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林如海為什麼會執意將年幼的女兒林黛玉送到外婆家?

藝嶼Eyesvot


林如海沒有執意將年幼的女兒林黛玉送到外婆家,林黛玉到賈府是林如海的無奈之舉。

林黛玉進賈府是賈敏的遺願

賈敏是一個不凡的女人,她死後扔下年幼的女兒,她一定不放心。

在古代,沒有母親教養的女孩,不好找婆家。賈敏清楚,如果林如海不再娶,黛玉便沒有當家主母教養,如果林如海再娶,黛玉就要有後娘,後孃對黛玉不會真心實意的關愛。因此只有把女兒託付給賈母教養,才是最明智的選擇。於是臨終前,賈敏就黛玉的問題和賈母以及賈政有過詳細的溝通,並達成共識。

林黛玉進賈府,是賈府力主的結果

1、林如海是蘭臺寺大夫,後任巡鹽御史,是有實權,被皇上重用的人物。如果賈敏死了,賈家和林家的紐帶沒有了,賈府和林家的聯繫一定變弱。如果把林黛玉接進賈府,甚至和寶玉聯姻,那麼賈府就不會失去林如海這樣一個強有力的政治同盟軍。

2、林家沒有兒子,只有黛玉一個女兒,林家還沒有近親嫡派,林家五世積攢下的財富都歸黛玉一人所有。寶玉娶了黛玉,就會得到林家的財產。賈家當然願意接黛玉進府,這樣黛玉到了談婚論嫁的年紀,第一人選當然是年貌相當的寶玉。

3、也許賈敏在臨終前,對黛玉的婚事也做了安排。

賈府的船隻和人來接黛玉的時候,林如海藉口黛玉有病,沒有立刻讓黛玉走,是因為林如海要繼續確定,女兒到賈府的具體細節。

林如海對賈雨村說,賈母早就派船派人來接黛玉,因為黛玉生病,沒有成行。等賈雨村護送黛玉進京時,已經耽擱了好久。

雖然賈敏有遺言,但是林如海不願意讓女兒進賈府,因此賈敏死後,林如海讓黛玉守制讀書,如果林如海想送黛玉進賈府,就不會留下賈雨村了。

但是賈母接黛玉的心情非常迫切。早早打發人來接外孫女。

來接黛玉的人,一定帶來了賈母和賈政的信件,對黛玉的未來做出了承諾。

林如海決定此生不再娶,這樣的話黛玉便無人教養,對黛玉的未來不利。林如海權衡再三後決定讓黛玉去外祖母處,由外祖母親自教養。

林家人都不長壽,林如海對自己的身體情況也很清楚,他怕自己死後,黛玉無人照顧,因此忍痛做出決定讓女兒離開自己。並且給女兒帶足生活費

林如海讓黛玉進賈府,不會什麼也不給黛玉帶,他讓賈雨村護送黛玉進京,一方面是保證黛玉的安全,另一方面是給黛玉帶的財物有一個證明人,不至於被賈府的傭人私吞。

普通人都知道窮家富路,林如海知道,賈府不至於差黛玉的生活費,但是他一定給黛玉帶足了生活費,不讓自己的女兒受絲毫委屈。

鑑於以上考慮,林如海把黛玉送到了賈府。


潤楊的紅樓筆記



林如海之所以執意將年幼的女兒送入賈府,我想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黛玉喪母。

我們都知道林家支數不盛,人丁稀少。林如海自己也沒有什麼至親之人,只有幾個堂族,而黛玉也沒有親兄弟姊妹。所以她的母親賈敏死了以後,林黛玉在林家是相當的孤單寂寞的。

雖然林如海有幾房姬妾,但是也沒有生養孩子,所以林黛玉連同父異母的兄弟姊妹都沒有。

而且賈敏死的時候黛玉才四五歲,實在是太幼小了,姨娘們如果欺負她,林如海也毫無辦法!畢竟他身為鹺政,公務繁忙,不可能整天守著女兒。

所以林如海對黛玉說:“汝父年已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扶持:今去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正好減我內顧之憂,如何不去?”

