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战期间,一个齐装满员的日军甲种师团有多难打?

射程2200米


不用说甲种师团,整个日军的师团战斗力都可以说很强的。只要不是后来那些老爷爷,小孩子组成的师团,日军师团战斗力都可以说很强的。

按照事实来说,所谓的甲乙丙丁这四个师团只存在与中国派遣军,或者说中国大陆,太平洋战场,比较少见这种记载。

如果按照甲乙丙丁的概念来说好了,甲种师团的战斗力,绝对是凶悍无比的。把美军打出神经病来的硫磺岛之战中,109师团的主力部队被消灭了,但还有一部分在父岛附近从后来,父岛守军接受投降来看,美军没有吃掉父岛守军,而硫磺岛守军的作用,就是让美军失去了继续进攻日本大型岛屿的勇气,这才有了后来的原子弹。

109师团如果可以属于乙种师团的话,日军甲种师团大概可以定性为番号在前的师团,简单来说,即使第一到第二十这十六个师团,其中,因为日本裁军的原因,在七七事变前,日军没有第13,15,17,18这四个师团。当然,还有近卫师团,但近卫师团一般不作战,所以不算在内。上述,包括近卫师团可以看作甲种师团。

越到后来,日军的扩军招兵因为过于复杂了,估计日军自己也不知道怎么区分师团性质了。比如说一些师团的核心部队,就是由老部队的一部分为骨干组成的新师团。如果认为是“母子关系”。那也不能完全肯定。所以还是以上述的十几个师团为甲种代表。

在台儿庄会战中,属于甲种师团的第十师团被中国军队重创后,依然有一部分参加了后来的徐州会战和武汉会战。要知道,第十师团此前的伤亡不小于一万人,还继续参加了几个月的战斗,就可见甲种部队的战斗力了。日军师团的人员数字其实不好算,如果仅仅算师团配置的人员数字,七七事变时候的日军师团人数,撑死了两万四千人,如果超过这个数字,那就是额外部队的配置了。

当然会有数字说日军师团有两万八千人的说法,但就笔者而言,很难说真的在战场上可以达到这个数字,比如说在诺门坎之战中对战苏军的第23师团,他这个师团并不是集结完毕对苏军作战的,而是用添油战术在对苏军作战。后来对苏军作战的第七,第二师团也没有全体出战,只派了一部分去前线。但就是这一部分日军,也让对手难堪了,以第23师团为例,在诺门坎之战后,如果师团被全歼的话,日军将会撤销这个师团的番号,但日军没有,后来师团还参加了44年的太平洋战场,而美军也未能全歼这个师团吗,更不用说其他甲种师团了。

综上所述,日军在战场上,也许并未能出现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就大部分师团主力,也能硬抗了对手。如果要找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战斗力如何,笔者认为第三师团可以做例子,1944年时候,第三和第十三师团可以说是纵横中国几省,长衡会战,桂柳会战的战场已经包扣了湖南,湖北,广东,广西,贵州五省。这个师团千里行军的战斗力可谓惊人了。

这是在华的师团,当然会有人问太平洋战场的情况如何,大概会有人举出第16师团师团被美军全歼的结果。但事实上,因为美军的封锁,日军的物资想通过海运到达日军占领区很难了,也就是说,一些日军不可能像在华日军那样,起码能得到大米的补充。有以此为现实拍的电影,比如《硫磺岛的家书》,《硫磺岛的战地邮差》,都是以当年的历史还原的情景。前文说过,109师团还不算是甲种师团,就这样,109师团在硫磺岛的部队,也给美军造成重创,这还是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日军打出的结果,真的要是齐装满员,物资一定储备,结果更难可知了。


魏博镇节度使王前策


众所周知,抗战期间特别是抗战初期的日本军队战斗力很强,中国军队要想打一次胜仗,必须以数倍于敌的人数才有可能成功。我搜集过许多抗战时期的资料,在山东、河北、河南、江苏等许多地方,一个小队的日本兵就能控制一个县城,有的公路沿线的据点或者炮楼里,只有几个日本兵,顶多再有十几个人的伪治安军或者伪警察帮忙。

