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中國古代有哪些匪夷所思的“奇技淫巧”?

沈庭呂


宋應星的《天工開物》成書於崇禎十年,裡面記載了當時農業、手工業、工業――諸如機械、磚瓦、陶瓷、硫磺、燭、紙、兵器、火藥、紡織、染色、製鹽、採煤、榨油等生產技術。是一部工藝百科全書。最近讀的收穫很大,我就把這裡面的圖分享一下:

圖右:明朝人制作連弩,可以十發,類似於半自動步槍。

圖左:明朝人用秤測試弓的拉力,以此精確測定幾石弓。

圖右:可以旋轉的火炮,在戰時可以隨時轉動,操作方便。

圖右:鳥銃,三十步內絕對殺傷,五十步鳥羽才有完形,弓箭射程百步,鳥銃可達二百步。

圖:守城利器,萬人敵。最早燃燒瓶。

圖右:明朝的水雷,混江龍,在水戰中試用廣泛。

圖左:明朝的地雷,當時地雷的最高水平。

圖右:可以發射鏈蛋,打擊騎兵。

圖左:可以調射擊角度的火炮。

圖:採寶石,那時沒有風井技術,下去一段時間就被繫上來,不然就有生命危險。

圖:明朝冶煉、鑄模,成型圖。如何一步步分工鑄造大鼎。

圖:馬拉獨輪車

圖:人力獨輪車

圖:明代的南方採煤技術

圖:明代的造紙術

總結

這些或許不是那麼奇技淫巧,確實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是當時應用技術的最高水平。也可以反映晚明時期人民的生活水平與生活狀態,以及社會經濟等方方面面。

參考文獻:

楊鈞《中國古代奇技淫巧》群眾出版社,2011年。

宋應星:《天工開物》續修四庫全書,子部,1115冊。

馬月飛. 《天工開物》傳播歷程研究[D].河北大學,2017.

王麗萍. 《天工開物》記載“倭國造紙法”工藝復原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7.

李悅. 從《天工開物》試探中國古代技術知識[D].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016.

張慧. 《天工開物》科技插圖的特點及其圖學價值研究[D].東北大學,2013.

韓宇. 《天工開物》飲食製作類詞語研究[D].內蒙古師範大學,2012.

詹凱. 曲成而不遺[D].中國藝術研究院,2009.

(一張一張截圖累死我了)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大概六七歲的時候吧。夏天在水坑裡洗澡玩耍,我一個叔伯姐比我大幾歲我們在水裡打水仗。父母都下地幹活了。後來我就發燒又拉又吐的。我去找我的二大娘,她說走咱找你四奶奶去。我現在記憶裡好像是我四奶坐在們墩上。面前放了一碗水還有一雙筷子。好像是她嘴裡唸叨一下。把碗裡的水用筷子往地上撒幾下。我就好了。什麼事也沒有了。這是真事。我四奶已經沒了三四十年了,死的時候八十多歲。聽說她看好了好多人,也認了幾個幹閨女。我四奶年輕守寡就一個兒子。聽說我四爺年輕時候去當土匪了。死外面了。我現在還記得我四奶的模樣。一個瘦瘦的滿頭白髮的老太太,眼窩很深。後來快死的時候嘴裡天天唸叨去哪個廟裡修行去了。這是真事。現在想起來也夠神奇的。


用戶7074058960138


下面這本書揭示了千百年來具有不傳之秘的數百種絕技,例如:贗古、識寶、鍊金、美容、養生、測字、武功、修煉等種種絕術奇技。內容廣涉中國古代方術、工藝等多個門類。

現在的美女,不管是大美女小美女對自己的指甲都很上心,經常做個美甲,打個指甲油有的還會鑲顆鑽。

今天就從中摘一篇有關養指甲的秘法,叫千手探秘。

說的是在光緒年間有一位奇異女子,名叫楊貞媛。生來喜歡蓄養指甲,養護了十來年,那指甲足有五六十釐米長,而且可以彎曲捲起來。她的養指甲方法,據傳有四種:1,、常年彎曲手指,不讓手指伸直,並以銀甲加以保護,而這銀甲又必須比指甲長出一寸,每年一換。2、洗漱時,用毛巾沾肥皂沫頻繁擦拭指甲,使它明亮通透3、到了夏天把銀甲脫去,以免指肉腐爛;冬天把指甲浸在油中,使它柔軟溫和,不至於乾裂折斷;在卸掉銀甲時,指甲要伸直;護理指甲時,應該彎曲;洗漱時要伸直,睡覺洗澡時要彎曲。4、指甲不可以用來挖耳屎和撓癢癢,當心損壞了,當指甲邊露出白痕要及時修剪。

