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3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祕心史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系文物

楚人是漢帝國的主要奠基者,實際上也是推動戰國兼併的始作俑者,對中華文明做出了巨大貢獻。但楚人的歷史一直以來並不清晰。根據近年來發布的清華簡《楚居》提示的線索,再結合文獻細節,卻發現它的身世並非想象中那麼光彩奪目。

楚人最初是夏人同宗,起初也不在江漢地區,大概是在夏商換代之際,才被迫流亡江漢,且遭到殷商的長期壓迫打擊。出人意料的是,按《楚居》提示,在殷商中後期,楚人忽然與殷商王室聯姻,嫁一女與殷王盤庚之子,而後發展壯大。在武王伐紂的前夜,楚人竟又投機周文王,對殷商反戈一擊,最終成為南方的大贏家。但周人僅封了楚人一個“子男”之國,與諸蠻夷等同,這就引發了楚人的強烈不滿,更導致了重大的危機。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系銅器 大象

一、江漢及以西地區鮮為人知的古史

從商朝以來,中原文明對南方地區的統治就形成了一種強藩模式,例如《史記·殷本紀》記載“鄂侯”是紂王的三公之一,鄂地即位於江漢地區,是殷人控制南方的重要諸侯。鄂侯的主要敵人並非只是蠻族,實際還包括了逃亡的夏人。有一些證據表明:商湯滅夏之後,夏人及其南方盟友在江漢及以西地區持續抵抗殷商擴張。這個抵抗集團的形成,又極大提升了江漢地區甚至巴蜀地區的文明水平,三星堆或許就與此有關,只是證據尚不多。毫無疑問的是,楚人就是這個抵抗集團的主要骨幹之一。

《史記·殷本紀》: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於是紂乃重刑辟,有砲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憙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並脯鄂侯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系銅器

近年來,隨著清華簡《楚居》的發佈,這段歷史才稍微清晰起來。對比《史記·楚世家》可以清楚看到,作為軒轅黃帝直系後裔,楚人祖先“陸終六子”在夏代是地位很高的貴族,其中最著名的是昆吾氏。商湯滅夏時,重點打擊了武力頗為強大的昆吾氏,稍後又逼迫彭祖氏投誠。楚人的祖先“季連氏”在“陸終六子”之中並不顯揚,在當時那個歷史關口還顯然站錯了隊列。根據清華簡《楚居》的簡單描述,夏亡之後,季連氏大概在江漢一帶持續抵抗,以至於流離失所,司馬遷因此說道“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直到盤庚時期,季連氏嫁一女給盤庚之子,才結束了長期的流亡抵抗生活,定居於“京宗”,從此開枝散葉。

《清華簡·楚居》:季連初降於隈山,抵於穴窮,前出於喬山。宅處爰波,逆上汌水,見盤庚之子,處於方山。女曰妣隹,秉茲律相,詈遊四方,季連聞其有娉,從,及之盤,爰生盈伯、遠仲,毓徜徉,先處於京宗。《史記·楚世家》:吳回生陸終。

陸終生子六人,坼剖而產焉。其長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琇姓,楚其後也。昆吾氏,夏之時嘗為侯伯,桀之時湯滅之。彭祖氏,殷之時嘗為侯伯,殷之末世滅彭祖氏。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紀其世。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曾侯乙編鐘

楚人在這個期間到底經歷了什麼?答案還是很明顯的,他們是夏人貴族,在陸終六子之中可能不夠強大,但應該不會混得很差。在夏商易代之際,他們沒有像彭祖氏一樣投誠,於是被商朝長期追擊打壓,流亡到了江漢地區,率領諸多本地族群持續抵抗強大的殷商,過著一種朝不保夕的生活,以至於連家族譜系都丟失了。到了商朝中後期,盤庚遷殷之後,楚人才搭上了殷商的大腿。但他們對殷商的效忠也是假的,到了周人崛起的時代,季連氏的君長

鬻熊投機周文王成功,成了伐紂聯軍的重要人物之一,按照楚王熊通自己的話來說,其先祖鬻熊是“文王之師也”,在伐紂行動中顯然有重大功勳,才會得到周王室的正式分封,那麼具體的功勞會是什麼呢?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商晚期 象尊

《尚書·牧誓》記載了南方地區眾多蠻族加入伐紂聯軍,如庸,蜀、髳、微、彭、濮人是可以考證的長江沿線民族。他們為什麼會加入周人聯軍呢?這恐怕就是楚人的功勞了。須知,楚人出身軒轅帝系,在夏代又是貴族。商滅夏之後,他們還很可能與流放南巢的夏桀(今本竹書紀年)一道,在江漢地區共同抵抗殷商在南方的擴張態勢,積累了很高聲望,成為江漢巴蜀諸族的當然領袖。當武王伐紂之時,楚人還有一個更重要的身份:

殷商王室的姻親!甚至可以說,楚人在殷商後期已經統治集團的成員之一了,對江漢地區的影響力自然是極大且直接的。因此,鬻熊才有能力把江漢蠻族組織起來,與周人秘密結盟,共同討伐殷商。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國弓箭手 養由基

《尚書·牧誓》: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司徒、司鄧、司空,亞旅、師氏,千夫長、百夫長,及