第四师团打仗不行,吃饭倒是好手(下面照片均为第四师团官兵)

几个日本兵都很难对付,那么一个建制齐全的日军甲种师团肯定很难打。所谓甲种师团是指二战前日军的17个常备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战斗人员一般为2万人左右,算上师团直属的野战医院、后勤保障等非战斗人员大约接近3万人。

说实话,绝大部分日军甲种师团战斗力都很强,如果按照1比5的比例计算的话,对付日军一个甲种师团2万人,中国军队大概需要10万人左右,基本上是三四个军的兵力。但日军甲种师团中也有草包,被称为大阪师团的第四师团就是一个。

据军史作家萨苏在《国破山河在》中援引日本资料介绍,日军第四师团素以“皇军第一窝囊废师团”而著称。第四师团下辖四个联队,是标准的甲种师团编制。1937年,第四师团从日本本土调往中国东北,编入关东军序列,没有参加过任何大的战斗。后来又南下参加徐州会战,期间与中国突围部队相遇,但因“没接到对中国军队截击的命令”,未发一枪一弹,很绅士的让中国军队徐徐撤退。

很快,大阪师团不会打仗的说法在中国军队中流行开来,以后每当遇到第四师团,中国军队就士气倍增,大获全胜,以至于日军指挥官抱怨:“本来有把握胜利的战斗,只要第四师团加入,中国人就会士气大振,我们一定会输。”这种说法让第四师团成了丧门星,哪个方面军都不要他,最好只好让大本营直辖,驻扎在上海繁华之地。

侵华日军如果都像第四师团这般好打,中国抗战时间极有可能会大大缩短。


民国年间那些事


想听真话还是假话呢?

我们先说假话吧,像什么黄飞鸿霍元甲陈真等,近一点的有嘎子,小小飞虎队,武工队,李云龙,等等有这些人小鬼子的日子也不好过,还有一些燕双鹰等等吧,真是哭笑不得,鬼子都是闹着玩的!

说真话吧,中国远不是日本的对手,日本的甲级师团至少数万人,正规部队,就像中国的一个军,训练有素,装备齐全,战斗力不可小觑,按照中国当时的战斗力比较,十比一未必打的过日本,你说有多难打?

真的有这么难打吗?小日本的关东军还不是被苏俄给灭掉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结果日本只有招架之功没有还手之力,这么说日本军队不是那么难打!

问题也就来了,日本当时在亚洲猖狂一时何等的耀武扬威!因为当时亚洲整体装备落后战斗力低下,人员培训也不及格,相对而言,当然也包括中国,所以小日本才敢如此放肆猖獗,如果放在欧洲,日本早就被灭国了


梦福驹


龙幕韩,安徽怀宁人,黄埔一期毕业生,陆军中将,时任宋希濂第71军第88师师长,孙元良的继任。1938年6月被军事委员会以“作战不利”下令枪决,成为抗日战争爆发后第一个被杀的黄埔一期毕业生。蒋介石居然杀到黄埔一期生的头上,可知愤怒到何等地步,这就是武汉会战序幕的“兰封会战”。



(第88师师长龙慕韩)

徐州会战第二阶段,日军为报复台儿庄战役的失败,同时聚歼李宗仁第五战区的主力,以七个师团南北夹击,第五战区放弃徐州,向西转移跳出合围圈。就在此时,日寇华北方面军第14师团渡黄河深入河南东部,意欲截杀西撤之国军部队,1938年5月17日在兰封以东截断了陇海铁路。而尚在此地区整训的第一战区(程潜)主力部队高达20万人,面对第14师团的骄狂,蒋介石恼怒不已,决心围歼之。

蒋介石的羞怒和自信是有理由的,中国军队仅薛岳的豫东兵团即有12个师的中央军嫡系部队,另有胡宗南的第一军和汤恩伯之第20军团等部为预备队,阵容可谓豪华:俞济时之第74军、李汉魂之第64军、宋希濂之第71军、黄杰之第8军、郭忏之第94军、桂永清之第27军,总兵力不下20万人,而日寇第14师团不过2万余人,约十比一的战场优势。



