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不久前,奔馳發佈了一款全新的SUV車型——GLB,先期共上市了3個版本, GLB 200 動感型、時尚型以及先行特別版的價格分別為31.48萬元、32.68萬元、35.48萬元。有人認為,這個價格貴了,理由是:31.48萬的起售價在同級競品中可以買到中高配車型,而35.48萬的先行特別版甚至可以購買到一些二線豪華品牌的中型SUV的入門車型。我的看法跟很多人的想法一樣,價格確實不便宜。不過,有一個不爭的事實是,最近這幾年奔馳的新車從來就沒有便宜過,而且終端的讓利幅度也是最少的,我想市場的反饋可能也是奔馳敢於定高價的原因之一。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其實,在GLB國內上市之前我已在西班牙搶先試駕了這款車。在正式說感受之前,有必要提幾句已經停產的GLK。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作為奔馳GLC的前身,當年的GLK以方正造型博得了很多人的喜愛,即便到現在偶爾還能在街頭巷尾見到它的身影。GLK後來進化為更貼合奔馳全新家族外觀的GLC,不少人表示失望,覺得GLC線條太過柔和,還是懷念GLK的硬朗造型。現在,方盒子造型的GLB來了,與GLK一樣的輪廓分明,但又增添了不少肌肉感。雖然並沒有家族真正的硬漢大G那麼硬核,但還是有不少人願意稱它為Baby G。

同級唯一提供5+2座佈局,第二排空間巨大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按照命名和尺寸來看,GLB的定位介於GLA與GLC之間。儘管是一臺緊湊型SUV,它其實一點都不緊湊。光看車身尺寸,4638mm的長度、1687mm的高度,特別是2829毫米的超長軸距,都讓GLB在與Q3、X1等同級對手的對比中取得了碾壓式的優勢。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GLB不僅有著尺寸方面的優勢,同時它還提供5座或7座兩款車型選擇,是同級細分市場當中唯一可選5+2座佈局的豪華SUV。實際體驗下來,受制於車身尺寸,7座車型的第三排空間確實侷促,實用性不大,不過應付緊急情況和短途行駛是沒有問題的。對於偶爾有第三排需求的朋友來說,畢竟多了一個選擇,有總比沒有好。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GLB擁有靈活多變的座椅佈局,第二排座椅靠背可按40:20:40比例放倒,第三排的兩個單人座椅可按50:50比例收折至與行李廂地板齊平。這些都是一臺七座SUV的常規操作,我重點要說的是第二排的空間感受,將座椅推至最後,像本人這樣身高1米73的中等身高的人將得到一個幾乎可以翹起二郎腿的腿部空間。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相比以變態後排空間而聞名的寶馬X1,我沒辦法將GLB的表現跟它在同一時間做精確對比,但直觀上兩者感受相差不大。另外一點也值得一提,GLB第二排的中央凸起並不高,以四驅SUV的標準來看,這點高度對於坐在當中的乘客已經算是很友好了。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前面已經說到第二排座椅可以前後移動,5座車型的調節範圍為140毫米:向前調節最多至90毫米,為後部行李廂提供更多載物空間,向後調節最多至50毫米,營造更寬敞舒適的第二排乘坐空間;而7座車型為方便第三排乘客出入,其第二排座椅可調節範圍更大,最多可向前移動220毫米。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行李廂空間方面,5座車型的容積高達560升,當所有後排座椅放倒時,行李廂最大容積可達到1755升,這兩項指標都要大於同樣以空間作為賣點的寶馬X1;當第二排和第三排座椅均放倒時,7座車型的最大行李廂容量為1605升,略小於5座車型。

