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越南人如何看待南越武帝赵佗?

大眼凯


中国南越武帝赵佗在越南被称作

“赵武帝”,越南语写作“Triệu Vũ đế”。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派遣大将屠睢和赵佗平定岭南,岭南地区第一次进入中国版图。虽然秦朝末年中原大乱,楚汉纷争,赵佗也没有再返回北方,而是留在岭南最后建立了南越国。也成为越南人认为的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 越南史学家黎嵩赞对赵佗歌功颂德,他说:“赵武帝乘秦之乱,奄有岭表,都于番禺,与汉高祖各帝一方,有爱民之仁,有保邦之智,武功慑乎蚕丛(安阳王蜀泮),文教振乎象郡,以诗书而化训国俗,以仁义而固结人心,教民耕种,国富兵强……真英雄才略之主也。”

而在中国南越国是中国汉朝初期的南方割据政权,主要位于现在的湖南,福建部分地区。广东,广西以及越南北部地区:

而越南人眼中的赵佗的形象,经历了由开国皇帝到殖民者的转变。

南越国国王-赵佗:

从秦朝时期岭南纳入中国,一直到唐朝末年吴权战胜南汉国独立,越南经历了1000多年的被中国统治的历史。在越南,这段历史被称作“北属时期”。这段时期,越南作为中国领土存在,所以无所谓什么“越南开国皇帝”。在所有越南士人眼中,自己都是汉族人。比如,越南人“姜公辅”曾在唐朝做宰相。没有谁怀疑他的汉人身份。

南越武帝-赵佗:

公元939年,吴权战胜南汉军队在白藤江战胜南汉军队,带领静海军节度(越南语:Tĩnh Hải quân)使独立。虽然宋朝期间越南仍然以节度使身份存在,但是实际已经是独立王国。此时的越南人仍然仰慕中华文化,并且以小中华自居,在东南亚无人能敌,最终占城被灭,柬埔寨的南部领土也都落入越南手中。此段时期,越南人民族自信心高涨,曾经挑战宋朝,主动入侵,在广西屠城。还曾挑战明朝,最终被灭,可惜大约30年后再次挣脱明朝统治。由于没有外部势力,越南一直认为自己脱胎于南越国,尊奉赵佗为越南真正的开国皇帝。

中国殖民者-赵佗:

20世纪70年代,越南同中国关系恶化,民族主义高涨,一切来自中国的东西都成了攻击目标。越南华人蒙难,当然两千年前的赵佗也受到封杀,由开国皇帝变成了来自中国的殖民者。现今,越南人看待赵佗比较理性,除了看到其所谓殖民者性质,也看到了赵佗执政期间为岭南进步做出的贡献。

赵佗在越南的身份和地位的变化,反映了越南同中国关系的变化。由中国领土到独立国家到最后跟随东亚的”去中国化“风潮,越南一步步地远离中国。但是不得不说的是,中国文化已经成了越南文化的基因,无论如何也难除去了。





大眼凯


越南人对赵朝,是有着非常矛盾的心理的。越南古代——或者说是17世纪之间,越南史学界一直将赵朝做为越南的第一个王朝,比如《大越史记》《越史略》《大越史记全书》等史书。援引《大越史记》中的一段话为例:“赵武帝能开拓我越,而自帝其国……为我越倡始帝王之基业。”这里的赵武帝就是赵朝的开国君主赵佗,在越南史家眼中,他的称号是南越武帝。

越南人自古抱着“外王内帝”的心态,也就是对中国称王,对内称帝,所以越南人可以以赵佗为“帝”,以赵朝为“朝”。这当然不被中国史家所认可,因为在中国史家眼中,赵佗只是秦末的一个割据政权,更何况之后数百年时间越南北部一直是中国的领土。

那为什么越南人会愿意将赵朝这个“征服政权”视为本国历史呢?因为赵朝的统治范围不仅包括了越南北部,还包括了中国的两广地区。如果赵朝是越南历史上的朝代,那越南之后的朝代就可以以收复失地的名义北上两广——越南西山朝的光中帝阮惠就一直打算北伐两广,只是还没来得及出兵就逝世了。后来到了阮朝,嗣德帝阮福时还因为没有“收复”两广而伤心,他是这么说的:

“我越地之沦入中国已几太半。惜乎历代明君良臣亦多有不世出者,然终不能收回寸土,大是憾事。”

这句话看得搞笑,就不翻译成白话文了,相信读者们也能看懂。只是想问一句,“不能收回寸土”这六个字该由谁说?