林如海的這段話可以說是字字泣血,愛女之心可見一斑。


二,親情缺失。

從書中我們可以看出,林如海也是一個親情缺失的人。因為從小家裡人丁不興旺,所以他也沒有感受到兄弟姐妹之間的親情。

所以換位思考,他會覺得林黛玉從小在這樣的環境下生長是不利的。而當時的賈府在林如海看來,可以算是人丁興旺,如果把林黛玉送到賈府去上有外祖母賈母,兩個舅舅疼愛,還有好幾個兄弟姐妹可以相伴,林黛玉不會孤單寂寞。

可以說,林如海之所以下決心把林黛玉送到賈府,是有這方面的考慮的。

第三,對賈母和賈政的信任。

林如海對賈敏的感情應該是很深厚的,所以在賈敏死後,他說自己沒有續絃之意。而賈敏是一個大家千金小姐的楷模,這一點我們從王夫人的話裡可以猜出來。

賈母在教養女孩子方面是很有一套的。她一手培養了賈敏,元春探春姐妹,個個都是不錯的。

所以林如海希望林黛玉在賈母的教導下,也可以成為賈敏和元春那樣的人。

而賈政這個二內兄,在林如海心裡更是一個好人,他在給賈雨村介紹的時候曾經不遺餘力地誇讚賈政之為人。

把女兒託付給這樣的舅舅還有什麼不放心的?

總之,我認為林如海將林黛玉送去賈府初衷是好的,也沒有錯!

錯的是林黛玉,在不對的年代愛上了對的人!


凡眼看紅樓


《紅樓夢》中林黛玉本是林如海、賈敏的唯一存活的孩子,是夫婦二人的掌上明珠。林如海更是見她聰明清秀,也讓她讀書識字,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她在林家生活得自在清貴、雅緻安逸。



可是,造化弄人,在林黛玉長到6歲的時候,她的母親便得病去世了。書中說,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是和林如海都是堂族,也沒甚親支嫡派。同時,結合後文,以及林如海疏放的文人氣質,也沒有什麼過密的交往的親戚,因此林家並沒有特別合適的年長女性來正式陪伴和教導林黛玉成長。

這對林黛玉的性格養成以及生長髮育是十分不利的,後文林黛玉自己在聽到寶釵對她的,不要讀那些雜書轉移了性情的教導之後,也從內心裡發出了對自己悽苦命運的感慨。再從《牡丹亭》、《西廂記》等一眾知名愛情故事來看,縱使小姐見了清俊的男人有動心之舉,也必是在內室和母親接觸和互動比較多,母親對於女兒品格的形成和作派、教養是起著重大作用的,所以杜麗娘有觀景而不讀書的行為後,杜父是責怪她的母親對她的教養不到位的。

自宋朝後,封建禮教對女性的約束更多,男女授受不親,如非寒門小戶,父親縱使再疼愛女兒,也不便過多與女兒接觸,又因性別差異,父親對女兒家的心理更是難以琢磨,何況對女兒家的一眾生理和生活事務(女容、女工等)也無從言說。若為待嫁女兒,對其啟蒙夫妻閨房之事更無法也不便開口。


再者,林如海當時並未賦閒在家,還有重要公務要幹,並且因為他與賈敏夫妻關係特別融洽和諧,喪妻之後,心情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身體也不是太好,對黛玉的教養有點力不從心。

在林家,黛玉是孤女,沒有兄弟姊妹扶持,最親的親人便只有賈府的賈老太君。自賈敏亡故之後,賈母幾次三番來請黛玉入住賈家,殷勤備至,加之賈母為人的品行、氣度,以及賈敏的日常讚譽(應該是少不了的),和賈家有眾多與黛玉年紀相仿的孩子,可相伴她成長,這也打動了林如海。所以,林如海勸說黛玉暫住賈家,以後再接回來。

當然在這些主要的因素之外,還有書中沒有明說的一條線索。也許在賈敏在世時,曾經與賈母有一種默契,並且徵得了林如海的同意,就是林黛玉與賈寶玉或許能夠成為親上加親的夫婦,這也是林家和賈家進一步密切關係的好事,互相彌補了對方家族的劣勢。讓林家子孫更加繁盛,並且有了京都的貴族力量支持;讓賈家能夠有科舉出身,並且高中探花的林如海的力量加持,何況當時林如海仕途順利,擔任鹽務重要官職,對寶玉的前途有莫大幫助。只是這種默契並沒有明說,畢竟兩個孩子太小,再者說王夫人那裡,心中可能另有計劃,所以在林黛玉剛進入賈府正式拜見二舅舅和二舅母時,王夫人就對林黛玉明確進行了警告,離寶玉遠些!不要沾惹他!




