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真是寫景色荒涼嗎?

封護勝463


這兩句詩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著名的邊塞詩《涼州詞》。詩的前兩句描繪了西北邊地廣漠壯闊的風光。首句“黃河遠上白雲間”抓住遠眺的特點,描繪出一幅動人的圖畫:遼闊的高原上,黃河奔騰而去,遠遠向西望去,好像流入白雲中一般。次句 “一片孤城萬仞山”,寫塞上的孤城。在高山大河的環抱下,一座地處邊塞的孤城巍然屹立。這兩句,描寫了祖國山川的雄偉氣勢,勾勒出這個國防重鎮的地理形勢,突出了戍邊士卒的荒涼境遇,為後兩句刻畫戍守者的心理提供了一個典型環境。

  “羌笛何須怨楊柳”,在這樣蒼涼的環境背景下,忽然聽到了羌笛聲,所吹的曲調恰好又是《折楊柳》,這不禁勾起戍邊士兵們的思鄉之愁。因為“柳”和“留”諧音,所以古人常常在別離的時候折柳相贈表示留念。北朝樂府《鼓角橫吹曲》中有《折楊柳枝》:“上馬不捉鞭,反拗楊柳枝。蹀座吹長笛,愁殺行客兒。”就提到了行人臨別時折柳。這種折柳送別風氣在唐朝尤其盛行。士兵們聽著哀怨的曲子,內心非常惆悵,詩人也不知道該如何安慰戍邊的士兵,只能說,羌笛何必總是吹奏那首哀傷的《折楊柳》曲呢?春風本來就吹不到玉門關裡的。既然沒有春風又哪裡有楊柳來折呢?這句話含有一股怨氣,但是又含無可奈何語氣,雖然鄉愁難耐,但是戍守邊防的責任更為重大啊。一個“何須怨”看似寬慰,但是,也曲折表達了那種抱怨,使整首詩的意韻變得更為深遠。這裡的春風也暗指皇帝,因為皇帝的關懷到達不了這裡,所以,玉門關外士兵處境如此的孤危和惡劣。詩人委婉地表達了對皇帝不顧及戍守玉門關邊塞士兵的生死,不能體恤邊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由此可見,“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不僅是寫塞外景物的荒涼,也表達了詩人對戍邊將士艱苦生活的同情和對朝廷不能體恤戍邊士兵的抱怨,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意深遠的膾炙人口的名句。











二零二零起飛


no


凌晨的覺


皇恩浩蕩,但不及邊塞。“春風”指皇恩


用戶雲水禪心12535


描寫春天的詩!我最喜歡四季裡的春天,萬物復甦,花紅柳綠!


手機用戶51025348231


王之渙這首涼州詞,是寫戍邊將士懷鄉之情,蒼涼慷慨,悲而不失其壯,極力渲染戍卒不能回鄉的怨情,但沒有半點頹廢消沉的情調,充分體現了詩人豁達寬廣的胸懷。


詩狼


又是陽春三月,江南柳綠,悠揚的羌笛在陽關外的大漠飛揚,他吹奏的是“折楊柳”啊!這裡確不見一棵柳樹,見到的是大漠孤煙,我多想念我的父母,和院旁的柳樹,羌笛啊!你奏出的哀婉與思念!


王之基


借景抒情


壞鳥心善


其一、寫景!其二、政冶!


艾仙永


王之渙這首邊塞詩把極其蒼涼的邊塞和戍邊淚將士不得還鄉沒怨情寫得慷慨、壯烈丶勇敢丶豁達。同時也充分表現出詩人廣闊的胸懷和樂觀主義精神。


滄海一粟syj


羌笛,是我國西北河西走廊地區一種帶有地方色彩的樂器,當吹起時,笛聲充滿了哀怨之情,會在寂寥的山野間縈繞。

古時候戍邊的軍士們曾經在這催人心碎的樂聲中,他們告別了自己的父母妻小,踏上漫漫的西北征途。笛子吹出來的曲子,遠征男兒的眼前彷彿會立即浮現妻兒的淚臉、慈母的愁容。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

怨楊柳,這裡的楊柳是指唐代詩人李白創作的五言律送別詩詩《折楊柳》,詩意:春天來了垂楊盪漾在白雲綠水間,它那美麗的枝條隨著春風飄揚,好不嬌美,適逢生機蓬勃的春天,花兒爭相開放,但玉關邊塞此時卻是冰雪交加,春風也不會吹到玉門關。

西北邊塞地寬闊、荒涼,守邊軍士聽見了羌笛吹奏的《折楊柳》曲調,心中不免勾起離愁別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