切割地球


越南人是以侵略者的心态看赵武帝的,就如中国人的心态看清朝,元朝一样。越南国历史记录是,第一个朝代:蜀朝,第二个朝代:南越国。第三个朝代:征朝(二征姐妹起义)。实际这三个朝代是一个整体时代,其行政制度,贵族统治阶层是同一集团传承的。

秦灭蜀后,蜀王室带领约五万蜀人南迁,历时69年到达红河三角洲平原,在像故土成都平原一样的地方安定下来,征服平原的雒越人部落群,征服山区的瓯越人部落群,建立了瓯雒国,而蜀人与雒越人是堂兄弟关系(今天三星堆所在地方叫雒城镇)。所以瓯雒国的主流人民是蜀人和雒越人,是相互通婚,比较平等相待的,至于瓯越人是山地野蛮人,服从蜀人统治就行,无融合往来。瓯雒国实行的叫雒田雒民雒将雒候的行政体系统治。大约相当于一种半封建半奴隶制体制。

瓯雒国建立后,势力迅速扩大,王都由河内地区搬迁到更开阔的珠江三角洲的广州。今天的广州泮溪公园就是安阳王蜀杜泮的王宫遗址。到赵佗秦军侵略时,瓯雒国的势力范围就大致南越国国土范围。赵佗把安阳王从下龙湾(龙下海的地方,地名由此而来)赶下大海后,瓯雒国贵族集团向赵佗投降称臣,赵佗也划红河三角洲瓯雒国最初的老巢为瓯雒国集团的自治区域,相当于香港那种自治。赵佗就班师回广阔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了,珠江三角洲才是赵佗的直接统治地区。直到东汉初期,东汉朝廷派的太守偷偷摸摸的拆瓯雒国贵族集团的台,威胁到雒田雒民雒将雒候的统治体系,于是暴发了二征姐妹起义,征测,征二是雒候(类似于今天市委书记兼市长的地位),从二征夫人地位看今天越南女人干活养家养丈夫,就不难理解京族人的社会生态。

二征起义被镇压后,瓯雒国的独立于中原的行政体制才瓦解,以后的越南社会才实行郡县制。在此前的二百多年岁月,蜀人与雒越人的社会是封闭发展的。也就是二百多年岁月奠定了越南主体民族京族的血统。京族人的血统是蜀人与雒越人融合的,以后的二千年岁月也融合一些南下中原汉人血统,总的说来京族是蜀人和雒越人的后裔。


女娲嫡儿


越南人如何看待南越国和南越皇帝,这要从越南的国名说起。

越南在公元968年之前,一直是中原王朝的郡县。越南把这一时期称作“郡县时代”和“北属时代”。

秦朝时,越南北部小块地区属于象郡,是秦朝设立的南海三郡之一。

汉朝时,汉武帝灭南越,在越南地区北部和中部设立交趾、九真、日南三郡。

之后的一千多年,越南始终都是我国的最南端的领土,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都曾在越南建立稳固的郡县,实行有效的统治。