庸,蜀、羌、髳、微、盧、彭、濮人。稱爾戈,比爾幹,立爾矛,予其誓。”《史記·楚世家》:周文王之時,季連之苗裔曰鬻熊。鬻熊子事文王,蚤卒。其子曰熊麗。熊麗生熊狂,熊狂生熊繹。

楚人為什麼以姻親身份反對紂王?其動機很難完全弄清楚。大概只能推測與紂王的帝國主義政策有關。但這種投機也引發了後果,那就是庸、髳、微、彭、濮人等族群也獲得了周王室的名義分封或者公開保護,在兩週時期就成為楚人的攔路石,引發了楚人強烈的、持久的不滿情緒。實際上,南方地區被周王室分割了,楚人的地位不見得比在殷商時期更重要,這就引發了極為嚴重的政治後果——直接導致楚人失去諸夏認同,以蠻夷自居。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人銅刀

二、楚人是諸夏火併的始作俑者

楚人第一次自稱蠻夷,是周夷王時期(前895-前880年在位),當時還是西周。從《楚世家》關於此事的記載可以看到,楚人在江漢地區確實具有領袖地位,其君主熊渠乘著北方多事之時,興兵討伐庸、楊粵,甚至打到了極為重要的戰略支點“鄂”地。庸人,是一百多年前共同參加伐紂的盟友之一,也是楚人自季連氏以來就長期共同生活的鄰居之一,但因為庸地在江漢地區的戰略位置太過重要,所以楚人就強行兼併了。熊渠悍然不顧,僭越天子之權分封三子。

《史記·楚世家》:熊渠生子三年。當週夷王之時,王室微,諸侯或不朝,相伐。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熊渠曰:“我蠻夷也,不與中國之號諡。”乃立其長子康為句亶王,中子紅為鄂王,少子執疵為越章王,皆在江上楚蠻之地。及周厲王之時,暴虐,熊渠畏其伐楚,亦去其王。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國紡織品

楚人第二次自稱蠻夷同樣是兼併,而且更加惡劣。因為楚人這次討伐的是隨國,且自封王爵之尊。隨國是侯爵,是周王室在南方的重要姬姓諸侯,相當於殷商後期的鄂侯,是象徵著周王室在南方的統治權威的。楚人卻悍然不顧,脅迫隨人幫自己去王室討要尊號,甚至還想躍馬中原、尊王討逆。被王室拒絕後,楚人便擅自稱王,又強行吞併了濮人之地。濮人,也是參加牧野之戰的南方蠻族之一,就這麼被佔領了。

《史記·楚世家》:(楚武王)十五年,楚伐隨。是也。隨曰:“我無罪。”楚曰:“我蠻夷也。今諸侯皆為叛相侵,或相殺。我有敝甲,欲以觀中國之政,請王室尊吾號。”隨人為之周,請尊楚,王室不聽,還報楚。三十七年,楚熊通怒曰:“吾先鬻熊,文王之師也,蚤終。成王舉我先公,乃以子男田令居楚,蠻夷皆率服,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武王,與隨人盟而去。於是始開濮地而有之。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三星堆文物

楚人何以自稱蠻夷?其理由可能有二:

一是不滿伐紂成功之後的分封。按照楚人自己的說法,先祖鬻熊是伐紂的核心人物之一,但他“蚤終”,死得太早了,周成王分封時估計已經不在世,所以楚人就吃了虧,功勞與回報不相稱,“成王舉我先公,乃以

子男田令居楚”,僅僅只得到一個子男之爵。眾所周知,按照《春秋公羊傳》的憲法性義理,夷狄的最高爵位是“子爵”,這就意味著:周王室並沒有把楚人看成自己人,楚人跟庸、濮、羌、微、彭這類族群沒有多少區別;

二是對周天子分封或保護庸人、濮人極為不滿,這些族群最初是自己的治下之民,現在卻是一字並肩,楚人無法接受這種安排。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楚國虎節

這個問題非常嚴重,直接引發了最深刻的政治危機:強藩兼併、諸夏內訌。從各種史料都可以看到,楚人兼併土地和族群是毫不含糊的,從周夷王開始直到戰國後期,楚人一直都在兼併,完全放棄了周天子給他們的任務——撫有蠻夷,以屬諸夏,原因就是楚人對周天子的分封體系,保有持久而強烈的不滿情緒。

這就是楚人內心的隱秘心史——他們曾經艱難地抵抗殷商,以至山窮水盡,屈辱事殷之後,又伺機反戈,這段歷史深埋於地下或楚王室深宮,世人無從得知。他們的悲壯慘烈卻只換來了一個令人不齒的“子/男之國”,是可忍孰不可忍?

《左傳·襄公十三年》:秋,楚共王卒。子囊謀諡。大夫曰:“君有命矣。”子囊曰:“君命以共,若之何毀之?赫赫楚國,而君臨之,撫有蠻夷,奄徵南海,以屬諸夏,而知其過,可不謂共乎?請諡之‘共’。”大夫從之。

軒轅後裔楚人為何以蠻夷自居?一篇竹簡揭開楚人3000年隱秘心史

江漢土著文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