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庄子梦蝶》体现出什么思想?

虚涵


庄子梦蝶,蝶梦庄子,寓言故事是出自于庄子齐物论中最后的结尾,千年至今大家还不断的在研究,到底是要告诉些什幺?真的是很妙的比喻故事。

老庄的思想,若单纯的用文字去解释,或了解,是无法深入其全貌,若有所了解,那也是表层的,不会是深密的核心。若平时没有国学的底蕴,及禅学基础的人实难进入其殿堂。知其奥妙,

庄子最后用易解易懂的故事,来令人省思,到底是梦真,还是人真。看是易懂的问题,实乃深奥的大道理,虽经如此久远的时间,人们还是始终是无法看破。了解的也是知识层面的。庄子齐物论流给后人的不是知识,学问,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若想知梦真还是人真,不昉庄子的齐物论中,前,中,后说了些什幺才易解梦蝶,或蝶梦?人生中的好与坏,得与失,有与无,高与底,来与去,皆是自心心念的投影。:「庄子齐物论云:夫吹万物不同,而使其自己也」。人的痛苦,烦忧无一不是自心分别而有,庄子言:「物无非彼,物无非是、自彼则不见,自知则知之」。分别一切人世间的,人,事,物,的现象,仅抓着不放,以为实有,,不知皆是梦幻,人只知蝶是梦,不知自己也是在梦中,人生如梦,梦如人生,那个才是真?

齐物论云:「凡物,无成与毁,复通为一」。要知,「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她不是你数字的一,也不是你头脑中的一,也不是意识的一,当你尽思共度量的时,只会在,有无,得失的旋涡中轮转。这一是庄子思想的核心,重中之重,也可谓是,强名,曰「一」。一个梦中的人与蝶,两个不同的物,两个不同的梦,若没有,看不到,摸不着的,无法思滤的「一」,连通,两个梦,永远只会在梦中,亦不过是无数轮转的梦罢了,在梦中很难醒过来了。


和_子


很多人认为庄子梦蝶的思想很奇怪,但是,当我们仔细品味“庄周梦蝶”典故里的含义,仔细思考《齐物论》里面的思想,你就会发现,其实庄子要探讨的话题并不是说是我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根本就是我,他不去纠结这样的问题。

在庄子看来,他的核心观念就是人们不要被一些形式上的东西所束缚,要做到“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这样的思想境界,很多东西没必要去深刻挖掘追究,因为到头来我们都是一样的,这样所谓的“一样”是打破物我,学会看淡名利,看淡生死,看淡那些浮光掠影的一切,当你的思想得以超脱,你就不会被外在的一切所捆绑,也不会被名利所禁锢,你就是你,干脆洒脱的自己。

从庄子梦蝶这个典故里,我读到的是齐物思想,这种思想让我学会简单了许多,也让我学会了放下许多束缚自己的东西,因为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本质都一样,都是物。我是一个比较纠结的人,但是,当后来的我知道了齐物思想思想后,我不再去纠结那些让自己苦恼困惑的东西,因为万事万物都一样,没有了对比心就不会有困惑自己的烦恼。所以,我个人是比较钦佩这种思想,因为打破了了等级之分,也消除了个人疑虑,主张忘我,主张破除大小之别。

当你读过庄子的《逍遥游》之后,你再来看庄子的这种齐物思想,你会发现庄子向往的就是一个忘我、自在、逍遥、快乐的境界,他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周遭的一切,但是他能够让自己的思想做到“天人合一”,尽量的去与自然的一切相等,顺其自然的发展。

所以,在某些情况下,庄子的齐物思想对我们有着积极意义,至少能够打破我们的焦虑与对比心,让我们活得自在洒脱。


安小念说情感


庄周梦蝶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一天庄子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悠然自得翩翩飞舞。梦醒的时候他感到十分的迷惑。到底是自己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梦里的蝴蝶变成了自己。

这个故事读起来十分玄妙的,一般人肯定会认为庄子是的大傻瓜,这只是个梦而已啊。你只是做梦梦见了自己是一只蝴蝶啊,你究竟还是你啊。然庄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道教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然道家是十分尊重自然,顺其自然的。这个故事体现了道家的自然思想。

