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张爱玲曾说:如果必须把女作者特别分作一栏来评论的话,同冰心、白薇她们相比,实在不能引以为荣,只有和她相提并论才是甘心情愿的。张爱玲口中的她,便是苏青。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一半幸运一半不幸的童年

1914年,苏青出生于宁波鄞州区石契镇冯家村。苏青,原名冯和仪,是她的祖父冯丙然取的名字,寓意“鸾凤和鸣,有凤来仪”。

六岁之前的苏青,和外婆一起生活。在外婆的家里,全家人最宠爱的就是苏青。后来,苏青被母亲接回了祖父家。祖父祖母和外婆一样,也非常疼爱她。可以说,她小时候就是在蜜罐子里长大的。长辈们无一不是疼她,爱她,护她的。

然而,苏青的幸福时光只有那么几年,后来的生活里,全都笼罩在父亲的阴影下。苏青父母的结合是旧时的包办婚姻,并不幸福。父亲花天酒地,母亲软弱迎合。在她十一岁的那一年,苏青的父亲去世了。原先留过洋,在银行上班,是家里顶梁柱的父亲,就这样撒手人寰。追其原因,是他吃喝嫖赌,样样精通,把一个还算富裕的家庭败掉。

苏青自己曾说:“记得我们有父亲的时候,家中常是阴沉沉的。父亲回来的时候总是恶狠狠地,也不知在怨谁。母亲一边忍气吞声,一边辛劳地做事,害得我们孩子家也不得高兴。后来,我们的父亲死了,我们又受经济拮据的影响,受尽痛苦。”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图 | 苏青

受尽屈辱的婚姻

苏青初中毕业,在排演话剧《孔雀东南飞》时,认识了后来的丈夫李钦后。两人对彼此都有好感,随后,李家上门提亲。当时,苏青的父亲已经过世,苏家家境拮据,便同意了这门婚事。

20岁时,苏青考入南京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因为漂亮又有文才,被称为“中大宁波皇后”,追求者纷至沓来。风声传回宁波,她订了婚的婆家着急起来,便催促她早早完婚。苏青和李钦后的婚礼非常隆重,是旧式婚礼的繁文缛节和西方文明的中西合璧。

1934年,苏青怀孕,成了家里国宝级的“熊猫”,不让碰这,不让碰那,全家人都盼望着她能生个儿子。可惜事与愿违,十个月后,呱呱坠地的是个女孩。苏青在家里的地位,一下子从天上落到了地下,家里人甚至连抱也不愿意抱这个女孩。

知道女儿在婆家受了委屈,苏青的母亲鲍竹青连忙前来安慰。苏青娘家家庭经济本就不富裕,但是在二姑妈的帮助下,还是做了三百六十件衣服给外孙女,做为满月礼物。可惜,因为是女儿,婆家连满月酒都没有办。

苏青生完孩子后,辍学在家,做好儿媳,好母亲,定时给公婆和小姑子请安奉茶。这样的日子她觉得很无聊,就找了一份小学老师的工作,但好景不长,还是辞了,回到家中,继续过之前无聊的日子。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图 | 苏青旧照

婚后的五年间,苏青连续生了四个女儿。受尽李家人的冷嘲热讽,百般刁难。1942年她终于生下一个儿子,但由于生活的压力,性格的冲突,丈夫的家暴与出轨,一步步地让这段婚姻走向崩溃。

李钦后好面子,宁愿自己贫穷也不愿伸手向家里救助;而苏青没有经济来源,只好问李钦后拿钱。李钦后却说:“你既然觉得我穷,赶紧走人,要钱,我没有,你也是知识分子,你自己干嘛不出去挣钱!”还打了她一巴掌。

