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三國志》說曹操是“沛國譙人也”,有人說出生於安徽毫州有人說是河南永城,你覺得是哪裡呢?

用戶4315569407


曹操的祖籍地是比較清楚的,是安徽省亳州市,近年來有人提出了新的觀點,認為有可能是河南省永城市,這其實並不可能。

曹操的祖籍地並無疑異

曹操是哪裡人?這一點史書說得比較清楚,《三國志》說他是“沛國譙人”,東漢州、郡、縣是三級行政體制,郡又分普通的郡和“郡一級封國”、“屬國”等幾種類型,“郡一級的封國”就是把這個郡分封給了劉氏宗親王,本來是沛郡,分封給了沛王,這個郡就成了“沛國”,“譙”是沛國下面的一個縣。

根據史書的記載,曹操是東漢末年豫州刺史部沛國譙縣的人,這個譙縣就是今安徽省亳州市城區一帶,過去稱亳縣,後來升格為地級市。

安徽亳州在商朝成湯時一度成為都城,西周初,周武王封神農之後在此建立姜姓焦國,修築了焦城。春秋時,焦國被陳國所滅,魯僖公二十三年(前637年),楚國伐陳國,奪取了焦城。秦統一後,置譙縣,屬“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碭郡。漢朝時,譙縣歸豫州刺史部沛國。

曹操的祖籍地譙縣最早的名字是焦國、焦縣,後改名為譙縣,就是亳州市升格之前的亳縣,相關沿革是清楚的,沒有什麼疑異。

曹操不是“譙郡”人

說曹操是永城人,一個原因是把曹操的祖籍地範圍擴大了,永城歷史上曾屬於譙郡,有人說曹操是“沛國譙郡”人,所以永城也有作為曹操祖籍地的可能,但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曹操是東漢人,他死的時候東漢還沒有結束,所以說他是哪裡的人,只能以東漢的行政區劃去看,東漢的“國”和“郡”是平級的,簡稱“郡國”,沛國下面不可能管轄一個“譙郡”。

一直到曹操去世的時候都沒有“譙郡”這個概念,他不可能是“譙郡人”,後來以譙縣為中心升格出了一個“譙郡”,但它也不可能屬於沛國,它是新獨立出來的高於縣的行政單位。

所以,討論曹操的祖籍地,不能先把“譙”的概念放大,不能以為只要是在後來的“譙郡”範圍內就有可能是曹操的祖籍地,曹操是譙縣人,範圍並不大,不在東漢末年譙縣範圍內的都不可能是曹操的祖籍地。

曹操不是“費亭”人

說曹操是永城人,還有一個理由是說他是“費亭人”,永城往南有一個新橋鄉,附近有一條澮河,古時在澮河附近有一個費亭,也叫費亭集,清朝光緒年間河上新修了一座磚橋,這裡才改名叫新橋集。

曹操的祖父曹騰曾被封為費亭侯,清朝編纂的《永城縣誌·古蹟志》中記載:“費亭,在城南費橋集。漢建和元年封中常侍、沛國曹騰為侯國,此城即其食邑。”證明曹操祖父的封地就在這裡。

但這說明不了什麼,東漢時沒有規定封地必須在本人家鄉所在地,有封本縣的,但大部分不是,後一種情況的例子太多了,曹操的武平侯、袁紹的鄴侯、諸葛亮的武鄉侯、司馬懿的舞陽侯,都不在他們的祖籍地。

曹操不是“精舍”人

說曹操是永城人,還有一個理由是他寫的著名散文《讓縣自明本志令》,在這篇文中,曹操自己說:

故以四時歸鄉里,於譙東五十里築精舍,欲秋夏讀書,冬春射獵,求底下之地,欲以泥水自蔽,絕賓客往來之望,然不能得如意。

精舍可以理解為郊外的一所別墅,曹操年輕時在政治上遇到了挫折,回家鄉隱居過一段時間,修了這所精舍。有人認為,現在“從亳州市區往東二三十里即進入河南永城境內”,所以曹操的家鄉應該是精舍所在的永城。

這是個誤解,曹操其實已經說得很清楚了,精舍位於“譙東五十里”,為什麼強調“譙東”?因為譙縣才是曹操的老家,他只是在老家以東某個地方蓋了座別墅而已。

亳州人跑到永城買套房子,就能成為永城人嗎?戶口也許可以遷過去,但祖籍地不能改吧?所以這條證據也說明不了什麼。

用華佗無法證明曹操是永城人

史書上說華佗也是“沛國譙人”,且是曹操同時代人,二人還有過交集,有人認為華佗是永城人,可以間接證明曹操也是永城人,但這方面證據不足。

河南省永城市龍崗鄉有個華佗村,原本屬於安徽亳州,1952年連同整個永城一起被劃歸了河南省,華佗村原來建有華佗廟,後被拆毀,該村有許多野生的蔓陀羅,這種植物具有鎮痛、麻醉等作用,相傳是華佗配製麻沸散的原料。

