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梅雨季來了,對祛溼基本上就是日日提,恨不得立馬把身體的溼氣去除掉,各種祛溼的食物也都開始登上餐桌,但是祛溼的食物再好,也不能天天吃,何況,祛溼還有各種分類,很多人對自己屬於哪一種溼氣,很難分清,這時再考慮吃什麼,更是麻煩。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溼氣,讓脾胃無法運作,生痰,身體睏倦,精神不佳。寒氣,讓經絡瘀堵,生瘀血,溼氣和寒氣還會相互融合,成為寒溼。外感寒溼以關節、筋骨疼痛為多;內生寒溼以畏寒肢冷,腹痛洩瀉為主。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祛寒是女人最關注的,尤其是生完孩子的媽媽們,以前可以穿裙子,現在風一吹,關節先疼了,以前可以無憂的玩水,現在剛碰到水,就冷得不行。更不用說,很多人一年四季手腳冰涼,來月經時痛徹難忍,根本無法忽視。

我在生孩子之前,身體對寒的最大感觸就是痛經,靠五紅水調理好後,就覺得不會再有寒了。可真當孩子生完,發現根本不是,關節疼痛,怕冷,一直襬脫不掉了。通過食物調整了3年,身體狀態才慢慢好轉,但是也沒有恢復到生娃前了。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今年開始通過泡腳和艾灸來調理。但是實在是懶,經常忘記,做得斷斷續續的,直到最近,雨水多了,溼氣重了,很多朋友知道薏米水不適合寒溼人食用後,經常會問寒溼體質怎麼祛溼祛寒,我才想起來,祛溼祛寒最佳的辦法是泡腳和膈姜灸呀,並且最佳的時間就是這個季節。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泡腳方子】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艾葉 生薑 用量基本上是隨手抓一把艾葉 配3-4片生薑

泡腳,最常用的溫水泡就蠻好,祛溼上,我會選擇艾葉。艾葉是五月份採摘的艾葉,要陳艾。陳艾經過時間的存放,燥性會降低緩和,更適合泡腳以及做艾灸。增加祛寒效果會放上幾片生薑,生薑性溫,對發散寒氣很有幫助。生薑泡腳不適合每天泡,一週2-3次就好。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溫膽湯 茯苓30克、法半夏6克、陳皮9克、炙甘草6克、竹茹6克、枳實6克。

溫膽湯泡腳,是這兩年流行的泡腳方,我特意按照方子,泡了一段時間,效果也還可以。方子來源是羅大倫,適合痰溼體質,無論寒溼還是熱溼都適合。早晚加水煎煮30分鐘,然後泡腳。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祛溼助眠 柴胡6克 黃芩6克 法半夏6克 黨參6克 炙甘草6克 茯苓30克 煅龍骨30克 煅牡蠣30克 珍珠母30克 桂枝6克 鬱金6克 遠志6克 香附6克 生地黃6克 制首烏6克

一般情況下推薦 加生薑3片 大棗12枚(掰開)

若是肝火明顯 加丹皮6克 炒梔子6克

來自老師的方子,對這個方子最喜愛的是阿咕爸,前段時間,阿咕爸渾身沒勁,晚上總睡不著,白天午睡又感覺睡不醒。早晚加水煎煮30分鐘,然後泡腳。第一天泡了後,晚上就一覺睡到天亮,之後就天天泡,精神明顯好了許多。

無論寒溼,溼熱,泡腳都管用

泡腳看著很簡單其實有幾個需要注意的地方。水溫不要過高,40度左右。水量沒腳踝處為宜。時間已身體微微出汗或感覺要出汗為好。中醫上,汗血同源,汗出多了,也是會損耗身體的血液。

平日的飲食清淡,少油膩食物,少吃甜食,甜食可以讓溼氣加重,生活作息規律,早睡早起,讓身體得到足夠的休息恢復。適量的運動排汗更是最佳的身體排溼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