初唐著名诗人王勃,写滕王阁序时,就是去往越南途中。当时王勃的父亲是交址县令。而交趾,就是今天的越南首都河内。


越南第一次建国,是国号为“大瞿越”的政权,其首领是丁部领(丁先皇),史称“丁朝”。

丁朝向北宋皇帝赵匡胤称臣,建立起外交关系,成了中原王朝的藩属国。不再属于中原王朝的领土范围。

丁朝之后,越南经历了这样一些朝代。

  1. 980年,黎桓建立前黎朝。

  2. 1010年,李公蕴建立李朝。

  3. 1225年,陈朝取代李朝,多次打败元朝,成为元朝的藩属国


  4. 1407年,陈朝内乱,明成祖朱棣灭越南,建立置交趾承宣布政使司(相对于省)。20年后,越南独立,这段时间叫做“安南属明时期”。

  5. 1428年,黎利打败明军,建立后黎朝。

  6. 1527年,莫登庸篡夺后黎朝,建立莫朝。后黎朝在郑、阮两大家族的支持下复辟,与莫朝形成南北朝对立。

  7. 1771年,阮文惠三兄弟统一越南,建立西山朝。后黎朝后人投靠清朝,阮家后人投靠法国人。

  8. 1802年,阮福映在法国殖民者支持下灭西山朝,建立阮朝,此时的越南已经成为法国的半殖民地。

越南国号的小故事。

阮朝建立者阮福映一面要做法国侵略者的代言人,另一面还有入侵宗主国清朝的野心,越南国号就是其中的一个体现。

阮福映遣使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这就是越南国号的由来。

嘉庆皇帝用一个国号挫败了法国支持下的阮福映,暂时压制了越南对我国华南地区的领土野心。

越南要求改国号为南越,并不是阮福映的一时兴起,这一点由来已久。

陈朝黎文休编成的《大越史记》,后黎朝史官吴士连等编成的《大越史记全书》都把赵佗当做越南的开国始祖。就是说,在1800年以前,越南始终把赵国建立的南越国当做越南早期的“赵朝”。

后黎朝晚期,吴时仕否定了赵朝的正统性,赵佗成了来自中国的侵略者。从此以后,越南史学界主流观点成了丁朝是越南第一王朝。

阮福映要求定国号为“南越”,表达出对中国华南地区的领土野心。嘉庆皇帝巧妙用“越南”应对,也算是清朝比较好的一个外交故事。

为什么越南无法把赵佗的南越国当做越南第一王朝,无法把赵佗当做越南第一位王?

赵佗是河北正定人,这是货真价实的中原人,完全无法当做越南人。

赵佗是秦朝南下征服华南地区的重要将领,他带的团队也都是秦人,和越南人一点关系都没有。

更重重要的是,南越国只有很小很小的一块土地在今天的越南境内。南越国根本无法被当做越南第一王朝。(正确的南越国地图)

(错版的南越国地图)

越南学啥不好,为啥要学朝鲜人改地图?


历史知事


越南史书中记载的南越武帝赵佗,是越南历史上一个正式的朝代——赵朝的开国君主。

题主的描述有误,越南人可不认为赵朝是第一个政权,他们自己记载的历史中,文明也是绵延数千年的。可以说越南人的意淫能力丝毫不亚于韩国人。在他们的史书中,早在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越南的人文始祖鸿庞氏就率领他们披荆斩棘了。后来更出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政权——文郎国。这个回家的疆域南起中南半岛,北到洞庭湖畔。好一个意淫狂魔!

而在赵佗之前,越南历史上的政权则是瓯雒国 ,瓯雒国的君主是来自我国四川地区的古蜀国移民。这个中国移民建立的政权也被越南人奉为正统,这就是——越南蜀朝。

我们看到,无论赵佗建立的南越国还是蜀泮建立的瓯雒国,他们都是来自华夏地区的移民,他们属于华夏文明圈。现在的越南人一方面天天喊“去中国化”,一方面又把这些华夏民族建立的政权认做祖先,这不是自己打自己脸吗?


林屋公子


“越南”与“南越”这两个词不过是字的排列顺序不同,但自身意义却是千差万别。南越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南方割据政权,他的建立者是秦朝末年的官员赵佗,也就是历史上的“南越武帝”。而这个南越武帝赵佗与越南的历史有一定的牵连,那么越南人是如何看待赵佗的呢?



在公元前3世纪末,秦始皇嬴政在统一六国后,曾派遣大军平定岭南地区。不过,由于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所以留在岭南的秦人赵佗并没有返回北方,而是选择了留在当地建立南越王国。这个南越国最初只有湖南部分地区、福建部分地区以及整个广东、广西,后来进入并占领了越南的中部和北部地区。

因此,后世曾有越南人认为南越国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并尊赵佗为越南的始祖。比如越南的历史学家黎嵩赞就对赵佗歌功颂德,大意就是说,赵武帝(赵佗)乘着秦末的动乱在南方立足建国,并与汉高祖鼎足而立,无论是文治还是武功都十分了不起,是越南的英雄。



不过,这个南越国最终在公元前2世纪末被雄才大略的汉武帝所灭。而北起湖南、南到越南中部在内的广袤地区都被纳入了汉帝国的疆域。因此从西汉开始,一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都是中国的领土。直到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北部才彻底脱离古代中国。


