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4 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沦陷”成“偷窥器”,暴露防控缺失

通过APP破解工具对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进行非法控制,再将这些摄像头的账号密码、破解工具或拍摄的私密视频经网络售卖——近日,浙江温州警方破获一起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案,在全国二十余地抓获犯罪嫌疑人32名。

这伙不法分子遍及各地,利用APP破解工具对他人的摄像头进行扫描、控制数十万只家用摄像头,而部分内容甚至涉及男女私生活,而当事人却并不知道自己被人偷拍录制。如此大规模对家用摄像头进行非法控制的犯罪行为,让人细思恐极。

人们安装家用摄像头,本是为了通过对家中实行监控来保护家庭安全,却不曾想,变成了不法分子觊觎的对象,成了不法分子的获取不法得利的工具。在这种情况下,不法分子可以利用控制智能家庭摄像头,达到窃取商业秘密、通过偷窥方式获得他人隐私照片与视频等不法目的。这让不少人的家庭隐私暴露无遗,家庭隐私还可能在网络上广为传播,给受害者的生活带来恶劣影响,还可能由此威胁受害者人身财产安全。

这起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案破获,让人看到家庭智能摄像头很多时候可能并非是“家庭保护神”,反倒可能让家庭变得更不安全。这也暴露了家用摄像头存在的一些问题。比如此前360攻防实验室对国内市场上销售的近百个品牌的家庭智能摄像头进行安全评估测试发现,近八成产品存在用户信息泄露、数据传输未加密、APP未安全加固等安全缺陷。这些问题的存在,让家用摄像头能够被不法分子轻易地进行非法控制。而此前也曾发生过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案、城市摄像头的拍摄画面被泄露事件。

数十万只的家用摄像头“集体沦陷”,家用摄像头容易被不法分子非法控制,这暴露严重的防控漏洞、“防控缺失”。比如目前国内没有针对家用智能摄像头的安全信息标准,很多小厂家在生产摄像头时,未设置密码,有的摄像头被设置了默认口令或较为简单的密码,这些都造成摄像头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控制。没有安全信息标准,也造成监管部门无法对智能摄像头的安全方面信息进行监管。而近年来家庭智能摄像头的需求量越来越大,让商家看到有利可图,从而也造成制售智能摄像头的商家越来越多,这也就容易出现泥沙俱下的局面。

要让家用摄像头不再遭受不法分子的“入侵”,让人们的生活不再因此受到严重干扰与侵犯,一方面需要建立家用摄像头的安全信息标准,要对家用摄像头的生产与销售过程形成全过程监管。另一方面,还要加大对非法控制家用摄像头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将脏手伸向公众家庭生活的犯罪分子,要能零容忍。家用摄像头不能成了隐私“直播机”,不能成了任由不法分子摆布的“偷窥器”,亟待相关各方能够亡羊补牢,为家用摄像头设置牢固的防火墙,让公众能够做到“我的摄像头我做主”“我的生活我做主”。(戴先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