指甲養護的好還有不少奇效主要的也有四種:1、修身養性;磨鍊燥烈的性子。2、可以預知天氣變化。3、可從指甲判斷是否生病。4、可以佔禍福。有一年,楊貞媛的無名指甲折段,幼子便死了,又一天中指折斷遇見了強盜。

其實在我看來,不光古代,現在也有許多奇技淫巧,比如說現在非常火的一款遊戲《王者榮耀》為什麼裡面有那麼多大神,就是因為他們掌握了某個英雄的奇技淫巧,而那些坑神是因為沒有掌握這些技巧


淡淡的幸福


奇技淫巧就是過於神奇,沒啥用處的技巧咯。

所以很多答案裡提到的兵器啊、農具啊、日常用品啊、灌溉設施啊,都是有實際用途的,嚴格說來不能算奇技淫巧。

我來說一個最典型的奇技淫巧。

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面講過一個偷桃的故事,估計很多人都看過吧。

講一名賣藝的老者帶一個小童前往官府獻藝,命孩童蹬著繩梯上天庭王母娘娘的蟠桃園裡偷桃。桃子落下來後不久,繩子被斬斷,小童的屍體也分了好多個部件逐漸掉下來。老者因此痛哭,聲言小童被天上的神將所傷,乞求諸位官人給賞。大家都面無人色,紛紛慷慨解囊。最後老人把小童叫出來謝賞。令人震驚不已,目眩神迷。

這個故事雖然是因為《聊齋志異》而為大家所知,但實際上來源已久,流傳極廣。譬如元朝時來到中國的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圖泰,就在他的《遊記》裡提到過類似的事。他說在杭州的時候看到一個雜技:

獻技者拿起一個木球,球上有一個洞,內穿一根長長的皮繩。只見他將球往上一拋,那球騰空而起,扶搖直上,越升越高,遂無形蹤。那時天氣十分炎熱,我們都坐在宮院中觀看。當他手中只剩一個皮繩頭時,命其徒攀緣而上。瞬間,其徒也消失在視野之外。隨後,他連喊三聲,沒人答應。他狀似大怒,取刀在手,緣繩而上,漸漸地也在空中消失了。倏忽之間,徒兒的一尺手自空中落下,接著是一條腿,又是一隻手、一條腿,然後是軀幹,最後是頭顱落地。緊接著,他凌空而降,渾身血跡斑斑,氣喘吁吁地跪在王爺面前,用中國話說了些什麼。王爺又給他下了個什麼命令。他便將徒兒四肢七拼八湊,連在一起,飛起一腳踢將過去,徒兒便倏然站起,一切完好知初。我驚訝得目瞪口呆,心跳不止,正似我在印度王處看幻術時的情況。他們給了我一些藥吃,才使我鎮靜下來。推事法赫爾丁當時在我身旁,他對我說:“說真的!他本來就沒騰空、落地,更沒大解八塊。這不過是魔術而已”。

伊本·白圖泰看到的這種魔術早在宋代筆記中就有記載。最早只是作為《繩技》而記錄,描繪如何攀繩而上,神乎其技,隨著時代後移,細節越來越豐富,到元代有了被斬殺分屍的情節,明代出現了桃子的元素,最後才形成了《聊齋志異》中的故事。

雖然被斬殺分屍,最後又合併復活,聽起來不可思議,但如果這一類記載屬實,是利用某種手段達成了魔術效果的話,絕對可以算得上中國古代的奇技淫巧了。

繩技類似於今天的雜技

偷桃的元素應該是來自於東方朔偷桃的傳說


pku小動物


有這樣一本書,書名叫《中國古代奇技淫巧》,介紹了中國傳統文化。下面就列舉一二,供各位賞賞。

一、南山虎嘯(奇人異質)

