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二戰時,蘇聯為何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斯大林格勒?

鄔晴霜


蘇聯人拼命守住“斯大林格勒”的原因就和德軍拼命死守“勒熱夫”突出部一樣,這兩個地點對於蘇德兩軍來說都是進攻中的絆腳石、防守中的關鍵點。對於德軍中央集團軍來說,勒熱夫突出部是整個集團軍群的東部屏障,正是這個突出部外圍吸引了朱可夫的160多萬紅軍部隊,整個集團軍正面才避免面臨毀滅性的壓力;

同樣的蘇聯人也是藉助斯大林格勒要塞的堅固陣地,拖住閃擊戰德軍機械化部隊的腳步,確保了整個蘇聯南部的安全。假如說蘇軍將斯大林格勒拱手相讓,按照計劃“”保盧斯的33萬精銳第六集團軍群,將南下參與到“克萊斯勒”B集團軍群對高加索油田的攻擊隊伍中,失去巴庫油田的同時也失去了接受同盟國援助的重要窗口“伊朗”。說不定會引起整個伊斯蘭世界倒向德國,這是非常可怕的事。

其實早在進攻斯大林格勒之初德軍就沒打算再繼續跨過伏爾加河,德軍只是想控制這裡的鐵路樞紐讓莫斯科方向的紅軍無法南下支援高加索戰區,最多也就是將伏爾加河航運納入重炮火力範圍而已。但是正如德軍將領所言他們將一場突襲戰打成了拉鋸戰,一個重兵集團被困在廢墟中整個夏季攻勢的計劃都被打亂了。此外南線德軍並未真正抵達裡海重鎮“阿斯特拉罕”這才是保盧斯軍團的終極目標,

控制阿斯特拉罕也就達成了巴巴羅薩計劃制定最東方推進線的南部目標,拉平戰線後A集團軍群就可以根據需要拆分,是支援勒熱夫突出部的“莫德爾”、還是馳援高加索的“克萊斯勒”都足以改變歷史。足見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德軍南北兩線都在等待保盧斯完成攻城計劃後來支援自己的作戰,正是此地蘇軍的堅守讓東線德軍徹底破產,因此說斯大林格勒戰役是二戰轉折點一點也不為過。


利刃號


斯大林格勒擁有巨大的工業價值,地理上也是重要的交通樞紐,而且畢竟其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因此具有很大的象徵性,斯大林格勒的得失對蘇德兩軍士氣有著巨大的作用。所以斯大林必須誓死守衛,而希特勒竭盡全力地想得到這個城市。

斯大林格勒位於伏爾加河下游,是蘇聯內河航線以及蘇聯南方的交通線路的核心,奪取這座城市對德軍後續的作戰也會有著巨大的幫助,而且德軍當時進攻高加索地區的作戰,也是需要奪取斯大林格勒作為支持的,不然即使攻下高加索地區也會形勢危急。

同時,斯大林格勒也是一個工業城市,在蘇聯的工業體系中佔有重要地位,佔領這個城市能夠對蘇聯的軍工生產產生一定打擊。而且斯大林格勒畢竟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該城一旦丟失勢必會對蘇聯軍民的士氣產生嚴重打擊。所以無論如何,希特勒都想攻下該城。

而在1942年7月德軍攻下羅斯托夫後,希特勒就一方面是進攻高加索地區,另一方面就是派第六集團軍進攻斯大林格勒。同時。還將第4裝甲集團軍的第24裝甲軍等精銳部隊劃歸了第六集團軍,武器彈藥燃油等也是優先給第六集團軍補充,足以可見希特勒對此戰的重視程度。


