鯽魚多大的要放生,多重的帶走合適?

戶外彬哥


這個問題很多要看釣魚人自己決定,沒誰去左右你去放生或帶走,完全取決於個人。現在生活條件不比以前,釣魚大多都是為了娛樂。不像以前單純的為了吃魚而去釣魚,要是說現在釣魚為了吃,那一些釣友的一根魚竿就能買幾百斤魚了,更別說其他東西。這些裝備加一塊吃一輩子的魚都吃不完。

我們野釣可能釣得比較多的就屬鯽魚,它也是釣魚愛好者很喜歡釣的目標魚。要說多大放生,我個人而言看情況來定。如釣到的鯽魚很多幾斤或十幾斤無論大小想吃就拿個一兩條回家做個魚湯,其餘的全部放生,也不會去管大小。

要是釣到的都是小鯽魚那這個不用說當然全放了,因為本身自己釣魚只為娛樂,吃魚並不是自己的初衷。有的釣友釣到鯽魚不論大小全部通殺,這當然我們沒權管,但小鯽魚真沒必要。大小都拿走了以後河裡的魚會越來越少,到時候變得資源缺乏無魚可釣,那麼我們釣魚人該怎麼辦?

最後總結釣魚魚獲建議放生,鯽魚真想吃三兩左右的適當的拿個一兩條回去就好,畢竟我們也付出了努力和辛苦,拿一兩條回去做個鯽魚湯是應該的。至於二兩以下和不到一兩的小鯽魚就放了吧,它們還能長大留著以後釣,吃也不好吃拿回家也是浪費。釣友們釣魚也要懂得和學會放生,這樣我們才會有釣不完的魚。





AI讀書的魚


鯽魚在我們國家分佈廣泛,基本上有人的地方都有鯽魚,當然沒人的地方鯽魚更多,資源更好!所以我們釣魚人在垂釣的時候經常能釣到鯽魚,它可以算是我們釣獲最多的魚種了,當然釣到它之後,後續處理也是有爭議的。下面就從幾個方面說說鯽魚在什麼情況下適合放生,在什麼情況下不宜帶走。


一,適合放生的鯽魚。隨著現在釣魚人的隊伍越來越大,釣魚的地方被髮掘出來很多,而魚的數量在不斷減少,至少大板鯽肯定比我們小時候數量少了很多,小鯽魚的話可能數量有增無減,這還跟許多掠食性魚類數量減少有關,什麼鱖魚,黑魚等容易釣獲的魚種。這些魚類少了,小魚自然氾濫猖狂,所以我們釣魚人絕大多數時候不想空軍的話基本上都能釣到小鯽魚。所以建議小於二兩的鯽魚可以放生,野生小鯽魚沒什麼肉,都是刺,帶回去殺魚麻煩還不好做菜。另外如果在春季釣到肚子裡有籽的鯽魚也需要放生,這樣才能資源永續,如果某一水域鯽魚很少,比如新塘或者被捕過的魚塘,釣到鯽魚的話無論大小還是要放生的。還有就是釣得的鯽魚不夠湊齊做菜的話也建議放生。


二,適合帶走的鯽魚。雖然說資源不好,十釣九空,但每年總有那麼幾次出釣能爆護的,算是大自然對我們的饋贈吧,釣到大板鯽也很正常。這大板鯽一般我們都需要帶走的,因為它已經長到了最大的極限了,說不定再長的話就會老死的,放生也有點浪費。另一種情況就是某水域鯽魚太多,已經到了氾濫成災的程度了,我們可以把釣得的鯽魚帶走,放到其他資源少的魚塘也是不錯的,如果我們一起努力的話,以後不愁沒魚可釣。


三,寫在最後,還是提倡釣友們能釣獲放流,我一般釣到鯽魚都會放生的,既然它們給我們帶來樂趣,我們為娛不為魚,也是為了以後有更多的樂趣。本人非常反對不顧大小,全部通殺帶走,有的實在是看不下去,麻將鯽,奶鯽都帶走,在此如果您看到的話,請下次出釣的時候釣到小鯽魚的話可以隨釣隨放,不弄髒魚護還能釣的更多!

今天的問題分享就到這裡,我是大別山小農人,如果喜歡的釣友可以關注一下!