(第27军军长桂永清)

当面日军第14师团是战前的17个常备师团之一,编成地宇都宫,四单位制的甲级师团(辖第27和第28旅团),师团长是军统戴笠的老对手、日本大特务土肥原贤二。这厮1936年因在东北和华北的特务工作成绩“优异”被晋升中将,七七事变前夕在国内接任宇都宫师团长,率部在塘沽登陆再次侵华,编入华北方面军。

1938年5月21日,中国军队从东、南、西三个方向(北面是黄河)开始合围日军第14师团,土肥原发现情况不妙,拼全力向西突围,驻守兰封的第27军桂永清招架不住擅自撤退,却狡猾地派通讯参谋给友邻部队第88师捎了个条子,要求龙慕韩务必死守兰封,桂军长本人却一口气逃出几十公里,第88师不明就里也弃城而去----其实应该枪毙的是桂永清,龙师长是个替罪羊。



(土肥原贤二)

日军几乎是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轻取兰封,中国军队的合围圈被撕开一个口子,消息传来,蒋介石大怒,立即命令扣押龙慕韩,并以宋希濂兼88师师长,率第71军反攻兰封。宋希濂督师血战三日,克复兰封,缴获东洋骏马一匹命名“土肥原”;日军第14师团突围不成,被压缩至黄河岸边的三个村寨:三义寨、曲兴寨和罗王寨,背靠黄河获得水路补给,坚守待援。

胡宗南第一军在邱清泉战车营的配合下投入战斗,一举攻克曲兴寨;粤军第64军同时攻击罗王寨得手,土肥原的战刀亦被缴获,此时日军残部不足6000人,仅剩一个寨子及周边可以据守,中国军队三面包围,歼灭指日可待,路透社、塔斯社等外国记者云集观战,土肥原甚至做好了切腹的准备。然而,日军甲级师团的战力毕竟是强悍的,在飞机和黄河北岸重炮的掩护下,第14师团居然还能发动以攻为守的反冲锋,从5月26日至5月30日,中国军队未竟全功,至为遗憾。



5月28日,蒋介石手令送达战场,称此战若不能尽歼土肥原,将沦为“千古笑柄”。

可惜“千古笑柄”真的就这么产生了,由于战机延缓,日军增援部队已全速赶来:东南方向,第16师团和第3混成旅团连克砀山和归德,负责防守的黔军102师柏辉章(他家在遵义有所著名的房子)和中央军黄杰的第8军分别放弃阵地;北面,日军第4混成旅团已经渡河增援,第5、第114师团正在兼程南下;东面,日军第10师团、第13混成旅团追击过来,中国军队即将陷入被反包围的窘境,5月31日,程潜不得已下达了全军西撤的命令。



兰封会战就此功亏一匮,日军主力云集一马平川的河南平原,据此可直奔长江北岸威胁武汉,中国军队已无力阻挡。而一旦武汉失守,南京以西长江中游的国军主力,和大批需要转运的人员、物资和企业,将被东西夹击,甚至撤到武汉的国民政府,都将没有时间撤入四川,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怎么办?

1938年6月9日,黄河花园口大堤被掘开,豫皖苏平原一片泽国,日军虽然被阻,却成为我们民族的一次巨大苦难。


度度狼gg


日军设立甲种师团和乙种师团是在甲午战争之后,一些作战勇猛,战绩突出的师团被誉为甲种师团,例如臭名昭著的熊本师团,就是一支甲种师团。这种后来也成为了划分军队等级的制度,当时日本的甲种师团,几乎全部都是一等兵源,及文化素养、体质、身高等因素都达标,最低的军官都几乎是陆军学院毕业的。

并且甲种师团还有一个作用,那就是可以迅速成为其他师团的指挥层,例如一个乙种师团的联队长阵亡了,可以立刻找一个甲种师团的中队长来代替,而甲种师团只需要副队长出任就行。这种方式极大的保证了日军指挥官的素质,所以日军几乎没有出现过指挥官阵亡,部队瞬间溃散的事情。