有时候我们做梦醒来的时候,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分不清虚幻和现实。要半天才回味过来。这和当时庄子做梦醒来感觉是一样的。有时候是多么希望自己回到梦境中去啊。人对这一生充满了迷惑。不知何去何从。这个有着浪漫主义色彩的故事蕴含着一个哲理。假作真时真亦假,真做假时假亦真。有时候虚幻和现实没有界限。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大自然万事万物最终九九归一。

李商隐的诗一向深奥难懂,因为他擅于用典故。如果这个典故人们不熟的话,是很难读懂他的诗。他其中一首《锦瑟》中的两句“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便是引用了这个典故。表现他的迷惘和痴情。


影视坛主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关于梦的故事,其中最有名的四个梦就是庄周梦蝶、南柯一梦、黄粱一梦和蕉鹿之梦,当然还有梦笔生花等等。这些梦都体现了古代先贤们对于人生问题的思考,以梦的形式为我们揭示人生中生与死、真与假的关系,并上升成为一种朴素的哲学思想,是留给我们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周梦蝶出自庄子齐物论,原文如下: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此文短小精悍,想象奇诡,情节曲折,内涵丰富。这个故事对后世的诗词影响颇深,如陆游诗:蝴蝶庄周安在哉,达人聊借作嘲诙。黄庭坚也有诗云:不游轩后之华胥,则化庄周之蝴蝶。不胜枚举。后人记住了庄子梦蝶的故事,但真正理解他的思想的又有几人呢?



庄周先生作此文章之时尚为一个漆园吏,工作不忙,空闲时经常打坐冥想或写写文章。就像我给头条写文章一样。一日睡觉时突然做了一个梦,梦中的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翩翩起舞,自由自在。醒来后若有所悟,便写下这篇文章记录下当时那种逍遥愉悦的境界。庄先生到底悟出了什么?这是几千年来的一个大问题。

人化为蝴蝶,从现实到梦境,再从梦回到现实。我想,庄子通过这么一个简单的寓言故事,想告诉我们的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哲学问题,即生与死。庄子认为,人不能完全分清现实和虚幻的区别,如果梦境足够真实,那么我们是没有能力辨别是否在梦中。同时,在庄子看似极具自由思想,追求自由精神的光环下,也隐含了他对人生不识真假,无知无明的感叹。故庄子不禁仰天长叹:眇乎小哉,所以属于人也。这正是为人类的渺小而感到悲哀呀。



从庄子逍遥游中的鲲化鹏,到齐物论里的人化蝶,我们可以看到庄子对自由精神、人生无常的理解和认识。庄子向往纯粹的自由,他是一位人生的审美大师,更是一位孤独的思想者。对庄子来说,无论鲲鹏展翅,还是御风飞行,都算不上真正的逍遥,依然有所限制,只有心灵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

庄周梦蝶给人的感觉是人生如梦,梦如人生。闻一多先生说:庄子的思想和著作,乃是眺望故乡,是客中思家的哀呼,是一种神圣的客愁。所以读庄子的哲学,一方面我们必然要体会一位哲学家,在寻求人类精神家园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渴望与惆怅,另一方面,我们还应该在看似神话的故事中学习他乐观积极、追求自由的理想与精神。



无论庄子化为蝴蝶是他的幸运,还是蝴蝶化为庄子是蝴蝶的悲哀。在生死之间,在现实与梦境之间,有几个人能够分得清呢?最后,用一首唐诗作为结尾吧。

古观寥寥枕碧溪,

偶思前事立残晖。

漆园化蝶名空在,

柱史犹龙去不归。

丹井泉枯苔锁合,

醮坛松折鹤来稀。

回头因叹浮生事,

梦里光阴疾若飞。


盛世南迦


庄周梦蝶这个典故是出自庄子的(庄子齐物论)。意为庄周自已做了一个梦,梦中见到自己化成了胡蝶,非常自由自在,还在感到开心的时候,突然醒过来了,看到自已又成了庄周。心里很有感触,不由得突发奇想,既然我在梦中能化成胡蝶,谁说胡蝶在梦中不能变化为庄周呢?这就是庄周在(齐物论)中所要阐述的的物我一体的哲学思想。

庄子在继承老子思辨哲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一个新的哲学理念,那就是是(心物一元.)的唯物哲学观!为现代的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存在依据。

另外,庄子想通过这个梦告诉后人,庄周本人和胡蝶是一心所现,可以合而为一。同时,庄子想告诉人们只有不被外像所困,不为外物所累,才能获得彻底的自由,无局无束的逍遥!

