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為什麼有“京東是最‘有錢’的虧損企業”這種說法?

321166701097


京東的連年虧損,是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是在大多數人眼中,近年來的京東商城,無論是平臺的知名度還是積累的用戶數量,都有著不錯的業績。儘管經常會提到京東的虧損,但是創始人劉強東卻還是一樣的有錢,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1. 京東到底是“有錢”還是“虧損”?

有能力賺錢不假,但是之前的連續十二年虧損也是真的。不過,去年京東已經宣佈自己開始盈利了。我們先看看2018年第一季度京東自己的財務報告,數據顯示:這一季度京東淨收入160億美元,其中服務淨收入為86億美元。根據京東自己的此物數據顯示,這是京東連續八個季度的盈利。

至於“虧損”,則是有資料顯示:

2014年,京東虧損了50億;到了2015年,這一數據則增長為94億;次年情況有所好轉,實際虧損額為34.7億。

而在2017年發佈的《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上,有一個虧損公司的下設榜單中,京東以5.7億美金的虧損,位居中國企業的榜首。在馬雲大大說京東虧損300億的時候,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隔空喊話,大方承認京東的確虧損,但是隻有90億。所以說,京東之前的虧損,的確是事實。

2. 那麼是什麼可以支撐京東的運營呢?

雖然京東連續的虧損是事實,但同時京東的訂單量、利潤、營收等指標,也是連年上升的。所以,京東商城其實是有連續盈利能力的,可以保證京東強大的現金流。這一大筆資金的價值不言而喻,單是利息就不會是一個小數,何況對於企業來說,資金的去向又怎麼會只是單單的存銀行這麼簡單。所以,現金流的價值對於京東來說,不言而喻。而且,京東背後也有自己的投資人,也就是外部會有資金注入。這與京東未來的前景息息相關,未來的京東是很有潛力的,不然也不會有源源不斷的投資了。


3. 京東賺的錢都去哪兒了呢?

其實現在的京東正在全面佈局,有我們熟知的,方便到讓我們忍不住為之打call的京東物流,還有現在融入到我們日常生活中的“京東到家”服務。除此之外,京東還在佈局人工智能領域。劉強東曾公開表示:“希望京東的下一個12年是技術驅動的12年”。全面佈局期間的京東,必然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這也是京東財務上曾經一度虧損的重要原因。


鎂客網


關於京東虧損這個話題其實一直老生常談的話題,是不是的就會冒出來一條。說實在的,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唱衰京東的,多可恨啊,我老曹都看不下去了。就我老曹的觀點來看,說京東虧損的應該都是根據財報然後再加以分析得出的結論。但是這樣反而容易把簡單的事情複雜化,從而限制了你整體的思維。

支出不出問題則不會倒閉

我們倒不如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一般來說,看一個企業是否會倒閉。只需要看兩個條件:1.經營是否可以持續。2.產品能不能獲得認可。前者考量的是企業的生存能力,後者考驗的是企業的發展潛力。

而經營是否可以持續,關鍵還是看企業的現金流,一家企業的現金儲備或者未來的現金流入,能否覆蓋目前的開支,包括不限於人工、租金等日常經營支出,和利息支出,後續項目再投資等財務支出。

所以說只要這兩類支出不會出現問題,那麼企業在現階段是不會破產倒閉的,即便從純財務角度來說,可能淨資產為負。再舉一個比較有名的例子吧,那就是AMD,這家企業前段時間窮得都要準備賣掉自己的物業大樓來覆蓋現金流支出了,可是隨後就融了一筆十億美金的債務+定增,於是又活蹦亂跳了。

互聯網企業需要擴大份額來獲取現金流

當然,我並不否認京東每個季度都在虧損,但是其收入卻是一直在增長的。收入增長的另一個意義,就在於產品是能夠滿足市場需求的。要知道對於很多企業家來說,產品前期即便通過虧損,能夠打開市場也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況且,如很多人所知,至少京東商城這個業務部門是盈利的。