大別山小農人


1.鯽魚而言,我認為二兩以下的通通可以放流,以為這麼小個體的魚,不僅刺多處理麻煩,而且並沒有多少肉,所以帶回家的必要性不大。

2.放流因地制宜,我認為如果放流與否與作釣的水域有關係,如果所作釣的水域資源豐富,且密度非常高,甚至氾濫成災了,那就可以直接全部帶回。本人之前在一個養蟹人的用水野溝裡釣魚,發現這筆的養蟹人都十分討厭鯽魚,因為鯽魚繁殖力太強了,每次從野溝抽水都會帶出很多魚籽和幼魚,這些魚籽一旦進入精養池,在充足的食物下,會瘋狂繁殖並長大,和主要養殖的蟹蝦競爭食物,倒是產量受損,因此十分招厭,甚至每年都會投茶籽餅(一種只對冷血魚類有致死作用的天然農藥)來毒殺鯽魚。 如果作釣水域資源很稀缺,建議隨釣隨放,給子孫後代留點魚種。

3.放流因時制宜,我認為春天是鯽魚的繁殖季節,釣獲的大肚子鯽魚,不要全部帶回,只取所需,適當放流,保障正常的生態更替頻率。

綜上給大家分享。



吾獨愛鯽


很高興能看到這樣的問題,現在的釣友整體素質在提高,昨天還在一個生態保護志願者群裡有路亞釣友說臺釣釣友無論在放流,保護生態方面都不如路亞,作為臺釣愛好者想反駁也無力啊。今天看到有這樣的問題,很是欣慰。

隨著現在生活條件越來越好,我相信大多數釣友,特別是喜歡野釣的釣友,外出釣魚已經不只是為了魚貨。好多城市周邊野生水域非常稀缺,找個好一些的釣點,需要奔赴幾十甚至上百公里,人吃馬嚼加上魚餌窩料,這個成本需要有多少魚貨才能抵償?喜歡野釣的人都是喜歡親近自然,在環境優美、山清水秀的地方放杆,本身就已經心曠神怡了,魚貨多少已不再是強求。

鯽魚是我國無論南北方最常見的魚種,極強的抗低氧讓鯽魚非常皮實耐死,基本上常年有水的地方,都能看到鯽魚的身影。雖然是常見魚種,自然水域裡能見到斤鯽也是很少的情況,大多數都是一斤以下的居多。要說釣貨放流,在沒需求的情況下--到多釣魚人都不同程度的收到剛生孩子要下奶的訂單,能全部放流是最好的。其實在喜歡釣魚的人裡,喜歡吃魚的真不算多。鯽魚這個東西,刺多肉少,去內臟扣魚鰓刮魚鱗有特別費事,如果你的另一半平時不特別支持你釣魚,釣貨也從來不管不問,何必給自己找麻煩呢,出去釣魚已經很累人了,弄一包包鯽魚回來還要收拾,想想都頭大。如果平時自己也喜歡做魚,個人建議是留大放小,留下火種以待後面再戰。

特別希望越來越多的釣魚人關注這個問題,現在我們周圍的環境已經大多數被保護起來了,我們釣魚人的素質也應該相應提高起來。不只是鯽魚,我們在自然水域能釣起的所有魚類,都應該做大留大放小,釣獲放流,並且要帶走自己製造的不可降解的垃圾。我相信以後會越來越多的人這樣做,我們能放杆垂釣的好釣點也會越來越多。


杜瑞傑


釣魚來講,野釣是最大眾化的,適合人都可以,不需要任何要求!野釣來講最常見的魚種莫過於白條和鯽魚了。

而釣白條不需要什麼技巧,所以比較好上手。而鯽魚就不同了,尤其是大鯽魚,幾乎是每個野釣愛好者夢寐以求的!



農民曉飛


現在野生土鯽魚能釣到的多數在一兩二兩居多,能過半斤的都是極品了,尤其是在居住人口過多的城市周邊,野生鯽魚釣到的就更小了。

大鯽魚有大鯽魚的做法,小鯽魚有小鯽魚的做法,大鯽魚適合紅燒,也能燒湯。小鯽魚更適合油炸或者燒湯,所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

對於放生的問題,先看鯽魚的大小,太小的鯽魚帶回去也吃不著,不去留大放小。而且鯽魚一般產卵比較多,存活率也比較高,一般一冬齡的鯽魚就能產卵10000---28000枚,所以鯽魚只要不是碰到電魚,水汙染,清道夫這樣的天敵的話,繁殖情況只會越來越多,只是釣魚的話對鯽魚繁殖基本上沒有影響。

還是那句話,留大放小,你覺得你想要就帶走,不想要就放生。另外釣完魚一定要把垃圾帶走!



雪山三霸之一


鯽魚是廣泛生活在全國各地,繁殖力非常強,個人打小開始釣鯽魚,很少食用,釣完就放生,主要是享受釣魚的過程,近幾年來由於生活條件的不斷提高,和老齡社會的原因釣魚愛好者也越來越多,這樣也就形成了到處是釣魚愛好者的場面,所以怎麼讓生態和魚種怎麼更好的持續下去,形成了全民的問題?到底多大放生多大食用?用什麼餌料對生態和水質不會造成損害?個人認為:鯽魚,留大放小不過量的放生,夠用就行不能無節制的釣魚,魚口好了釣的夠用就好,不要想著把它釣光了吧。餌料儘可能的不要用商品餌打窩,以上都是個人意見,有不同看法的釣友請積極留言!個人儘可能的採納!你能看到我的回答就是證明你我的緣分,請點贊!謝謝!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772, "thumb_url": "2b4300007d7ff2348e828\

一菜一人生


有句俗話說的好:【勸君莫釣三月鯽】

這句話是因為:三月為鯽魚的主要繁殖季節,但是說句老實話,此時不釣更等何時哈哈😄(釣友應該都懂的)☞個人建議此時釣的鯽魚最好還是要放流,能釣起魚已經夠開心的了[微笑]對不對?

