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與“溼熱”

導讀

隨著養生觀念的不斷普及,“溼熱”這個詞彙似乎越來越多地被人們提起,但是對於“溼熱”,大部分人並沒有一個準確的認識。“千寒易除,一溼難去。”,溼熱體質不易調理,我們應養成良好的飲食生活習慣,讓自己保持健康、平衡的狀態。

01

溼熱體質的表現

不同體質的人會有區別於其他體質的、較為典型的外在表現,溼熱體質者一般表現為:

(1)形體偏胖。

(2)頭面部平素面垢油光,易生痤瘡粉刺,舌質偏紅,苔黃膩,容易口苦口黏。心煩懈怠,眼睛紅赤,大便燥結,或伴有粘滯感,小便短赤。男性容易感覺到陰囊潮溼,女性則易出現帶下增多、色黃或有異味。

(3)性格多急躁易怒。

(4)發病傾向易患瘡癤、膿腫等火熱病證。

(5)大部分溼熱體質的人都比較怕熱,而對溼熱交蒸氣候則難以適應。

中醫與“溼熱”

體質的形成受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是溼熱體質則多是由於久居溼地、善食肥甘厚味,或長期飲酒而導致的溼熱內蘊。因為溼性趨下的緣故,所以體內溼熱很容易導致身體下部的疾病,表現在肛門部比如痔瘡、肛周膿腫、肛周溼疹等疾病;表現在外生殖器如陰道炎症、白帶異常等;表現在下肢比較常見的則是反覆發作的腳氣。如果體內熱邪偏勝,還會導致頭面部痤瘡、癤腫等。

02

如何通過改變生活習慣來調整體質?

調理體質是個漫長的過程,但是改變生活習慣對於溼熱體質的人群來說確實是及其重要的方式。


(1)溼熱體質的人要多吃薏米仁、綠豆等食物。

溼熱體質是以溼熱內蘊為主要特徵的體質狀態,宜食用清利化溼的食品,如薏米仁、蓮子、茯苓、赤小豆、蠶豆、綠豆、冬瓜、絲瓜、葫蘆、苦瓜、黃瓜、西瓜、白菜、芹菜、捲心菜、蓮藕、空心菜等。內熱如果比較重的人在日常飲食中還要避免吃辛辣燥烈、大熱大補的食物,如辣椒、生薑、大蔥、大蒜等。


(2)溼熱體質的人應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戒菸酒。

溼熱體質的人不能長期熬夜或過度疲勞,保持兩便通暢,防治溼熱鬱聚,另外需要注重個人衛生,預防皮膚病變。菸草為辛熱穢濁之物,易生熱助溼,出現嘔惡、咳嗽、吐痰等。酒性熱而質溼,《本草衍義補遺》中說酒“溼中發熱近於相火”,堪稱溼熱之最。所以飲酒無度必助陽熱生痰溼,釀成溼熱。嗜好菸酒是導致溼熱體質的重要成因。

中醫與“溼熱”

(3)溼熱體質的人應勤於運動

溼熱體質是以溼濁內蘊、陽氣偏盛為主要特徵的體質形態,適合做大強度、大運動量的鍛鍊,以消耗體內多餘的熱量,排洩多餘的水分,達到清熱除溼的目的,運動時要注意應當避開暑熱環境,在氣候涼爽時運動。


(4)溼熱體質的人要注意保持穩定的情緒

溼熱體質的人常常心煩易怒,應常常舒緩情志,正確看待喜與憂、苦與樂、順與逆,保持穩定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