林如海病重將逝時,是得到了賈母委派的榮府少爺中最能幹的璉二爺的支持的,並且在護送林黛玉奔喪之後再次常住賈家,一定是帶了林黛玉的嫁妝的。這嫁妝有多少,也許是兩三百萬,也許沒有這麼多,但畢竟這份嫁妝是林如海對於黛玉的終身大事的一種託付。 林黛玉進賈府既是書中的華章名篇,又是林黛玉命運走向的關鍵之處,同時也昭示著林黛玉的多舛而又悲苦的命運。畢竟癩頭和尚曾說過,林黛玉要禁絕哭聲,絕不能見父母之外的外人的。

我是冰珊醉紅樓,酷愛紅樓和詩詞的江南古典女子,歡迎關注品評。


冰珊醉紅樓


翻看了前面朋友們的回答,林如海把女兒林黛玉送入賈府的原因,有說是因為黛玉母親賈敏的遺願,有說是賈母的堅持,有說是林如海為了與賈政加強聯絡等等,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都忽略了最根本的一點:

《紅樓夢》是一本小說,寶、黛之戀是此書的核心故事,如果黛玉不來賈府,這個故事就被抽去了根基,在技術上很難展開情節。

為了讓黛玉投奔賈府的理由更為充足,曹雪芹用了不少的鋪墊:賈敏早亡,林如海沒有兄弟姐妹,沒有兒子,又只有黛玉這一個女兒,偏偏林如海自己也突然死掉等等。這些前提當中,如果缺少一條,黛玉投奔賈府的理由就不夠充分。

同樣的道理,作者為了方便敘述,讓寶釵一家也來到賈家,並且住下來不走。相比之下,寶釵一家在賈府長住的理由就有些牽強,但是沒有辦法,作者要展開金玉姻緣,寶釵必須留下來。

作為對照,我們可以看看作者對於史湘雲的處理,她是賈母的孃家人,自己在家孤單,也很願意留在大觀園和姐妹們玩耍,但她與寶玉無緣,作者只好讓她來來去去,不讓她留下來添亂。

同樣的道理,薛寶琴也只能在賈府一閃而過,沒有長住,因為留下來也沒戲。

談論《紅樓夢》,我們應該明確一個前提:這是一本小說,沒必要想得太多。


於左


林如海子嗣不豐,只有黛玉一個女兒,賈敏死後,林如海也不準備再娶,本該父女相依為命,林父卻不顧女人留戀,執意要將女兒送到外婆家,到底什麼情況?



官方說法。

一,外祖母想念。“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林如海如是對賈雨村說。二,照顧黛玉,減輕負擔。“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娶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林如海如是對女兒說。



深層原因。為了女兒將來的婚嫁做準備。林如海是探花出身,做事圓融,慮事周全。林黛玉六歲喪母,即使教養再好,在別人眼裡都是缺乏母親教導的姑娘,在婚嫁時會成為一個缺憾被人詬病。如果送到外祖母處,外祖母是國公夫人,且不說教養禮儀到底如何,只名頭抬出來就可以讓人信服。更何況賈敏是賈母唯獨愛重的女兒,愛烏及屋也會對女兒悉心教養。那樣,將來女兒就會對處理後院的早非得心應手,這也是為女兒的長遠打算。遊刃有餘。



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可憐林如海,為了女兒有個好的未來,忍下對女兒的疼愛,將女兒送到遠離自己的他鄉。


萍風竹雨123


題主說林如海能請的起人教養女兒,這個一點問題沒有。他完全可以給女兒極好的物質條件,極好的師資。

然而,你願意讓自己的小孩只跟家庭教師在一起,沒有一個小朋友跟他玩,然後一直到他結婚的年齡嗎?

你肯定不願意,並且覺得太可怕了,孩子一直沒個朋友,還從不跟人正常交際,那他會長成什麼樣的人格?