如果家人有需要可以帶幾條大的這個是完全沒有問題的[微笑]。

我個人是很少往家帶魚的,鯽魚除了斤鯽,鯉魚二斤一下我都會放流。有時朋友要點大鯽魚燉湯給媳婦喝,我會選個三五條大的帶回去[呲牙]

注意保護垂釣環境
釣貨放流還是非常有必要的,也希望廣大釣友能夠堅持釣貨放流。讓垂釣變得更綠色更健康。

謝謝您的閱讀【青峰深夜手打】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512,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tos-cn-i-0022/153a0794050d4ad4a650b4108a116d64\

漁人青峰


鯽魚多大的放生?多重的帶走?

閱文之前,溫馨提示:快樂出釣,安全第一!文明作釣,垃圾帶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

隨著人們口味的改變,野生動物越來越受歡迎,這其中包括魚類。在我們淡水作釣過程中,又以鯽魚為多!但隨著野釣資源的減少,魚越來越少,越來越難釣!本著保護垂釣資源的心態,越來越多釣友選擇了魚獲放流。這也是我們所提倡的:“為娛而釣,魚獲放流”!


然而另一方面,魚類因營養味美,本身就是我們的一種食物,總有一部分會出現在我們的餐桌,當然也包括鯽魚!如此也就有很多釣友把所釣鯽魚帶回家,使其變成一道道美食!

無論魚獲放流還是帶走,這個全依個人想法!這裡我們不需要妄自菲薄、互相嘲諷。放流的不要看不起帶走的沒品位,帶走的也不要鄙視放流的假清高!

鯽魚因營養豐富,我們要吃!為保護垂釣資源,我們也要放!如此便牽扯到我們魚獲的最終取捨,是放還是留!個人在回答的開始提到“為娛而釣,幼魚放流!”言外之意:大的我們完全可以帶走吃掉,為保護垂釣環境魚孩子就放了吧!


到底多大的留,多小的放呢?

一、根據魚的成熟大小

為此我專門上網上查了一下:鯽魚生長200後天便為成魚,體重在1兩左右!如此看鯽魚生長期很短且繁殖較快,所以在放與留上大可不必傷腦筋!但建議1兩以下的幼魚全部放流!

二、根本資源的孬好

資源好的地方,每天魚獲會很多並且個體較大!這時我們也不要說1兩以上成魚全部帶走!“弱水三千,只飲一瓢”,帶走幾條句多吃就行,剩下的讓它迴歸自然吧!而資源差的地方,本身魚獲就少並且小,我們在把幼魚放流的同時,成魚完全可以全部帶走!資源好的地方請不要嘲笑差的地方。我們也想釣板鯽,可環境不允許呀!


三、根據個人是否喜歡吃魚

不喜歡吃魚的釣友,也許從不帶回家一條魚,所有魚獲全部放流!而喜歡吃魚的釣友可能帶回的次數和數量要多一些!這裡無可厚非!必競相比電魚、下網、用藥,我們對魚資源的影響微乎其!

以上為個人對鯽魚魚獲放與留的一點小看法!不對不足之處,敬請釣友們留言補充指正!祝廣大釣友們:小鯽雙飛,大鯽連竿!

我是大王的釣魚日記,原創手寫不易!如果您看完覺得有點意思,煩請加個關注!更多更好的釣魚問題及視頻,期待與您探討分享!


大王的釣魚日記


單就鯽魚來說,小至幾錢大至一斤多的都釣到過,我的原則是留下放小。大家都知道野生鯽魚生長緩慢(工程鯽在外),在不同的水域,鯽魚的平均大小也不同,所以多大的才放生也就沒有一個固定的標準了。

我所在地區的大部分水庫,鯽魚都是一二兩的居多,三四兩的較少,半斤以上的簡直就是極品了,所以在放生的時候都是選的一兩以下的,釣起來就直接放生。

但是在河流裡面就不一樣了,河流裡面的魚普遍比水庫大,多數都是三四兩、半斤以上的,所以可能釣到一二兩的就直接扔河裡了。

我曾經有一次往北跑了兩百多公里到一條小河釣魚,那裡鯽魚又多又大,大部分都在七八兩以上,扯到手軟,釣到半斤的都直接扔回河裡。回來跟釣友吹牛逼:半斤的鯽魚就是魚苗弄回來幹啥?

當然,釣到大肚魚不管多大,直接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