可怜的现代人却甘愿做一个被物欲控制的行尸走肉,为了名利,为了富贵和享乐,抛弃尊严,丢弃人格,甚致于为了索取和不当得利而挺而走险,不择手段。

所谓大道至简,道不远人,只有通晓大道之人方能不为得失所缚,不为名利所障覆自巳的心灵。

孔子曾说过:(朝闻道,夕死足矣!).让我们做一个真正逍遥的万物之灵吧!

梦与现实两重幻,有形无形心念间:若然识得菩提趣,回归性海自安然。

欢迊大家评论,转发!谢谢。


空等于不空


以上就是庄子梦蝶后的困惑,虽然没有记载他当年说过什么,我猜他对别人说起梦境会这样说吧。

当年庄子在梦中化为蝴蝶,醒来之后他对周围的一切产生了深深的怀疑,到底哪个是真实的自已?是梦中蝴蝶还是醒来后的自己。

不要小看这种质疑,到了现代科技高度发达,才有西方明白人马斯科发出感叹:现实世界极可能是虚拟的,真实性只有屈屈的十万分之一。

这是人类走到今天,在网络科技、虚拟现实非常发达时产生的困惑,我们是否是高智能外星人的实验品。而庄子早在春秋时代就发觉了世界的种种可疑之处。

如果剃除迷信成份,我们不妨这样理解,我们的大脑有时分不清真实与虚幻。这在《黑客帝国》电影中也揭示出来。

搞明白这一点有意义吗?看看那些沉迷于网络游戏的人,其实他们就如同沉醉于梦中一样,特别需要醒转过来,关注真实的世界。

还有那些吸毒者、酗酒者,在虚幻世界中不能自拔,如果他们质疑自己的行为就有了清醒的希望。

在各种复杂环境下,特别需要像庄子那样保持清醒的质疑头脑。

未来虚拟交互游戏可能大行其道,这或许也是对人类的一个考验。化身蝴蝶或者化身晋恶狼,你将怎样选择提醒自己?


坐照入神


庄子是道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他继承了老子的衣钵并予以发扬光大。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发展了老子的思想,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把“道”视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庄子的“道”是天道,是效法自然的“道”,而不是人为的残生伤性的。在庄子的哲学中,“天”是与“人”相对立的两个概念,“天”代表着自然,而“人”指的就是“人为”的一切,与自然相背离的一切。“人为”两字合起来,就是一个“伪”字。庄子主张顺从天道,而摒弃“人为”,摒弃人性中那些“伪”的杂质。顺从“天道”,从而与天地相通的,就是庄子所提倡的“德”。所以他的很多哲学观点为后人所推崇,他的理论和观点在《庄子》一书上表现得淋漓尽致,所以他的作品常被人们称为“文学中的哲学,哲学中的文学!”

《庄周梦谍》出自他的《齐物论》,《齐物论》作为《庄子.内篇》中的第二篇,他是想向人们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主张超越对待概念,实现“道通为一”,达于“齐物”。所以用《庄周梦蝶》这则寓言来说明它。

《齐物论》是这样讲述《庄周梦蝶》的: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如果翻译成白话文是:有一回,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种很美丽很生动活泼的蝴蝶,自由翻飞在花丛中,感到多么愉快和惬意啊!不知道自己原本是庄周。突然间醒过来,惊惶不定之间方知原来我是庄周。不知是庄周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那必定是有区别的。这就可叫作物、我的交合与变化。

从这个解释看,庄子的《庄周梦蝶》和他的另一篇《子非鱼》如出一辙,都是一个无解的问题。你说是庄周梦见了蝴蝶,还是蝴蝶梦见了庄周,这就是“人生如梦”和“梦如人生”一样,说它是就是,说它不是也是。

庄子为什么用一个无解的寓言故事来说事,其实很多人不明白庄子的心思:“人生如梦”庄子说的是名利,名利,皆为虚妄,如过眼烟云。我们要用平常的心态,在追逐的过程中放下一些欲求,丢掉一些机心,在忙碌的为生计奔忙的日子里寻得一丝惬意,甚至于到达一种无我的境界,让心至少在闲暇时光自由飞翔在自我的天空里,然后,便可以再轻装上路,履行社会赋予的责任。似乎就是:“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庄周如此境界,我们一般人无法理解,要不他是“圣人”而我们不是呢?

