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曾說:如果必須把女作者特別分作一欄來評論的話,同冰心、白薇她們相比,實在不能引以為榮,只有和她相提並論才是甘心情願的。張愛玲口中的她,便是蘇青。
一半幸運一半不幸的童年
1914年,蘇青出生於寧波鄞州區石契鎮馮家村。蘇青,原名馮和儀,是她的祖父馮丙然取的名字,寓意“鸞鳳和鳴,有鳳來儀”。
六歲之前的蘇青,和外婆一起生活。在外婆的家裡,全家人最寵愛的就是蘇青。後來,蘇青被母親接回了祖父家。祖父祖母和外婆一樣,也非常疼愛她。可以說,她小時候就是在蜜罐子里長大的。長輩們無一不是疼她,愛她,護她的。
然而,蘇青的幸福時光只有那麼幾年,後來的生活裡,全都籠罩在父親的陰影下。蘇青父母的結合是舊時的包辦婚姻,並不幸福。父親花天酒地,母親軟弱迎合。在她十一歲的那一年,蘇青的父親去世了。原先留過洋,在銀行上班,是家裡頂樑柱的父親,就這樣撒手人寰。追其原因,是他吃喝嫖賭,樣樣精通,把一個還算富裕的家庭敗掉。
蘇青自己曾說:“記得我們有父親的時候,家中常是陰沉沉的。父親回來的時候總是惡狠狠地,也不知在怨誰。母親一邊忍氣吞聲,一邊辛勞地做事,害得我們孩子家也不得高興。後來,我們的父親死了,我們又受經濟拮据的影響,受盡痛苦。”
圖 | 蘇青
受盡屈辱的婚姻
蘇青初中畢業,在排演話劇《孔雀東南飛》時,認識了後來的丈夫李欽後。兩人對彼此都有好感,隨後,李家上門提親。當時,蘇青的父親已經過世,蘇家家境拮据,便同意了這門婚事。
20歲時,蘇青考入南京國立中央大學外文系。因為漂亮又有文才,被稱為“中大寧波皇后”,追求者紛至沓來。風聲傳回寧波,她訂了婚的婆家著急起來,便催促她早早完婚。蘇青和李欽後的婚禮非常隆重,是舊式婚禮的繁文縟節和西方文明的中西合璧。
1934年,蘇青懷孕,成了家裡國寶級的“熊貓”,不讓碰這,不讓碰那,全家人都盼望著她能生個兒子。可惜事與願違,十個月後,呱呱墜地的是個女孩。蘇青在家裡的地位,一下子從天上落到了地下,家裡人甚至連抱也不願意抱這個女孩。
知道女兒在婆家受了委屈,蘇青的母親鮑竹青連忙前來安慰。蘇青孃家家庭經濟本就不富裕,但是在二姑媽的幫助下,還是做了三百六十件衣服給外孫女,做為滿月禮物。可惜,因為是女兒,婆家連滿月酒都沒有辦。
蘇青生完孩子後,輟學在家,做好兒媳,好母親,定時給公婆和小姑子請安奉茶。這樣的日子她覺得很無聊,就找了一份小學老師的工作,但好景不長,還是辭了,回到家中,繼續過之前無聊的日子。
圖 | 蘇青舊照
婚後的五年間,蘇青連續生了四個女兒。受盡李家人的冷嘲熱諷,百般刁難。1942年她終於生下一個兒子,但由於生活的壓力,性格的衝突,丈夫的家暴與出軌,一步步地讓這段婚姻走向崩潰。
李欽後好面子,寧願自己貧窮也不願伸手向家裡救助;而蘇青沒有經濟來源,只好問李欽後拿錢。李欽後卻說:“你既然覺得我窮,趕緊走人,要錢,我沒有,你也是知識分子,你自己幹嘛不出去掙錢!”還打了她一巴掌。
這一巴掌,把蘇青徹底打醒了。她知道自己沒有經濟作為支柱,在家裡就沒有地位。於是,她開始看書,汲取知識,想著日後可以用文字掙錢。沒想到的是,李欽後回到家裡,把報紙全都鎖進書櫥,理由是討厭別人動他東西。究其根本,其實就是大男子主義作祟,覺得妻子就該待在家裡,相夫教子,除了這個,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做。
