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3 這一思想,習近平系統闡述

著名演員、歌手韓雪的歌《尋找》裡有一句歌詞:世界比爺爺的想象更大,世界比開門的芝麻更小。世界廣闊無邊,世界嬌小可人,新時代,中國究竟要與世界怎麼“交手”呢?習近平總書記6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召開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我國對外工作要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為指導,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牢牢把握服務民族復興、促進人類進步這條主線,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積極參與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打造更加完善的全球夥伴關係網絡,努力開創中國特色大國外交新局面,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創造有利條件、作出應有貢獻。”在此番的中央外事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對如何開創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獻出秘籍。

第一章:實踐為金——得經驗 出思想

習近平在講話中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面對國際形勢風雲變幻,我國對外工作攻堅克難、砥礪前行、波瀾壯闊,開創性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經歷了許多風險考驗,打贏了不少大仗硬仗,辦成了不少大事難事,取得了歷史性成就。在實踐中,我們積累了有益經驗和深刻體會,對外工作要堅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堅持戰略自信和保持戰略定力,堅持推進外交理論和實踐創新,堅持戰略謀劃和全球佈局,堅持捍衛國家核心和重大利益,堅持合作共贏和義利相兼,堅持底線思維和風險意識。”

習近平強調,“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深刻把握新時代中國和世界發展大勢,在對外工作上進行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創新,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

10個方面:堅持以維護黨中央權威為統領加強黨對對外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堅持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使命推進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堅持以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為宗旨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堅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增強戰略自信,堅持以共商共建共享為原則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堅持以相互尊重、合作共贏為基礎走和平發展道路,堅持以深化外交佈局為依託打造全球夥伴關係,堅持以公平正義為理念引領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堅持以國家核心利益為底線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堅持以對外工作優良傳統和時代特徵相結合為方向塑造中國外交獨特風範。我們要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不斷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創造良好外部條件。”

這是一個大發展、大變革的時代,“有人入群”,“有人退群”,而中國堅信“獨行快,眾行遠”的道理。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並在上下而求索中走出一條中國外交之路——“七個堅持”由實踐而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外交思想”“十個方面”環環相扣、具體而又完整,為中國過去外交工作寫下激動澎湃的一筆,為今後中國外交提供遵循。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偉大篇章,也是習近平在世界風雲變幻之際,探索實踐的智慧結晶。

第二章:立足當下——明三觀 善把握

習近平指出,“把握國際形勢要樹立正確的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所謂正確歷史觀,就是不僅要看現在國際形勢什麼樣,而且要端起歷史望遠鏡回顧過去、總結歷史規律,展望未來、把握歷史前進大勢。所謂正確大局觀,就是不僅要看到現象和細節怎麼樣,而且要把握本質和全局,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避免在林林總總、紛紜多變的國際亂象中迷失方向、捨本逐末。所謂正確角色觀,就是不僅要冷靜分析各種國際現象,而且要把自己擺進去,在我國同世界的關係中看問題,弄清楚在世界格局演變中我國的地位和作用,科學制定我國對外方針政策。當前,我國處於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盪。做好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對外工作具備很多國際有利條件。”

習近平強調,“從黨的十九大到黨的二十大,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進程中具有特殊重大意義。縱觀人類歷史,世界發展從來都是各種矛盾相互交織、相互作用的綜合結果。我們要深入分析世界轉型過渡期國際形勢的演變規律,準確把握歷史交匯期我國外部環境的基本特徵,統籌謀劃和推進對外工作。

既要把握世界多極化加速推進的大勢,又要重視大國關係深入調整的態勢。既要把握經濟全球化持續發展的大勢,又要重視世界經濟格局深刻演變的動向。既要把握國際環境總體穩定的大勢,又要重視國際安全挑戰錯綜複雜的局面。既要把握各種文明交流互鑑的大勢,又要重視不同思想文化相互激盪的現實。”