进入现代以后,越南人对历史上的南越武帝赵佗主要有两种看法。越南民间一般认为,赵佗是越南的始祖,并且将先进的中原文化带到了越南,所以在越南不少的地方都能看到用来纪念赵佗的庙宇;不过,越南的官方却认为赵佗是来自于北方(古代中国)的殖民者,对越南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后面一种看法主要是受越南民族主义的影响,这是由于当年胡志明在越南推行“去中国化”政策,目的是将越南建设为文化独立、政治独立的国家,所以对许多与中国相关的历史都进行了封禁,其中也包括南越武帝赵佗。


世界人文通史


赵佗是河北人,在秦朝一统六国、扫荡了百越之地后,他随同着秦朝的50万大军进驻了岭南地区,自此展开了他不一样的人生。


在秦始皇去世后,一统的大秦江山开始出现了裂缝,无数的乱军纷纷涌起,乱世笼罩了整个中华江山。

在那种危急的情况下,赵佗并没有选择带兵北上去救援昏庸的秦二世和屠戮了无数功臣的赵高,而是选择了封闭岭南之地,在那块地盘上建立了南越国。

南越国的国土并不是特别庞大,主要建立在现如今的两广大部分地区以及越南北方的一部分国土,主要治所设置在两广地区。

南越国建立对于越南的意义

在我们整个浩瀚的历史中,南越国的历史地位一直没有显得太过于突出。

就如同以往我们历史中的南诏国、西夏国一般,如果不是特意去了解的话,人们基本不知道这个历史政权的大概,顶多只是听过这个历史政权的名字罢了。

但是在越南就不一样了,在越南国内,南越国对他们有着非常重大的历史意义。

在南越国之前,越南一直处在一种极度蛮荒的状态中。

虽然那时候他们的土地中已经生活了不少原住民,但是因为没有文化的产生以及历史的记载,所以南越国之前的越南几乎是不存在历史的,就如同我们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时期一般,只能被当成传说来看待。


随着南越国的建立,他们才算产生了最初的历史。

历史中,越南北方一直都被我们的历史王朝统治着,他们是到了五代十国时期,才脱离了我们的统治,有了真正属于自己的历史。

在五代十国之前的历史,他们的历史其实就相当于我们的南方地方史。

越南人对赵陀的两种不同看法

越南的历史中对南越国有着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第一种看法就是把南越国当成他们国家的第一个历史王朝。

在这种看法中,南越国开国君主赵佗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大概就相当于我们看待秦始皇一般。

在另外一种看法中,他们把南越国视之为了我们的地方政权,在这种看法中,他们把南越国当成了我们侵略他们的源头。

这个时候,南越国国王赵佗在他们的心目中,也就大概相当于成吉思汗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

第一种看法使越南人觉得两广是他们的故土

在现代之前的历史中,第一种看法普遍占据了整体越南人对待南越国的看法。

在古代,越南除了少部分觉得南越国是侵略者之外,其他大多数都觉得南越国是他们国家的一部分历史、是他们国家开创时代的一个历史。

不过随着这种想法的产生,他们也产生了一种让我们非常无法接受的想法。

因为南越国的统治区域大体包括我们的广东和广西两个省份,所以在把南越国当成他们国家历史一部分的情况下,他们就把一直被我们统辖着的广东、广西说成了他们被我们夺走的故土,每每提及的时候,都产生出了一种悲愤不已的感情。

在越南的阮朝时期,有一位被他们称为嗣德帝的国王在看到越南史官编撰的史书时,看到了史官把南越国当成他们自己历史的记载。

当时,他不由产生出了一种悲愤的心情。

并写下了一段朱批,大概就是说他们越南的土地已经被我们国家夺走了大半之类的话,然后说可惜越南的历史中没有出现雄才伟略的贤明君主以及臣子,这才导致了故土迟迟未能收复的尴尬等等。

从这位越南君主的言论以及越南诸代王朝一直把南越国当成他们历史一部分的情况来看,我们不难想象出他们的狼子野心,在他们的内心中,其实一直都对我们的两广地区不怀好意着。


