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在寫詩填詞的古代文豪中,有一位北宋婉約派的著名女詞人李清照,其詞清麗典雅、流暢碗轉、節奏韻律協調;如行雲流水般涓涓細流,流淌進觀眾的心扉之中。請看: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李清照詞作賞析

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尋找在清冷中,更加淒涼傷痛,在冷暖交替的時候,是最難調養好身體的。三杯二盞清淡的酒、喝了也不覺暖意,卻怎麼能夠抵禦這呼嘯而來的大風!南飛的大雁鳴叫聲,叫人傷心落淚,哪身影、音聲,卻是舊時相識中所熟悉的。大風過處,菊花枯黃落滿地、被吹的堆積在一起,傷感乏力,面容憔悴也無意賞花,誰還有心再去採摘這衰敗的花兒。打落到梧桐葉中的細雨,一直到黃昏時分,還發出滴滴嗒嗒的聲響,看到此情此景,只用一個愁字,怎麼能夠說得盡呀!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作者在填寫這首詞的時候,也跟當時的環境心情有關,北宋時期戰亂頻繁、國破家亡,流連失所、居無定處。詞人當時的心境可謂傷痛到極點,她只好慢慢尋找,在失意、失落中低眉淺唱吟頌,尋覓回不知何時曾遺失在外的詞語詩句,以排解、發洩、灰暗、煩悶,痛苦不堪的心情;一連用了三句排比疊加詞組,前二句用四字二詞相連,接著第三句用六字排比相層疊的詞語串聯到一起,使得語氣更為凝重、強大;聲調也逐漸從低落走向昂揚,把讀者的心絃,撥動的波瀾起伏,難以制抑。特別是秋天反覆無常的氣候,冷暖相交替的時節。你就是喝再多的酒也難以抒發排遣心中的痛處,況且還是哪種清談沒有溫度的酒,絕對抵當不了這種強大冷風的吹襲。後面再用大雁、黃花、梧桐,細雨的環境描繪對作者愁情滿懷的心境抒寫的越發淋漓盡致!最後是這個愁字如何貫穿全文始末?如何述說得了,又如何向人傾訴?

這裡的黃花自然是指一種花,古代有多種釋意,黃花閨女:指沒有出嫁,待在家中的年輕女子;昨日黃花:指逝去容顏、衰老的婦女。

李清照詞作的創作時代背景

李清照(1084~1155年)是北宋婉約派著名女詞人,有千古第一才女的號稱,別號易安居士(漢族),齊州府濟南市章丘區人氏。其父李格非(1045~1105年),濟南歷下人,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年)進士,蘇軾的學生,官至提點刑獄、禮部員外郎。家中典籍收藏豐富,工於詞章。

李清照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生活優裕,其父李格非藏書甚富,自幼好學,家庭環境氛圍濃郁,文學基礎紮實。出嫁後與丈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侵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韻律協調,崇尚典雅,能寫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李清照能夠成為一個出類拔萃的北宋大詞人,這跟他的家庭環境氛圍是分不開的。自小敏捷聰慧過人,就是頭腦靈通活絡,這是與生俱來的先天條件;在這種家學氛圍濃烈的薰陶下,耳濡目染,早已在幼小的心靈中置入極其豐富的學術種子。父親是大宋提刑官,母親是名家子女,家中的藏書典籍非常豐富,讀書學習信手拈來,並且好學、肯鑽研!從年少的時候便嶄露頭角,直追前期名人,有長江後浪推前浪的氣勢,並得到名家的讚賞及好評。

在各大名家薈萃的詞壇顯露頭角、初試鋒芒,創作自成體系名章好詞佳句《如夢令》、《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等;在宋朝都城、汴京引起較大轟動。整個大唐基業,三百年的歷史上政治、經濟、軍事、商貿,外邦交往使臣上都進入了繁榮鼎盛時代。但是極盛而衰、在安史之亂之後,大唐盛世走向衰敗!其中的原因複雜多變,令人深思。而這時的詞壇新秀李清照寫詩對其中敝政提出針對性批駁、貶刺朝皇唐明皇李隆基,填出名詞《浯溪中興頌詩和張文潛》等,這是區區一個女詞人對國家社稷走向的關切和擔憂;真正有“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的大家風範。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女詞人在兩情相悅中享受沉醉不已