最後我想說的是,很多人在說京東虧損的時候,都是以看傳統行業的角度來說的,但是京東是傳統行業嗎?不是,其屬於互聯網企業巨頭。換言之也就是說京東不具有像傳統行業一樣的地理壁壘,大體還是贏家通吃的一個結構,因此每一個細分領域內都會形成寡頭壟斷的局面。在市場仍未完全飽和前,所有參與者都是會竭盡全力的擴大份額,以期未來能夠收割最大現金流。

況且對於電商行業的投資人來說,在行業已經脫離探索階段後,風險偏好逐步降低,更多的會市場份額增長更具有確定性的行業龍頭。相比起他的競爭對手,京東目前的相對競爭力更具有安全邊際,他的短期絕對盈虧與否不會影響以後發展的...


天津的曹大壯


創立12年,11年處於虧損之中的京東,為何能不斷的融資發展。

最大的原因就是他的商業模式。

在阿里巴巴、卓越網、噹噹網激戰時,用物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在A股受限同時,通過美股上市已經引入老虎基金和騰訊進行融資。

終於成為了最有錢的虧損企業。

不過去年開始,京東宣佈他盈利了。

2016年京東財報宣佈盈利10億元。

當然自信查看贏利過程,還是有保留意見的。但是經過多年發展,京東的體量已經大到讓資本市場的關注度從講故事,說未來轉變成盈利模式了。

初創企業一開始可以不贏利去拼規模,講未來,但是市場佔有率的增長達到瓶頸後,必須要給資本市場一個清晰的盈利模式。

截至到昨天2月12日,京東市值高達622.6億美元,甚至去年年底差點取代百度成為新的BAT組合。

如此的規模,要保持市值,資本市場要求必須盈利。

2014年上市之後,拷問盈利模式成為每年京東年報必須要回答的問題,資本的耐心是有限的。

京東常年的大規模投入,必須給資本市場交代。

所以2016年,京東給資本市場期待的重組方案,將京東最有價值的物流進行重組。

京東到家和眾包物流合併,並給於上市公司47%的股權,並剝離部分虧損業務。

這個新的故事顯然令市場非常滿意,京東股價也在隨後輪番上漲,一個新的盈利故事滿足了資本的胃口。


金魚新觀點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京東的虧損可以說是老生常談的話題,畢竟京東能連續虧損10多年,也是互聯網企業裡面不多見的。而關鍵的是在於虧損的京東看起來卻根本不像個“缺錢”的主。

實際上,京東之所以虧錢是因為劉強東的佈局太大了,按照京東現在的知名度和用戶量來說老老實實的做一個電商的話也不錯了,絕對不會虧錢。但京東對物流的和倉庫的佈局卻燒掉了京東大部分的錢。

我們都知道物流和倉庫是很燒錢了,更何況京東追求的是當日達服務,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京東物流的包郵費用一漲再漲的原因。但目前而言,京東的這些佈局實際上已經差不多完善了,如果物流不燒錢了,相信京東的純利潤還是很豐厚的。

當然,京東雖然很燒錢,但是他的物流服務也為他建立很多用戶群體。實際上,京東的盈利還是不錯的,之所以一直虧錢,還能活到今天,是因為京東有自身的造血功能。

除此之外,投資者們也是很看好京東未來的發展的,所以在二級市場上京東也能融很多錢。

總之,未來的京東還有無限的潛力,也許有一天京東虧的錢都會成倍數的賺回來。


正商參閱


說京東是中國最有錢的虧損企業,雖然有點貶低人家的意思,卻也有合理的成分。

從規模上看,是我國最大的電商企業。根據《財富》世界500強企業排行榜的數據,2017年京東營業收入539.65億美元,排名全球第181位。這個營業規模比另外兩家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和騰訊——大得多。

2017年,阿里巴巴營業收入分別是377.7億美元,排名世界第300位;騰訊控股營業收入351.79億美元排名全球第323位。這兩家企業營收和京東約540億美元的營業收入相比,差了一大截。