這不就是了,你不願意,林如海也不願意啊。《紅樓夢》裡已經說了,林如海家人丁不旺,自己有個兒子夭折了,就剩下一個女兒,有幾個堂族也是很遠的。所以,林黛玉身邊沒有親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都沒有,就她孤零零地一個人。所以,為了她正常成長,也要把她送到一堆兄弟姐妹的外婆家去。

你可能說,不對啊,林如海家這麼有錢,多僱些丫頭、婆子的陪她玩不就是了。其實不用僱,林家也不缺這樣的人。然而,這些人只是奴才,在貴族眼裡並不算人。就像你,不可能認為撿垃圾吃,公交車上作扒手的小孩配作你孩子的朋友一樣。

再說了,林如海是能請得起人教養、伺候林黛玉。但這必須有人監管啊,看看裡面的貴族公子、小姐,學什麼禮儀、穿什麼衣著、化什麼裝扮、飲食什麼、服什麼藥、甚至什麼時候睡覺,都是要有人管的。一有人監督不到位,負責這些的人就會偷懶。林如海還要在外面當官,肯定難以監管家裡的,並且對教育女孩沒什麼經驗:在林家〖上無親母教養(無人監管、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沒朋友)〗,到了賈家〖今依傍外祖母(有人監管)及舅氏姊妹(有夥伴)去〗,所以林如海當然要送林黛玉去。


待我施為地煞變


謝悟空秘書。

《紅樓夢》第二回,就在賈雨村擔任林黛玉家庭教師一年之際,林如海夫人賈敏一病亡故了,時年林黛玉六歲。林家人丁零落,林如海的後代只剩下這一個女兒,他雖也有幾房姬妾,均未生育,或許他是命是無子,加上己年過半百,在此事上也死了心,不打算續絃了,此刻,對於林如海來講,最重要的事就是趁自己身體硬朗、頭腦清楚、位高權重之際,為女兒黛玉好好籌謀打算,成為此時林如海首要考量的問題。

林家四代列侯、書香之第,加上林如海擔任國家賦稅半壁之重的巡鹽御史,林家的家業財產我們可以腦補有多麼豐厚,林如海想將諾大的家產讓女兒繼承卻不是那麼容易,《紅樓夢》時代,父母想給女兒財產通過嫁妝這種方式是可以的,固定的房屋宅院和田產土地是無法作為嫁妝帶走的,只能留給林家遠族。林黛玉太年幼,嫁妝當然不可行,再有,如果自己突然病倒,黛玉一閨閣小姐如何能應付得了一應重大問題,這是其一。其二,林家鐘鳴鼎食、書香世家,歷來對子女教育極其重視,尤其是女兒,沒有了母親,也沒有個近親眷屬,對女兒的閨閣教育如何完成?這都是這位既便大權在握、豪富己極的父親無法完成的。

這樣,林如海很自然的將目光投向妻子的孃家榮國府,賈府大族之家,人口眾多,有親孃舅舅母,有表姊妹,更有骨肉親情的外祖母,當然是寄養黛玉的最佳去處。一是送女兒去外祖母家養育解決了林家教育女孩兒的諸多不便,第二就是轉移財產了。

林如海必然與賈家達成了某種協議,做為一個正常的父親,他不可能對自己的女兒草率行事。屏山大膽猜測,林如海與賈母賈政或許在此時就達成了寶黛婚約,不然林黛玉一進賈府,賈母對兩個玉兒的態度和臥室的安排幾乎同居一室就不可理解,那個時代,男女有別,食不同桌,寢不同院,儘管二人不過六七歲,賈母讓二玉一屋作息,一桌吃飯,就算這個老祖宗個人願意讓二人從小培養感情,林如海可是位高權重的巡鹽御史,賈赦基本算是有名無權的閒職,賈政才是個從五品的員外郎,連林家項背都望不見,難道真不用考慮林如海的意見?還是早早就能預見林如海再過5一6年就死了?所以非常大概率是兩家家長已統一了意見,才有賈母這樣看起來很有點違背禮法制度的安排。至於後來“金玉良緣”甚囂塵上,那是因為林如海亡故了,黛玉成為孤女,如果林如海還在,寶玉能娶黛玉,那是賈家高攀了,哪還有薛傢什麼事?

