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西晋时期,胡人内迁给北方大地造成了重大的灾难

公元280年,晋武帝灭亡吴国,完成中国统一;可就在短短的三十余年后,北方胡人大举入侵中原,西晋灭亡。五胡乱华,百万汉人南迁,南北朝对立,华夏大乱数百年。

东汉初期,曾经强大的匈奴在汉朝打击之下,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依附汉朝,北匈奴则一直对汉王朝处于敌视态度,最终南匈奴在汉王朝的帮助下击败了北匈奴。归降汉朝的南匈奴除一部分族人留在匈奴故地之外,另一部分则随匈奴日逐王南下,他们大致被安置在河套地区。

还有羌人也大量迁入中原地区,大致分布于雍凉一带。汉魏之际,鲜卑势力崛起,东部鲜卑分布在五原、辽水等地;北部鲜卑则向西南发展;西部鲜卑则活动在河西走廊一带。

西晋时期,胡人内迁给北方大地造成了重大的灾难


胡人内迁,利在当代,祸及后世!

西晋初期,内迁现象已十分普遍,胡人内迁给原本居住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造成了很多困扰,因而胡汉矛盾日益突出,外加上西晋官吏对于胡人的压迫,导致胡人的反抗势力日益加剧,胡人经常发起叛乱。

西晋王朝内部,在对待胡人的问题上也是有争议的,朝廷内部大致可分成两派:

一派是主张《徙戎论》的,即让胡人返回自己原来的地方,不再和汉人混居在一起,这一派的人在当时只占少数,依据《晋书》之中的就只有傅玄、郭钦、江统等寥寥数人;

西晋泰始四年,傅玄提出了“徙戎”,在给晋武帝的奏疏之中,他鲜明地阐述了胡汉相异的理念,并提出让汉人迁往边界以充实边境,再派遣得利的干将专门负责管理,然而这项建议则未受晋武帝采纳;

后来匈奴叛乱,郭钦再一次提出迁徙戎,要将胡人迁回他们原来居住的地方,提出将居居住在关中并州之地的胡戎迁出, 再将汉民迁人实边,目的是防备不测风云,晋武帝还是没有采纳郭钦的建议。

氐人齐万年后来也起兵叛乱,江统再一次提出《徙戎论》,提出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理念。江统在文中指出从周亡于犬戎,再到汉高祖的白登之围这一系列事件而言,胡人对于中原王朝一直是狼子野心的一种态度,一旦中原王朝衰落就会引起反扑。

胡人内迁造成了军事上没有防御他们的措施:历朝历代防御胡人依靠的都是长城,而如今胡人内迁则造成了“居封域之内,无障塞之隔,掩不备之人,收散野之积,故能为祸滋扰,暴害不测”,阐明了胡人内迁之后无要塞可防,一旦起兵则是为祸自身,届时危害更甚。

胡汉风俗之间的矛盾:胡人本是游牧民族,汉人是农耕文化,两方的风俗习惯是截然不同的,而随着胡人内迁,胡汉风俗习惯上的差异则无疑是加剧了矛盾,并且胡人内迁也让农耕汉人的生存空间进一步缩小,外加上西晋失败的政策一系列问题都是矛盾爆发的原因。


另一派则是主张胡人内迁

,这一派在当时西晋朝堂之中占大多数,晋武帝就是这一派最大的支撑者。他们不是没有看到胡汉矛盾,只是他们更多看到的则是胡人内迁带给他们的巨大利益。

自汉末以来,由于中原大地连年战乱的缘故,其人口直接从东汉时期的五千多万衰减到了数百万,而到西晋初年其人口也仅仅才一千多万,基于这种情况之下,西晋朝廷在胡人的问题上采取了“用夷“:

军事上利益:随着连年战乱而导致人口迅速衰落,造成军事力量的衰减,而游牧民族勇猛善,面对军事力量衰减这一问题,三国的时期就有了用胡人当兵。姜维九伐中原之时,有大量的羌族士兵混迹在北伐队伍之中,而同样的东吴孙权也常招募山越之兵来扩充军事力量。到了八王之乱,各地的那些藩王为了夺取权力混战,不仅在军队里召胡人为兵,还常常笼络胡人,借助胡人部落的军事力量。

经济上利益:中原乱战导致十室九空,大量的农民在战争之中被屠杀,而少数民族内迁无疑弥补了劳动力的需求,这些胡人如同汉民族的普通百姓一样是需要承担一定赋税的。而且西晋的那些贵族门阀,拥有很多胡人奴隶,本身无需承担赋税的,从而借此获取了大量的利益,他们自然支持胡人内迁。

西晋时期,胡人内迁给北方大地造成了重大的灾难

八王之乱


后来西晋发生八王之乱,内迁的胡人趁机而起,匈奴人刘渊、羯族石勒等起兵灭亡了西晋。后来胡人在北方建立了很多胡人政权,汉人遭到残酷的屠杀和压迫;百万汉人为了生存南迁,南北朝对立,华夏大乱数百年。

西晋时期,胡人内迁给北方大地造成了重大的灾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