而甲种师团的火器配置也是远远超过乙种师团,一般甲种师团人数在25000人左右,有完整的分工。并且会有一支不错的工兵在其中,任何地形都能快速构建合理防御,并且攻坚战中也会给出不错的支援。主要的重武器是九二重机,多的吓人。毕竟这种重机枪虽然不可靠,但是比较轻便,介入重机枪和轻机枪之间。

并且甲种师团一般都是有坦克和装甲车的,还有数量不少的山炮、迫击炮,口径几乎齐全。尤其是甲种师团战斗意志还特别强,有非常高的自豪感。这使得抗战中,哪怕是蒋介石的王牌军,也无一不是吃足了亏。直到抗战末期,国军才与日军甲种师团有一战之力。其实甲种师团的恐怖就在于这是日俄战争中的荣耀部队,加上军官素质高,在这样一种氛围之下,士兵战斗力将被无限的发掘。


小司马迁论史


在二战,齐装满员被全歼的日军正规野战师团数量并不多,美国在冲绳打掉的第24师团,英军在印度重创的第15,第31等3个师团,相关战例并不多。

今天说说美军歼灭性打击日军第6师团的故事。第6师团绝对是甲级师团,而且在运输南洋的路上没有损失,是全师团人员和装备,全部抵达,属于齐装满员的范畴。1943年5月,第6师团海运所罗门战场。

首先第6师团就参加了在新乔治亚岛上的争夺战,与美军连续鏖战,造成美军第43师战斗和非战斗减员2000多人。随后美军第37师增援新乔治亚岛,战斗继续展开。一直到11月,第6师团再次在布干维尔岛与美军激战,第6师团所属第23联队发动了布干维尔第一次总攻击,防御方为美国海军陆战队第3师。

随后美军第37师,陆战队伞兵第1团,第2突击团等部队抵达战场,美军2个师和几个团级战斗队展开反击,双方相继爆发了库洛姆基纳战斗,皮瓦路障战斗,椰树林战斗和皮瓦河曲之战,纳波伊歼灭战等等一系列战斗。

一直战斗到1944年2月,日军第6师团发动了第2次托罗基纳总攻击。美军第14军的防线非常严密,第37师,亚美利加师负责防御核心阵地。如果加上海军和航空兵特遣队和陆军勤务部队和支援部队,美军在防御圈有62000人。

所有步兵班都分到2支勃朗宁自动步枪,前线埋设了大量电击发汽油桶,地雷,装满金属片的油桶….双层带刺铁丝网,增加了沙土原木的工事,还有大量照明系统。超过10个野战炮营提供统一的火力支援。

1944年3月8日战斗爆发,美军陆战队第1联队的航空兵全天候在战场提供空对地火力支援。92架美军战机以100磅炸弹和1000磅炸弹密集攻击了第6师团所属第6野战炮联队的阵地。从3月8日战斗到3月25日,日军第6师团战败,战死2398人,负伤3066人。现在只剩下了4084人。1944年5月,美军离开布干维尔,澳大利亚第2军来到了这个战场,6个澳大利亚步兵旅开始追击日军第6师团。

从1943年5月,一直战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日军第6师团残部才缴械投降,此时这个师团,3个联队就只剩下了1700人。从1943年5月一直到1945年8月,经过2年3个月连续战斗,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级师团,已经穷途末路。没有几天的寿命了。不过,最让我们解气的是,我国从第6师团残余人员里,找出了当年南京大屠杀的3名凶手,押解雨花台枪毙。


深度军事


日军在二战爆发前,只拥有17个甲种师团。

这些师团历经日俄战争以及一战,可以说是日军老牌师团,日军最精锐的师团。日军的甲种师团采用四四制编制,战斗人员20,000人左右,加上一师团部和两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全员共计约28000人。

这些师团战斗经验丰富,训练有素,是日军最精锐部队。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甲种师团都曾参与入侵中国的战斗。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大都陆续调往东南亚地区与英美作战,在中国作战的都是日军乙种和丙种师团。