圖 | 蘇青 人物劇照
想謀愛,先謀生
蘇青因這場失敗的婚姻而變得世俗,卻世俗得十分高貴。面對如此不幸的生活,蘇青全盤接受,並且心高氣傲地不讓自己再次受傷。
胡蘭成曾說:“她的離婚具有幾種心理成分,一種是女孩子式的負氣,對人生負氣,不是背叛人生;另一種是成年人的明達,覺得事情非如此安排不可,她就如此安排了。她不同於娜拉的地方是,娜拉的出走是沒有選擇的,蘇青的出走卻是安詳的。”
1943年4月,蘇青開始在《風雨談》雜誌上連載自己最著名的小說《結婚十年》,受到當時上海普通市民的熱烈追捧。後來蘇青把它結集出版,人們爭相購買。這本書一共印了36版,創造了當時出版行業的一個奇蹟。上海灘的女性都把蘇青當成了心理諮詢師,婚姻情感顧問。
蘇青的成名文字《談離婚》得到了上海市市長陳公博的讚賞。陳公博認為她將離婚男女的心態寫活了,同時對她產生了惺惺相惜之感。1943年6月,陳公博給蘇青安排了一份市政府專員的工作。三個月之後,蘇青辭職,但辭職後每月薪水還是照發,不僅如此,陳公博還為她買下了一套房子,暗中還寄給她十萬大洋。
圖 | 陳公博
1943年10月,蘇青拿著陳公博和周佛海的妻子楊淑慧的錢,在上海愛多亞路160號106室創設了天地出版社,發行《天地》雜誌。由於蘇青的隊伍大都是社會名流,如胡蘭成、周作人、陳公博、周佛海父子等,加上官方背景的支持,《天地》創刊號一炮走紅,首印三千冊幾日內售完,之後又加印兩千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蘇青寫作最大的原因是為了謀生。蘇青的選材、文筆、主題,無一不迎合衣食父母的胃口,大家喜歡看她的市井煙火氣,她便保持這種風格。
圖 | 蘇青創辦的刊物《天地》
淒涼的晚景
1949年底,蘇青由九三學社吳藻溪介紹,加入婦女生產促進會,但卻未找到工作養家餬口。
1951年,經夏衍的幫助,蘇青到芳華越劇團工作。後來,蘇青改編了郭沫若的《屈原》,反響很好。但到最後,演員獲獎了,音樂獲獎了,偏偏劇本沒有獲獎,原因是蘇青有“歷史問題”。
1955年,蘇青因涉嫌“胡風事件”,被關進了監獄,骨肉與之劃清界限。兩年後被“寬大釋放”,重回劇團。直至1966年“文革”爆發,蘇青被劇團辭退,家中被抄,挨受批鬥。
蘇青晚年淒涼不堪,她與已經離異的小女兒李崇美和外孫三人住在上海郊區,與外界斷絕了往來。加上疾病纏身,只求速死。
彌留之際的她躺在病床上,最大的心願是想找一本已被列入“禁書”的《結婚十年》,遍尋不見,還是女婿高價複印了一本聊以慰藉。
圖 | 作品《結婚十年》
1982年12月7日,身患糖尿病、肺結核等多種病症的蘇青,病情突然惡化,大口吐血,帶著深深的遺憾走完了自己的69個春秋。
死後的蘇青沒有墓碑,甚至連靈堂都沒有花圈,沒有哀樂,只有四五個親友,送葬的時間僅有不到十分鐘。
蘇青的人生際遇,令人唏噓不已。但她在最美好的年華里曾以最熱烈、果敢、獨立、抗爭的姿態活過,縱使時代戰火紛飛、烽煙四起,終究還是成就了一段屬於她的傳奇。
文 | 北北
圖片參考來自網絡
閱讀更多 你的心做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