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出新政,醫療機構、醫生、護士登記註冊再也不用“跑斷腿”了!

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出新政,醫療機構、醫生、護士登記註冊再也不用“跑斷腿”了!

全面推進醫護電子化註冊、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鼓勵第三方醫學檢驗、影像、消毒中心,二級以下醫院兩證合一……6月19日,國家衛健委發佈《關於進一步改革完善醫療機構、醫師審批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為醫療機構與醫護人員審批註冊流程“鬆綁”。

六大舉措

《通知》以行業和群眾需求為導向,直面醫療領域“放管服”改革的核心問題,提出了6個方面的具體舉措。

一是全面推進電子化註冊管理改革。加快建立審批信息共享機制,進一步簡化審批流程,縮短審批時限,提高審批效率。2018年6月底前,全國全面實施電子化註冊管理。各省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根據電子化註冊管理情況,按照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制定的製作樣式和技術要求,組織印製和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及副本。

二是優化醫療機構診療科目登記。在保障醫療質量安全的前提下,醫療機構可以委託獨立設置的醫學檢驗實驗室、病理診斷中心、醫學影像診斷中心、醫療消毒供應中心或者有條件的其他醫療機構提供醫學檢驗、病理診斷、醫學影像、醫療消毒供應等服務。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可以將該委託協議作為醫療機構相關診療科目的登記依據,並在診療科目後備注“協議”。

三是規範營利性醫療機構命名。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加強與市場監管部門的溝通銜接,根據工作需要及時向市場監管部門提供有關營利性醫療機構的名稱信息。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根據營利性醫療機構的申請,出具其醫療機構名稱信息的證明材料,為營利性醫療機構正常執業運營提供便利。

四是簡化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地方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應當全面組織清理醫療機構審批申請材料,凡缺乏法律法規依據的,一律取消;可以通過與其他部門信息共享獲取相關信息的,不得要求申請人提供證明材料。申請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的,不再提供驗資證明,申請人應當對註冊資金的真實性負責。

五是二級及以下醫療機構設置審批與執業登記“兩證合一”。除三級醫院、三級婦幼保健院、急救中心、急救站、臨床檢驗中心、中外合資合作醫療機構、港澳臺獨資醫療機構外,舉辦其他醫療機構的,衛生健康行政部門不再核發《設置醫療機構批准書》,僅在執業登記時發放《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在申請執業登記前,舉辦人應當對設置醫療機構的可行性和對周邊的影響進行深入研究,合理設計醫療機構的選址佈局、功能定位、服務方式、診療科目、人員配備、床位數量、設備設施等事項。在申請執業登記時,申請人應當提交《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五條第一款第二項至第七項規定的材料(不含驗資證明)。衛生健康行政部門受理醫療機構執業登記申請後,應當對申請登記的醫療機構基本情況進行公示,並按照《醫療機構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第二十六條進行審核;審核合格的,發給《醫療機構執業許可證》;審核不合格的,將審核結果和不予批准的理由以書面形式通知申請人。

六是合併婦產科醫師執業證書和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根據《母嬰保健法》及其實施辦法等相關規定,婦產科醫師通過母嬰保健技術培訓並考核合格後,在醫師執業證書上加註母嬰保健技術服務的相關內容,不再單獨發放母嬰保健技術考核合格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