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尤其是國人,在吃的方面更加的注重,恐怕世界上也沒有多少個國家可以在吃的方面媲美中國了,但是也有一句話說得好,“病從口入”,我們身體許許多多的不適也還是與我們的吃吃喝喝有不少的關聯,下面就從中醫的角度來了解一下。

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在中醫方面,詢問病人的飲食情況通常是必須的,通過了解病人的飲食情況,可以幫助醫生更加準確的判斷病情。“飲食”二字人們往往更多的關注“食”這一方面,其實詢問飲水的情況,也可以有很大的幫助,它可以讓我們更加了解機體津液的盛衰變化以及輸布障礙與否。

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首先口不渴,說明津液未傷,但是身體內也許會伴有寒證;再如感到口渴,飲水量很多,這說明體內津液大傷,可由燥邪熱邪傷津或者發汗、利尿、吐瀉太過,大量津液流失所致;有時雖然有口乾或者口渴的感覺,但是又主觀上不想飲水或者飲水了也不是很多,這種情況是津液輕度消耗或者津液的輸布出現了障礙,通常見於陰虛、溼熱、痰飲、淤血內停等病證,其中的溼熱、痰飲。

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淤血就是阻礙了身體的氣機,津液分佈障礙,從而出現上述症狀的。說完了“飲”,那更重要的自然是“食”了,進食情況往往與脾胃的功能掛鉤。

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中醫中就有許多詞是關於進食情況的,如“納呆”,指的就是患者不思飲食,食量減少,或者食之無欣快感的表現,我們也可以稱之為“納少”、“納差”、“不欲食”,此時脾胃收納,運化水谷的能力降低,

主要可以由脾胃氣虛,溼邪困脾,飲食積滯,肝膽溼熱等病證引起;還有“消谷善飢”,指的是患者出現食慾過於旺盛,進食量很多,但是易於飢餓的表現,多因胃腑腐熟水谷的功能亢進,常因胃火熾盛所致,也可稱為“多食易飢”;“飢不欲食”應該較易理解,就是患者感覺到了飢餓,但是不欲進食或者進食較少,此種情況多屬於胃陰虛。

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還有最後一種是“除中”,光聽名字或許大家並不瞭解這是一種什麼樣的疾病,但其實這是一種較危急的情況,是指本來久病、重病的人,本不能食,卻突然食慾增強,這是脾胃之氣將絕的徵兆,對於病人來說已是危象。

口渴可能是津傷、溼熱,消谷善飢是胃火旺,從飲食來判斷病情

以上是對我們對平時飲水、進食方面的內容從中醫的角度進行了一些簡單地解說,希望能對熱愛養生的朋友有一個更好的認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