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農村土地確權後,沒有土地的農民該怎麼辦?

雲南心連心


這個問題很普遍,基本上每個村都存在這樣的情況,涉及的人群也不少,特別是國家提出“第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長30年”後,一些人更加擔心,比如家裡有好五六個人,但當初參與分地的人只有一兩個人,擔心再延長30年實行後,家中“人多地少”的情況將長期改變不了。

按照我國的土地承包政策,一直延續的是穩定的主基調。從二輪承包實行30年到農村土地承包法主張“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從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提出的“保持農村土地承包關係長久不變”,到最近幾年開展的農村承包地確權,以及黨的十九大提出“農村土地二輪承包到期後再延長三十年”,都是一脈相承的,強調的是穩定,是不根據人口增減而動態調整,其目的在於穩定經營預期,避免短期行為。

按照現有政策要求,農民沒有土地,可以通過以下途徑解決:一是通過村裡機動地解決,二是流轉別人土地耕種,三是可以開墾荒地荒山解決。

但農村情況遠比這複雜:從機動地來看,隨著農村新增人口的不斷增多,多數村已把機動地全部承包到戶,大部分村已經沒有機動地而言;從流轉土地而言,這對農民來說,根本不是自己的土地,農民“不患寡而患不均”,開墾荒地對多數地方來說也不現實。

因此,在穩定的政策導向下,潛藏了一些問題。特別是如果一個村莊長期不調整土地,因為自然生死、“農轉非”等原因導致的人地矛盾會不斷加劇,所謂“活人沒地種、死人還種地”的現象日漸增多,不僅造成了極大的不公平,也容易導致村民間的矛盾對立。相反,一些村莊根據老百姓的意願,實行三五年一調整的土辦法,有效解決了土地佔用不均的矛盾,形成了好的機制,這種做法在一些地方還比較普遍。現在一些專家也呼籲根據人口增減,動態調整土地。這個雖然不符合土地承包法的一些原則,但從村民自治的角度,也是值得考慮的。

本人長期從事農村土地承包政策的宣傳研究,歡迎各界朋友交流探討,歡迎關注農人農地頭條號。


農人愛農地


農村一直實行增人不增地,減人不減地的政策,維持了土地的延續性和穩定性。

在中國農村,農民娶個媳婦是不會多分土地的,生個孩子也是不分地的,家裡老人去世雖然不去地,但要是一農村家庭有倆個兒子呢?地還是四個人的地卻至少養活8個人,增添生存壓力,家裡兒女多在農村是普遍現象,而不是個例。

地少用不了太多人,多餘的勞動力總麼辦呢?目前情況就是孩子去城市打工,父母在家留守。其中一部分人在城市生活了,但大部分人最終還是回到農村了。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農村的孩子考上了大學,在城市娶妻生子,成家立業。這部分人基本就不能回農村了。

實際2018年土地確權後,就等同已經認可目前的土地分配狀態,再次分配土地的可能性已不存在。土地流轉,土地託管,品牌農業將成為新常態。有知識,懂市場,精種植的新農人將是未來農業得開拓者和原動力。



稻生部落


土地是農民的命根子,是他們賴以生存的源泉。雖然沒有土地有很多種情況,但可以通過以下一些方法獲的土地。

每個地方大體都可能通過排號領取土地。就是那些沒有土地的村民可以去鄉鎮府報備自己的土地需求,然後政府部門會有專人去協調,如果有無人經營的土地或預留地,就可以排號領取。

因為在農村,根據農村自身情況,都有一些預留地,就是為了因土地承包合同改變而預留的土地,因此在農村沒地的農民都可以通過村集體申請獲得預留地。還有就是可以以承包土地的形式解決。

我們知道,農民可以相互直接轉讓土地的使用權,通過這種土地流轉的方法,讓沒地的農民只要繳納一定租金就可以獲得土地使用權。值得注意的是,在農村還有一種情況,就是有一部土地目前存在分歧,有爭議,那麼,這部分土地就正好可以利用,給那些種種原因沒有土地的農戶。

因為,這種有爭議的田,無法確權,如果這部分田地與你有關係,你可以要求村組重新分配。通過這種方法,會有很大幾率獲得田地。但需要注意的是,這類土地往往會產生糾紛,所以一定要掌握好所有原始材料及相關證明,以備不適之用。

人地矛盾一直存在。解決這個矛盾不能通過不斷平分、不斷細碎化土地規模來解決。

根據人員增減不斷調整土地承包政策,會犧牲制度的穩定性。今後應當通過將承包地承載的生計保障、社會保障等功能交給社會保障體系,同時多渠道、多途徑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統籌解決這個問題。

希望這些信息可以可以幫助到你。


新華融媒新消費


天無絕人之路,對於土地確權後農村沒有土地的農民,我認為根本不用擔心怎麼辦。

全國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要求2017年基本完成,2018年掃尾收官。

土地確權後,農村土地的經營權,將以法律的形式給予確定下來給農戶。這次土地確權,不是重新分配,只是重新明確,因此,上輪土地承包之後新增的農村人員,將沒有土地可確。那麼,這部分人怎麼謀生?