戰壕


軍事意義很重要和政治意義同樣巨大

1942年6月,德軍大舉進攻斯大林格勒,其中包括德國第六集團軍、第四裝甲軍團,總兵力達到了25萬人,配備1200架飛機和700多輛坦克。

戰役初期,德軍進展還是非常順利的,德軍突進了斯大林格勒市區,使斯大林格勒變成了一片廢墟。整個斯大林格勒戰役,可以說是在廢墟上進行的一場“廢墟保衛戰”。


斯大林命令,絕不後退一步。

斯大林格勒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個軍事重鎮,戰略意義大,而是,這個地方是以斯大林的名字命名的,戰爭打到這個時候,希特勒已經把這場仗當做他和斯大林兩個人之間的戰鬥。所以,對希特勒來說,必須拿下斯大林格勒,而對手斯大林就必須守住斯大林格勒。

軍事意義

同時,斯大林格勒,對於蘇聯德國都是非常重要的。斯大林格勒就在伏爾加河流域上,這個地方的水域可以溝通達亞速海和黑海。如果斯大林格勒失守,蘇軍調動就會變得被動,他沒了這個中轉點。



同時,斯大林格勒後面就是高加索,高加索背後就是巴庫油田。進攻這裡最主要目的就是奪取石油。德國的戰車,沒了油,就是一堆廢鐵。而羅馬尼亞的油田這個時候不夠用了,目標也只能是高加索的油田地區了。德國想得到它,而蘇聯也想守住它。


多方面原因,軍事政治,一團問題,斯大林格勒也變成了一場決戰,豪賭。結局是,德軍1/4兵力折在了斯大林格勒。


軍武文齋


斯大林格勒原本並沒有那麼重要,但希特勒原本速戰速決拿下這個蘇聯南方工業城與政治象徵性更強的城市,不料遇到了百折不撓的崔可夫,上百萬大軍死死的被黏在了斯大林格勒的廢墟上面,撤不甘心,攻早已強弩之末,守前途渺茫。那個被西方世界吹的牛逼哄哄的曼施坦因也不會給希特勒出主意從荒蕪遼闊的伏爾加河對岸出擊,打掉斯大林格勒河對岸的補給支援,最終解困斯大林格勒戰役僵局。

1942年的蘇軍尚沒有建立野戰戰勝德軍“閃電戰”的信心,所以斯大林格勒外圍戰中蘇軍一敗塗地,直打得著名蘇軍悍將們失魂落魄,唯有崔可夫一人臨危受命信念堅定的拼死守衛斯大林格勒廢墟,死死黏住了德軍,為最後朱可夫指揮羅科索夫斯基、科涅夫的大軍反包圍殲滅了強弩之末的保盧斯攻擊斯大林格勒的德軍集團,取得了歷史轉折點性質的勝利。

當保盧斯集團顯然斯大林格勒戰役泥潭的時候,曼施坦因進攻高加索油田的戰役也不順利。做為“戰略家”,曼施坦因應該知道斯大林格勒久攻不下的後果,應該早早做出從伏爾加河對岸包抄斯大林格勒守衛蘇軍的計劃,而不是待朱可夫集中百萬大軍合圍了保盧斯以後再從高加索方向撤退連解救保盧斯,這也是納粹德軍高官戰略侷限性所致。

實質上,如果曼施坦因指揮軍隊包抄斯大林格勒蘇軍後路,朱可夫就不得不提前發起旨在解困斯大林格勒的“圍魏救趙”的擊潰戰,德軍就像莫斯科城下的失敗一樣不會大傷元氣。

歷史讓希特勒及一群豬一般的德軍將領追啃著自己的鼻子,成就了朱可夫、崔可夫一代蘇軍將領的英明及蘇軍官兵的英勇。






B座603-YXQ




斯大林格勒已經是蘇聯退無可退的防線了,再退就退到北高加索、西伯利亞了。

如果莫斯科淪陷,蘇聯在國家意義上就已經亡國,而且斯大林格勒已經在蘇聯的大縱深國土面積的拖延下贏得了強化防禦、建立堅固工事的時間。如果這樣一個經過精心佈局的堅固防禦堡壘都擋不住德國進攻,那麼基本上也不用退了,到了北高加索的平原是,就只能被德軍強悍的機械化部隊屠殺了。

