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越透明越和群眾沒距離 最高檢24次開放日印證這樣一個基本道理

越透明越和群眾沒距離 最高檢24次開放日印證這樣一個基本道理

越透明越和群眾沒距離 最高檢24次開放日印證這樣一個基本道理

5月30日,位於北京市東城區北沿河大街147號的最高人民檢察院機關,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123名來自首都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第一分校、北京市第八十中學睿德分校的中學師生代表,應最高檢邀請,參加主題為“關愛祖國未來,擦亮未檢品牌”的第24次檢察開放日活動。

與師生們同來的,還有11位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中央國家機關的有關負責同志、長期關注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的專家學者。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活動開始後,最高人民檢察院黨組書記、檢察長張軍首先致辭歡迎。他希望同學們通過與檢察院、檢察官的“親密接觸”,在心裡種下法治的種子;他誠請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們,一起為加強未成年人檢察工作出謀劃策。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張軍深情地說,“我有兩個孫女,雖然比你們年齡小得多,但和你們一樣,對生活充滿了好奇,對未來充滿了憧憬”“今天你們在這裡與叔叔阿姨們一起聽故事、開眼界、長知識,相信回去和小夥伴們一定會有的說啦”,誠懇的態度,家常式的話語,拉近了與孩子們的距離,也讓他們對眼前的檢察官伯伯產生了好感。

自2010年5月28日最高檢首次舉辦檢察開放日以來,8年時間,通過體驗+互動等形式,已先後舉辦檢察開放日24次,年均3次,有千餘名群眾走進了最高檢機關。

三個特點

涵蓋廣泛,互動良好,口碑不錯

不可否認,早期的檢察機關或多或少有些“神秘”,尤其對最高檢這樣的“大單位”來說更是如此。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2010年5月28日,這種“神秘”被率先打破。最高檢從深化檢務公開、接受社會監督的需要出發,舉辦了自1978年檢察機關恢復重建以來的第一個檢察開放日活動,60餘名來自首都高校、媒體、社區的代表應邀參觀了最高檢機關。

這次開放,儘管時間緊湊,代表們看得也並不過癮,但最高檢的真實“模樣”畢竟第一次清晰地展現在了公眾面前。

從這時起,最高檢向社會開放的大門正式打開。很快,最高檢下發了《關於在全國檢察機關開展“檢察開放日”活動的通知》,並以上率下,加快推進向社會開放步伐。

記者搜索了8年24次最高檢檢察開放日媒體資料,發現一個顯著特點:開放活動涉及的範圍較大,涵蓋的行業眾多,有越來越多的人群走進最高檢機關。

涉及的人群範圍主要包括: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中央國家機關人員、中央黨校學員、解放軍團代表委員、民主黨派人士、港澳人士、科技界人士、教育界人士、醫藥衛生界人士、非公經濟界人士、文化藝術界人士、法律專家學者等。

同時,還有知名博主、網友、傳統媒體代表、新媒體代表、中外法科大學生、中學師生、共青團幹部、婦聯幹部、律師、公安幹警、人民監督員、特約檢察員、村黨支部書記、社區居民、普通群眾等。

在24次檢察開放日中,檢察官與參觀者之間的良好互動,又可算作是全部開放活動的第二個特點。

記者梳理發現,開放活動中的互動環節,是整個活動最為精彩、最為生動的部分,現場氣氛一般都很熱烈,發言都很踴躍。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在這個環節中,或模擬最高檢檢委會“表決”重大事項,或大家一起“討論”案件,或聆聽首席大檢察官講述法治故事等等,生動的講解,風趣的表達,往往使得現場氣氛變得十分活躍。

以第24次開放日為例,互動環節專門為孩子們準備了一堂“未檢公開課”,來自重慶“莎姐”、武漢“秦雨”、瀘州“納愛”、慈溪“花季關護”、南陽“冬雲工作室”的未檢團隊,運用配樂朗誦、PPT或視頻短片、小品等方式,結合案例故事,告訴孩子們如何加強自護、遠離傷害。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看完節目後,不少同學爭相提問。四川省成都市檢察院未檢檢察官、“亮晶晶”組合中的“亮哥哥”王亮“現身說法”,與參與活動的同學和代表現場互動,並隨機抽取孩子們的微作文,請小作者當場配樂朗讀,現場氣氛迅速升溫。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而與此同時,在另一個有許多“大朋友”參加的座談會上,不少代表委員和專家學者,一上來就積極示意發言,以至使主持會議的張軍檢察長不得不和大家商定發言順序。

感情是由交流堆積而成的。生動誠懇的交流,減少了生分,拉近了距離,更贏得了口碑。

記者用兩個例子為檢察開放日的第三個特點進行註腳——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一個是,2013年6月28日,“童話大王”鄭淵潔參加完最高檢第6次檢察開放日後很有感觸,他說,“檢察開放日形式非常好”“希望加大宣傳力度,讓更多的老百姓瞭解檢察機關,擴大檢察機關的社會影響”。