一是外出打工。其實,即使沒有土地確權,即使家有良田數畝,現在很多農村年輕人已經不再種田種地了。土地,已經不再是農民的唯一命根子。隨著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很多農村人已經不再固守土地謀生。外出到經濟發達地區打工,是一條不用計算成本、沒有太多門檻的便捷致富之路。

二是自己創業。如果不願意外出,又有點小資本,也可以在家創業。可以流轉別家的土地來搞規模種養,發展家庭農場之類,也可以做農產品購銷賣買,可以開個小商店,可以做一些與農村農業相關的生意,如大米加工,購銷農資,等等。反正現在農村裡的小本生意也不少。只要勤快,肯幹,沒有土地也沒多大關係。

三是繼承父輩的土地。國家在出臺土地確權政策的時候,就已經考慮過這樣的問題。確權後,農村土地的經營權是可以繼承的,沒有土地的年輕人,如果還想種田種地,可以繼承父輩的土地經營權,繼續種。


桂農通


聚焦“三農”,關注【三農視知】,更多精彩等你拿!

問題:農村土地確權後,沒有土地的農民怎麼辦?

距離上一輪農村土地確權已過去幾十年了,這期間城鄉發展變化巨大,很多土地沒佔用,導致農村土地鍾量越來越少,這種形勢下開展了新一輪土地確權工作。

農村土地承包

農村土地所有權分為國有和集體所有,絕大多少是集體所有。農民承包土地僅僅享受承包地“三大權利”中的承包權和經營權。

由於我國耕地面積緊缺,在農村土地面積基數不斷減少的背景下,確定了農村承包地“增人不加地、減人不少地”的土地政策,這就導致了因為各種原因沒有土地的農民要分得承包地,比較困難。



農村土地確權

農村土地確權,指的是依法對農村土地的所有權、使用權和其他權利的確認和確定,其主要目的是搞清楚目前農村土地面積基數、使用情況、權屬關係等。

土地確權,不是在這個過程中重新分配土地。在土地確權工作完成後,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根據村集體土地預留、回收情況,申請分配適量土地。前提是村集還有多餘的、回收的土地,否則沒有土地農民依然無地。





【三農視知】關注三農,傳遞農業農村農民新價值!

對此,大家都有什麼想法呢?歡迎吐槽評論!4.6





鄉鑑


隨著2018年的到來,農村土地確權也即將結束。而在土地確權這個過程中,大家都很關心那些沒有土地的農民該怎麼辦呢?

在農村沒有土地的人包括:一是由於村裡沒有可分配機動地而沒有得到土地的,這大多都是80後至現在出生的人口;二是因早些年在農村生活的比較貧困而舉家遷出的人;三是把土地流轉出去了,土地早以確在他人名下;四是有的把土地自願上交到村裡,但因沒有簽訂上交的合同,土地自然也就分配給當時沒有土地的人。

在農村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這樣:

一是將本人的需求報告給鄉政府,排號領取土地。現在很多政府對這些沒有土地的農民有一些政策,沒有土地的農民可以去鄉鎮府報備自己的土地需求,然後政府部門會有專人去協調,如果有無人經營的土地,那麼就可以排號領取。

二是可以承包他人的土地。沒有地的農民可以承包其他人的土地,用承包的方式滿足自己的用地需要,這種方式比較簡單,可以在申請土地時先用這種方法滿足需求。

除此之外,那些原本分配到了土地,又因為某種原因失去了土地的人,基本上是年近古稀之年的老人。國家對這一部分老人們(無勞動能力,無經濟來源,家庭收入低於正常水平,殘疾人家庭)以經出臺相關政策,失地的老人們可以向有關部門申請低保。

最後提一點:農民朋友不需要擔心土地確權之後土地到底能使用多久這個問題,國家已經明確提出,農村的土地改革等各項改革都必須要保障農民的利益為基礎,即使是土地確權之後土地不在分配,也必然會考慮到沒有土地農民的利益,土地是農民的固有資產,農民對於土地有著長久不點的使用權。


農產品期貨網


我想以我們村子的做法,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我們村子的土地確權工作已經搞完了,我們是這樣解決土地不均衡的矛盾:實行了在保持原先承包地整體不變,大穩定的前提下,小範圍調整,多退少補的方法。

我們這裡是屬於丘陵溝壑區,經濟不太發達,靠天吃飯,加之土地面積比較少,人均不到兩畝,農民把土地看得很貴重,視為命根子。第二輪承包以來,隨著時間推移,許多家庭的人口數量都發生了變化,有的家庭兒子娶媳婦,兒媳生孩子人口增多了;相反有的家庭老人去世,姑娘出嫁人口減少了,還有個別家庭全家遷居城裡去了,已經沒有農業人口了。這就造成了有的家庭人多地少,有的家庭人少地多,甚至無人卻還有土地的矛盾。

怎麼解決這個矛盾?土地確權給提供了有利的機會。利用土地確權,重新丈量各家的承包地,確定基數。收回家裡沒有人的土地,動員減少了人口的家庭退出多餘的土地,把以前預留的機動地全部收回來。然後按戶口本來確定,各家新增加人口的數量,對增加的人口適當補劃土地,滿足了缺少土地耕種人的願望。這樣以來解決了矛盾,平衡了各方的利益,收到了比較滿意的效果。

不知我們村子的做法,是否對你有借鑑意義,你滿意我的回答嗎?