宋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李清照十八歲,與時年二十一歲的太學生趙明誠在汴京成婚。

從宋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開始至宋徽宗大觀元年(1107年),朝廷風雲變幻莫測,其父跟隨者趙挺之(中書侍郎)和手握大朝中大權的宰相蔡京捲入朝廷黨派紛爭之中。李清照之父受到牽連,被罷官返回故里,四年後趙挺之和李格非又官復原職。這時的李清照也得以反歸汴京城與夫婿趙明成重相團聚;但是好景不長,一家人相聚一年後,蔡京官復原職,趙挺之也被罷官病逝,其父一干人等被誣陷入獄,後罷官獲釋,兩家人無奈之下,被迫再次返回青州老家居住度日。其後李清照與丈夫趙明成在青州老家隱居十年之久,潛心創作詩詞畫作,並與丈夫蒐集金石字畫鑽研學術,臨摹、仿造學習。丈夫在其居處取名為歸來堂,李清照自號易安居士。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李清照三十八歲,春夏兩季依然在欽州定居,秋冬季跟隨丈夫移官至萊州定居,在此期間幫丈夫收集整理《金石錄》,並裝捲成書,題名為《金石錄後序》。

宋欽宗靖康二年(1127年),金兵大舉入侵中原,俘獲宋徽宗、欽宗二帝(父子)北去。史稱“靖康之變”、“靖康之恥”,北宋皇朝由此土崩瓦解。此時的李清照已四十四歲。

同年五月康王趙構在南京應天府(河南商丘)即位,改元建炎,後為高宗。是年八月趙明成任江寧、江東二府經制副使。金兵南下的鐵蹄已直逼青州(山東轄縣級市),青州城變得岌岌可危,朝不保夕。這時的李清照與趙明成著手遴選所藏之物,準備南下後撤,大量印書字本、古器、字畫、碑文,碣帖之多,竟一時難以割捨,斟酌再三、精選出重大、重要器件,車載十五輛之多。過東海、渡船過江,最後才到建康。至十二月,青州兵變、淪陷,暫留青州房屋沒帶走的十餘間書籍,在熊熊大火中被付之一炬。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建炎二年(1128年),李清照獨自押運十五車書籍器物至鎮江。春初時節,這批稀世珍寶終於抵達江寧府。自江寧府後李清照每日遊歷名山大川,尋找詩情畫意,寄情于山水之間;建炎三年(1129年)二月,趙明誠停止守禦江寧,獨自棄城逃離。後由於途中染疾,趙明誠竟於建炎三年(1129年)八月十八日卒於建康。趙明成逝去後,李清照極為悲傷,料理後事後,大病一場。希望投送給朝廷的文物又散失、遺落過半。

建炎四年(1130年)初春,李清照跟隨徽宗足跡流徙浙東一帶至浙江衢州;紹興元年(1131年)春至紹興一民居鍾氏家中,晚上書畫被盜,從此圖書文物書籍大部分流落散失;紹興二年(1132年),李清照至杭州;紹興四年(1134年),李清照完成了《金石錄後序》的寫作編篡,同年十月避亂金華府又添新作《打馬賤》。李清照在金華留住期間作《武陵春》詞,感慨漂泊、流落天涯的悲苦身影,再作《題八詠樓》詩,感嘆“江山留與後人愁”的千古絕唱;紹興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勘校整理成書;紹興十三年(1143年),李清照將趙明誠遺作《金石錄》勘校整理成書,奏表獻於朝廷。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紹興十五年(1155年),李清照懷著對家鄉親人的無限思念和對故難離迴歸;在極度失望、悲苦,淒涼中悄然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三歲。

女詞人的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氣魄與堅毅韌性

一代詞人李清照,成就眾多千古名句絕唱,這與她的環境、氛圍、內涵、教養,修為是分不開的。自幼生長在良好的家教中,是在蜜罐中長大的,生活無憂快樂,父親是朝中高官,母親是名門之後。這給她日後成為名家——天下第一詞人打下堅實基礎!