现代越南人对南越国的不同看法

不过那是古代的越南,在越南的历史发展到现代之后,他们对南越国的主体看法已经发生了改变。

近现代的越南人为了他们自己的文化自信着想,突然废除了他们使用近千年的汉字,然后又在他们的各种历史教科书以及宣传中修改了对我们和他们历史关系的看法。

他们把五代十国之前我们统治他们的历史全部看成了侵略,在这种情况下,南越国的国王赵佗自然就被他们视之为了最大的侵略者。

现在越南大部分学者均认为南越国是我们的一部分,除了少部分仍旧对两广地区心怀叵测者之外,其他大部分人都接受了这种主流看法。

所以说这就是越南人对南越国国王赵佗的看法,这种看法其实是分不同两个时期的,第一个时期就是古代他们对南越国的看法,在这种看法中,他们觉得南越国是自己的历史,觉得赵陀是他们历史中的千古一帝,第二个时期就是现在他们对南越国的看法,在这种看法中,他们觉得南越国是我们的历史,觉得赵陀是越南有史以来最大的侵略者。


孤客生


越南,这个位于我国南部的小国,自中越边境战争以来就一直是反华的。从70年代不断挑起边境冲突,到这几十年来不断侵占我国南海诸岛,并将其纳入自己“东海”的版图,再到篡改历史教科书,去中国化,这个国家可谓是将反华演绎到了极致。

两国虽然在历史上有很多友好交往,但是今天越南对中国却不是很友好,不断地在历史教科书中剔除中国文化对它的影响,甚至罔顾基本的史实,将历史上它的宗主国中国对它的扶助和统领视为侵略和殖民,实在是令人难以接受。

我们知道,南越武帝赵佗是古代南越国的第一任君主。南越国存在于公元前204年至前112年共93年,当时的南越国包含了今天的广东,广西,福建,海南等地以及越南中北部, 可谓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王朝,那么今天的越南人是如何看待南越国以及南越武帝赵佗的呢?我们首先从南越国的建立说起。

一、平定岭南,设立郡县。

南越国建立于公元前204年,在公元前112年被汉武帝刘彻灭亡。这期间,他经过了五任皇帝,存活了93年。南越国最初的起源是秦朝平定岭南地区的南部军,根据《史记》以及《淮南子》的记载,南部军共有五十万,兵分五路进攻岭南。

然而当时的岭南地区并不算很发达,并没有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和严密的军队,秦朝不至于派这么多军队去平定一个远远落后于自己的地区,因此南部军的数量尚有疑问,我们将它理解为军队以及后勤,再加上移民的总数,应该比较合适。

这一段历史大家应该比较熟悉,公元前217年,这五十万军队和移民先后来到岭南,直到前214年,终于平定了岭南。岭南平定之后,秦始皇在这里设置了桂林郡,象郡以及南海郡。这便是岭南地区以及越南中北部纳入中原王朝统治的第一步。

二、秦末之乱,赵佗称王。

然而好景不长,我们知道秦朝只存在了十五年,在秦朝统治的第十二年(前209年)就爆发了陈胜吴广起义,可见秦朝有多么悲惨了!陈胜吴广起义之后,天下云集响应,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旧楚国地区反抗最强烈(也许这就是“亡秦必楚”的原因吧!)。

这一乱,秦二世以及朝廷官员可谓是措手不及啊,然而,对于南越三郡以及当时的南部军统帅赵佗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啊!

首先,旧楚国的领土大概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此处一乱,秦朝北方直达岭南的道路便被阻断,因此,岭南地区完全成为秦朝管辖不到的地区了;其次,由于楚地大乱,南部军不得不封锁进入岭南的道路,防止战乱波及岭南,这就为南部军首领赵佗封锁岭南,自立为王创造了绝佳的条件。

果不其然,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两年之后,赵佗见秦朝大势已去,于是正式宣布独立,建立南越国,成为南越国的开国君主,秦国的南部军也就成了南越国的军事支柱。

总而言之,南越国的独立主要有这三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上面说到的秦国内地战乱,为防止战乱波及,封锁岭南,为岭南独立提供了条件;其二,陈胜吴广起义一石激起千层浪,英雄四起,秦国已经危如累卵,再无复兴的希望;其三,秦国自顾不暇,无力平叛,只能眼看着南越国独立。

三,开发岭南,造福后世。

上面说到,南越国在赵佗的带领下走向独立。赵佗在独立之后,逐渐平定福建南部,越南中北部地区,带领南越走向了全盛。由于这是越南地区第一次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因此,南越时期越南地区的发展,对后世越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一、商贾云集 经商基因得以传承。

在秦始皇时期下令移民岭南之时,移民的队伍除了军人,手工业者之外,最大的团体便是商人。为什么呢?由于秦朝历来倡导耕战,因此重农抑商,奖励农耕,打压商人。但是工商业是历史发展的趋势,再怎么打压,总是有不听话的人,再加之统一六国之后,六国的商人数量众多,于是作为惩罚措施,大量的商贾就被移民到了岭南,说的好听是移民,说得不好听就是发配了。

既能惩罚商人,又能充实边疆,这种一举两得的好事秦朝统治者怎么能放过呢?随着大量商人到了岭南,再加之后来南越建国,打压商人的政策得以放松,因此这一时期,岭南和越南地区的工商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

而南越国濒临南海,海运发达,这时候海上贸易逐渐发展,这些南越的商人可以说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拓荒者呢!