所以蘇聯領導層深知斯大林格勒的重要性,那已經是帝國的最後一根救命的稻草,這才有了蘇聯把所有的寶都押到了斯大林格勒的舉動。

不但把整個斯大林格勒堡壘化,還專門建立了斯大林格勒方面軍,斯大林親自督戰,下達了後退者死的死命令。蘇聯幾乎把國本都壓在了此一役。


再說,如果蘇聯真丟掉了斯大林格勒,莫斯科就無險可守,莫斯科倘若淪陷,原本對蘇聯頗為忌憚的小日本立即就會興奮起來,落進下石,那個時候蘇聯的殘兵在西伯利亞被日德夾擊,打游擊的機會都沒有。

為了衛國圖存,蘇聯已經沒有了別的選擇,這才畢其功於一役,殊死防守斯大林格勒。事實證明,斯大林賭贏了。就這塊小小的地方,成了世界反法西斯陣營的全新轉機。


謝金澎


納粹德軍在莫斯科會戰中敗北後,希特勒無奈之下只能放棄對蘇聯的全面進攻戰略,但高加索和斯大林格勒作為蘇軍的戰略部補給線,必須切斷。於是,希特勒便集結了自己的B集團軍群朝斯大林格勒挺進!

但是,一開始由於德軍的猛烈攻勢,蘇聯軍隊一直都處於戰略防禦的被動局面,隨著戰事的深入,蘇軍慢慢取得主動,隨即便乘熱打鐵發動反攻……

其實,對於蘇軍來說沒有戰略撤退的必要,也不能撤退!因為戰役防禦階段與德國交手的主要是斯大林格勒方面軍,而頓河方面軍和西南方面軍只是在反攻階段才發力。

另外,就算是德軍攻下斯大林格勒,也不過是為了在側翼協助挺進高加索的A集團軍群,以確保那裡的攻勢順利。

但之所以不惜巨大代價扼守斯大林格勒,原因與其特殊的戰略意義有很大關係!這座城市西連頓涅茨工業區,南通巴庫、高加索油田和庫班糧倉,東接烏拉爾新工業基地,北達首都莫斯科,是一處戰略補給的重要樞紐,被稱為是蘇聯的"心臟地帶"。

就連希特勒都說:"斯大林格勒對我們有決定性意義"!此次戰役使蘇德死亡兵力超過百萬,可見雙方對於斯大林格勒的重視程度。

我是軍武最前哨!

喜歡軍事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每天帶來不一樣的精彩內容!


軍武最前哨


背景:德國在莫斯科戰役中吃了大虧,從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為了獲得高加索石油區,向斯大林格勒進軍。對蘇聯來說,如果斯大林格勒被佔領,肯定會給蘇聯的戰略地位和信心造成嚴重的打擊。自此一場血腥和大規模的戰役開始了。

1.戰略位置

從圖中可以看出,斯大林格勒是伏爾加河下游重要港口城市,連接亞速海、黑海以及蘇聯的重點戰略要地,是軍事物資調運的中轉站。而且,斯大林格勒是高加索大門,高加索巴庫油田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二戰後期由於缺石油導致德國的戰爭機器無法使用,許多軍事上的計劃都無法進行。

莫斯科戰役後,德國全面進攻轉為重點進攻,德軍只能集中力量搶奪石油資源來補充戰爭消耗,因此,德軍把魔爪伸向了年產量高達1000萬噸的巴庫油田。當時,蘇聯的石油也主要依靠巴庫油田。因此,為了能保住油田蘇聯必須保住斯大林格勒。



2.信仰

斯大林格勒的原名為“察裡津”,因為斯大林曾在蘇聯第一次衛國戰爭期間親自指揮蘇聯紅軍在察裡津擊退了哥薩克白衛軍,為紀念便以“斯大林”命名,也就是說這是蘇聯人民維護國家的象徵,對蘇聯軍民具有重要意義。


