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6 潮膩的溼熱,是氣血的第四種“淤”

“ 溼”我們知道肯定是指水溼,溼分為內溼和外溼。外溼指空氣潮溼、環境潮溼,如淋雨、居處潮溼等,外在溼氣會侵犯人體而致病。內溼是指消化系統運作失宜,對水在體內的流動失控以致津液停聚而形成內溼。

水是人體不可缺少的東西,我們喝的水,經過脾胃的運化,肺的肅降,上下循環,水的精華便滋潤了整個身體。多餘的水分會下輸到膀胱,經過膀胱排洩出體外。

潮膩的溼熱,是氣血的第四種“淤”

如果水上下循環的某個環節出了問題,人體內有多餘的水分排不出去,就會停留在身體的某處,產生溼。所謂熱,則是一種熱象。熱是因為夏秋季節天熱溼重,溼與熱合併入侵人體,或者是因為體內的溼無法祛除而化成熱,因此,溼與熱經常是相生相伴的。

溼熱是一個什麼現象呢?

我們舉個通俗點的例子。農民們在收穫的季節會把收回來的稻穀曬乾,加工後就成為我們日常食用的大米。在曬稻穀的時候,最怕的就是突然降雨,來不及收回的稻穀先是被暴曬,再被雨一打溼,我們用手往谷堆裡一摸,稻穀又潮溼又熱,而這種溼熱的稻穀如果不能及時再晾乾,很快就會發黴,或者長芽,不能食用了。

潮膩的溼熱,是氣血的第四種“淤”

我們體內的溼熱也是一個大的隱患,溼熱停留在哪個部位哪個部位就會出現相應的麻煩:如果溼熱停留在關節筋脈,就會出現局部腫痛;如果停留在脾胃,就會覺得腹脹、噁心;如果停留在肝膽部位,就會出現肝區脹痛,或者是皮膚暗沉,眼白髮黃,而且人的脾氣還會變得很暴躁;如果停留在大腸,就會出現腹痛腹瀉。溼熱體質的人往往有患糖尿病、高血壓的危險,所以說溼熱不除,身體就不會健康。

溼熱的治療,一般要分溼重還是熱重。溼重的治療以化溼為主;熱重則以清熱為主。

脾胃溼熱證

證候:脘悶腹滿,噁心厭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脈濡數。治則:清熱化溼。

肝膽溼熱證

證候:肝區脹痛,口苦食慾差,或身目發黃,或發熱怕冷交替,脈弦數。治則:清熱利溼。

潮膩的溼熱,是氣血的第四種“淤”

大腸溼熱證

證候:腹痛腹瀉,甚至裡急後重,瀉下膿血便,肛門灼熱、口渴,尿短黃,舌紅苔黃膩。脈滑數等。治則:清熱利溼、行氣導滯。

膀胱溼熱證

證候:尿頻尿急,尿道灼痛,尿黃赤短少,小腹脹悶,或伴有發熱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幹,舌紅苔黃膩,脈數。治則:清熱利溼。

溼熱痺證

證候:骨節及肢體煩疼、或關節紅腫疼痛,或寒戰身熱、面目萎黃、口乾不欲飲、苔黃膩、舌質紅、脈濡數或滑數。治則:清熱宣痺。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