其二、仿汉朝制度,岭南大发展。

赵佗不仅仅是一位懂得审时度势的军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有着治国之才的政治家。他作为南越国的开国君主,统治南越国60多年。这一时期,他模仿汉朝的先进制度,鼓励农耕,发展工商,岭南和越南中北部地区得到了很大发展。

《史记·货殖列传》说:

"番禺,亦其一都会也,珠玑、犀、瑇瑁、果、布之凑";

《晋书》说:

"广州包出大海,珍异所出,一箧之宝,可资数世"。

南越的富庶可见一斑。

这便是越南地区古代第一个中央集权王朝南越国的建立过程。在此之后随着南越国被汉武帝征服,越南中北部地区也纳入了汉朝的统治。此后隋唐时期的交趾,五代十国时期的安南,都是越南地区受中原王朝统治的证明。

然而到了五代十国末期,(968年),越南终于独立,建立了属于自己的王朝大瞿越(丁朝),丁部领是丁朝的第一任皇帝。此后,除了明朝明成祖永乐年间曾短暂统治过越南之外,越南一直是独立于中原王朝之外的藩属国,并非中原王朝的直接领土。这一时期,越南一直都承认中原王朝对它的宗主权,但已不再是中国的领土了。

到了近代,越南被法国殖民,曾向大清王朝求助,然而,深受鸦片毒害,政治腐败,外敌入侵,内乱难消的大清自顾不暇,哪里有空来管这个藩属国,只能眼看着越南被殖民,最终丧失对越南的宗主权。

今天,由于冷战时期的原因,越南似乎与中国更加疏离了,甚至侵占我国60多个南海岛礁,宣称对南海拥有主权。对中越两国历史上的友好交往视而不见,并且认为中国是越南历史上的殖民者与侵略者,对于南越国和武帝赵佗,越南只会认为他们是早期的殖民者,根本不会有任何祖先崇拜或者文化认同!

中国已经不再是那个落后衰败的帝国了,我们尊重越南的独立与自由,但也希望越南能够尊重我国的领土主权,敌对不是出路,唯有合作共赢才是正道,我们开放的大门始终打开,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豺狼来了,自有猎枪招呼!


无笔


在我国南方有一个和我国山水相连文化相通的邻国,这个邻国甚至以小中华自居——虽然也像其它邻国一样向我国历史上的历朝历代称臣纳贡,但却先后和宋、元、明、清都发生过战争。按古代东亚的朝贡体制——只有中国君主才能称帝,藩属国君主只能称王,而这个邻国在向中国朝贡时的确是称王,但在其国内却称帝上瘾。这个邻国就是越南。

说起“越南”这一国名的由来其实和中国大有渊源——1803年越南阮氏王朝的君主阮福映遣使宗主国中国,请求改国号为“南越”,最终嘉庆皇帝下赐国号“越南”,并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这就是越南国名的由来。其实嘉庆皇帝之所以将越南人自己选定的南越国号倒过来改成越南其实大有深意。

原来中国古代在今天的江南、岭南地区生活着古越族,他们分布在今天的江苏、上海、浙江、广东、海南、广西及越南北部这一长达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内。越族内部又分为于越、扬越、瓯越、闽越、南越、骆越等不同支系,合称百越。如今其他越族分支大多已融合在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而且绝大多数就是融合在了中华主体民族汉族的血脉基因之中,事实上广东省的简称粤在古汉语中和越就是通用的,而今天的广东显然是以汉族人口居多的,这有两方面的原因:一则因为中原人口的南迁;二则因为当地越族的汉化。古代的南越包括今天的两广地区以及越南北部,事实上越南当初试图将国名定为南越就暗含着他们认定岭南是其领土的小心思,嘉庆皇帝为杜绝他们这一念头将南越倒过来变成越地之南就是明确告诉越南:从今往后不要再打越地的主意。

