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13 “強省會時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義增速全國第三!

“強省會時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義增速全國第三!

更多發現請關注 西安城記

發現身邊這座城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前言 | Preface

互聯網時代,一切事情透明化。2018上半年,中國整體環境可謂“多事之夏”:貿易爭端愈發白熱化、經濟下行壓力陡然加劇……

“貧賤夫妻百事哀”:家庭如此,特大型城市更是如此。動力不強,城市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幸福感”。2018上半年,部分“新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在這次調整中搭上“快車”。拼經濟,仍將是未來西安最重要的城市命題之一。

國家中心城市時代下,西安戰略地位終於明晰。作為“後起之秀”,西安“強省會時代”已正式到來。

西安GDP「名義增速」達15.99%

青島合肥西安前三甲

從數據上來看,2018上半年京滬穗深過萬億,津渝蘇三城距萬億“一步之遙”。從名義增速上看,青島、合肥、西安勇奪前三,分別為:17.94%、17.74%、15.99%。

這是中國“新一線城市”發展的縮影,從數據上來看,從去年開始“搶人”大戰中的重點城市,比如成都、武漢、南京、濟南等名義增長,也分別達到12.42%、12.65%、12.98%、14.61%。

這意味著,當下中國大環境下,“新一線城市”正扛起經濟發展大旗。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城記智庫研究院」發現,2017年名義GDP增速最高的是西安,達到19.38%,其次是寧波和深圳,增速都在15%以上。

在主要的新一線和省會城市,比如廈門、合肥、鄭州、無錫、成都的名義經濟增速都在14%以上。這從側面反映出,在快速發展的“新一線城市”和“強省會城市”形勢下: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強省會時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義增速全國第三!

名義GDP:以當時價格為基礎,反映各項經濟活動的真正及實在情況。例如,私人消費開支反映私人的花費;投資開支,反映在建造工程和機器設備方面的花費等。


實際GDP:是指用從前某一年作為基期的價格,計算出來的全部最終產品的市場價值。是指在相同的價格或貨幣值保持不變的條件下,不同時期所生產的全部產出實際值。

2017-2018年,中國重要省市“一把手”發生更迭。在中國發展的現實情況下,“一把手”的能力、決策和視野,也往往決定了城市發展的未來和方向。

所以,這幾年是中國“網紅城市”最吸引人關注的年份。它們之所以稱為“網紅”,集中體現在招商、旅遊、搶人等方面“新氣象”。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中國網紅城市”顯示結果達260多萬。從這個角度上看,西安、成都、重慶

罕見站在一起。

「城記智庫研究院」認為,很多城市GDP增速依處於“你追我趕”狀態,城市之間競爭將愈發明顯。

理論上而言,GDP實際增速比名義增速更有意義,因為它排除了價格因素的影響。就現實而言,名義增速很難造假,而實際增速裡的“可比價格”卻有彈性操作空間。

西安再次加速的背後因素

關鍵指標的意義

從實際GDP排行來看,座次也悄然發生著變化。與去年同比,深圳超廣州、鄭州超佛山、濟南超東莞。受工業和出口拖累,穗佛莞增速均出現不同程度下滑。

在經濟整體下行背景下,新一線城市此輪增長的持續時間和強度,或許將改變中國城市競爭格局。成都、武漢、杭州、南京、青島、鄭州、西安經濟增長強勁。從已公佈數據城市的實際增速看,貴陽最高達到11.2%,其次為鄭州8.5%,成都、武漢、西安分別為8.2%。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從表上可以看到,武漢、西安、鄭州和成都這四大省城,經濟發展突然提速。其中,武漢同比增速提高0.7個百分點,西安和鄭州則提升0.4個百分點。它們都是強省會城市,也是國家中心城市。

