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王紅麗:靠好戲贏得市場

□實習生 宋博文 記者 田 恬

“奶奶為我整戎裝,步履從容出廟堂,且把刑場當戰場,紅梅笑傲抗嚴霜。”10月15日,由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帶來的豫劇現代戲《鍘刀下的紅梅》在石家莊大劇院唱響。劇中,飾演劉胡蘭的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二度梅”獲得者、河南小皇后豫劇團團長王紅麗,一登臺亮相便贏得了結結實實的滿堂彩,足見其功力的深厚。

王紅麗唱腔明亮甜潤,兼具著名豫劇表演藝術家陳素真和閻立品兩大流派之長,著名劇作家馬少波曾為其題詩曰:“陳姿閻韻兩派兼,借得金玉三分憨。胡女雪梅傳京薊,急管繁弦惜少年。”

“我12歲進入戲曲學校學習,17歲登臺演出原創劇目《春秋配》,到現在已與戲曲藝術相依相伴了近四十載。”王紅麗出生於梨園世家,父親王豫生是河南著名的豫劇作曲家,母親是常香玉的入室弟子,也是她最重要的戲曲啟蒙老師。其代表劇目除《鍘刀下的紅梅》外,還有《風雨行宮》《五鳳嶺》《花喜鵲》《三更生死緣》等。1995年、2003年,王紅麗分別憑藉傳統戲《風雨行宮》和現代戲《鍘刀下的紅梅》兩度問鼎中國戲劇梅花獎。

在王紅麗的藝術生涯中,也曾短暫離開舞臺。“那是上世紀90年代初,因為劇團的人事變動,我離開戲曲舞臺下海經商。”兩年的經商經歷為她日後的戲曲創作和表演帶來了積極的影響。“正是因為有這一段特別的創業經歷,我才能夠更好地瞭解觀眾的需求,創作出更多適合老百姓觀看的作品。”

1993年,迴歸戲曲舞臺的王紅麗創辦瞭如今聞名全國的省級民營劇團——河南小皇后豫劇團。“我們從建團之日起,就提出了‘改革興團、以質量取勝,靠好戲贏得市場’的經營思路,一切按市場規律辦事。”王紅麗告訴筆者,“一手抓吃飯戲,一手抓精品戲”的經營策略使得劇團的劇目真正做到了“立得住,唱得響,傳得開”。王紅麗首次問鼎中國戲劇梅花獎的《風雨行宮》就是小皇后豫劇團成立之初推出的作品。“當時創排這臺戲就是衝著梅花獎去的,這部原創歷史題材戲的成功演出也證明了我們的實力。”

演藝事業的成功,加深了王紅麗對梆子聲腔傳承問題的思考。她認為推動梆子聲腔的發展,就一定要出人出戏,優秀的人才與好的劇本二者缺一不可。“過去20多年裡,我們劇團已經招收了5批學員,他們都是非常不錯的豫劇苗子。只有培養更多後備人才,創排更多好戲,才能走得更遠、更穩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