那么古越族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民族?现代越南有和古越族有什么传承关系?这个民族在历史上和中原文明有什么交集?越南历史始于旧石器时代,是百越部族中的骆越后裔。关于这个民族的起源越南人自己所著的《大越史记》是这样记载的:神农氏三世孙帝明在南巡五岭时,娶婺仙女,生泾阳王(越南语:Kinh Dương Vương;名叫禄续,越南语:Lộc Tục)。帝明有意将帝位传给泾阳王,但本身已有长子帝宜,泾阳王“固让其兄”,放弃继承权,帝明便决定由帝宜继位,统治北方,并将泾阳王封到南方,实行统治,国号赤鬼国,以“壬戌年(公元前2879年)”为元年。这也是越南相对于其他东南亚邻国一直以小中华自居并优越感爆棚的原因——他们一直强调自己和中原文明同为炎黄后裔,尽管历史上越南也像其他藩属国一样对中国称臣朝贡,但其国内史书一直记载道:自古南北各帝一方。越南史籍一贯称中国为北朝,说白了就是认为自己是和中国平起平坐源于同一文明体系下的南北并立的两个王朝。

不过这么自说自话,中原王朝是否认可呢?事实上越南和中国历史上其他藩属国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两国文明的确是同文同种同根同源,而且在上千年的时间里越南就是中国郡县管治下的领土,而不是藩属国。纵观越南的整个历史几乎就是一部和中原王朝既交流又对抗的历史,事实上越南史籍所记载的这种交流和对抗的年代之久远可能超过了我们的想象。

根据越南的野史传说(注意是越南单方面记载的,而且是野史传说):泾阳王具有“能行水府”的神力,并娶了“洞庭君龙王”的女儿,生貉龙君(越南语:Lạc Long Quân;名叫崇缆,越南语:Sùng Lãm)。其后泾阳王“不知所终”,由貉龙君“代治其国”。在传说中貉龙君 “事神术,变现万端”,拥有法力,并能出入“水府”(水中宫殿),又将领地治理得井井有条,“教民耕稼农桑,始有君臣尊卑之等,父子夫妇之伦。”貉龙君“或时归水府”,人民须要帮忙时向他呼唤,就会“龙君即来,其显灵感应,人莫能测”。传说貉龙君娶神农氏帝宜之孙,帝来之女妪姬,两人生下一胞,“胞中开出百卵,一卵生一男,乃取归而养之。不劳乳哺,各自长成。秀丽奇异,智勇俱全,人人畏服,其非常之兆”,“是为百粤之祖”。但由于貉龙君是“龙种,水族之长”,要经常出入“水府”,便与妪姬商量:“吾将五十男归水府,分治各处。五十男从汝居地上,分国而治。登山入水,有事相闻,无得相废。”!妪姬带领五十位儿子居于峰州,推举“雄长者为主”,称号为“雄王”(越南语:Hùng Vương),并使用“文郎”(越南语:Văn Lang)为国号。

还是根据越南的野史传说:中国殷代时雄王因“缺朝觐之礼”,而招来殷王率来袭(又称“殷寇”;而《大越史记全书·外纪·鸿厖纪》则说是“雄王六世”时期的“国内有警”)。正当大军压境时,仙游县(或作武宁县)扶董乡的一位三岁童子自动请缨,带领雄王军队来到殷军阵前,“挥剑前进,官军(雄王军)后从。殷王死阵前”,而童子亦随即“脱衣骑马升天”。其后,雄王尊该名童子为“扶董天王”,立祠拜祭。关于这个传说的真实性近代越南学者陈仲金以实事求是的态度指出中国殷朝入侵的传说“实属谬误”,理由是:“中国殷朝位于黄河流域一带,即今之河南、直隶、山西和陕西地区。而长江一带全是蛮夷之地。从长江至我北越相隔路途甚为遥远。即使时我国有鸿庞氏为王,无疑也不会有什么纪纲可言,无非像芒族的一位郎官而已,因此他与殷朝无任何来往,怎能引起彼此间的战争。而且中国史书也没有任何之处记载此事。因此有什么理由说殷寇就是中国殷朝之人呢?”因此陈仲金将之视作“有一股贼寇称为殷寇”而已。