古時候有一人,能聽得懂鳥獸講話。梁廷尉卿說僧昭為山陰縣令。一次,他與會嵇太守武陵王紀去狩獵,中途突然返回。左右隨從問起緣故,答道:“國家邊境有急事,應當立即回去處理。”問他怎麼知道,他說:“我聽到南山虎嘯,所有我知道。”不一會,信使果然來報戰事。

二、人玉難分(玉人獻媚)

蜀國先主之後叫甘後,是沛州人。本出生於微賤家庭,幼時,看相的人說:“這女孩將來長大了一定會過富貴生活。”長大以後,果然體貌特異,與眾不同。到了十八歲,玉質柔肌,體態美麗,異常動人。被先主召入宮中,每當她坐臥於白帳之中,站在外面看帳內,好像是月下聚雪。當時,河南有人獻上了白玉雕塑的玉人,高三尺,先主令人將玉人置於甘後一側,每天夜晚甘後把玩玉人,愛不釋手。常言道,玉是很貴重的東西,甚至比仁德君子還要高貴,何況將玉雕成人形呢?甘後與玉人同樣白潤,旁觀者乍一看去,確實有點分不清哪是真人,哪是玉人。因此,宮中那些受先主寵愛的妃子們,並非只是嫉妒甘後,更是嫉妒那座玉人。其實,真正討先主歡心,是那個獻玉的人。

三、雞毛試毒(毒氣排氣絕技)

凡是冢井之類的深洞,;裡面產生的氣體,在夏秋季能置人於死地。排除此氣的方法是:先用雞毛向井中投下去,雞毛直線下降,說明井中無毒氣,若回舞而下,則人不可貿然下井作業,當用醋數鬥澆灑,方可下井。


四、擊掌為號(馴獺絕技)

元和末年,均州隕鄉縣有一位老人,年已七十,飼養水獺十餘頭,以獺捕魚為業,隔一天放出一次,放出前,先閉於深溝斗門內,不給食,另其飢,然後放之,無下網收網之勞而獲利相當可觀。水獺下水捕魚,老人一看時間差不多了,只要邊擊掌邊呼之,群獺皆至。


五、跳溝(養羊絕技)

養羊的方法:應當用瓦罐裝一升鹽,掛在羊圈中。羊喜歡吃鹽,常自動的來回去吃,不需要人辛勞的驅趕。羊生病後,很容易傳染。要隔離羊的方法:在欄前挖一個二尺深、四尺寬的坑,如能返跳過的,表明沒病,如果不能跳過,而是從坑裡走過來的羊,就要隔離開。


且看


回答裡說出了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宋詞君換個角度,帶大家看看古代文人是怎麼整出“奇技淫巧”。

作弊,小抄。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但你們知道古代文人是怎麼玩出新花樣嗎?說出來真的能把你驚訝,咱們細細道來。

如圖

據說,目前最小的小抄是一本《五經全注》,長約5cm,寬4cm,厚度不到1cm,書上的字跟螞蟻樣的大小,還是毛筆書寫的,咱們平時吃飯的米粒掉上面可以蓋住8個字,你們說算不算天下第一奇書?夠不夠“奇技淫巧”?

2009年7月5日青島舉行的鑑寶大會中,清光緒年間的全國最小作弊微型書 《五經全注》書長6.5釐米,寬4.3釐米(內頁長5.7釐米,寬3.6釐米),該書共有160頁,共計13.4萬字。河南洛陽發現的一本作弊小抄,就是《五經全注》,全文30萬字,而書僅有6.5釐米長,4.8釐米寬,1.5釐米厚。