这一巴掌,把苏青彻底打醒了。她知道自己没有经济作为支柱,在家里就没有地位。于是,她开始看书,汲取知识,想着日后可以用文字挣钱。没想到的是,李钦后回到家里,把报纸全都锁进书橱,理由是讨厌别人动他东西。究其根本,其实就是大男子主义作祟,觉得妻子就该待在家里,相夫教子,除了这个,其他的事情都不用做。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图 | 苏青 人物剧照

想谋爱,先谋生

苏青因这场失败的婚姻而变得世俗,却世俗得十分高贵。面对如此不幸的生活,苏青全盘接受,并且心高气傲地不让自己再次受伤。

胡兰成曾说:“她的离婚具有几种心理成分,一种是女孩子式的负气,对人生负气,不是背叛人生;另一种是成年人的明达,觉得事情非如此安排不可,她就如此安排了。她不同于娜拉的地方是,娜拉的出走是没有选择的,苏青的出走却是安详的。”

1943年4月,苏青开始在《风雨谈》杂志上连载自己最著名的小说《结婚十年》,受到当时上海普通市民的热烈追捧。后来苏青把它结集出版,人们争相购买。这本书一共印了36版,创造了当时出版行业的一个奇迹。上海滩的女性都把苏青当成了心理咨询师,婚姻情感顾问。

苏青的成名文字《谈离婚》得到了上海市市长陈公博的赞赏。陈公博认为她将离婚男女的心态写活了,同时对她产生了惺惺相惜之感。1943年6月,陈公博给苏青安排了一份市政府专员的工作。三个月之后,苏青辞职,但辞职后每月薪水还是照发,不仅如此,陈公博还为她买下了一套房子,暗中还寄给她十万大洋。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图 | 陈公博

1943年10月,苏青拿着陈公博和周佛海的妻子杨淑慧的钱,在上海爱多亚路160号106室创设了天地出版社,发行《天地》杂志。由于苏青的队伍大都是社会名流,如胡兰成、周作人、陈公博、周佛海父子等,加上官方背景的支持,《天地》创刊号一炮走红,首印三千册几日内售完,之后又加印两千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苏青写作最大的原因是为了谋生。苏青的选材、文笔、主题,无一不迎合衣食父母的胃口,大家喜欢看她的市井烟火气,她便保持这种风格。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图 | 苏青创办的刊物《天地》

凄凉的晚景

1949年底,苏青由九三学社吴藻溪介绍,加入妇女生产促进会,但却未找到工作养家糊口。

1951年,经夏衍的帮助,苏青到芳华越剧团工作。后来,苏青改编了郭沫若的《屈原》,反响很好。但到最后,演员获奖了,音乐获奖了,偏偏剧本没有获奖,原因是苏青有“历史问题”。

1955年,苏青因涉嫌“胡风事件”,被关进了监狱,骨肉与之划清界限。两年后被“宽大释放”,重回剧团。直至1966年“文革”爆发,苏青被剧团辞退,家中被抄,挨受批斗。

苏青晚年凄凉不堪,她与已经离异的小女儿李崇美和外孙三人住在上海郊区,与外界断绝了往来。加上疾病缠身,只求速死。

弥留之际的她躺在病床上,最大的心愿是想找一本已被列入“禁书”的《结婚十年》,遍寻不见,还是女婿高价复印了一本聊以慰藉。

结婚十年,只懂生孩子,伸手拿钱时,丈夫质疑:为什么不自己赚?

图 | 作品《结婚十年》

1982年12月7日,身患糖尿病、肺结核等多种病症的苏青,病情突然恶化,大口吐血,带着深深的遗憾走完了自己的69个春秋。

死后的苏青没有墓碑,甚至连灵堂都没有花圈,没有哀乐,只有四五个亲友,送葬的时间仅有不到十分钟。

苏青的人生际遇,令人唏嘘不已。但她在最美好的年华里曾以最热烈、果敢、独立、抗争的姿态活过,纵使时代战火纷飞、烽烟四起,终究还是成就了一段属于她的传奇。

文 | 北北

图片参考来自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