論豪華感的營造,我是服奔馳的

坐在GLB的駕駛席上,第一個感受是頭頂空空當當的,頭部空間遠大於同級所有競品。一是因為GLB確實很高,二是因為方正盒子車身本身就是最利於營造空間的造型。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第二個感受是,相比一眾同級車型,GLB的內飾真的很豪華!與新A級相似的中控佈局,搶眼的雙聯寬屏、錚亮的渦扇出風口、琴鍵式按鍵以及新款的方向盤,讓GLB的內飾無論在視覺效果還是實用程度上都有上佳表現。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其實我並非奔馳粉絲,不過不得不說,即便是大家都用差不多檔次的材質,奔馳就是有本事營造出更有檔次的車廂氛圍。當然,有一些細節確實也是下了成本的,比如車頂的照明燈就相當考究,它看上去類似發光水晶,這種晶瑩剔透的效果我在同價位的車上還沒有見過。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全新GLB SUV搭載的這套MBUX智能人機交互系統標配4種人機交互方式,“讀心語音助理”能夠理解自然語言的對話,用起來非常直觀便捷。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它的“實景穿越導航”功能。遇到分叉路面,導航畫面會將虛擬的導航指示信息疊加在實景道路環境上,開車時能更迅速清晰的掌握道路信息,做出更為及時的判斷。


三種動力版本,如何選擇?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GLB提供三款汽油動力版本,除了國內已經上市的為GLB 200,還有GLB 250 4MATIC以及AMG GLB 35 4MATIC,三款車型均搭載直列四缸發動機。此次國內發佈的GLB 200三個版本後面沒有4MATIC,因此均為前驅車型。搭載1.3T四缸發動機(M282),排量雖不大,但升功率表現不錯,小小的機頭能爆發出163馬力,匹配7擋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成績9.1秒,不輸市面上的絕大多數1.5T車型。GLB 250 4MATIC和AMG 35 4MATIC均搭載2.0T四缸發動機(M260),前者最大功率224馬力,匹配8擋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6.9秒。後者最大功率達到306馬力,匹配帶賽道起步功能的AMG SPEEDSHIFT DCT 8擋雙離合變速箱,百公里加速5.2秒即可完成。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當然,除了最強動力表現,AMG GLB 35 4MATIC還擁有大量的AMG專屬設計及配置。列舉最主要的幾項如下:車頭AMG專屬的垂瀑式格柵、帶鍍鉻裝飾的前分流器、21英寸的AMG大輪轂,帶有換擋撥片和Drive Unit操控單元的平底方向盤,所有這些都讓這款車散發出濃厚的運動氣息。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配備4MATIC 四驅系統的GLB 250 4MATIC和AMG GLB 35 4MATIC能越野嗎?答案是肯定的,這兩款車在中控屏上專設有offroad越野模式。廠家特地安排了一處越野場地,本來以為只是淺嘗輒止,沒想到GLB的越野實力並不弱雞。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面對炮彈坑、單邊橋、上下陡坡以及走斜坡等挑戰環節,雖說不可能有大G那麼從容淡定,但這些常規項目也完全難不倒GLB。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GLB 200的動力日常使用沒有問題,只有上陡坡或是急加速時需要深踩油門拉高轉速才能達到想要的效果,好在變速箱的降擋反應還是很快的。GLB 250 4MATIC是我個人認為體驗最好的一款,起步更輕快,超車也更輕鬆,底盤濾震也很到位,開起來心情特別放鬆。順帶提一句,GLB 250 4MATIC只是海外命名,按照奔馳中國的慣例,250這串中國人不喜歡的數字將來引進國內市場一定會改掉。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毋庸置疑,AMG GLB 35 4MATIC無論看起來還是開起來都是最運動的。它的動力最強、底盤最硬,引擎聲浪也是最有存在感的。同時,可選擇的駕駛模式最多,車廂的戰鬥氣息也最濃厚,整部車開起來好像打了雞血一樣,特別亢奮。

回到問題,三個動力版本如何選擇?如果你只是看中三叉星徽車標、硬派外形以及大空間的話,我的建議是GLB 200足矣;而對於預算充足對性能又有一定追求的朋友,那麼可以等一等GLB 250 4MATIC的上市,豪華、空間、動力、越野以及奔馳的舒適全有了,它是我認為最能代表GLB產品亮點和特性的一款;至於AMG GLB 35 4MATIC,這款車像是一臺放大抬高版的躁動小鋼炮,個人不太建議當作家庭用車。如果你的目標就是追求性能和操控,我相信以它將來在國內的價位,你在市場上可以挑到更加純粹的產品,當然土豪們隨意。

嫌奔馳GLB 200動力不夠強的朋友,可以等等2.0T的GLB 250 4MATI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