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兩千年古蜀道,

碧血隱隱,歷歷在目;

兩公里千佛崖,

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廣元,你這秦嶺山脈的精靈,嘉陵江水的長子,想你自古以來的繁華,定是人文錦繡的,於是我便深深眷戀在你厚重的歲月和古道之美色裡。

李白在此“噫吁戲,危乎高哉!

蜀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杜甫在此“直愁騎馬滑,故作放船回。”

多少詩韻流金的歲月,化作了時光之裡堪稱為中國西部文化軸心的你。

千佛崖是我廣元之行的第一站,

看峭壁摩雲,陌上空無路,

於是我便將“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詩句,一句句遞給隨行的山風。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從嘉陵江水向上追溯,

那崖壁上刻滿了從北魏到盛唐到五代再到明清的大大小小佛龕。

他們一一靜坐在嘉陵江一岸,莊重的看著千百年江水流淌世事變遷。

作為一個長期盤踞在崖壁之上枯坐的精靈,

一個一個或大或小的佛龕,微笑著從時光內部起立,

散亂有序的打坐,叨唸著光陰裡過往的故事。

在廣元,在女皇故里,在千佛崖,

我是一位膜拜者,我用我穿越的觸角,

靜觀著人文與自然和諧相融的歷史氣息。

事實上,歷史的皮膚歷經千百年的打磨,褶皺已了無蹤影。

空餘一攤沒有稜角的行囊和轟然而過的江水伴隨崖壁奔走,或爭論或嘆息。

一個又一個朝代,在翻來覆去的糾結中,

露出了衰敗的背脊。

舊時陽光,歷久彌新,

悲與歡,苦與樂,在江水中一去不返。

塵世的光,斑駁陸離,

其中有一部分在洗禮中被濾掉了,

另一部分停下來遮風擋雨。

要嘛點石成佛,佛自不言;

要嘛以史為鑑,預示著朝令夕改必將於某個時辰撲面而來。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下的古蜀道,是古代中原北方通往四川的主要通道,

歷朝歷代官員、文人、商賈往來於此,或為官,或流徙巴蜀,或往來經商。

在唐朝,王室、官吏、商賈多有開窟祈福的傳統,這種風氣便順著古蜀道一路蔓延至四川,千佛崖毋庸置疑的成為石窟藝術進入四川的前沿碼頭。

古蜀道,從廣義上說,南起成都,過廣漢、德陽、梓潼,越大小劍山,經廣元而出川,穿越秦嶺,出斜谷,直通八百里秦川,全長約1000餘公里。三千多年曆史中,劍門蜀道是保存至今人類最早的大型交通遺存之一。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石窟題材豐富,以佛教造像為主,有多處阿彌陀佛和極樂淨土的主題造像,也有不少觀音等典型的密教本尊造像。石刻中有少數道教造像和儒、釋、道三教合龕造像,這說明當時宗教已盛行於民間,它所表達的思想,從不同角度反映出了當時社會的世俗風貌。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大雲古洞】

大雲古洞是千佛崖最大的一窟,正中中心柱雕有彌勒佛站相,當地人說,這彌勒佛身材修長,就是依照廣元出生的女皇武則天的模樣刻劃而成的。大雲洞南北各有兩個圓形龕,龕中設壇,這種佈局的用意,既有造像,又是僧人修行的密所。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韋抗窟】

千佛崖石窟大多開鑿於唐代,這與入蜀上任的唐朝官員頗有淵源。唐開元二年(714年)的某一天,太子左庶子韋抗接到唐玄宗上諭,令他即日赴利州出任劍南道按察使。唐朝王室、官吏、商賈多有開窟祈福的傳統,來利州第二年,韋抗找來一個石匠,在千佛崖開龕鑿像。三米多高的馬蹄形洞窟中,佛祖端坐中央,南北兩壁雕滿了觀音,窟壁上密密麻麻的排列著歷代題記,而正因為此窟最早的題記:開元十年(722年),劍南道按察使銀青光祿大夫行益州大都督府長史韋抗功德,故把此窟稱為韋抗窟。716年,韋抗匆匆返回長安出任黃門侍郎,他究竟是否看到了石窟完工,尚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蘇頲窟】

韋抗離任之後,又有一位唐朝名臣自長安赴利州,出任利州大都督府長史,他名叫蘇頲。到利州不久,蘇頲就捐資在千佛崖開窟。第二年,他巡行至利州,石窟已經完工,蘇頲大喜。此時的千佛崖規模更勝,巖壁上到處是清秀雋美的佛像,石窟如同佛塔一般,層層羅列,直達山巔。

幸運的是,蘇頲捐資的石窟得以一直保存至今,石窟不大,雕有一佛二菩薩,是唐時最為常見的雕刻題材,故此窟被命名為蘇頲窟。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大佛窟】

千佛崖第7窟大佛窟,大佛方臉濃眉,鼻樑粗大,令人想起雲岡石窟的佛像。他的模樣既不像印度人,也不像中國南方人的相貌,而是地地道道的北方人,此時的廣元雖然歸屬南朝,卻屢屢被北朝軍隊佔領,大佛的風格恰恰證明了這段歷史。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菩提瑞像窟】

這是一座雕鏤精美的大型洞窟,窟形為方形平頂式,內造中心壇。主尊結跏趺坐於雙層金剛座上,偏袒右肩,手作降魔印,頭戴寶冠,項飾七寶瓔珞,兩旁脅侍二弟子二菩薩二力士。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蓮花洞】

蓮花洞因藻井的正中有一朵蓮花而得名,蓮花周圍的牡丹是宋人所繪,中心的蓮蓬則被繪成中國道教的“八卦太極圖”,這種佛道合一的情況並不多見。蓮花洞的南、北、東三壁各雕造一個大龕,龕內又各刻一佛二脅侍,東壁居中之佛為彌勒佛,阿彌陀佛居於南壁,釋迦佛居於北壁,三龕周圍的洞壁空隙之處又造佛、羅漢、觀音等小龕。此洞窟正開鑿於武則天稱帝之時,因武則天,唐高宗都是彌勒佛的信徒,武則天更是宣示天下自己為彌勒佛降生而稱帝,故蓮花洞中三佛的位置乃是應了當時的社會環境。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釋迦多寶窟】

第806號“釋迦多寶佛窟”,最是那絕美的持蓮觀音造像。寶冠束髮立於蓮臺上,眉眼細長,鼻子小巧,嘴角上翹,生動傳神,完全流露出堪與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繪畫的蒙娜麗莎神秘微笑相媲美的羞澀笑容。上世紀80年代,著名美學大師王朝聞在千佛崖參觀了這尊“持蓮觀音”像後大加讚譽,稱其神形完全可與古希臘雕像斷臂維納斯比肩,被譽為“東方美神”。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窟】

看盡了一千多年的人間浮華,聽慣了一千多年的車喧馬鳴,如今面對熙來攘往的人群,默唸著生生世世的美好。疲憊的朝代,雕刻的數字,睿智的目光,在塊塊石壁縫隙間,旋轉成了魔幻般的千佛圖。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千佛崖——畫壁升輝,歷史回眸

沿著石梯一步步登臨,千佛就在觸手可及的時空裡與我面面相對,嘉陵江日復一日的野風沒有磨滅佛像的臉龐。這裡承載的不僅僅是古人精湛的技藝,還有重要的地理位置與文化發展,佛教的傳承與統治者的思想,恐怕,還有很多吧?


璀璨中國——五千年的文明凝聚了華夏兒女,歷史的長河鑄就了勝蹟遺蹤。

感謝您的關注與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