黛玉入都,一路上山高水長,縱有賈府男女僕從,林如海不還是委託曾任朝廷命官的賈雨村一路護送嘛,做為回報,林家出資請賈政為他謀求重返官場,就可知林如海為女兒黛玉大事上的周全和不惜本錢了。

送黛玉進賈府,實在是林如海不得己的無奈之舉,這是己近半百的林如海為女兒前途做出的自我犧牲,對他來說,兒子死了,妻子死了,唯一的女兒承歡膝下才是他最迫切的需要,他卻執意將其送至千里之外,要知道這等距離在古人來說見一面何等之難,我們可以想象做為一個父親,送女兒登舟離去時的萬分不捨,也可以想象無一血親在旁的淒涼孤單,事實也證明了,黛玉這一去就是六年,下次再見,就是林如海病入膏肓,黛玉返家的臨終告別了。

林如海是一個好父親,也是一個悲情的父親!

(我是屏山,歡迎點評、關注,為您探究紅樓一夢。)


屏山品紅樓


林如海為什麼會執意將年幼的女兒林黛玉送到外婆家?

  宛如清揚

  賈敏去世後,林黛玉進了京都。林黛玉為什麼會去外婆家呢?

  其實在第三回裡已經明確回答了原因。

  原文有兩處。林如海對賈雨村說“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在得知賈敏去世後,賈母早早地就派了人去姑蘇接林黛玉進京,林如海是個正人君子,而且也完全沒有和賈雨村撒謊的必要,因為人都來了,等了好些天了。

  黛玉病好了,不忍離開父親,雖然她只是六歲小孩子,可是卻極為聰慧,明白此去,相見的機會就少了,但是外祖母一定要她去,又不好不去。林如海是怎麼勸她的?他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這兩處原文,可以很明確地瞭解到,林黛玉進京,是賈母極力主張的。那麼,林如海什麼意見?他的意見是同意。他年紀大了,將近半百(紅樓夢裡的人物,年齡往往成謎,此處不議),沒有續絃的意思,黛玉進京,有個依靠,岳母必然護著女兒,雖然從此天各一方,但是他仍然勸女兒前去京都。

  林家當然沒有窮得養不起女兒,就算林家支系不旺,可到底還是有些人的。以林家家勢,以林如海的官位聲望,養十個百個的孩子,都沒問題。可是他為什麼硬是要讓女兒“寄人籬下”呢?

  其實他和賈母想到一處去——話裡面的關鍵點,也是四個字“依傍教育”。

  賈母接林黛玉進京,有兩個最主要的原因。

  一是,林黛玉是她最疼的女兒留下的孤女,她當初為了賈家利益,將女兒遠嫁姑蘇,幸好嫁的人是林如海,夫妻恩愛和睦(雖有姬妾卻無子息,可見只是為了合乎時代標準,不特立獨行,符合道德要求)。可是賈敏一病不起,留下的孩子她必須接走,她要把自己對女兒的愛,延續到黛玉身上,所以,進了賈府,黛玉和寶玉是同等規格,是賈母的心肝,其他姑娘一律靠邊。

  二是,賈母為林黛玉的將來著想。林黛玉是個姑娘,是姑娘就得嫁人。賈母把她接來賈府,如果能順著她的心意嫁給寶玉,親上加親,把兩個心尖上的人放在眼前,那是最好不過,萬一呢?王夫人和賈政不順她的意,一定要把黛玉嫁出去,那麼,她接黛玉進京的舉動,也無疑是加分項。

  為什麼這反而是加分項呢?

  咱們考慮問題,得把時代考慮進去。林黛玉作為林家大小姐,如果賈敏還在世,不可能會生存在賈府,自然也不會發生後來的事情。可是賈敏不在,林如海又不準備續絃,也就是說林黛玉實質上,已經變成了五不娶中的“喪婦長子者”(此處的子指女子)!

