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1 拒絕職場“情緒化”:大家都是成年人,別把領導當“親媽”

拒絕職場“情緒化”:大家都是成年人,別把領導當“親媽”

大家好,我是河圖,今天和大家聊一聊職場的“情緒化”。

職場中,有這麼一類人:他們把公司或者單位,當成一個快樂的大家庭,把領導當“親媽”,而自己退化成了“嬰兒”,一旦領導沒有回應他,他就會覺得“領導偏心了,領導不喜歡他了,領導不寵他了”,一旦在公司或者單位遇到挫折,就會期待領導的鼓勵,期待同事們的關心幫助。結果領導和同事並沒有按照他們預想的來,“職場嬰兒”立馬覺得心灰意冷,覺得這個大家庭“沒有愛”

——這就是典型的職場“情緒化”。

拒絕職場“情緒化”:大家都是成年人,別把領導當“親媽”

上班之前,我們可能會有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的小心呵護,他們會照顧我們的情緒,在我們獲得成績時,表揚我們;在我們遇到挫折時,鼓勵我們,這是“家庭思維”。可是,一旦我們離開校園、走向社會、步入職場,這種所謂的“家庭思維”完全就不適應職場了。

在職場上,要搞清楚,作為一個成年人,要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對自己的情緒負責,不要依賴別人,更不要把領導當“親媽”

所以,在面對領導的情緒時,比如:領導因為某些事遷怒於你,或者因為你某件工作沒做好,這時,你要明白,那是領導的情緒,你不需要因此而悔恨、內疚,你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工作上的事情做好,你要做的,就是儘量體現自己的存在價值。韓寒的《後會無期》中有一句話說的好,“小孩子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

同理,在你遇到困難和挫折時,產生消極的情緒,也不要把它帶進職場中,你要把這段經歷,這種情緒,慢慢自我消化,沉澱,為你所用。你可以求助領導、同事的幫助,但是不能依賴,別人幫你是“情分”,不幫你是“本分”。

拒絕職場“情緒化”:大家都是成年人,別把領導當“親媽”

那麼,我們應該如何正確處理和領導的關係

呢?

——“說大人,則藐之”《孟子》。

意思是說,想要說服大人物(領導),就不要把他們放在眼裡。因為一旦你因為領導的權威而對此戰戰兢兢,小心翼翼,在領導面前,你就自動“矮”了半截,說話自然不能保持觀點和主見,而沒有想法的庸才,領導自然不能器重。我們都是成年人,對待另一個成年人,沒有必要自卑,我們需要做的,只是正常交流。而領導需要你做的,不是唯唯諾諾,言聽計從,而是希望得到你的存在價值,你能幹別人幹不了的工作,實現別人實現不了的價值。


職場“情緒化”,說到底,還是自我定位的問題。你是如何看待“職場情緒化”的呢?或者你如何在職場中定位自己?歡迎留言評論,和我們大家一起分享。

我是河圖,每日分享

職場心得,讓你在職場少走彎路,關注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