在中国战场上,没有一个日军甲种师团被消灭。对于日军的17个甲种师团,有几个要点重点介绍下。

第一,这17个甲种师团,都曾入侵过中国。太平洋战争爆发以后,有16个师团被调往太平洋战场。

第二,第三师团名古屋师团,是唯一一支没有调往太平洋战场的甲种师团;也是从中日开战到日军投降,一直在中国战场作战的日军甲种师团。1945年该师团在镇江投降。

第三,第六师团熊本师团是制造震惊世界的“南京大屠杀”的主要刽子手!南京大屠杀的指挥者就是:第6师团长谷寿夫和华中派遣军司令松井石。

在中国战场上,我军曾集中优势兵力重创三支日军甲种师团:第十师团姬路师团,第五师团广岛师团和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

第一,第十师团姬路师团和第五师团广岛师团,在台儿庄战役上,被我军击溃的。

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济南以后,我军和日军在徐州附近展开激战。我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集结29万人;日军以第五和第十师团为主力,集结5万人。李宗仁、孙连仲所部,打退日军进攻,在台儿庄地区取得大捷,歼灭日军2万余人(日本华北方面军参谋部统计,第5、第10师团合计伤亡11984名。)

此战,日军5万人,我军29万人,兵力对比1:6。最终在我军付出5万多人伤亡的代价下,歼敌2万余人。

第二,第十四师团是在兰封会战中,被薛岳率部重创。

当时,日军第二军刚攻下徐州。速来与寺内寿一不和的日军第一军军长香月,想抢寺内寿一手下的第二军的风光。于是,派出土肥原贤二部(第14师团)2万人,孤军直插兰封地区,最终占领开封。这样,国军的豫东陇海线走廊就会被日军截断。薛岳指挥手下豫东兵团的12个师,围剿孤军深入的第十四师团。

第十四师团首先绕过兰封,和黄河北岸的香月部取得联系,日军在黄河上架起浮桥,14师团有了后援根据地。此时,防守兰封的第27军军长桂永清,怕被日军合围,率主力突围,只留下手下第88师师长龙慕韩守城。可惜,龙慕韩在“掩护”主力撤退以后,打不过日军第二联队,也撤退了。5月24日,日军占领兰封。(其实。日军第二联队是被我军东路军打的太急,所以,才会急着攻城。龙慕韩错判了局势,擅自撤兵了。)此时,开封危险了!

5月24日,直到兰封失守的蒋介石震怒了。12个师打不过一个土肥原二。蒋介石下令:薛岳指挥俞济时第74军、李汉魂第64军、宋希濂第71军、桂永清第27军由东向西,第17军团长胡宗南由西向东,分别包围兰封、罗王寨、三义集、曲兴集一带的日军第14师团。

5月27日,李汉魂率军三攻攻罗王集,终于占领罗王集,缴获土肥原佩刀一把;同时,宋希濂收复了兰封。日军第14师团主力收缩至三义寨附近(三义集和曲兴集),被薛岳兵团包围。

而就是剩下的6千多日军残部,国军就是啃不动!

5月28日,蒋介石甚至发电激励薛岳等人,集中6个师,一定要歼灭残敌:

蒋介石电文:兰封附近之敌,最多不过五六千之数,而我以12师兵力围攻不克,不仅部队复杂,彼此推诿,溃败可虞;即使攻克,在战史上亦为一千古笑柄。

可惜,日军援军来的太快,蒋介石的千古笑柄成了事实。5月29日,商丘被日军西进的“华北方面军”占领。蒋介石下令停止围攻土肥原,全军撤退。

6月2日,日军“华北方面军”绕过兰封,土肥原部队得到后勤补充开始撤退中追击国军。

6月9日,蒋介石炸开花园口阻击日军,恰巧又遇到黄河汛期,形成大片的黄泛区。蒋介石致电程潜给他三点指令,第一点就是,“须向民众宣传是敌机炸毁了黄河堤。”

(文|勇战王聊历史)