3、斯大林格勒是重要的重工業生產基地

這是一個冷知識,為了應付戰爭,在1942年以後,斯大林格勒的拖拉機廠能夠生產T-34等多種類型的坦克,是蘇聯的重要軍事工業生產基地。而且還在斯大林格勒的東部是蘇聯重要的糧食生產區,斯大林格勒會戰的勝利關係到蘇聯的經濟命脈。

4、民族問題

這是一個問題,高加索地區有如哥薩克族等對當時的蘇聯政府不友好的民族,如果德軍攻克斯大林格勒進入高加索地區,和可能和當地民族聯合形成一個反蘇勢力,會對蘇聯形成左右夾擊之勢。


最新思維k


蘇聯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斯大林格勒,因為這座城市的戰略地位非常重要,它的得失關係著戰爭全局的命運。為什麼這樣講呢?試從兩個方面分析。

一方面,從德國方面來看,一旦希特勒拿下了斯大林格勒,首先在軍事上可以立即扭轉因進攻莫斯科失敗帶來的被動局面,提升德軍士氣,重新贏回德國在其僕從國心目中的威望,同時德軍可以沿伏爾加河北上,西向迂迴莫斯科,東進與日本在西伯利亞會師,南下波斯灣,同日本在印度洋會合,然後回師進攻英、美,奪取軸心集團的勝利。其次,在經濟上,攻佔了斯大林格勒,就可以奪取巴庫的油田、頓巴斯的煤炭和烏克蘭的小麥,尤其是奪取了巴庫油田,就可以大大緩解德國燃料補給的過度緊張局面。

另一方面,從蘇聯方面來看,一旦丟失了斯大林格勒,必然會帶來一些列災難性後果:首先,在政治上,這座歷史名城的丟失必然會大大消蝕蘇聯軍民的抗戰意志,產生重大的國內國際政治影響。其次,在經濟上失去了南方的重要戰略資源,使其淪於敵手,資敵養戰,後患無窮。最後,在軍事上必然失去了莫斯科保衛戰勝利所形成的戰場主動局面,等於將莫斯科的東南大門向德軍打開,德軍可以隨時從東南方向包圍和奪取莫斯科。

因此,從以上兩個方面分析,蘇聯沒有退路,只有不惜一切代價死守。蘇聯軍民在最高統帥斯大林、最高副統帥朱可夫的指揮下,發動了氣吞山河的斯大林格勒保衛戰,經過200個晝夜的激戰,消滅德軍66個師約150萬人,擊毀和繳獲德軍坦克及強擊大炮3500多輛,火炮和迫擊炮1200多門,飛機3000架。從此,蘇軍牢牢掌握了蘇德戰場的戰略主動權,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反法西斯力量走向勝利奠定了基礎。


淮上秋陽


蘇聯不惜一切代價守住斯大林格勒,一方面是因為斯大林格勒的戰略意義,甚至能夠決定戰爭走向,另一方面則是蘇聯想要用斯大林格勒栓住精銳的德軍。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中央地區通往南方重要經濟區域的交通咽喉,戰略位置極為重要,斯大林格勒以西、以南是是蘇聯糧食、煤炭以及石油的主產區。

斯大林格勒戰役爆發時,德國北方集團軍群已經包圍了列寧格勒,但是由於蘇軍頑強抵抗,德軍久攻不下。

德軍的中央集團軍群在莫斯科戰役慘敗,損失慘重後只能向後撤退,雖然仍然對莫斯科構成威脅,但是基本上不太可能重新發動進攻。

德國的三大集團軍群只剩下南方集團軍群,如果攻下斯大林格勒,南方集團軍群可以切斷蘇聯南部與莫斯科的聯繫,還可以順伏爾加河北上,包抄莫斯科,再來一次莫斯科會戰。



如果蘇聯守住斯大林格勒,就會迫使德軍與蘇聯進行沒有勝算的全面戰爭,德國遲早被蘇聯拖垮。

蘇聯方面不斷在斯大林格勒進行拉鋸戰,德軍進不能攻下斯大林格勒,退又不能退,整個第六集團軍被蘇軍拖住,此時蘇聯方面開始部署軍隊準備反攻。


德國的保盧斯上將指揮的德軍第6集團軍受領攻佔斯大林格勒的任務,該集團軍轄33個師約47萬人,火炮和迫擊炮約3000門、坦克約500輛,由第4航空隊(作戰飛機近1200架)負責支援。