  五不娶,是源於先秦時期的嫁娶限制,和七出啊,三不出啊什麼的,都是古代婚姻法的藍本。五不娶中的其他四種,咱就不說了,喪婦長子者是什麼意思呢?“父喪其婦,其女子年長愆期者也。”對於子女來說,就是母親死了,容易被人當作是沒教養的孩子。古代男子主外,女子主內,男人在外打拼,家裡卻沒個主母,對孩子的教育,的確是會差那麼一點,所以只要還過得去的人家,妻子死了,都會再娶。林家當然不是娶不起,而是林如海看淡了,或者說是作者這樣安排——要真是續娶,也就沒本書什麼事了。是個人都明白,林黛玉的教養,那是槓槓的,百年侯府,不是那麼好輕視的。現代人也都明白,這所謂的五不娶是一棍子打翻一船人,是明晃晃的對女子的壓迫,是偏見,更是歧視,可是,自古以來,就這麼約定俗成了,尤其是大戶人家,很注重這個,誰也不能例外。

  林黛玉千金大小姐,她就算再小,再任性,也不可能做出什麼失貞的混帳事,但是她沒有母親,在婚嫁裡,卻是極為不利。那個時代的女子,名聲是極為重要的。所以,賈母才會在掰謊時說到有些人人不人鬼不鬼的,女子嫁人前,要有完好的名聲。名聲越好,嫁的人家就越好,名聲毀了,一生就完蛋了。繼續待在姑蘇,黛玉的名聲不會好,沒有什麼具體事由,沒有母親(哪怕是繼母也好),就是缺陷(那個時代就是不講理啊)。林如海不娶填房,如果林黛玉繼續待在林家,林黛玉就變成了人家五不娶中的一種,她長得再漂亮,才能再高,有再多的嫁妝,再了不起的家勢,她都不可能嫁入門當戶對的人家。

  但是林黛玉進了賈府呢?情況完全不同,她由外祖母養大,在舅舅家成長,有兄弟姐妹扶持,再憑著她林家侯門千金的名頭,她想嫁王爺,都可以的了。

  林如海就這麼一個女兒,自然得為她考慮周全,賈母只有這麼一個外孫女兒,必須為她的將來打算,就算不嫁寶玉,也得另嫁豪門——至於這是一出還淚的悲劇,做父親的做外婆的,誰也想不到。賈敏去世,賈母不想黛玉留下他人置喙的道德缺憾,馬上接她進京,並給她最好的物質待遇和精神支持,只有這樣,她的將來才可以一片光明。(宛如清揚)


宛如清揚


林如海尚在,為什麼要把小黛玉給送走,讓小黛玉背井離鄉地去一個陌生又複雜的庭院深深的豪門人家?小一說一下自己的看法。

二玉之緣



全書的主線是寶黛釵的愛情糾葛,小黛玉不離開自己家,去見小寶玉,故事如何展開?別說小黛玉了,小寶釵也是放著自己家不住而在賈家住下不走,也有這個原因。

所以,一開篇就讓寶黛相見,然後寶釵也投奔了來,故事正式開始!

林如海身心俱疲,無暇顧及



黛玉是林如海和賈敏的掌上明珠,林如海就這一個孩子,寶貝至極。林如海年紀大了,加上賈敏早逝,他也是深受打擊,身體大不如從前。

他每天要忙著公務,家裡也沒有什麼人可以將黛玉託為照顧。續絃吧,又怕黛玉委屈。而且,他一個大男人對於照顧孩子這種細心活兒真的不擅長,女孩子的心思很難猜,女兒家的心事他不懂。黛玉也沒有個兄弟姐妹可以排遣孤獨和憂愁,整日獨處,難免胡思亂想憶家母。

所以,林如海認為自己照顧不好黛玉,故而將她送到外祖母的身邊。

賈母要求撫養黛玉



賈母的寶貝疙瘩沒了,留下了小黛玉一個人,看著怪可憐的。就算女婿再娶,賈母這個丈母孃也是不好干涉,天高水遠,顧及不周,乾脆將小黛玉接來身邊照顧,也算了卻女兒的一樁心事。