大家可以對著尺寸,試一試。比比大小。

其實在古代科舉考試作弊方法很多,有懷藏(小抄)、代筆(替考)、授義(傳答案)、飛鴿傳書(場外答題)等等。但我覺得最絕的就是科舉的“打小抄”。

上面這個是小楷馬褂,先寫在紙上,再平鋪熨帖在衣服上,胸前為《論語》、胸後是《孟子》、衣袖是《大學》。

還有人藏在鞋墊上,藏在鞋底夾層,甚至夾在食物裡。只有你想不到的,沒有做不到的。

再說一種方法,現在的理解就是“換卷”。

考生買通考官,利用閱卷時間換卷。將別人的試卷割下,換到自己的卷面。萬曆三十八年就查出來了18個換卷考生,其中參與密封、謄錄、閱卷考官也都被牽連。

再就是專業的小偷。春闈和秋闈時間裡,僱傭來換卷,或從場外傳遞消息給考生,由此帶動了樑上君子的產業發展。

有功名就有慾望,有慾望會有壞心思,“奇技淫巧”。自然誕生。


每天讀宋詞


是時候祭出我珍藏20年的剪報冊了。大約在二十年前,考古學家們挖掘出了古代的“省油燈”。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三峽考古隊,曾經在1999年於三峽庫區的涪陵,發掘出一盞宋朝的省油燈,與陸游的描述完全一樣。

這盞小油燈看起來跟普通的油燈一樣,但裡面還有一箇中空的夾層,燈的側面有一個小圓孔,用來向夾層中注水。這盞省油燈和陸游描述的情形完全一樣:

書燈勿用銅盞,惟瓷盞最省油。蜀中有夾瓷盞,注水於盞唇竅中,可省油之半。

這段話是什麼意思呢?就是告訴我們,如果看書的話,不要用銅盞放油,用瓷的才能省油。這種省油燈是一個空心的油燈,如果往夾層裡裡灌入一些清水,在夾層上面倒入燈油,這樣可以省去一半的油。

其實省油燈的工作原理非常簡單,我一講大家就能明白,如果在夾層中加水,可以控制油溫,降低油料揮發速度,所以能省油。這是古代人樸素的環保節能思想,也就是說利用水的蒸發,吸收了一部分熱量。

現在有一句俗語,用來描述某個人“不是個省油燈”。看來,這句話並不是空穴來風,原來在中國的古代,真的有省油燈啊!

能學會這些知識,真得好好感謝我那份珍藏多年的厚重剪報冊了。曬一曬它吧。


渭水徐公


奇技淫巧:指過於奇巧,讓人著迷,卻又無益的技藝與製品。雖說華而不實,卻能萬分討人喜歡,確實不簡單。能在當時得到認可並得以傳下來,令人匪夷所思,確實花費了設計與製作者不少匠心。

古代有哪些特殊的“奇技淫巧”物品呢?

一、日常小用具:

水晶杯現作為一級文物珍藏於杭州博物館。看起來很象現代的工藝品,但是出土於戰國一號墓。

曾侯乙尊盤,最複雜的青銅器,現在在很多博物館都可以看到。

編鐘:古代的一種打擊樂器,用青銅鑄造,興起於西周,盛於春秋戰國直至秦漢。1978年出土於湖北隨州。現湖北省博物館內有珍藏。

酒樽:溫酒或盛酒器具,盛於漢晉。



銅車馬:奇異之處在於傘柄,傘柄中空,可藏利器。


宋孩兒瓷枕:古代夏季寢具。相傳以明目,爽身怡神。


二、工用具:

這些用具在當時起了很大作用,確實是奇技。

木牛流馬:諸葛亮發明,用於運糧。分為木牛和流馬。可以為蜀國十萬大軍提供糧食。


諸葛連弩:可十矢連發。


木鳶

相傳是木匠祖師魯班製作,敲三下會飛。魯班在涼州製作建築時,經常晚上坐這個木鳶回來,後來他的妻子懷孕了,他的父母才知道魯班夜晚回來過。在那個年代,能靠木製工藝製作出能飛的東西,真的很神奇。

遊標卡尺

西漢時期,這個王莽遊標卡尺就存在了,如此精密的儀器,可見古人的智慧。

猛火油

類似於燃燒彈,緣於宋代。


震天雷

手榴彈的鼻祖,用於戰場,北宋後期發明。


象牙席

用象牙製作成的席子,可見其製作的精巧和難度。最難的工序是將象牙劈成厚薄寬度均勻的片,又將片打磨出有光澤,最後還要劈成絲,再進行編織。

三、情趣用品:

任意車

傳說中一代昏軍隋煬帝的任意車,是最早的情趣用品,供其尋歡作樂。

相傳西門慶用的一些情趣用品有:銀托子,外形半弧狀,金屬製造。 硫黃圈,環形用具,加入“硫黃”成分,起延長時間作用。 懸玉環,玉養人,起保養作用。

烏龜迭塔

七隻烏龜,一敲鑼最大的先出來,爬到中央,第二隻爬到第一隻背上,依此類推,第七隻爬到第六隻背上,最後隨著鼓點七隻烏龜,頭尾向上,像寶塔。

香囊

不會漏出,還能取暖,很漂亮,是精美的工藝品。

迪士尼

相傳迪士尼也源於古代宋朝,故有《大宋.東京夢華》演藝。

羅列出來上面這些中國古代的“奇技淫巧”,如果有不同見解和補充,歡迎指導和交流。


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


有書共讀


說十個道教的

大家都知道道士煉丹的時候發明了火藥,火藥在最後改變了世界,而下面這些也是道士做過的科學技術貢獻。

一豆腐
豆腐存在的歷史悠久,相傳是在前164年,由中國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王劉安所發明。劉安在安徽省壽縣與淮南交界處的八公山上燒藥煉丹的時候,偶然以石膏點豆汁,從而發現豆腐。
而劉安就是那個我們熟知的一人得道雞犬升天中的那個得道人,他和門客集體編撰了道教經典《淮南子》。
二耐火密封材料
大家都知道早期道教喜歡煉丹,他們為了煉丹而發明出了六一泥。

其配方最早見於《黃帝九鼎神丹經》,是六種加一種材料混合燒煉而成,取義於“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一為天數,六為地數。外丹煉製必須合於“天地之數”,故固濟封釜便需“六”加“一”泥狀物做原料,意在“固濟,保證昇華之氣冷凝,神丹之物勿使外洩。

三 等高線製圖法

道教一直流傳著《五嶽真形圖》,但是很少有人知曉它的秘密。後來學者研究破解了《五嶽真形圖》的秘密發現這個其實是用等高線作圖法,描繪了五嶽的地圖。

五嶽真形圖是符咒也是地圖,五嶽真形圖就是五嶽的等高線地圖,古代道士佩戴此符入五嶽好比是帶著地圖走,所以道書中說道士入山必佩五嶽真形圖。

四光學貢獻
宋末元初道家學者趙友欽在他的著作《革象新書》中記下了他的科學成就。這是一部探究天地四時變化規律的著作,書中記錄了他的幾何光學實驗活動及其成果。
研究表明,“他的‘照度隨著光源強度增強而增強,隨著像距增大而減小'這一粗略的定性照度定律內容,在西方 400多年後才由德國科學家來博託得出‘照度與距離平方成反比'的定律。
而且,他那從客觀實驗出發,採用大規模的實驗方法去探索自然規律的科學實踐,這在世界物理科學史上也是首創的。比世界著名物理學家意大利的伽利略早兩個世紀。”
五數學貢獻
我們常說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來源就是道教的天元術,因為天元術的出現,中國發展出了早期代數,並在宋朝達到了中國古代數學史的高峰。
同時道教還在中國數學的很多方面做了貢獻,而這裡只說我們最熟知的。
六大氣壓力
唐代道士王冰在《素問》注中,記載了大氣壓力的研究。
王冰曰:“虛管溉滿,捻上懸之,水固不匯,為無升氣而不能降也;空瓶小口,頓溉不入,為氣不出而不能入也。”指出一個小口的空瓶灌不進水是因為瓶裡氣體出不來。
宋代俞琰在《席上腐談》中補充了前人的發現,說;“予幼時有道人見教,則劇燒片紙納空瓶,急覆於銀盆水中,水皆湧入瓶而銀瓶鏗然有聲,蓋火氣使之然也;又依法放於壯夫腹上,挈之不墜。”在
空瓶裡燒紙,由於火把瓶裡的一部分空氣趕出瓶外,火熄滅後瓶裡就形成負壓,造成一定的真空,瓶外的空氣壓力就把瓶緊緊地壓在人腹上。如果把瓶放在水裡,水就立即湧入瓶裡。

