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5 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人们都说刘备的儿子刘禅是一个“扶不起”的阿斗,他葬送了蜀汉多年的基业,最终被曹魏灭国,照这样看,刘禅应该是一个没有才能的庸君。

但是我们发现,在诸葛亮的评价中,可是说过刘禅天资聪敏,礼贤下士,并不是一个平庸无能之人。而且,刘禅接管益州之时,已经是疲惫之态,在这种劣势情况下,蜀地在刘禅治理的几年,仍然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蜀汉覆灭的原因绝不能全部推到刘禅个人的才能上。

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刘禅绝对不傻,而且还很狡猾。光看他参与的最著名的“乐不思蜀”事件,就能发现这一点。说曹丕在刘禅归降之后,特意宴请刘禅,并在宴会上奏起了蜀汉的音乐,跳起了蜀汉的舞蹈。在场归降后的蜀汉大臣们都在抹眼泪,只有刘禅还嬉笑自若,和曹丕相谈甚欢,仿佛对蜀汉的覆灭一点感觉都没有。宴会结束后,曹丕对身边人说刘禅就是个只会享乐的蠢货,从此放下了对刘禅的忌惮,刘禅得以善终。

纵观历史,能够在归降之后活下来的君主不多,能够善终的更是寥寥无几,而刘禅,能够在归降曹魏之后,让曹丕放下戒心,封他为安乐王,最终安稳地活了下来,怎么会是个傻子。显然,刘禅自保的技能显然是点满了的,毕竟,在曹魏势力强大的情况下,傻子想找死才会提出复国这种事情。

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那么,在刘禅本人并不愚笨的情况下,诸葛亮为什么最终没能扶起阿斗呢?

说到这里,我们不得不回到刘备临死之前,将阿斗托付给诸葛亮的时候。刘备这个人,说聪明又没有什么大智慧,说蠢笨呢又没有什么太蠢的事情。但是身为上位者所必须具有的眼光还是很不错的。诸葛亮在刘备眼中,是托孤的最佳人选,他知道诸葛亮这个人,有读书人的风骨,是绝对不会背叛他们老刘家。而这么多年来,诸葛亮为蜀汉做出的贡献也不少,蜀汉人民都很尊崇他。把刘禅交给诸葛亮,不但不用担心刘禅丢了命,被迫禅位,也能让各方势力安心。安排完了这些,刘备就很放心地走了。

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但是刘备没有想到的是,诸葛亮太能干了,所有事情他都能处理了,却没有好好地培养刘禅对于政事的敏感度,刘禅因为有诸葛亮这棵大树的荫庇,也没有感觉到局势的恶劣,安安心心地过他蜀王的小日子。平淡安稳的日子过得多了,自然就会丧失对环境变换的判断能力。

诸葛亮帮着刘禅挡风挡雨,这不是在“扶阿斗”,而是在“害阿斗”。一个好的老师,是不会什么事情都帮自己的学生完成的,而是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的能力。很明显,诸葛亮是个好丞相,但却不是个好老师,他帮刘禅遮挡了一切风雨,也就让刘禅在他过世后,没有对于政局的敏感度。而在诸葛亮过世后短短几年,蜀汉就被曹魏攻破亡国了。

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诸葛亮确实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刘禅却被架在火上烤,内忧外患的局面不是他一个人可以处理的。他能够维持蜀汉表面上的欣欣向荣已经很不错了,对抗曹魏这种级别的大事,就不是他可以应对的了。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对蜀汉的付出,所以在蜀汉覆灭之后,总是觉得是刘禅昏庸无能才让蜀汉落得如此地步,但是事实上,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无力对抗曹魏有很大的因素在于:诸葛亮并没有放权给刘禅,锻炼过他的能力。而隔壁曹魏的曹丕可就不一样了,他不仅是从众多兄弟中争取到了魏王之位,还有多位谋士的辅助。一个level.1和level.99要怎么对抗?只有投降才能保全自己的性命。

诸葛亮死后,蜀汉之所以那么快亡国,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以说,刘禅“扶不起”的直接原因还是诸葛亮不分权。诸葛亮身为蜀汉丞相,为君主处理政务处理惯了,在刘备托孤的时候一时间没有转变过自己的身份来,这才造成了刘禅的“扶不起来”,毕竟一个人当执行者当习惯了,很难马上转变过来自己作为决策者的身份。从这来看,我们也不难理解诸葛亮为什么不让刘禅处理政务了,因为他忘记自己不仅仅是个执行者了,他还要给年轻的蜀王分配任务。

总之,诸葛亮没有完成扶持刘禅的任务,不在于刘禅个人才能不足,而在于诸葛亮没有给刘禅足够的时间锻炼,也就是说,刘禅不是“扶不起”,而是没有机会被“扶起”。所以说诸葛亮死后,蜀国为什么那么快灭亡?诸葛亮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