子乔、赤松子那样的长寿,孔子、墨子那样的智慧。现在为什么要放弃这个眼前的机会呢,不听从我的意见,将来一定会祸及子孙,足以令人心寒。”

就这样,李斯仰天长叹,挥泪叹息,同意了赵高的建议,三人开始同流合污了,并篡改了始皇帝的诏书。


安定郡小书生


本人认为其他答主认可遗诏被篡改,还是缺乏相关证据。

遗诏被篡改,可能并非史实。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提到的李斯泄漏,最终引发其被赵高杀死,也有些问题。李斯之死其实还是权力斗争,从史料层面没看到李斯泄漏所谓篡改一事。事实上,作为沙丘政变后的既得利益者,李斯肯定不会说出。(假使存在篡改遗诏)

所谓天下苦秦久矣,认为胡亥得国不正,需要注意的是,秦末起义,主要是六国旧贵族,而不是其他,扶苏也好,胡亥也好,六国旧贵族都会反抗。认为胡亥不正而农民起义,是一个很奇怪的言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