七天文學貢獻

我們都知道李淳風的《推背圖》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李淳風的天文學著作《天文大象賦》。道教尊天,但是也熱衷於研究天,在中國古代史中,道士一直孜孜不倦的抬頭仰望星空研究天文學。

八醫學貢獻

我國曆史上著名的醫生華佗、孫思邈、劉守真、李時珍、傅山等均為道教徒。晉代葛洪所著《肘後備急方》、南朝梁道士陶弘景的《神農本草經集註》七卷,孫思邈《千金要方》,均為中國醫學要籍,這些是至今還發揮重要作用。

九解剖學貢獻

世界歷史最早的人體解剖圖是五代道士煙蘿子繪製於公元944年以前的《內境圖》。

十 夏造冰

在《淮南萬畢術》中有這樣一段內容:“取沸湯置甕中,密以新縑,沈中三日成冰。”後中國曆代都有類似的記載,在現代這段話被質疑了,畢竟拿開水造冰聽起來點荒誕不經,但也有學者願意試試結果真造出冰了,這種造冰方法的原理是什麼了?

首先我們來解讀“取沸湯置甕中,密以新縑,沈中三日成冰。”這裡有幾個重點,一個是開水,一個是甕,一個是新縑,一個是沈。甕就是大的陶器,它的特點是小口大腹;新縑就是粗厚的絲織物;沈者井也,所以這段話用今天的話說就是於夏日用窄口巨瓶煮開水後密封入井造冰。

論證過程很長興揚就不多說了,經過學者們的實驗發現這種方法是可以造冰的,而且必須用開水,也必須要在夏天才行,原理是低壓下水快速蒸發時會吸熱製冷,只要空氣溼度小,氣溫也合適,甕的容集大,密封效果好可以造出少量的冰!當然放水中三天冰早化了,這句話可能是用來誤導人的。

十一 咒蛇術

咒蛇術的原理很簡單,秘訣不在咒語,你把咒語念成巴拉巴小魔仙也可以讓蛇定住,它原理是必須要逆時針盤起蛇,這是蛇的生理特徵決定的,蛇的靜脈在左側,被逆時針盤起來的蛇血脈受阻,再者蛇的爬行以頭為準,被盤起來的蛇頭沒有活動空間所以動不了。


梁興揚


說一個大家沒有想到的,或者並不認為屬於“奇技淫巧”的發明。那就是有著“四兩撥千斤”美譽的”稱“!


說到稱,大家一定會想到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後所做的一件大事,即統一度量衡。統一度量衡包括好幾個方面:標準尺、標準升、以及鬥、衡、丈、尺、桶、權等度量衡。既有長度單位也有容量單位,其中還有非常重要的重量單位。統一度量衡結束了以前六國度量衡標準不一致造成的混亂和不便,最終推動了當時社會工商業的發展,也有利於國家統一收稅。

統一度量衡中有一項是關於重量單位的統一,這就需要利用測定物體重量的器具——權(見圖片)。這種東西的原理我們都知道——槓桿平衡原理,除了秦國人所用的權之外,古代還發明有砝碼,比如當時楚國的砝碼就非常精緻小巧,不過砝碼的使用方式與權的使用方式是不一樣的。權在我們今天看來跟“秤砣”沒有什麼區別,我們雖然沒有發現秤桿的實物證據,但是不難想象,這種權的使用方式大概和今天的稱沒有太大的區別;而砝碼的情況應該也類似與我們今天在中醫藥鋪所見的那些小的天平稱。


也許題主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奇技淫巧”,或者也根本不夠“匪夷所思”。但是如果我們設身處地將自己放入2000-3000年前,我們發現這種稱的發明是我們古代祖先對槓桿平衡原理的一個非常樸素的利用。這種發明應該是處於平等交換的需要,見證了中國古代商業的發展;小小的稱本身也被賦予了很多的文化含義,比如我們常說的“心裡有杆稱”“稱心如意”,現代法律事物中象徵著平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