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这一思想,习近平系统阐述

著名演员、歌手韩雪的歌《寻找》里有一句歌词:世界比爷爷的想象更大,世界比开门的芝麻更小。世界广阔无边,世界娇小可人,新时代,中国究竟要与世界怎么“交手”呢?习近平总书记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我国对外工作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为指导,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牢牢把握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这条主线,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积极参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伙伴关系网络,努力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有利条件、作出应有贡献。”在此番的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开创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献出秘籍。

第一章:实践为金——得经验 出思想

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面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我国对外工作攻坚克难、砥砺前行、波澜壮阔,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经历了许多风险考验,打赢了不少大仗硬仗,办成了不少大事难事,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实践中,我们积累了有益经验和深刻体会,对外工作要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持战略自信和保持战略定力,坚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战略谋划和全球布局,坚持捍卫国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坚持合作共赢和义利相兼,坚持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

习近平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刻把握新时代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在对外工作上进行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

10个方面:坚持以维护党中央权威为统领加强党对对外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使命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根本增强战略自信,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坚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赢为基础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深化外交布局为依托打造全球伙伴关系,坚持以公平正义为理念引领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坚持以国家核心利益为底线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持以对外工作优良传统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为方向塑造中国外交独特风范。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不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这是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有人入群”,“有人退群”,而中国坚信“独行快,众行远”的道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与世界各国携手共进,并在上下而求索中走出一条中国外交之路——“七个坚持”由实践而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十个方面”环环相扣、具体而又完整,为中国过去外交工作写下激动澎湃的一笔,为今后中国外交提供遵循。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伟大篇章,也是习近平在世界风云变幻之际,探索实践的智慧结晶。

第二章:立足当下——明三观 善把握

习近平指出,“把握国际形势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所谓正确历史观,就是不仅要看现在国际形势什么样,而且要端起历史望远镜回顾过去、总结历史规律,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前进大势。所谓正确大局观,就是不仅要看到现象和细节怎么样,而且要把握本质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总总、纷纭多变的国际乱象中迷失方向、舍本逐末。所谓正确角色观,就是不仅要冷静分析各种国际现象,而且要把自己摆进去,在我国同世界的关系中看问题,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变中我国的地位和作用,科学制定我国对外方针政策。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对外工作具备很多国际有利条件。”

习近平强调,“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义。纵观人类历史,世界发展从来都是各种矛盾相互交织、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我们要深入分析世界转型过渡期国际形势的演变规律,准确把握历史交汇期我国外部环境的基本特征,统筹谋划和推进对外工作。

既要把握世界多极化加速推进的大势,又要重视大国关系深入调整的态势。既要把握经济全球化持续发展的大势,又要重视世界经济格局深刻演变的动向。既要把握国际环境总体稳定的大势,又要重视国际安全挑战错综复杂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种文明交流互鉴的大势,又要重视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现实。”

习近平指出,“对外工作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加强谋篇布局,突出工作重点,抓好工作。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重要节点,推动对外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未来5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要开篇,其中有一系列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活动。对外工作要以此为坐标,通盘考虑,梯次推进,既整体布局又突出重点,既多点开花又精准发力,发挥综合积极效应。要高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旗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走实走深、行稳致远,推动对外开放迈上新台阶。要运筹好大国关系,推动构建总体稳定、均衡发展的大国关系框架。要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推动周边环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要深化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推动形成携手共进、共同发展新局面。广大发展中国家是我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天然同盟军,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好同发展中国家团结合作的大文章。要深入推动中国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学互鉴。”

习近平强调,“外交是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必须坚持外交大权在党中央。要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令行禁止、步调统一。对外工作是一个系统工程,政党、政府、人大、政协、军队、地方、民间等要强化统筹协调,各有侧重,相互配合,形成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对外工作大协同局面,确保党中央对外方针政策和战略部署落到实处。”

哲学中讲人作为独立存在的个体,在其成长的轨迹中逐渐树立自己的三观(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简单来说是:我看世界是如何运行的?什么是有价值的?我该过什么样的生活?而国家作为一个整体,它在与世界他国的交往发展中也不断建立起自己的三观(历史观、大局观、角色观),即明白:“中国从哪里来?”“中国为什么在这里?”“中国是‘谁’?”而纵观历史长河,国际棋局暗流涌动、时而明朗,时而低沉,对此习近平给中国对外工作指明方向:“四个既要”是强调 ,“四个更要”是突出,不仅要摸清国际现状,还要掌握国际动向,“采他山之石以攻玉,纳百家之长以厚己”。而中国的对外工作不是只向外看、向国际看,还要向内看、向党中央看。在学校军训时,教官说要向排头兵看齐,不要管别人队伍的队列多好,跨步多齐。同样的道理,对国家来说,外交是一个国家对外的最直接体现,也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直接表现,这时就需要向重要领军——党中央看齐,形成以整体带动部分,协调共进的局势,同时还要敏感抓住重要时间节点,特别是当前到“两个一百年”的交汇点期间,应牢记习近平说的“六个要”,明白在与大国、周边、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工作上不仅有统揽全局的一面,又有秉轴持钧的一面;有下狠功夫的决心,又有绣绣花鞋的细心,如此方能与世界各国行稳致远。

第三章:鉴往知来——举人才 定制度

习近平指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要建设一支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对外工作队伍。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外事干部队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改善驻外人员工作生活条件,为大家解决后顾之忧,把党中央关怀落到实处。”

习近平强调,“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要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落实对外工作体制机制改革,加强驻外机构党的建设,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驻外机构管理体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对外工作既为一个国家的“门面担当”,那么撑起“门面担当”,就很需要一支综合实力过硬的队伍。对待这支队伍,不仅要提高其素质问题,还要关怀其成员,以使其能无所忧而尽其才。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外交工作事关国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形成一套适应新时代要求的驻外机构管理体制既是需要更是必要。而党的建设切不可忽视!

要建“大家庭”而非“小圈子”,要造“百花园”而非“后花园”,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宝典已然上线,还不快来看!(文/学习大军,2018年6月24日)微信公众号:学习大军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