如果女詞人就這樣的過完平談、安逸,無奇的一生,也許會成為一個詩人、詞人,但成就不了千古絕唱的奇才女子;但歷史偏偏和她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十八歲時就嫁給一個官家兒子太學生趙明誠(父趙挺之)為妻,卻沒能享受得到榮華富貴的安逸生活;反而帶給它的是堅辛、坎坷、曲折,多磨多難的苦楚痠痛之路。其夫雖為官家子女,在太學讀書回家與妻團聚,竟然要買掉衣服典當做為生活和購買碑帖之費用,這對如今的官商子女或富二代來說,簡直是個不可想象的事,可是他們絕對體會不到這種古人對學術愛好已經到了痴狂的程度!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李清照和丈夫趙明誠夫唱婦隨近三十年之久,總算過上一段相苦相衣的清苦生活;另一時期是李清照之父被蔡京誣陷罷官回到青州過了一段十年的安穩生活。金兵南侵時,李清照已四十四歲,至到其夫卒亡時的三年中飽經戰亂傷痛之苦,李清照已到四十七歲,已近知命之年。為了保全丈夫的文物,完成遺願《金石錄》,在無路可走時還有過一段婚史,紹興二年(1132年),到達杭州,圖書文物喪失殆盡,在顛沛流離帶來巨大痛苦,走投無路下,再次嫁給一個叫張汝舟的官員,其官員卻是覬覦她的珍寶收藏,當發現結婚後並沒有多少財物,竟向堂堂名流大詞人拳腳相加,過後此官雖然被告罷官,卻給詞人的心靈帶來了巨大創傷和烙印。

說句實話在國破家亡的戰亂年代,區區一介手無縛雞之力的女流要保全十五輛車載的文物之多,其艱難程度可想而知。甚至連逃亡小命要保全也有一定的難度。李清照為何這樣執著呢?因為她心中有個宏大的願望,在支撐著她實現,才沒被倒下,保護丈夫遺存的文物,完成《金石錄》。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這種數量龐大文物在逃難中隨身跟行,其實選擇也不一定恰當,我們來個假設把文物留下,選擇一個更好的辦法:就是李清照和趙明誠留下的十五車和十餘間在青州的文物合在一起,找個地方埋藏(地庫、地窖、地洞等)、掩蓋好,或是找某個隱秘的山洞藏好也是個不錯的辦法,等平息戰亂或安穩後再取出也更為妥當。這點辦法和花費是難不到他們的。但不知道古人是怎麼想的?我們也不是名人,這只是一個假設的想法而已!

女詞人自成體系、獨樹一幟的創作風格

女詞人能夠在北宋文壇異軍突起,形成一個鮮明的個性和獨特的創作風格,無不跟他的生活閱歷相輔相成的。首先在大的方面關心祖國、熱愛國家,追求男女平等;還能夠在垂暮之年——近六十歲的時候,把丈夫的遺物《金石錄》編撰成書稿及少量文物無償的捐獻給當時的北宋朝庭,這是何等的英雄氣概!寬廣的心胸和度量,但他清貧多磨多難、淒涼、痛苦的一生叫人觀後潸然淚下、掩面而泣。哪種“人比黃花瘦”的清新碗約的細微心境顯露的無比細緻;“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的壯烈、豪邁詩句更顯的豪氣幹雲。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詞人一生寫的詞序中,前部分描寫待閣閨中與婚後生活,寫的多於自然風光和離別相思之苦;後部分抒發傷感中的情懷與惦念中的孤獨生活哀愁和迷茫。她的詩意中不像有大江大河的咆哮與衝擊的驚天動地之聲,而是更來的細、柔、綿、輕、細膩,悠久亙長;在《一剪梅》中“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一個輕字和獨字表現的非常小心翼翼,這種輕解羅裳,手提裙角,慢慢地獨自踏入蘭舟中的落船無聲之感,因為是船在水中也不可能是大起大落,描畫的是神韻獨到。作者在她詞中多次提到“黃花”,在《聲聲慢》中滿地黃花堆積,用年輕人眼光,哪不就是一堆被風吹落的黃花而已;用老年人眼光看就會把自己比成昨日黃花,已無一是處,只待被殘風吹落而已!古人寫詩填詞更講究押平仄之韻,女詞人在音準韻律協調配合上來的更顯完美無缺。

尋尋覓覓,千古才女在失意中找回遺落的詞句

女詞人的一生就這樣在平淡、無奇中流走了,歷史留給了我們一大堆的好奇、無奈,她使人發奮探索無盡的迷思!品鑑歷史,以明心鏡,讀完女詞人的一生,心情久久難以平靜,淚水模糊了我的雙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