這個華佗村是不是華佗的祖籍地呢?這個可以爭論,因為你有華佗村,亳州那邊還有華佗鎮,人家的證據更多,沒有更有力證據之前,說華佗就是永城人還為時尚早。

況且,即便華佗是永城人也不能證明曹操也是永城人,亳州市區魏武大道兩側有曹氏家族墓群,也就是曹家的祖墳,曹操的很多長輩就埋在這裡,一般來說,為了祭祀方便,祖墳不會離自己的家太遠,曹操的老家也許在當時的譙縣縣城,也許是鄉下,但即使在鄉下,也是離縣城不遠的農村,具體來說就是離曹氏家族墓群不遠,不可能遠到永城去。


南門太守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當以慷,憂思難忘。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憂從中來,不可斷絕。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闊談讌,心念舊恩。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厭高,海不厭深。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這首流傳千古的詩歌出自曹操之手,以沉穩的筆調寫出了他求賢如渴的思想和統一天下的雄心壯志。曹操是漢末的書法家、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一生戎馬倥傯,為曹魏政權的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曹操的功過是非自有人評述,咱們不必多言。對於他的出生地,今人頗有爭議。有人說是安徽亳州,也有人說是河南永城。究竟哪一種說法正確?

百度百科中寫道:曹操(155年-220年3月15日),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瞞,沛國譙縣人。東漢建武十八年(42年),在譙縣治豫州刺史部,治所為譙郡(今安徽省亳州)。



《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太祖武皇帝,沛國譙人也。”這或許就是亳州城市名片“曹魏故里”的來由吧。

亳州城中有曹操觀穡臺遺蹟,有八角臺遺址,還有地下運兵道以及曹操的手跡等等。從這些方面不難看出,曹操與亳州有著情絲萬縷的聯繫。

因此,說曹操是亳州的,這是有一定道理的。


飄搖的炊煙


曹操出生於公元155年,沛國譙縣,即是現在的安徽省亳州市。

“2011年,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副會長韓昇、復旦大學現代人類學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李輝教授”,率課題組在曹氏宗族墓所在地——安徽省亳州市文物主管部門配合下,找到兩顆從曹氏宗族墓“元寶坑一號墓”中出土的牙齒,結合墓室內中央位置的墓磚銘文“河間明府”,“課題組最終確定兩個牙齒均來源於曹操叔祖父河間相曹鼎”。“2012年底,根據現代基因和古DNA的雙重驗證,復旦課題組最終100%確定了曹操家族的DNA”。所以,曹操應是安徽亳州人。


松靜修心


這樣的爭議其實十分的普遍,比較類似的就是諸葛亮的家鄉,河南南陽和湖北襄陽紛爭已久,都認為自己才是諸葛亮的家鄉。這樣的爭議其實是古代和現代行政區劃不一致引發的矛盾,現代的南陽與襄陽是毗鄰接壤,古代也許就是同一個地方,曹操到底是河南人還是安徽人的爭議同樣如此。我們看看三國時期的譙郡的地圖,那時候的譙郡包括現在的淮北市、宿州市、亳州市以及河南省的永城市,但是基本以現代的亳州市為主體。

我們現在看到的關於曹操出生地的介紹,基本上就是精確到譙郡,並無公認的更具體的地點,歷史記載曹操出生在官宦世家,既然曹操是官二代,那麼生活中城裡的概率更高些,而譙郡的治所就是在現在的亳州城區--譙城區,但是這隻能說明曹操大概率出生在現在的亳州。但是也不能否認他出生在郊區的莊園,那就有可能出生在河南永城,也可能是淮北市、宿州市。

東漢末年的行政區劃距今已經將近2000年,具體的邊界走向早已經無法具體核實,曹操母親的活動軌跡更是無從考證。亳州與永城阡陌相連,也許曹操的母親一不小心就走到了現在永城的地界。這種爭議沒有什麼現實意義,根本就是誰也說不清楚的羅生門,主要的還是要傳承好歷史文化,發展好地方經濟。


心懷17


首先需要提問者改一下,把亳州誤寫成毫州了。

其次是本人個人觀點,曹操到底出生在何地?這件事爭論來爭論去都不好下定論。畢竟出生於何地這件事歷史上不會做記錄,但是曹操祖籍在亳州毫無疑問,畢竟曹操家族墓群在亳州市,並且亳州是三朝古都,所以曹操出生於何地,個人感覺這樣的爭議毫無意義,只有把現存的名勝古蹟保護好,才是正確的,讓後代子孫也有機會一睹曹操的風采。




桑小護a


亳州寫成毫州了


大明56115671


安徽有亳州市,沒毫州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