勇战王聊历史


而第五师团正是日军甲种师团,是日军成立最早的七个师团之一,曾参加过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抗战爆发后,第五师团在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下辖第9和第21旅团也叫板垣师团,1937年以半个师团第21旅团参加太原会战,一路击溃国军几十个师,战斗力十分彪悍,在日军有“钢军”之称。昆仑关战役之后第五师团改编为日军为数不多的机械化部队,太平战争爆发后,在马来虎山下奉文第25军的率领下,第五师团开往东南亚战争横扫整个马来半岛,可是是日军甲种师团的精英。

二战日军有17个常设师团也叫甲种师团,满编人数在24000至28000人之间,采取四四制编制,师团下辖两个旅团,每个旅团下辖两个步兵个联队,每个步兵联队3800余人,而第五师团在七七事变爆发后齐装满员编制时总人数达到了32000人,战斗力极强,这也是板垣师团成名的原因之一,太平洋战争爆发前,第五师团进行了缩编采取缩三团制单位,但全师仍有25000人余人。


师团是日本最基本编制单位,但在抗战中,中国军队很少有全歼一个日军师团的战例,即使在台儿庄战役和第三次长沙会战遭到重创的第十师团和第三师团,都逃出了包围圈,而在万家岭战役的第106师团差点被抗日“铁军”74军围歼,但还是逃了部分出来。

中国军队唯一全歼日军甲种师团是在二战末期,1945年的湘西会战,在第四方面军王耀武(原74军军长)的指挥下全歼日军116师团,其中日军的109步兵联队3000余人被李天霞的100军全歼,这也是抗战以来首次全歼日军师团和步兵联队的战例。而第116师团曾在衡阳会战遭到方先觉第十军的毁灭性打击,直到湘西会战结束第116师团累计死亡人数超过30000人,也在抗战损失最惨重的日军师团。


而日军师团中,有一支师团主战场都在中国的师团,几乎打满整个抗日战争都没被成建制歼灭,就是日军的第三师团,曾参与南京事件,徐州会战后加入日军唯一的野战军团第11军,曾在第三次长沙会战遭到薛岳“天炉战法”的首次重创,但还是逃出包围圈,在日军发动鄂西会战后曾参加过石牌会战,与胡琏的第11师展开了二战规模最大的白刃战最终被击退,直到日本宣布投降后才向国军投降。第三师团可以说在抗战场上最活跃的一支日军甲种师团,战斗力十分强悍。

所以二战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确实很难打,但在远征军第二入缅战争后,孙立人的新一军和廖耀湘的新六军等部全副美式装备,开始横扫日军东南亚师团。


赛门之略


在抗战初期,日军在华北战场就以师团为战略单位进行攻击。比如著名的忻口会战,日军主力是第五师团下的一个旅团;兰封会战就是日军土肥圆师团;台儿庄战役也是日军五、十师团的支队;武汉会战的广济作战是日军第六师团;桂南会战是日军第五师团。

1、板垣师团在忻口

在抗战爆发后,板垣师团向平绥线西部进攻,先后下南口、天镇等地。在向山西进攻过程中,所部第九旅团调往平汉线战场,之后调往上海战场。

可以说在忻口的日军除了5师团21旅团外,都是各种支队,总兵力两万余人,很难达到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的战斗力。但在忻口的二十万中国军队却被打着防线逐步难移。

2、兰封会战

在徐州会战后期,土肥原贤二率部渡过黄河向西攻击。国军在这一带集结十余个精锐师,在最初阶段丢了登封,之后反击获胜。但土肥圆依托黄河,屡屡向国军发起反冲击。攻击数日不果,日军援军自然抵达,在陇海线上的部队更是开始反包围国军。

(兰封会战)

功败垂成,只能掘开黄河大堤,以水代兵。

3、广济作战

在武汉会战期间,江北第五战区的右翼兵团,在白崇禧指挥下迎击西进的日军第六师团。国军正面抵住日军攻击,在侧翼收复潜山等地,截断日军补给线。

(武汉会战)

开始对日军发起攻击,同样是攻击不利,短期解决不了战斗。日军援兵到达,国军撤退。

(昆仑关战役)