衛農老頭


你這個問題問的很好,也很現實,一些農村沒趕上上次分地的大多數年輕人還是沒法分到土地!因為這一次土地確權並非是土地重新劃分,只是對第二輪土地承包面積的一次核實。

那農村沒有土地的年輕人到底有沒有方法可以獲得土地呢?答案是有!有以下三種辦法!

如果查閱我國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你就會發現,在其第二十八條對第二輪承包期內沒有獲得土地的新增人如何獲得土地給出了明確規定,具體內容如下:

1、集體經濟組織依法預留的機動地;2、通過依法開墾等方式增加的土地;3、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土地,這三種情況下的空餘土地都應當用於調整承包土地或者承包給新增人口。

也就說,如果一個村裡或者集體經濟組織中之前有預留的機動地、或者通過依法開墾等方式新增加了一些土地,以及一些承包方依法、自願交回的土地,比如第二輪承包期初階段,有些人認為農業稅過重而放棄土地承包權,或者有一些人覺得種地不掙錢也沒有產權意識就把圖退回給集體,這樣的地就可以重新分配給新增人口。

輪包土地——讓想種地的人能夠種的上地!

所以,目前就我國的情況來看,新增人口要想在第二輪土地承包期內獲得耕地目前只能通過這三種途徑來獲得。但就筆者掌握的情況來看,很多農民朋友反映,很少有新增人口能夠通過這三種途徑來獲取土地。但是如果真的想種地,而家裡耕地又不夠,該怎麼辦呢?那只有一個辦法最為便捷有效——輪包他人土地。

因為我國目前土地確權的一個最主要好處就是讓農民土地流轉起來,讓一些想種地的人能夠得到土地的使用權。有承包土地的人不想種地,而沒有承包土地的人想種地,土地確權解決這個問題。

總之,新增人口想獲得土地承包權只能等到第二輪承包期結束了,但是隨著我國土地制度的不斷改革,想種地願意種地的人一定不會吃虧。

《糧油市場報》官方賬號首發於在悟空問答!12.21


糧油市場報


村人說農村事。聚焦“三農”,關注我,有更多精彩。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對農民來說,他們的天就是土地。只有土地才能夠進行農業生產,才能夠創造收入。所以說,農村土地的重要性對於農民而言是極不言而喻的。


如今已是2018年,土地確權工作即將在年底結束。等確權結束後,農村土地的價值與以往將更是不可同日而語。更何況,隨著土地確權的逐步落實,農村土地的價值已不可同日而語。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在農村存在不少農民沒有自己的土地,那麼對於沒有土地的農民,怎麼辦呢?我們就來分析看下。 沒有土地肯定要想辦法獲得土地。有以下幾種辦法可以考慮:

一是可以向村鎮申請土地。這就有點像我們去醫院看病排隊掛號的意思。因為每年人口的生老病死以及戶口遷移的變動,對那些沒有繼承人的土地或者戶口外遷放棄土地等所有一切歸還村集體的土地,村集體可以對其再進行分配。所以申請土地時間會比較長。

二是可以通過土地流轉,承包有土地的農民的土地。因為在農村有土地的人不想種田,想種田的沒土地,通過土地流轉耕種也可以讓自己有土地進行農業生產。

三是自己開墾“四荒地”。這“四荒”指的是荒山,荒溝,荒丘,荒灘。 根據《土地管理法》的規定,農戶開墾的“四荒地”等集體未利用土地的行為,在獲得依法批准並簽訂了家庭土地承包合同的,可按照原土地承包關係進行確權登記頒證。但對於農戶私自開墾荒地的行為,則由國土資源部進行依法處置;首先如果簽訂了承包合同的可確權登記,但沒有簽訂的則採取村民決議的方式來決定是否可以進行確權登記。



不過在農村,土地確權後想重新獲得土地真的會很難。因為土地價值不一樣了,誰都不會輕易放棄。萬一真的沒有土地怎麼辦?狗不會被尿憋死,人不能被土地餓死。這時需要另尋它路。比如通過培訓掌握某一種技能,靠手藝生活。現在也有很多的市縣組織農民學技能,為農民謀出路。


農村裡的苦只有農民自己知道。很多人特別是年輕人都吃不了幹農活的苦,都不願意在農村種田耕地。都紛紛的學技術,進公司單位,這都是自己在為自己謀發展,謀出路。

只要自己願意動手,豐衣足食足夠。

朋友們,你們如果是農村的沒有了土地,你們會怎樣去選擇呢?歡迎大家留言交流。


洞庭清水塘


我會一直在關注這一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