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所謂的漢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胡扯?

儒家文化在漢文化中的歷史地位,根本是末流。

歷史上漢族自治王朝,儒家立國的只有宋。

其實,秦漢、唐明都不是儒家立國。

秦自不必說,和儒家有仇;漢也就是漢武帝時期用了些儒生,目的是為了打壓劉氏貴戚。其他時間,儒家根本就是末流。

唐重佛、和儒家不沾邊。

所謂的漢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胡扯?

明代,儒家表面是有些地位,但這時的儒家和孔子時代的儒家已經有了些變化。

明代皇帝,其實看重的是程朱理學中:臣即官,須自律,的內容。

其實整個明朝,除了建文和崇禎時期,一直很重視用錦衣衛和東廠監督制約那些科舉選拔上來的儒生文官們。

被儒生們憤恨是真的,而儒家其實是反對:對官僚貴族階層制約監督的,鼓吹的是靠"君子"們的道德,因為"君子"(貴族中的嫡子)是天生有道德的;所以明代非但不是儒家立國,反而是儒家立國的反面。

所謂的漢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胡扯?

其實,明代搞的是:君為民制,臣和平民參政。

"凡天下臣民,均得議政事,密封交通政司直達御前"。

"果有一切軍民利病之事、許當該有司、在野賢人、有志壯士、質樸農夫、商賈技藝、皆可言之。諸人毋得阻當。惟生員不許 。"

所謂的漢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胡扯?

萬曆年間的狀元,卷中提到百姓提出的合理建議官員必須施行,可見在直到萬曆年間明代的平民階層都有實質性的立法權。

所以明代非但不是儒家立國,反而是把孔老二的臣(即官)是民的大爺那套倒了個,還找來一大群太監對儒家大爺們么五喝六。

民間一大群文人對著孔老二開罵,比較有名的是李贄和馮夢龍,有些否定儒家這類維護官僚階層利益的意識形態而向民主政治轉型的趨勢是真的。

所謂的漢文化就是儒家文化的說法,是別有用心的胡扯?

至於元清,其實是利用儒家只有家族,沒有民族的漢奸潛質搞殖民統治。

是什麼人搞這種別用用心的胡扯?

第一,歷史上滿洲殖民統治者的後代,也就是以愛新覺羅氏為首的滿遺。

其目的,是為了美化洗白滿清,因為把漢文化說成是儒家文化,再把儒家文化揭露批判一番(而且這類批判多半還是很有道理的),就可以把滿清的罪惡說成是漢文明自己的問題。

第二,官僚。因為所謂的儒家文化,是維護官僚階層利益的意識形態,其反對官僚集團進行制約和監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