国军没有在三到五天内歼灭日军一个师团的能力,只能是每次占据优势最后又功败垂成。万家岭大捷、昆仑关战役都是如此。如果能歼灭日军一个师团,对战史意义非常大。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日军一个齐装满员的甲种师团,完全可以吊打国军十几个师,甚至几十个师!这可不是危言耸听。

“师团”是二战时期日军的最高军事单位,分甲、乙、丙、丁四个等级。而我们常常提及的所谓的日军甲级师团,其实就是战前就已成建制17个师团常备师团。

而这些日军的常备师团,采用的是四四制编制,下辖八个联队,包括4个步兵联队,以及独立的工兵、炮兵、骑兵、运输联队各一个。

其中,常备师团的一个步兵联队,满员约为3800人。如果外加上师团和旅团部的非战斗人员,那么一个齐装满员的常备师团,其兵力就可以达到28000人左右。

日军的常备师团不仅规模大,兵员训练有素,而且还配备强大且成体系的武器配备,配有战马7500余匹、掷弹筒144个、轻重机枪340余挺、轻重火炮山炮50余门。

日军这样的装备水平,虽然比不上机械化程度更高的美苏德等西方列强的军队,但却能完胜当时的中国军队。因此,日军一个甲级师团完全可以在中国独立支撑起一场战役。

要知道,抗战时期的中国,国防水平实在是太差了。不仅兵员训练普遍不足,装备残缺,而且编制混乱。

当时的国军,一个军一般也才3万多人;一个师有时候也就8千多人,而部分地方的杂牌部队的一个师甚至只有5、6千人,而且连像样点的炮都没几门。

即便是号称战斗力最强的中央军德械师,比如精锐的88师,全师总兵力撑死也才1.4万人,只有日军常备军团一半的兵力。

所以,在抗战初期,日军一个常备师团,在空军的配合下,往往能吊打国军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师;即便是一个联队,就可以追着国军一两个师来打,甚至还敢直接冲击国军一个军的防区。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具体的实战

1、忻口战役,日军半个甲级师团击溃国军三十多个师

典型的如日军的第五师团,在板垣征四郎的率领下,于忻口战役中,以只剩半个师团的兵力,再在独2和独15两个旅团的配合下,以总数不到3万人的兵力,直接冲击由20万国军防守的战线,并且硬生生击溃了防守的三十多个国军师,完成了“半个师团击溃国军三十多个师”的军事壮举,并一举攻陷太原,横扫山西。

而忻口战役的最高指挥官可是阎锡山和卫立煌,这两人在当时的中国,可都是十分出色的军事将领。

2、台儿庄大捷,国军精锐六打一,也只能惨胜日本两个甲级师团

台儿庄大捷,作为抗战初期正面战场最大的胜利,而广为人知。但这场所谓的大捷,其实却是一场惨胜。

为了打赢这场战争,国军可是下了血本的,动用了多支王牌部队,共计近30万大军,甚至连老将嫡系的汤恩伯军团都出动了。指挥阵容更是将星云集,李宗仁、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张自忠,这些都是中国赫赫有名的军事将领。

而客场作战的日军只有第5和第10两个甲级师团,总兵力不过5万人,中日兵力比达到6:1。然而,在如此弱势的兵力下,日军还是以2万伤亡的代价,歼灭国军5万余人。而这已经是国军在抗战初期所取得的最好战绩了。

从这些战役中,我们不难看出日军甲级师团战力之强悍。因此,八年抗战,我军打得异常艰苦,几乎每场战役都是靠血肉之躯,以及强大的意志力支撑,去阻挡日军的飞机、坦克、大炮。可能在二战期间,能与日军甲种师团齐名的只有德军的SS装甲师,东线的哈尔科夫会战,库尔斯克会战的战例可以证明德军SS装甲师的强大,防守时几乎可以对抗十几倍的苏军进攻。而在苏日诺门罕战役中,当时苏军的力量也就三分之一个装甲军的力量,日军投入三个甲种和甲种以上的师团(第一装甲师),结果大败而归,那么一个早期组建的SS装甲师,就可以横扫10个左右的日本甲种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