但是,京東雖然有如此龐大的營業收入,淨利潤的數據卻並不好看,已經連續多年虧損。2013-2017年,京東累計虧損接約180億元。其中光2015年一年的虧損額就接近百億元。近兩年京東的淨利潤有所回升,但至今在虧損邊緣掙扎。

作為對比,阿里巴巴營業收入雖然不及京東,但卻賺了個盆滿缽滿。2014-2018財年,阿里巴巴淨利潤累計超過2000億元,年均超過400億。

京東和阿里巴巴雖然都是電商企業,但盈利模式有很大的不同。


阿里巴巴是提供平臺。它就像一個菜市場的所有者,負責菜市場的衛生打理和服務,從菜商手中抽取服務費,具有旱澇保收的特點。京東系要建菜市場,又自己當菜商,投入會比阿里巴巴大得多。這幾年,京東在物流、倉儲等方面的投入,花了巨資,這些投入可都是真金白銀啊。

從虛擬和實體分類看,阿里巴巴是虛擬經濟,而京東卻在做實體經濟。從目前的營銷環境看,做實體不但投入大而且風險也很大,但收益卻並不高。

這一點,即使是作為我國最強的民營企業的華為也體現了淋漓盡致。2017年華為的總營收達到了6036億元,但淨利潤卻只有475億元,淨利潤率不足8%。而從事虛擬經濟的阿里和騰訊,其淨利潤都在30%左右。


財經知識局


京東的困局

京東現在把自己的主要經歷放在了京東物流上面了,怎麼說呢,京東自發展壯大以來,雖然劉強東一直標榜自己不同於阿里的商業模式,但處處卻留意阿里的動向。

我認為京東雖有意向亞馬遜看,但卻沒有到亦步亦趨的節奏,劉強東有自己的想法,因地制宜這一淺顯的道理他還是瞭解的。


現在劉強東最大的問題就是太在乎阿里、亞馬遜、市場的反應,而內心對自己的定位沒有把我準確,沒有自己的定位,就談不上自信,所以劉強東現在可以說處在馬雲和貝索斯的陰影下。

劉強東的業務選擇邏輯

劉強東沒有足夠的戰略眼光,當初在中關村開始轉型做電子商務的時候,更多的是出於生存的考慮,這跟國內很多企業一樣,講求的是“機會主義”。在京東成立之初劉強東並沒有認識自己該選擇什麼樣的商業模式,不就是自己在網上開個店嘛,但幸運的是,隨著業務量的增加,京東商城也不斷豐富著產品種類,最終成為了現在這個規模。



劉強東在07年佈局京東物流這個決定顯然是正確的,但其初衷是看到馬雲即將在全國範圍內佈局菜鳥物流,因此劉強東在內心必須選擇與阿里戰略對峙的狀態,才推出了自己的物流體系,假設當年馬雲沒有宣佈菜鳥物流計劃的話,京東物流不一定什麼時候才會推出這個業務。

對於亞馬遜劉強東不見得是非常認可的態度,但國內市場已經將阿里與京東的商業模式定位了,怎麼辦呢,自己總不能再轉型到阿里的平臺戰略吧,與其這樣找死,就不如自己堅持不一樣的發展邏輯,選擇與阿里對立的市場角色,將更有機會發展起來。對亞馬遜嘛,能借鑑則借鑑而已。

劉強東的為人嘛,我看過很多關於劉強東的採訪,我認為其為人仗義忠厚,屬於我們典型的前程遠大,衣錦還鄉的那種形象。在當年那個環境,一個農民出身的孩子能考上人民大學,而且憑藉自己的努力在北京站穩腳跟,現在還發展到了這個規模,已經算是人中翹楚了吧。


京東虧損是因為自己的業務佈局比較廣泛,成本大,市場看好是因為其不同於阿里的發展前景,以及優質的服務體驗,不差錢是因為京東具有著非常巨大的現金流。

對於未來,內心並不認為劉強東能帶領京東走出重圍,只能說未來市場會有京東的一席之地吧。

以上內容由“集思廣智”頭條號創作,歡迎關注獲取更多精彩內容。對以上內容有什麼見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木石心志