就如“濠梁之辩”的“子非鱼”一样,如果从逻辑上说是不通的,但他是透过了现象源于本质就不一样了,他根据自己的感受来判断鱼的感受的。他觉得环境美好,心情愉悦,所以鱼儿也像他一样心情愉悦。他想表达的是“与天地万物为友”的情感。

通过《庄周梦蝶》这个寓言故事,庄子想告诉人们的是:事物总是相对而又相生的,也就是说任何事物都具有既互相对立,又互相依赖的正反两个方面。事物的变化总是向它对立的方面转化,宇宙万物尽管千差万别,而说到底又是齐一的,没有区别的。

清代文学家张潮在他的作品《幽梦影》中有这么一句妙语,可谓是点出了庄子哲学的精髓:“庄周梦为蝴蝶,庄周之幸也;蝴蝶梦为庄周,蝴蝶之不幸也。”

《庄周梦蝶》意涵在此!

2019年8月29日于艾墨轩


佐航居士莫志生


庄子文章多为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善引用或编造上古神话奇谈怪说,《逍遥游》等文多有体现。庄子的齐物论、天人合一,对后世影响极大。他的一生是逍遥的自在的,如鲲般傲游天地间,乐观无我。后世虽多认为有消极避世之嫌疑,但对当代的社会,有极大的教育意义。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语出《庄子齐物论》


【大意为,以前有一次庄周梦见自己成为了蝴蝶,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并且怡然自得,感到异常舒适。梦醒来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周。搞不清楚,到底是周梦见自己成了蝶,还是,蝶梦见自己成了周。两者一定有分别。这就是物化。】



这一方面告诉我们,万物本无分别,只是有了人的眼光,这才有了差别。另一方面,人生如梦,梦如人生,也许我们只是别人的一个梦境。

庄子别具一格的思考角度,看出了不一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明明之道


“庄生晓梦迷蝴蝶”,出自李商隐的《锦瑟》一诗,它所体现的是庄周梦晓之后,感悟到的一种极具浪漫主义的哲学思想:物化,事物自身变化的过程,而又超越了物化本身的一种虚无的境界。顺天应道,摒弃人为,物我等同,我亦蝶,蝶亦我的无为处世之道。
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合一”的平等自由,淡泊名利,逍遥齐物的哲学思想,通过梦蝶这一意象,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自己如栩栩然之蝴蝶,逍遥于三籁之间;栩栩然之蝴蝶似我,在凡尘俗世间得以超脱。


“庄生晓梦迷蝴蝶”
这一蕴含哲学理念的意象和浪漫主义特色,对后世文人骚客产了极限其深远的影响。李商隐、苏轼、曹雪芹、白居易、杜牧、王实甫、陆游、辛弃疾等都运用过这一意象,或寄托对家国的眷恋之情,或感怀对恋人的思念之意,给古典文学增添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庄子的散文总是“意出尘外,怪生笔端,”其文气势磅礴,恣肆汪洋,美伦美奂,和屈原开浪漫主义之先河,“奔马也,尘埃也”。海子的以梦为马,就典自于《庄子》被反复地吟唱。当代新诗所欠缺的正是这种浪漫主义的情怀,和汉字语言所特有的魅力,而陷入一种不伦不类,不疼不痒的呻吟之中。


黄土情愫


“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站在庄子的立场上,他做了个梦,梦中自己变成了蝴蝶,那么蝴蝶在他的梦中;站在蝴蝶的立场上,蝴蝶是不是也会做梦,也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变成了庄周呢?

庄周非物,蝴蝶非人,然而在梦中,二者的界限变得模糊,甚至浑然合一。庄子不是周公,也不是佛洛依德,不可能对梦有科学精准的分析,然而,庄子善于感知,并对生命和存在提出了终极追问,还给出了自己的答案——“物化”。

人不过是世间万物中的寻常一员,躲不过生老病死,逃不掉轮回更迭。气聚成形,形散气消,生而为人,我们原本就是大自然的一场梦。我们自己也做着梦,别人入我梦,我亦在别人的梦中。

庄周做了一个美梦,变成蝴蝶时潇洒适意,达到了一种空灵自然的状态。蝴蝶呢,空灵自然对它来说可能是不能承受之轻,它向往的可能正是俗世之繁杂多彩。这种翻转且圆融的思想令人耳目一新,世界足够大,你我足够小,物化是沟通,也是归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