不同的是,這四座中西部省會城市中,西安屬於典型的“後進生”:據估計,鄭州2018年GDP也將突破萬億大關。

西安這兩年加速的關鍵在哪?我們對比重慶可以找到答案:重慶,2017上半年是中國增速冠軍,實際增速高達10.5%,今年實際增速僅為6.5%。

作為典型工業城市,重慶“降速”主要是工業失速,固定資產投資萎靡不振。上半年,其工業增加值增幅僅1.8%,去年同期是10.4%。工業投資負增長,下降4.8%,拖累整體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上半年,重慶固定投資增速僅5.5%,同比下滑近7個百分點。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西安新能源汽車佈局圖。汽車工業,是西安乃至陝西工業升級的最大抓手和指點。©製圖/城記智庫研究院

“後進生”的西安,在“補短板”的進程中,工業、第二產業都有了明顯的增幅:上半年,第二產業增加值增長8.5%,同比提高3.1個百分點。工業投資增長24.8%,也帶動了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1%,同比提高2.5個百分點。

西安“行政效能革命”,讓企業平均開辦時間壓縮到2.7天,申請材料減少到15件。根據公開新聞,西安政務服務網建成試運行,“最多跑一次”比例達87%,“網上辦”比例達62%。

截至8月6日,2018年西安新增市場主體26.6萬戶,佔去年全年新增市場主體總量94%。上半年實際引進內資1500億人民幣,實際利用外資31.5億美元。

“城市的空氣讓人自由”——“搶人大戰”,帶來戶籍制度改革。城記智庫認為,在某種程度上瓦解了詬病千年的“戶籍制度”。截至8月6日,遷入落戶56.6萬人,多年來的“孔雀東南飛”的魔咒被打破。

“國家中心城市”下的強省會時代

強省會時代

省會,往往都是一個省政策和資源最為集中的地方。“強省會”策略,就是以省會城市作為龍頭,帶動整個城市群乃至整個省份的發展。

衡量一個省會城市的強度,有很多指標:比如GDP、人口等。但是,GDP這個維度無疑具有最重的分量——尤其是中西部省份。這一點,我們結合城市夜景圖進行了“強省會”城市的分佈,都能看出來。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30%以上,可視為強省會城市:成都、武漢、西安、長沙、哈爾濱、長春、蘭州。

▶20%到30%區間的最多,有廣州、杭州、鄭州、瀋陽、福州、合肥、南寧、太原、南昌、昆明、烏魯木齊、貴陽等。

▶10%到20%之間的有南京、石家莊、內蒙古等

▶低於10%的,僅有濟南。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不過,由於地理區位、自然資源、人口數量、區域經濟等影響,往往

沿海、沿江等地帶的省會集中度就相對較低,比如山東、江蘇等。對於中西部地區來說,省會毫無疑問是一個省資源、人口和生產要素最為集中的區域。

這裡,特殊的是河南省鄭州市。作為中國人口最多的省份,作為平原省份的河南省大型城市星羅棋佈。2018上半年,河南省GDP達2.24萬億,僅次於浙江位於全國第五。雖然,鄭州首位度不如其它省城,但作為國家中心城市(2018年GDP預計將超萬億),鄭州近些年跨越式發展是其打造“強省會”戰略的結果。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西安高新區CBD鳥瞰。2018年,作為“西安經濟發動機”的高新區,大規劃和大手筆不斷。©攝影/雨林

強省會、城市首位度,是近幾年來城市發展的一個現象。與此同時,做大做強省會,發揮省會城市引領作用,成為不少中西部省份謀求發展的槓桿

除河南外,江西、山東、貴州、江蘇等省,明確提出增強省會引領作用。對於西安,學界共識是:若西安無法崛起,就無法引領整個西北。2017年以來西安代管西鹹新區、打造“大西安”已成共識。民間對“西鹹”真正一體化的熱情,十幾年來愈加高漲。

儘管,西安經濟在九個國家中心城市排名最後,但從經濟圈範圍來看,作為西北唯一特大中心城市,西安從上到下必須真正破解“西鹹一體化”難題,破解固守自己三分田的“城牆意識”。因為,國家中心城市時代下的“強省會”,已經到來!

文=雨林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强省会时代”下的西安:2018上半年,GDP名义增速全国第三!

與西安城記一起,見證西安新未來

專題❶:決策

專題❷:規劃

專題❸:政論

專題❹: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