習近平指出,“對外工作要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加強謀篇佈局,突出工作重點,抓好工作。要圍繞黨和國家工作重要節點,推動對外工作不斷開創新局面。未來5年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要開篇,其中有一系列重要時間節點和重大活動。對外工作要以此為座標,通盤考慮,梯次推進,既整體佈局又突出重點,既多點開花又精準發力,發揮綜合積極效應。要高舉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旗幟,推動全球治理體系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推動‘一帶一路’建設走實走深、行穩致遠,推動對外開放邁上新臺階。要運籌好大國關係,推動構建總體穩定、均衡發展的大國關係框架。要做好周邊外交工作,推動周邊環境更加友好、更加有利。要深化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推動形成攜手共進、共同發展新局面。廣大發展中國家是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天然同盟軍,要堅持正確義利觀,做好同發展中國家團結合作的大文章。要深入推動中國同世界深入交流、互學互鑑。”

習近平強調,“外交是國家意志的集中體現,必須堅持外交大權在黨中央。要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確保令行禁止、步調統一。對外工作是一個系統工程,政黨、政府、人大、政協、軍隊、地方、民間等要強化統籌協調,各有側重,相互配合,形成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對外工作大協同局面,確保黨中央對外方針政策和戰略部署落到實處。”

哲學中講人作為獨立存在的個體,在其成長的軌跡中逐漸樹立自己的三觀(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簡單來說是:我看世界是如何運行的?什麼是有價值的?我該過什麼樣的生活?而國家作為一個整體,它在與世界他國的交往發展中也不斷建立起自己的三觀(歷史觀、大局觀、角色觀),即明白:“中國從哪裡來?”“中國為什麼在這裡?”“中國是‘誰’?”而縱觀歷史長河,國際棋局暗流湧動、時而明朗,時而低沉,對此習近平給中國對外工作指明方向:“四個既要”是強調 ,“四個更要”是突出,不僅要摸清國際現狀,還要掌握國際動向,“採他山之石以攻玉,納百家之長以厚己”。而中國的對外工作不是隻向外看、向國際看,還要向內看、向黨中央看。在學校軍訓時,教官說要向排頭兵看齊,不要管別人隊伍的隊列多好,跨步多齊。同樣的道理,對國家來說,外交是一個國家對外的最直接體現,也是一個國家發展的最直接表現,這時就需要向重要領軍——黨中央看齊,形成以整體帶動部分,協調共進的局勢,同時還要敏感抓住重要時間節點,特別是當前到“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期間,應牢記習近平說的“六個要”,明白在與大國、周邊、發展中國家的外交工作上不僅有統攬全局的一面,又有秉軸持鈞的一面;有下狠功夫的決心,又有繡繡花鞋的細心,如此方能與世界各國行穩致遠。

第三章:鑑往知來——舉人才 定製度

習近平指出,“政治路線確定之後,幹部就是決定的因素。要建設一支忠於黨、忠於國家、忠於人民,政治堅定、業務精湛、作風過硬、紀律嚴明的對外工作隊伍。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外事幹部隊伍的專業能力和綜合素質。要改善駐外人員工作生活條件,為大家解決後顧之憂,把黨中央關懷落到實處。”

習近平強調,“對外工作體制機制改革是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要求。要根據黨中央統一部署,落實對外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加強駐外機構黨的建設,形成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駐外機構管理體制。”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對外工作既為一個國家的“門面擔當”,那麼撐起“門面擔當”,就很需要一支綜合實力過硬的隊伍。對待這支隊伍,不僅要提高其素質問題,還要關懷其成員,以使其能無所憂而盡其才。俗話說: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外交工作事關國家,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形成一套適應新時代要求的駐外機構管理體制既是需要更是必要。而黨的建設切不可忽視!

要建“大家庭”而非“小圈子”,要造“百花園”而非“後花園”,新時代中國特色大國外交寶典已然上線,還不快來看!(文/學習大軍,2018年6月24日)微信公眾號:學習大軍 微信ID:xuexidaju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