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天下有多大 隨它去寬廣/大路有多遠 幸福有多長/聽慣了牧馬人悠揚的琴聲/愛上這水草豐美的牧場……”


廣場舞名曲《火紅的薩日朗》旋律響起,武漢客廳方艙醫院的眾多“艙內人士”伸展起胳膊、踢起了腿。有人說,跳完可得休息會兒;也有人號召,飯後要再續上一波廣播體操。

一大批“跳舞姐”“太極哥”的聲名隨著悠揚的舞曲,在這兩天成功“出了艙”。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方艙醫院內患者自發跳起舞、打起太極拳


“雖然我們都是病毒的受害者,但大家依然充滿著對生活的熱愛與希望。”

新冠肺炎確診患者何女士,2月6日入住武漢江漢方艙醫院。一天後,看見同病區的病友自發跳起了舞,不禁錄下視頻上傳網絡,爆出了“方艙廣場舞第一姐”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方艙廣場舞一姐”


被譽為“生命之艙”的方艙醫院,在與病毒抗爭之外,也意外在間歇時刻成為了“演舞場”

比如,“第一姐”過後,動作專業、活力充沛的種子選手有之;走下病床、躍躍欲試者有之;一傳十、十傳百者有之;舞姿粗糙,轉向太極、打拳者有之。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之後,身著防護服的護士一展曼妙舞姿,每天分批次為患者領舞;方艙內廣播響起,“初來陌生的環境,希望大家能跟著音樂的節奏,一起放鬆身體,平復心情”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在網上一片點贊聲中,方艙中的病患與醫護人員又給出了這樣的“鏡頭”:

武漢洪山體育館方艙醫院內,患者們戴著口罩齊唱《歌唱祖國》,高喊“武漢加油”;廣場舞中開過小差的大爺,一人帶起了一整支太極拳隊伍;不跳舞、不打拳的人,則在養病之餘擺弄起魔方、讀起小說,或是學習呼吸操、為自家兒女相親。

捧著政治學大部頭的“讀書哥”,在一字排開的病床一角安靜閱讀;原書作者弗朗西斯·福山看到照片後,還在海外社交賬號上轉發了這位年輕博士後的故事。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讀書哥”與“魔方女”


有患者說,方艙就像一個小社會,這裡有悲歡離合,也有很多充滿陽光的時刻,病友之間總會相互打氣、找樂子。


其實,疫情擴散以來,迅捷的信息傳播手段在讓人們瞭解新冠肺炎疫情現狀的同時,也帶來了焦慮和恐慌。

有心理學家預警,當人們的活動範圍小了,社會交往少,自我評價低,又持續生活在幽閉狹小的空間裡,就容易壓力溢出、情緒不穩

疫情早期,我們跟隨病毒跌宕起伏:有人頻測體溫,患上了“疑病症”,有人撂下手機,陷入了“同情疲勞”,島叔島妹也不例外。

在方艙醫院內,心理治療和關懷也很必要。比如,方艙醫院引入了專業心理疏導機制、心理諮詢隊伍,成立了患者黨支部,號召患者自助性社會服務,建立讀書角平復病人身心,印刷手冊進行答問科普。

“我現在每天會讀書,錄一些小視頻發在網上,定時打卡一日三餐,向大家展示最真實的‘方艙生活’。雖然食物不夠豐盛,條件比較艱苦,但多一份理解,就多一份感恩。”一位方艙病友說道。

樂觀,正成為方艙對戰病毒的“新配方”。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首批出艙者之一(圖源:新華社)


方艙之外,也有不少有意思的故事。

北京的一家饅頭店,為了避免近距離接觸造成感染,店家在窗口和隔離護欄間加上一道“滑梯”,饅頭乘梯滑到客人手中,既可飽腹,又能換來溫情一笑。

山東大學齊魯醫院醫療隊進駐武漢後,因擔心語言交流不暢、影響患者治療,於48小時內編出一份武漢方言手冊,快速學習,告訴患者“你蠻槓”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湖北襄陽,一位小夥拉著音響在空空的街道上唱歌,唱的是“黎明的那道光/會越過黑暗/打破一切恐懼/我能找到答案”。這首抖音神曲,此刻聽來異常貼切動人。

復工第一天,企業員工穿充氣玩偶服、戴卡通頭盔,以硬核穿搭“願擔國憂”,迎接終極對決。

在被評論為“值得億轉”的一條視頻中,最後一句話讓無數人動容:“我們之所以讚頌勇氣,是因為我們人類總是在明知風險的時候,仍然選擇做我們該做的事情”。

也有人翻出故紙:“黑暗只能附麗於漸就滅亡的事物,它不永久。然而將來是永遠要有的,並且總要光明起來。”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復工首日的硬核裝扮


一次始於地方的抗疫,已經變成了一場舉國決戰。前方號令在肩、勇擔重負是戰鬥;後方坐在家裡,也是戰鬥。

有學者說,在疫情期間,整個社會“重新格式化自己”的時刻,我們先需凝結能量,畢竟未來的重啟仍要耗電。

怎麼做?

居家“禁足”的每一天,關掉手機的一瞬間,我們都感受過難以言說的空虛和失落,但孤獨不意味著無聊,停擺不等同於焦躁,流淚不代表著不能擦乾眼淚

填在這場戰役裡的肉身,不能社交,但可以交流;不能出門,但並不妨礙思考;不能歡聚,但仍可投身工作,實現舉國抗疫中“原子化”的必須。

島妹所見,有朋友曾經以為這輩子最拿手的菜就是泡麵了,如今深諳“老抽”“生抽”“燜燒醬油”之道,甚至隔空和別人爭奪起短視頻平臺“自制涼皮冠軍”。

曾經以為想啃的精神食糧再也嚼不完了,到頭來卻因這場疫情收穫了人生中“最密集讀書”的一段時間

曾經以為“封城”就是“窮途末路”,這麼大的困境,一切都變得模糊、瑟縮、靠不住。但在鄰里鄉間,有人打破沉悶,將音響搬到陽臺上為鄰居唱歌;有戴口罩的大爺跑著半馬晨練;有鄉幹部為了不讓村民扎堆打麻將,收走了全鄉23個村462張“么雞”;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浙江衢州柯城區九華鄉鄉幹部清點收繳麻將


也有拉麵館為了讓食客一飽口福,把桌子間距調到2米,被人稱作“進京趕考”;有外賣小哥接到全國各地網友的“武漢專單”,其中有4563句“注意疫情”、5504句“武漢加油”;有人說“憋悶不住”,武漢人卻講“扛不扛得住,都得硬扛死扛”……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甘肅省慶陽市某拉麵館形似“進京趕考”


俠客島:“雖然我們是病毒的受害者,但依然充滿著熱愛與希望”

武漢外賣“異地訂單”中有3萬筆訂給老人


明天我們還要和這個世界更廣大的病毒戰鬥,但今天,我們不會放棄“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這不多不少、甘之如飴的日常。

柴頭炊煙也好,跳廣場舞、練太極也罷,只要生活如常,信心不滅,就沒有病毒不可戰勝,沒有困難無法逾越。


古人說,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


今天的武漢人、湖北人乃至全中國人,也在這樣的艱難歲月裡等待著:

“等地鐵裡的人多到擠不上這一班/等大排檔裡吵到必須扯著嗓子說話/等去武大看櫻花的人比花還多/等過早搶不到最愛的那碗熱乾麵/等汽車把二橋堵得望不到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