蘇聯方面保衛斯大林格勒任務時僅有120個師160萬人、火炮和迫擊炮220000門、坦克約4000輛、飛機14540架,由遠程航空兵(轟炸機150~200架)和防空航空兵第102師(殲擊機60架)負責支援。

蘇聯軍隊反攻德軍時,不斷進攻斯大林格勒外圍的德國盟友,主要是意大利等國軍隊,這些軍隊一觸即潰,導致斯大林格勒內的德國第六集團軍與外部的德軍分隔。

斯大林格勒戰役德軍精銳的第六集團軍全軍覆滅,整個戰役損失80多萬人,德國徹底失去了進攻的能力。


視野新觀


你好!我是冬眠蛇,由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多多關注!

死守斯大林格勒是由蘇德戰場的形勢變化造就的。1941年冬的莫斯科保衛戰中,蘇聯成功的守住了首都,並將德軍擊退了150至300公里,暫時解除了德軍對莫斯科的威脅,但並沒有改變整個蘇德戰場的態勢,所以他只能被動防禦。



日本偷襲珍珠港,德國對美宣戰後,希特勒迫於美國參戰帶來的壓力,迫切希望儘快結束東線作戰,然而莫斯科失敗後,德國已經沒有能力發動全面進攻,只能選擇一點重點進攻。



在初期進攻蘇聯的三個方向上,列寧格勒雖被圍,但沒有進展,莫斯科又被擊潰,只有南線基輔方向似乎有機會可尋。而在1942年五月到七月的春夏兩季戰鬥中,蘇聯的失敗給了德國人機會。



一開始,斯大林就想在南線有所動作,尤其想奪回工業重鎮哈爾科夫,於是他不顧眾人的反對,把預備隊調往哈爾科夫一線,以求有所突破。開始的進攻很順利,但德軍馬上行動,很快就把蘇軍給包圓了。與此同時,德國將領曼施坦因天才般的指揮使得固守在克里米亞塞瓦斯托波爾要塞中的10萬蘇軍投降,整個克里米亞半島失陷,這就使得東南戰場門洞大開,給希特勒看到了機會和希望,他果斷命令部隊向東南挺進,進佔斯大林格勒。



斯大林格勒是蘇聯南方通向中央的重要交通樞紐,戰略地位十分重要。烏克蘭失守後,這裡就成為蘇聯的糧倉和重要的重工業基地,更關鍵的是,此地的南面就是蘇聯賴以生存的高加索油田,而這些資源也是希特勒垂涎已久的。所以從七月份開始,戰略態勢已經明朗,雙方都已經十分清楚,斯大林格勒必將有場大戰,而能否守住斯大林格勒將決定蘇聯的命運!




蘇軍一方面派出軍隊層層阻擊,遲滯德軍的攻勢,一方面開始組織大量軍隊,準備隨時進行反攻。而此時,希特勒因為南線進展十分順利,認為蘇聯已經沒有力量固守,便抽調部隊南下去搶高加索的油田,造成進攻斯大林格勒的只剩下保盧斯指揮的第六集團軍27萬人,使得蘇軍有力量將其困在了斯大林格勒,而蘇聯在伏爾加河東岸得以從容組織大量反擊部隊。





1942年11月17日,蘇聯百萬大軍發動反攻,因為為德軍進行側翼掩護的意大利,匈牙利和羅馬尼亞部隊戰力水平低下,不久就被蘇軍全面擊潰,保盧斯的第六集團軍被圍在了斯大林格勒。1943年2月,保盧斯率領第六集團軍投降,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勝利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