況且,賈母喜歡熱鬧,將東府的惜春也接來自己身邊住著,孩子越多,她越高興,娘幾個一處樂呵。

賈家富貴,正值鼎盛時期,有足夠的經濟能力撫養、教育黛玉。因為,賈家的小姐少爺們多著呢,不在乎多黛玉一個。

黛玉身體不好



林黛玉生來身體不好,病沒少看,藥沒少吃,依舊不見效。賈家富貴,衣食用度非常人可比,黛玉眼裡的外祖母家可是相當闊氣的。賈家人病了,可以請來太醫瞧瞧,名貴藥材、滋養補品極多。

林如海認為,賈家的醫療條件比自己家好。所以,他想讓女兒的身體健康起來,不捨也得舍,忍痛將小黛玉送走。況且,賈家姐妹眾多,小黛玉有玩伴一起好好玩耍,她會有一個快樂的童年。人一高興,病情也會有好轉。

暫且想到這麼多!


一抒己見


(我是君箋雅,歡迎關注:君箋雅侃紅樓)

林如海將林黛玉送到榮國府主因就是賈母堅持,其次是林如海不打算將家業進行下去。這樣就必須為女兒早作打算。



我們先說第一點,賈母為什麼堅持要林黛玉來賈家?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她外祖母致意務去。

原文就說賈母要求林黛玉務必去,而且是幾次遣人,這表明賈母態度的堅決。我認為賈母之所以如此,有兩方面考慮。

第一,賈母痛失愛女,愛屋及烏。賈母白髮人送黑髮人外孫女成了自己唯一的寄託。執意接林黛玉來,就是因為林黛玉是自己女兒唯一的骨血。林如海雖然也是家大業大,但照顧女兒和教育兒子不同。父親是不可能很好的照顧女兒的。其他姬妾下人,也無法盡到責任。林黛玉在一個完全沒有姐妹兄弟的環境中長大,是非常悲哀的。林如海也說林黛玉: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林黛玉就面臨這樣的窘境,跟著外祖母,確實可以更好的照顧,也可以不孤單。我們看林如海和賈政這樣的士大夫,幾乎和女兒沒什麼交流。主要就是男人是不負責教育女兒的。

第二,賈母想著肥水不流外人田,一石二鳥之計。賈家已經沒落了。賈母看在眼裡,自然也要著急出手干預的。很多人只看到賈母享樂,但林黛玉是賈母為賈家做的一步好的打算。



林如海是探花郎,老師同窗特別多。有名望,又得皇帝寵愛。從蘭臺寺大夫到巡鹽御史。從機要秘書到最賺錢的鹽政一把手。林如海風頭正盛。賈母自然不會放棄林家這樣的勢力。最好的將林如海拴住的方式就是林黛玉在自己身邊,如果能和賈寶玉成親就更好了。以林如海的人脈和上升勢頭,賈寶玉今後將少奮鬥二十年。而又照顧了林黛玉又利好了賈家,賈母這一石二鳥不可謂不精明。林黛玉到賈府,賈家上下是心知肚明的,只是年紀小不說破而已。

再說第二點,林如海竟然將林家絕後了。

我到現在也不清楚林如海為何絕後了。最後無果只能將林如海歸類為對林黛玉的母親賈敏用情至深。

林如海有個三歲的兒子,生病死了。從此只剩下林黛玉。林如海說他不打算續絃這本就挺奇怪的。按理林如海四十多歲年紀,無限很正常。而且雖然子嗣艱難,但不表示不可以過繼兒子。作為世家大族延續家族一旦出現意外,子嗣不繼,過繼兒子就成為必須的。連太監都會找幾個乾兒子養老送終。可林如海放棄了。林家在他死後徹底斷絕了。這真是不符合古代宗法制度的。林如海絕對是現代思維了。


林如海將林家斷絕,不從那些遠房旁枝過繼兒子。什麼原因不去考量了。但他將女兒林黛玉託付賈家,託付岳母,就明顯是託孤了。

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

可見林如海打算已久。送林黛玉去賈家也是他心中所願!只是他為何將家族斷絕,實在想不通。沒有嫡系,按照賈母說的,林家那些旁枝都應該很遠或出了五服,除了同姓,並沒什的親戚關係了。這些人自然不能將林黛玉託付他們。賈家也成了林如海最好選擇。

也就如此了!

君箋雅侃紅樓,多歧為貴。你的關注將是我寫作的最大動力,動動手指,關注一下。非常感謝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