另一個是,2014年7月11日,網名為“清揚”的博主應邀參加了最高檢第8次檢察開放日。活動結束後,“清揚”在自已的博客留下了一段評論:“這樣的親民活動,無疑會讓最高檢消除‘神秘感’,讓社會公眾體驗到最高檢及其由上而下推動的檢務工作,以及辦案作風的公開、透明和陽光”“這樣的好活動多多益善,期望繼續保持”。

兩條經驗

緊貼需求設計主題,參與方式常變常新

縱觀8年開放活動,記者深感至少有兩條經驗貫穿其中。

一條是,緊貼檢察實際和現實需求設計主題。從一開始,最高檢就十分明確,舉辦檢察開放日的目的,就是深化檢務公開,增強工作透明度,讓人民群眾更好了解檢察工作。因此,對於每一次開放日的主題設計,他們努力結合檢察實際,突出檢察特色。

以早期的設計為例,主題多為“深入推進檢務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第1次),“深入推進陽光檢務,誠懇接受社會監督”(第2次),“推進陽光檢務,主動接受監督”(第3次),“發揮檢察職能,維護民生民利”(第6次),“發揮檢察職能,服務經濟發展”(第7次)等,意思接近,標籤的作用比較鮮明。

之後,隨著工作的不斷深入,有關部門逐漸感到,主題設計對做好開放活動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於是,開始結合某一特定行業或領域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設計開放日主題。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比如,第10次檢察開放日,凸顯的是律師特色,他們邀請了全國32位律師及律協負責人參觀座談;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第11次檢察開放日,他們主打的中學生品牌,邀請北京市46名高中師生到最高檢交流互動;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而到了第16次開放日,他們根據當時現實需要,則把軍人作為主角,確定的主題是“加強軍地協作,維護軍人利益”,邀請14位解放軍團代表委員共話軍人及軍屬利益保護。

此外,最高檢還針對醫務人員、科技人員、法律學者、未成年人等人群,分別設計了具有行業或領域特色的開放日主題,大大突出了個性特點,實施後受到普遍歡迎。

另一條經驗是,不斷豐富參與方式,力求活動常變常新。

檢察開放日一般分為參觀、展示、互動三個主要環節。

參觀部分,主要通過“引領式”做法,帶領大家參觀人民檢察史展覽、人大代表與政協委員聯絡辦公室、12309舉報電話辦公現場、大要案偵查指揮中心及網管中心等辦公辦案場所;

展示部分,主要向參加活動的人員提供檢察書籍和報刊宣傳品、播放介紹檢察工作的專題片等;

互動部分,主要座談交流,由最高檢領導或新聞發言人介紹檢察情況,並對大家感興趣的涉法涉檢話題進行討論。

實際操作中,一般會遵循設定的程序,但有時又不完全拘泥於固定的套路,有時可能會在某次活動中,根據本次主題的需要,在原來的程序上增加或減少部分環節,讓形式服從效果。

比如,早期的開放活動,基本都是最高檢機關人員出面迎接、介紹情況等,但後期的開放活動,則引入一些新的做法,如地方檢察人員的身影和他們的亮點做法等,開始出現在最高檢的開放活動中。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越透明越和群众没距离 最高检24次开放日印证这样一个基本道理

左右滑動查看下一張圖

以第24次檢察開放日為例,承辦部門從追求真實、可信的原則出發,製作方案時,增設了一個內容:他們把5個優秀的地方未檢團隊請來現場助陣,通過短片、小品、情景劇等形式,給前來參觀體驗的師生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未檢公開課,實際效果特別好。

一點啟示

越透明越和群眾沒距離

毋庸置疑,檢察開放日是講好“檢察故事”、傳播檢察文化的一個重要載體。做好檢察開放日工作,除了方案、誠意、認真做好每個環節的工作之外,很重要的一點,宣傳方面可能需要長期高度重視並不斷加強。

記者梳理相關資料時有一個明顯感受,最高檢檢察開放日的社會影響,很大程度來源於各種宣傳,而宣傳則相當大程度依賴於各種媒體,包括傳統媒體、新媒體、自媒體等等。

俗話說,“酒香也怕巷子深”。工作做得再多再好,如果不宣傳出去,社會公眾就不能充分知曉,不知曉就不理解,不理解就不信任,不信任也就談不上支持。

記者從媒體8年來對最高檢24次檢察開放日的宣傳上也得出一點啟示:越透明越和群眾沒距離。對檢察機關來說,行業的公信力、隊伍的社會形象,除了自身努力、工作紮實外,宣傳工作必不可少,而大力開展檢察開放日、並對開放活動大力宣傳,則是提升檢察公信力、樹立隊伍良好形象最直接、最有效的重要途徑。

對各級檢察機關來說,只有把“門”打開的更大,讓更多的人進來,請他們親身體驗感受檢察機關在指控犯罪、保護人權、服務大局、維護穩定等方面的工作和成效,人民群眾才會進一步增強對檢察機關的信任和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