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7 俠客島:別讓醫生成為高危行業

俠客島:別讓醫生成為高危行業


昨晚,北京民航總醫院惡性殺醫案有了階段性進展,嫌疑人孫文斌以涉嫌故意殺人罪批准逮捕。等待他的,必將是法律的嚴懲。

國家衛健委已經明確表示,這不是醫患糾紛問題,是非常嚴重的刑事犯罪。但網絡上依然輿情洶湧,實在是這次兇犯的手段極為殘忍,絕不是普通病人家屬為解決治療糾紛,而是罪犯的惡意殺人。網上流傳的監控錄像,看得實在令人心驚。


進一步引發輿論的是昨晚流傳開來的楊醫生同事的一篇記錄,細細讀來,百感交集。

這個事件可能會被避免。

記錄說,在這位95歲老太太住院治療期間,病人家屬已經表現出了較極端的情緒,除了常見的辱罵、吵鬧外,還用言語威脅過治療的醫生,尤其是小兒子極為情緒化、極端化,總說老太太死了,醫生們誰都別想活。半個多月間,醫生都是忍氣吞聲、膽戰心驚。

可能因為平日裡見慣了這些沒素質的病人家屬,也可能日常工作太繁忙,沒空理會,也可能一心善良,覺得患者家屬只是言語上出出氣,絕不會往生命威脅上去想,也有可能……總之,在這半個多月的時間內,醫院其實有充分的時間發現、跟蹤、處理這類極端患者家屬的心理波動,及時採取有效的防備措施,至少可以安排安保人員重點盯防。一線的醫生如果發現有此類極端的患者家屬,也應該及時上報情況,申請必要保護。

這種對極端的,甚至有犯罪傾向的病人、患者家屬的心理掌控,各級醫院理應建立一個暢通的信息反饋機制,以及一整套必要的應急措施,把風險控制在苗頭狀態

俠客島:別讓醫生成為高危行業

令網友更為不解和氣憤的是,醫院方還要繼續給兇犯的母親提供醫療服務,調集一切醫療資源救治。兇犯的母親反倒成了“英雄的母親”。

如果從情感上來說,大部分人無法接受這一結果,但這“憋屈”背後,恰恰是醫生這一職業的偉大所在:醫生的眼中只有病人,沒有仇人。

當然,醫生也是普通人,也有普通人的情感,面對無辜同事的慘死,在情感上天然會對兇犯的親屬產生排斥,但職業道德上又要求平等對待每一位病人,盡最大努力救治,這絕對無關病人的身份。至於“英雄的母親”一說,島叔寧願相信是執筆醫生的氣話,可以理解,但絕不是醫生們受脅迫,並就此對病人另眼相待的理由。


近些年,媒體頻繁爆出的醫患糾紛,甚至惡性傷醫事件,一方面推動了相關立法保護醫務工作者,規範醫療秩序,比如“醫鬧”入刑等。最新的消息是,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28日經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明確“

禁止任何組織或者個人威脅、傷害醫療衛生人員人身安全,侵犯醫療衛生人員人格尊嚴”。在制度層面已經有法可依。接下來,不妨放大這些極端案例處理結果的警示效應,彰顯法律的威嚴。

但另一方面,極端事件造成的社會心理創傷不容忽視。這件事在網絡上的熱議,引發了不少年輕人對醫生這個職業前途的擔心,他們覺得醫生也成了高危行業。這是極不正常的,極端案例絕不代表整個中國醫療領域的現實,更不應該成為我們“因噎廢食”的理由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各類醫生缺口少則十幾萬,多則數十萬。比如全科醫生,據衛健委數據,按照到2030年每萬人有5名全科醫生,還有差不多50萬的缺口……這說明我們的醫療事業還得繼續壯大發展,還需要更多有情懷、有理想的人投入到醫療行業中。否則,少一個醫生就意味著一些病人得不到及時診治,這其中,就可能有你有我,有我們的父母孩子。

每個人身上的病症紛繁複雜,醫療本身就具有探索性、不確定性,需要醫患之間密切配合。面對病痛,醫生需多盡一份努力,患者和家屬多一份理解,甚至坦然面對生死。


畢竟,在疾病面前,醫生和患者都是一個戰壕裡的戰士,保護醫生,就是保護我們自己。

俠客島:別讓醫生成為高危行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