京東曾長期不贏利,這是因為劉強東自建倉儲和物流,前期投入巨大。但當建成之後,給用戶極佳的體驗,京東的發展前景良好,並且,就可信度而言,京東要比阿里強。

先看劉強東的履歷:

劉強東,江蘇宿遷人,1996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系,畢業後在一家日資企業工作了兩年,歷任電腦擔當、業務擔當、物流主管等職。

1998年6月18日,在中關村創辦京東公司,代理銷售光磁產品,並擔任總經理。

2001年,複製國美、蘇寧的商業模式經營IT連鎖店。2003年,京東商城的IT連鎖店已經發展到十多家,但最後由於“非典”的到來而被迫歇業;之後,通過一年的時間開始嘗試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經營產品。

2004年,初涉足電子商務領域,創辦“京東多媒體網”(京東商城的前身),並出任CEO。

2005年,劉強東下定決心關閉零售店面,轉型為一家專業的電子商務公司。

2010年,成為國內首家銷售額超過人民幣百億的網絡零售企業 ;同年11月5日,獲得“創新十年”評選活動“未來十年新經濟人物”。

2014年5月22日,國內B2C電商京東集團正式赴美國納斯達克上市,劉強東身家達到61.5億美元,晉升為億萬富翁行列;同年,劉強東以53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位列《胡潤百富榜》第九。

2015年,入圍“2014中國互聯網年度人物”活動年度人物;同年3月27日,劉強東首次入選《財富》“全球50位最偉大的領導者”。

京東與其他電商最不同的方式,就是京東是自建倉儲和物流。

2007年,劉強東不顧投資人和高管的一致反對,決意自建物流。這是京東歷史上最重要的戰略決策,現在來看,相當成功。談及京東的核心競爭力,所有人都會指向物流。2013年,京東僅在購車上就花費了1個億,到2014年第一季度,京東已擁有1500輛7.6米長和9.6米長的斯卡尼亞及奔馳全封閉廂式貨車。

物流網絡的規劃是一個重大的戰略佈局。京東將大陸市場分為七個大區——華北、華東、華南、東北、華中、西南和西北,並且在北京、上海、廣州、瀋陽、武漢、成都和西安這7箇中心城市建立了物流中心並設立中心倉(亞洲一號),這是物流的第一級;由於覆蓋區域面積巨大,在濟南、南京、重慶等城市設立前置倉,存放週轉快的商品,而不會是全品類存放,這樣做是為加快對二三線以下城市用戶的反應速度,加快時效,提升用戶體驗,這是第二級;再往下是分撥中心,第四級是中轉站,而第五級即終端級便是配送站。配送員從站點出發,用麵包車、三輪車、摩托車進行配送。

由於京東是自建倉儲和物流,所以和亞馬遜一樣,前期投入巨大,所以很長時間沒盈利。但是,當建成完之後,加之青龍系統,其優勢就顯示出來。快的當天下單當天到,慢的最多三天,比阿里快多了,所以用戶體驗是極好的。就我個人而言,IT、家電、藥品等貴重或救命的東西,我都會選擇京東自營,其他衣服、小傢俱之類,有時會選擇阿里。


元和拾一年


虧損和有錢是兩個概念,虧損表示是不盈利,有錢表示是有有現金流。這是互聯網公司的常規玩法,而不是京東一家的玩法。

不止京東是有錢的虧損企業,滴滴也是,亞馬遜更是如此。虧損反而讓企業越來越有現金流。

京東虧損到底多厲害呢?