中国古籍里的越裳氏献白雉于周的说法,亦被越南传说所吸收——据《岭南摭怪》所说:“周成王时雄王命其臣称越裳氏,献白雉于周。”亦即是说当时统治越南的鸿庞氏王朝派出使节,以“越裳氏”之名,入贡于周。据中国的古籍记载:周公认为自己德行不足,于是退回了这次贡物,并赐以重赏,将来使送回。不过现在更多认为越裳氏其实是掸族。据越南古籍《越史略·卷上·国初沿革》所说:中国春秋时代的“越王勾践尝遣使来谕,碓王拒之。”亦即是说越王勾践有意招揽鸿庞氏的国君,但遭拒绝。所以今日越南民族的直系祖先和勾践的越国虽同属百越分支,但彼此并无统属关系。

公元前257年秦国灭亡古蜀国后蜀国末代王子蜀泮率领其族民,灭文郎国,建立瓯雒国,并自称为安阳王。传说中的文郎国和瓯雒国是越南古代国家的雏形。据越南史籍记载:瓯雒国都城为古螺城,在今越南河内东英县,其疆域主要包括今越南北部一带,后一度扩张到中国广西、云南部分地区。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的公元前214年派大军越过岭南占领今日的广西、广东、福建,征服当地的百越诸部族,秦朝在这一带大量移民,设立了三个郡,其中越南北部(即骆越)归属于象郡管理。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公元前203年秦朝的南海尉赵佗自立为南越武王(后改称“南越武帝”),首都在今广州,越南中北部成为南越国的一部份。由于南越国的疆域包括了今天中国岭南的两广地区和越南中北部,这也难怪嘉庆皇帝在听说阮福映打算定国号为南越时会怀疑其对两广暗藏野心了。南越国政权对越南进行了早期的开发建设,使中原的礼乐制度文明传播至此;与此同时南越国与海外也有相当的交往:主要的贸易港口有番禺(今广州)和徐闻(今徐闻),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刘邦灭秦灭项后重新统一华夏,南越国开始向汉朝称臣,成为汉朝治下一个维持半独立地位的割据政权。公元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并在越南北部和中部设立了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在之后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今越南中北部一直是中国各朝代(汉朝、东吴、晋朝、南朝、隋朝、唐朝、南汉)的直属领土,越南历史上将这一时期称为“北属时期”或“郡县时代”。这一时期越南人本身就自视为汉人,出生于今天越南清化的姜公辅在唐朝官至宰相,从没有人质疑他的民族属性。

公元10世纪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越南(当时叫安南)利用中国的四分五裂局面,摆脱了中国的控制:938年的“白藤江之战”静海军节度使吴权击败中国割据政权南汉,939年吴权称王,史称前吴王,建立吴朝,这是越南脱离中国之始。但吴权只有称王没有建立国号,而且未能有效统治越南北部,直至968年丁朝建立,越南(交趾)才正式独立。北属时期结束之后的越南成为中国的藩属国,并且仍未脱离中华文化影响,使用汉字,采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建立了多个封建王朝。968年丁部领(丁先皇)以武力征服境内的割据势力,建立国号大瞿越(丁朝),这是越南历史上第一个正式国号,两年后(970年)又自称皇帝,定都华闾(今宁平省宁平),后来接受中国北宋宋太祖册封为交趾郡王,宋朝皇帝承认越南是自治的藩属国而不再是中国直接统辖的领土。尽管如此越南历史上各王朝的开国之君多有华人血统,因此他们看待割让自立的赵佗并无排斥之感。为显示本国立国年代悠久,因此走上独立发展之路后的越南并不是从吴权脱离中国称王计算自己的历史的,而是将赵佗奉为越南历史的开端。

20世纪70年代后中越关系经历了一段波折岁月,在这一时期越南基于强烈的民族主义而将来自中国河北地区的赵佗视为殖民者侵略者。随着80年代后中越关系正常化和越南国内革新开放后各种新思潮的涌现如今的越南人已能较为客观看待赵佗和他所建立的南越国了。


鸿鹄高飞一举万里


越南古代大部分地区都是在中国的范围里,越南人是古代华夏民族的后裔,越南的建立者都是古代华夏后裔,南越国不等同于越南,南越国是秦朝大将赵陀所创立,包含有今越南北部地区!南越国可以说是古代中国南方的诸侯国!何来属于越南所有呢?而越南可以说是从中国分裂出去的!越南的小弟弟小妹妹们可不要歪曲历史事实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