2009年淨虧損1.03億,2010年虧損4.12億,2011年虧損12.84億,2012年虧損17.29億,2013淨虧損0.49億,2014年虧損50億,2015年虧損94億,2016年虧損5.7億,京東公司已經一共虧損185.47億。到2017年盈利1億元,2018年預計又要虧損了。



所以京東當然是一個鉅虧的企業。

然而,京東同樣很富裕,富裕是我們說的資金鍊,一方面京東通過供應商壓貨的模式,可以保證現金流的週轉,另外京東通過股票市場的融資也可以保證企業長期有序的運營,當然現金流不斷,京東都不倒閉。不過劉強東可能會邊緣化了


今天,爆料,奶茶妹妹的澳洲豪宅以1350億澳元虧損賣出,淨虧270萬澳元。你認為這和劉強東有關嗎?


毛琳Michael


虧損,這是一個標準的互聯網公司發展要素。


從我自己接觸的創業項目來說,特別是以APP的模式增長用戶的互聯網公司,基本上在初期都是虧損的。因為在推廣運營中,在營銷支出和行業競爭裡,都是用資本去補貼,獲取用戶的沉澱池,還要應對競爭對手的商戰。這些資金的支出基本上都是在企業沒有產生利潤,想要達到頭部老大時所有耗費。通俗點說,在割韭菜之前,必須要讓韭菜長大。


京東的發展中,對標競品的時候非常多,特別是當年與噹噹價格戰、京東自建物流等戰略措施,需要的資金都是非常巨大,以當年京東的營收和利潤是不相匹配的,而京東又是做B2C的平臺模式。

前兩天爆出“京東給員工購買五險一金就花費50億和自建房產”,這些福利待遇在很多互聯網公司都是沒有達到的。這些成本支出在以京東的利潤報表上,就是虧損的。亞馬遜虧損了十幾年,但它是全球前五牛逼的公司。這是因為資本市場的短視與企業的戰略規劃上衝突,有些利潤拿來了,也就是這個企業沒有未來的時候。

投資是投的未來,企業也是要講未來。

你們覺得呢?歡迎關注評論點贊

魔投譚


京東作為自營電商的龍頭,採用自建倉庫和自營物流的重資產模式。在外界看來,這種模式有著不少弊端。但同樣有很多人,看好京東的未來,認為短期的重資產佈局,雖然難以快速盈利,但是前景光明。

阿里涉足的領域更廣,淘寶作為最大的電商平臺,通過為廣大中小企業和創業者提供服務,運行的是輕資產模式。

但曾承諾不做物流的阿里,也成立了菜鳥物流。曾不看好重資產模式的阿里,也建立了天貓超市。曾承諾為廣大中小企業提供服務平臺的阿里,也組建了電器城。這樣不同店鋪的訂單,都是從阿里的倉庫發出,和京東也大同小異。

劉強東曾說過,京東的存在意義,就是減少貨物的搬運次數。因為從商品離開工廠,到消費者手裡的這一過程中,每多一級中間商,就會增加一次成本。而京東要做的,是通過參與產品生產及交付消費者的整個環節,擴大效率,減少成本,實現企業和消費者的雙贏。

隨著社會商品化程度的提高,物流條件的改善,以及運行模式的成熟,自營電商有著更大的競爭力,也代表著先進生產力。只有形成規模效應,只有參與生產消費的整個環節,才能實現生產質量與消費服務的可控與可持續發展。

可以預見的是,未來一批淘寶中小店鋪,可能會倒閉或被大企業併購。而阿里也會意識到危機,那麼最可行的方式,可能就是它曾不看好的自營平臺。

每一次社會革命,不管是工業革命還是信息革命,帶來先進生產力的同時,不可避免地會造成大量失業。而在社會化程度更高的將來,中小賣家單打獨鬥的模式,也逐漸不可持續。

任何人都無法預言未來,我們能做的只是預測發展的趨勢。可以說,京東和阿里的模式之爭,不需要誰來一槌定音。只能說誰更代表先進生產力,誰真正節省了社會成本,誰就代表了發展趨勢,誰也就是消費者最終的選擇。

此答案在我提出的類似問題已作答,為本人原創。

歡迎關注堅果旅行,每日獲取精彩資訊和乾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